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志 鐘昭金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汕頭 515078)
在當代社會,健康和健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健身俱樂部成為大眾追求身體健康和良好體態的重要場地。在健身會所中,器械區是鍛煉者常用的訓練區域,但同時也是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區域之一。運動損傷不僅會對鍛煉計劃產生影響,還可能對個人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目前關于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鍛煉者運動損傷的研究相對有限。雖然一些研究已經開始關注這一領域,但對于成因和預防措施的深入探索仍不夠[1-4]。因此,文章旨在對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鍛煉者運動損傷的成因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研究意義在于對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鍛煉者運動損傷進行全面分析,以深化對于該領域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明確成因,可以為鍛煉者提供有效的預防策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該研究還有助于俱樂部管理者和健身教練了解器械區運動損傷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從而為人們制定更科學、安全的健身培訓方案提供參考。
本文以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鍛煉者為研究對象,以廣州市凱德廣場us 健身俱樂部、廣州市天河區金吉鳥健身俱樂部、廣州市天河區浩然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鍛煉的18-48 歲會員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廣州圖書館和中國知網等渠道,使用關鍵詞“健身俱樂部”“器械區”和“運動損傷”進行檢索,篩選出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文獻資料。收集引用指數高的文獻、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專門針對器械區運動損傷問題的文獻,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采取面訪健身俱樂部中的會員、私人教練等人員的方式。咨詢與請教他們對當前市區健身俱樂部的鍛煉者受傷情況的看法,并征求他們對問卷設計的意見和建議。在此過程中,準備了問卷的發放與收集工作的前期準備工作。
1.2.3 問卷調查法
在廣州三家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鍛煉者中隨機發放問卷共160 份,回收151 份,回收率為94.37%,其中有效問卷共151 份,有效回收率為94.37%。
1.2.4 實地考察法
在為期3 周的實地調查中,前往廣州市的三家健身俱樂部,深入研究了鍛煉者的訓練方式、健身知識水平以及對健身動作的掌握情況。調查重點關注了鍛煉者的動機和健身目標,觀察他們的訓練強度、頻率,以及在器械區內的動作表現。與各俱樂部的關鍵人員和器械區的運動者進行了訪談,包括教練總監、私人教練、經理。通過訪談和實地觀察,詳細考察了運動者的訓練內容、健身知識水平以及對健身動作的掌握情況。同時,還對健身俱樂部的設施和教練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評估,以全面了解潛在的運動損傷情況。綜合的實地調查為深入分析運動損傷的成因和預防措施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研究依據。
1.2.5 錄像分析法
研究人員觀察錄像,記錄鍛煉者的動作細節、姿勢,以及任何潛在的損傷情況。同時根據錄像分析結果,分析運動者的動作是否符合正確的運動技術,是否存在潛在的風險因素。
新課程改革注重的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從生活生產中進行素材的選擇,設計一些有關教學知識和生活相聯系的微課,讓學生在課余復習的時候進行觀看和探討,拓展教學知識,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課后的拓展微課可以是解釋和分析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工業生產中的化學原理、最新的化學研究動態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
在健身俱樂部器械區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可以根據不同的特征進行劃分,主要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等[5]。在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關節扭傷、肌肉拉傷、軟組織挫傷、撕裂傷、關節脫臼和擦傷是常見的急性運動損傷類型[6]。了解這些損傷類型和其發生的比例,有助于制定適當的預防措施。由圖1 可見,最常見的損傷類型是肌肉拉傷,占總體損傷人數的比例最大,約為64.90%。這可能是由于不適當的熱身、缺乏靈活性或過度用力等因素導致的。關節扭傷也很常見,占總損傷人數的24.50%。這可能與不穩定的姿勢、不正確的運動技巧或不合適的重量有關。軟組織挫傷在受傷類型中所占比例為25.83%,這種損傷通常發生在器械區的運動過程中,當身體部位與器械或其他物體發生直接碰撞或摩擦時,導致軟組織(如皮膚、肌肉等)受挫傷,可能是因為不當的運動形式、過多的重復運動或缺乏適當的休息而引起的。撕裂傷和關節脫臼也相對常見,分別占總體損傷人數的31.13%和13.91%。這可能與鍛煉者存在高強度鍛煉、不適當負荷或運動技巧不當有關。綜合來看,鍛煉者運動損傷的原因可能包括缺乏適當的熱身和伸展、不正確的運動技巧、過度用力、不適當的重量、過多的重復運動以及缺乏休息。

圖1 鍛煉者運動損傷類型
2.2.1 器械的不正確使用
在進行器械鍛煉時,姿勢和動作的不正確會導致肌肉和關節過度受力,從而增加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的風險[7]。正確使用器械涉及多個關鍵方面,包括熟悉器械的操作、維持正確的姿勢和動作、合理選擇訓練的重量和強度、適時調整呼吸方式以及適當的訓練時長等因素,這些對于正確使用器械至關重要。由圖2 可見,鍛煉者對器械使用了解的(“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占總受訪者近53%。這些鍛煉者可能在器械鍛煉方面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了解正確的姿勢和技巧。更有可能執行正確的動作,包括使用適當的重量和強度,并明白適當的休息和恢復的重要性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對器械使用“一般了解”的占21.19%。這個群體可能缺乏深入的知識,在進行健身時可能容易犯一些常見的錯誤,例如使用不正確的姿勢或不合適的重量,從而增加了受傷的風險。17.22%鍛煉者“聽說過”但可能沒有詳細地了解器械使用。這部分群體可能是相對新手或者僅偶爾鍛煉的人,對器械的操作可能相對陌生。他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指導來降低受傷風險。“完全不了解”器械的群體占8.61%,可能是初次踏入健身俱樂部的新手。他們可能對器械的正確使用方式毫無了解,因此可能更容易在鍛煉中犯錯誤,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因此47.02%的人群(“一般了解”“聽說過”“完全不了解”)表明對器械了解有限,需要加強對器械的知識和操作了解,以提高在健身俱樂部進行器械鍛煉時的安全性和效果。

圖2 鍛煉者對器械的掌握程度
2.2.2 練習時間過長
通過調查,短時間練習(20-30min)占比17.89%,這一時段的鍛煉者可能進行較短時間的、高強度的鍛煉,集中在特定的器械或動作上(見圖3)。由于時間較短,他們可能會傾向于更激烈的鍛煉,這將會增加潛在的肌肉或關節損傷的風險,尤其是在缺乏適當熱身和拉伸的情況下。中等時間練習(30min 到1h)占比36.69%,這是最常見的鍛煉時長范圍,鍛煉者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全身性的鍛煉,可能遵循適當的熱身和整理活動環節,降低了運動損傷的風險。長時間練習(1.5h 及以上)占比45.42%,占總人數近一半,這部分可能是專注度極高的健身者,他們投入了大量時間進行深度和全面的鍛煉。然而長時間訓練缺乏適當休息可能導致兩個方面問題,增加運動損傷風險。一方面過度訓練可能使肌肉、韌帶和關節負荷過大,提高受傷風險。身體在缺乏休息時承受過多壓力,導致疲勞,增加受傷風險。另一方面長時間訓練引起肌肉和神經疲勞,影響技巧和姿勢掌握。疲勞可能導致姿勢不正確,增加扭傷、拉傷等損傷風險。

圖3 鍛煉者在器械區練習的時長
2.2.3 準備活動及整理活動重視度不高
適當的訓練前準備活動和訓練后的整理活動對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至關重要。能確保肌肉和關節得到充分的準備和恢復,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在實地考察中發現,鍛煉者在訓練之前,準備活動大多選擇跑步機、橢圓機、登山機、功率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項目熱身,且準備活動時間在10min至20min。部分鍛煉者進行了專項準備活動。整理活動可以使人體由運動狀態過渡到安靜狀態,消除疲勞,促進體能恢復。在俱樂部中鍛煉者的整理活動為泡沫軸放松、筋膜槍放松、兩人之間互相的放松等。圖4 鍛煉者訓練前準備活動和訓練后整理活動調查情況表明:31.13%的鍛煉者“每次都做”和25.17%“經常做”,這部分群體通常會更注重訓練前和訓練后的準備和整理活動,這有助于降低受傷風險。適當的熱身、冷卻和伸展可以減少肌肉和關節的拉傷,提高運動的效果和降低受傷的可能性。36.42%的鍛煉者表示“偶爾”進行這些活動。這些鍛煉者可能在某些情況下進行準備和整理活動,但不是每次訓練都如此。有7.28%的鍛煉者“從不進行”準備和整理活動。“從不進行”準備和整理活動的鍛煉者可能面臨更高的受傷風險。不適當的熱身和冷卻活動,以及忽略伸展可能導致肌肉拉傷、關節扭傷和其他運動損傷。由此可見,在器械區中一部分人對熱身與整理活動的重視度不夠高。

圖4 鍛煉者進行訓練前準備活動和訓練后整理活動調查情況
2.3.1 技術指導與保護
在器械區中,無論是深蹲、臥推、硬拉、肩推等力量訓練動作,專業指導和監督通常有助于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因為它可以確保鍛煉者使用適當的技巧和姿勢。此外,獨立鍛煉者也可以采取預防措施,如學習正確的練習技巧和保持適度,以減少受傷的可能性。調查中有12.58%的鍛煉者選擇聘請私人教練來獲得專業的技術指導和保護。這些鍛煉者可能會受益于專業教練的技術指導和監督,從而降低受傷風險。私人教練通常會確保他們的客戶使用正確的姿勢和技巧,這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36.42%的鍛煉者選擇與搭檔一起鍛煉,他們可以相互提供技術指導和保護,這有助于減少錯誤姿勢和不正確的練習。47.02%的鍛煉者選擇獨立訓練,獨立訓練者可能更容易受到不正確的姿勢和技巧的影響,尤其是如果他們缺乏經驗或專業知識,從而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
為了降低運動損傷風險,鍛煉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考慮專業指導,如聘請私人教練,以確保姿勢和技巧正確,從而降低受傷風險。其次,可以尋找鍛煉伙伴,相互提供技術指導和保護,有助于減少錯誤姿勢。再次,獨立訓練者應積極學習正確的練習技巧和姿勢,可以通過觀看教程視頻、閱讀文獻或咨詢專業人士來實現。最后,保持適度的鍛煉強度,逐漸增加負荷,以避免過度訓練和受傷的風險。
2.3.2 運動防護意識水平
鍛煉者的運動防護意識和態度在預防和應對運動受傷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有意識地關注運動損傷可以激勵鍛煉者采取更多的預防措施,而缺乏意識或漠不關心的態度可能導致疏忽和不當的行為,進而增加受傷的風險。在調查中,有74名參與者表明他們高度重視運動損傷的問題。這意味著這些鍛煉者可能更加注重運動的安全性,愿意采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例如確保正確的姿勢、進行充分的熱身和伸展,以減少受傷的概率。然而,另外的60 名參與者卻表示他們對運動損傷并沒有特別的關注。這一群鍛煉者可能更容易忽視安全性和預防措施,因此可能會面臨相對較高的受傷風險。還有17 名參與者表達了對運動損傷無所謂的態度(見圖5)。這意味著他們沒有足夠認識到采取預防措施的必要性,從而增加了受傷的風險。綜上所述,盡管部分鍛煉者對運動損傷保持了高度的意識并采取了積極的預防措施,但依然存在相當一部分人缺乏足夠的防護意識,因此需要強化相關宣傳和教育工作,以提高運動損傷防護意識水平。

圖5 鍛煉者的運動損傷防護意識
為了提高鍛煉者的運動防護意識水平,可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提供有關運動損傷的教育和信息,包括風險、預防方法等,通過多種渠道傳達。其次,強調正確的練習姿勢和技巧,通過指導和示范來減少不正確練習。同時,確保鍛煉環境的安全性,包括設備維護和足夠的空間。此外,鼓勵熱身和冷卻,遵循適度和漸進的訓練原則,以降低傷害風險。應提供急救知識,并鼓勵建立支持系統,與伙伴、教練或專業人士聯系以獲取支持。同時,鍛煉者應養成自我監測的習慣,時刻注意身體狀況,以及充分激發自我責任感,主動采取預防措施和風險管理。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高運動者的防護意識,減少受傷風險,使鍛煉過程更加安全和有益。
2.3.3 俱樂部運動損傷咨詢部門和課程的設置
健身俱樂部中的專門運動損傷咨詢部門和運動損傷課程對于提高鍛煉者的運動知識至關重要。此類課程的設置能幫助他們正確執行運動、使用設備,從而降低潛在的運動損傷風險[8-10]。它還提供緊急情況下的急救和運動損傷處理方法的培訓,以便迅速而有效地應對意外情況。同時,該咨詢部門和課程強調預防措施,如正確的熱身、拉伸、合適的鍛煉強度和器材選擇,有助于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提高鍛煉效果,為健身俱樂部會員創造更安全、有益的鍛煉環境。在進行調查統計中,有56.95%的健身俱樂部器械區鍛煉者有接受運動損傷教育和咨詢,而43.05%的鍛煉者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教育(見圖6)。這一數據反映了健身俱樂部的一部分鍛煉者得到了有關運動損傷的教育,但還有一部分鍛煉者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指導。這種差異可能對鍛煉者的運動損傷產生重要影響。具備運動損傷教育的鍛煉者更有可能了解如何正確執行運動、使用設備,以及如何避免運動損傷的風險。他們也可能更了解急救措施和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這可以在發生不慎受傷的情況下第一時間獲得救治。此外,運動損傷預防教育也能夠教授鍛煉者如何正確進行熱身、拉伸,選擇適當的鍛煉強度和器材,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的可能性,提高鍛煉效果。對于未接受運動損傷教育的鍛煉者,他們可能在鍛煉中面臨更高的風險,因為他們可能不了解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傷風險。此外,如果他們在鍛煉中受傷,可能不知道如何應對和處理。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更多的運動損傷發生。

圖6 運動損傷教育課程設置情況
為了提供廣泛的運動損傷教育,健身俱樂部可以定期舉辦免費或付費的運動損傷課程。這些課程可以覆蓋如何正確執行常見運動、急救和救治措施,以及預防損傷的方法。這些課程應該安排在不同的時間,以適應不同鍛煉者的時間表。
在健身俱樂部的器械區,急性損傷如關節扭傷、肌肉拉傷和軟組織挫傷屬于常見情況,尤其以肌肉拉傷最為普遍。遵循正確的姿勢、技巧,選擇適當的動作和負荷,以及注重充足的休息和恢復,都是降低運動損傷風險的關鍵要素。然而,近一半的人(約47.02%)在使用器械方面了解不多,同時近半數的人(45.42%)進行1.5h 及以上長時間鍛煉,有些人未充分重視熱身、冷卻和伸展,這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風險增加。
為了有效預防運動損傷,必須依賴專業指導和監督,并提高運動防護意識水平。數據表明,雖然大約56.95%的鍛煉者接受了運動損傷教育,但43.05%沒有受到相關教育。為填補這一差距,建議健身俱樂部定期舉辦針對不同鍛煉者需求的運動損傷課程。這些課程應包括正確執行常見運動、急救措施以及預防損傷的方法。這將有助于提高鍛煉者的運動知識水平,從而有效預防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