江賽
主題式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它是指以某個主題為紐帶,將各個學科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任務型學習模式的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任務型學習模式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本文通過實踐研究,深入探討任務型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分析其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以期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有益的教學經驗與啟示,推動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主題式教學與任務型學習模式概述
(一)主題式教學的特點
一是教學活動以主題為中心。主題式教學的核心是主題,要求教師在確定主題后將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情感進行整合,設計出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從而促使學生深入探究主題。
二是學生主動參與。主題式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自主探究,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如小組合作、討論、展示等,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是強調情感教育。主題式教學不僅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也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引導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引發情感共鳴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四是注重學科整合。主題式教學強調跨學科教學,要求教師將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識。
五是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主題式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二)任務型學習模式的實現方式
任務型學習是一種以任務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它的實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步驟:任務設計、任務實施、任務評價和反思總結。在任務設計階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學習任務。在任務實施階段,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合作完成任務。在任務評價階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反思總結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任務型學習可以通過設置任務、組織合作、激發興趣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同時,任務型學習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適用于各個年齡段的學習者。
(三)任務型學習與主題式教學的關系
主題式教學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將各類相關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整合,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開展深入探究與學習。任務型學習則是以任務為核心,設置各種類型的任務,鼓勵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掌握知識和技能。
雖然兩者的關注點不同,但都體現了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任務型學習和主題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相互結合,互為補充,使得教學更加全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任務型學習和主題式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任務型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生活化任務
生活化任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設計生活化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運用能力。教師設計這種任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
例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項購物對話任務。在任務設計過程中,筆者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英語詞匯和句型,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話。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掌握了詢問價格、尺寸、顏色和表示感謝的基本禮貌用語。然后,筆者要求學生在對話中運用所學的英語句式和詞匯,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知識運用能力。之后,筆者讓學生說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購買的物品,如水果、蔬菜、文具等,并從中選擇兩件或兩件以上的物品組成購物清單。最后,筆者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店員,進行對話交流,模擬真實的購物情景。以下是教學片段一。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購物來練習英語。你們能想出一些需要購買的東西嗎?”
學生1:“蘋果、橘子。”
教師:“現在,每個人選擇兩樣或兩樣以上想要購買的物品,制作一份購物清單,并扮演顧客和店員,用英語進行對話。”
學生1:“I want to be the customer!”
學生2:“Ill be the shop assistant!”
教師:“Wonderful! Now, lets hear your conversation.”
學生1:“Excuse me, how much are the apples?”
學生2:“The apples are 5 yuan per kilogram.”
學生1:“Okay, Ill take half a kilogram. And how much are the pencils?”
學生2:“The pencils are 2 yuan each.”
學生1:“Great, Ill take three pencils as well.Thank you!”
學生2:“Youre welcome.”
教師:“Fantastic job, both of you! Now lets switch roles and have another pair try it out.”
通過這種對話任務,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實際購物場景中應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還可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二)對比型任務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比型任務可以應用于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教學。在“聽”方面,教師可以選擇兩段音頻材料,讓學生在認真聆聽后比較它們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描述動物的音頻和一段描述植物的音頻,要求學生找出兩段音頻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在“說”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發印有兩張圖片的圖卡,讓學生說一說圖卡上兩張圖片的異同之處。例如,一張卡片上有一只貓和一只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詞匯描述它們的外貌、習性等特點,并指出它們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兩則簡單的閱讀材料,確保內容相似但細節有所不同,要求學生閱讀并比較兩則材料的主題、結構和觀點,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其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寫”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兩個話題,讓他們寫一篇對比文章。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夏天和冬天的天氣、活動、服裝等方面的差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對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通過對比型任務的實踐應用,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英語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跨學科的綜合能力,還可以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筆者設計了對比型任務進行教學,并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讓他們能夠運用對比型句式和詞匯來描述不同種類的動物和它們的特點;二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能夠觀察和區分不同種類的動物,并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征;三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讓他們能夠在小組中相互配合,完成任務并分享自己的發現。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不同種類的動物,并讓他們嘗試用英語描述這些動物的特點。以下是教學片段二。
教師:“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動物的特點,分析不同動物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現在,請大家觀察這些動物模型,并嘗試用英語描述它們的特點。”
學生1:“This is a lion. It has a yellow mane and sharp teeth. It lives in the grasslands.”
教師:“Thats great. Lions do have a yellow mane and sharp teeth, and they do live in grasslands. Who can describe another animal?”
學生2:“This is a dolphin. It is very intelligent and can swim very fast in the ocean.”
教師:“Excellent. Dolphins are indeed intelligent
and known for their fast swimming abilities in the ocean.”
教師:“現在,我將播放一個關于動物的視頻,請大家記錄視頻中提到的動物以及它們的特點。”
(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
教師:“現在大家兩兩分組,根據剛才聽到的內容,討論不同種類動物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并把討論結果記錄在對比表格上。”
在這樣的對比型任務中,學生不僅通過聽、說、寫等多種方式進行了英語練習,還了解了不同種類的動物,增強了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問題型任務
問題型任務是一種適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其特點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實踐操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問題型任務具有以下四點實踐價值。一是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能夠促進學生語言交流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教師設計問題型任務,要求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三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型任務,引導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互助,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四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問題型任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和實踐操作,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問題型任務,幫助學生掌握用英語表達時間的方法。筆者播放了一段關于日常生活的視頻,視頻中包含了不同的時間,如早上7點、中午12點、下午3點等。接著,筆者向學生提出“What time is it?”這一問題,并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與同桌交流等方式,解答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互相問答,嘗試用英語回答問題,并將得到的答案記錄下來。然后,筆者指導學生討論“如何用英語表達時間”這一問題。學生根據筆者的提示,嘗試自己用英語表達時間,如“Its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Its twelve noon.”“Its thre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等,并與同桌分享自己的回答。之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口頭練習,讓學生輪流表達不同的時間,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樣的問題型任務,學生掌握了用英語表達時間的方法,鍛煉了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
結語
通過對主題式教學的實踐研究,筆者發現任務型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具有良好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主題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加深對文化背景的認識,豐富學生的語言體驗和文化體驗。因此,教師應該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推廣任務型學習模式,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青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