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鑫 仁青卓瑪 石嘉欣 謝小林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了濕地公園對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首先介紹了濕地公園的概述,其次分析城市生態環境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最后詳細闡述了濕地公園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認識濕地公園對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濕地公園;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由于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困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方針。城市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包括空氣污染、水質污染、生態系統破壞等。濕地公園對改善城市環境、保護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濕地公園的概述
濕地作為三大重要的生態環境之一,有著被譽為“地球之腎”的美稱,而城市濕地公園則更加突出了濕地的生態價值。濕地公園是一種集自然保護、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城市綠地。它既有濕地典型的生態、環境、水文特性,也擁有凈化調蓄水源、調控城市小氣候、保持生態多樣性和美化景觀等的綜合功效,并需要同時滿足市民休閑、旅游、觀光、娛樂、教育等生活要求。
城市濕地公園植物的自組織體系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園內的運營成本,并讓公園長期穩定地運行,從而實現可觀的環境保護,同時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城市的空氣質量惡化壓力,帶來巨大的生態經濟價值。本文討論的濕地公園就是以生物生境為主體,人類科普活動和休閑娛樂為輔的,具有完整生態功能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的區域。
二、城市生態環境現狀
(一)空氣污染
空氣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工業排放、交通尾氣、火災煙霧、生活排放等是導致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所產生的煙塵、硫和氮的氧化物、碳化合物等,致使人民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危害,從而引發心腦血管,呼吸道等疾病。在城市規劃建設中,人們往往只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而缺乏對生態環境的長遠考慮,將犧牲生態環境作為代價而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將不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進而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背。
(二)水質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污水排放、工業廢水排放、農業灌溉的污染等,對水質帶來生理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此四種類型的污染,例如改變水體透明度、油和泡沫等的懸浮、酸堿度和有毒物質、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同時造成對環境、生產、人三方面的危害,例如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農業灌溉用水的污染而導致減產;人因飲用受污染水體,而引發的各類疾病。
三、濕地公園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一)凈化空氣
濕地內含有大量的植物,通過植物固碳作用,即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可以吸收空氣中大量的有害氣體,并釋放氧氣。如樟樹、木槿、女貞等,不僅對降塵和飄塵有滯留過濾作用,還能夠通過產生的揮發性抑疫物質,對氯氣、二氧化硫、溴化氫、氟化氫等有毒氣體具有很大的吸收能力,某些植物顯示出對某一種或幾種有毒氣體強大的抗性,在污染嚴重的地方亦能正常生長[1]。
改善小氣候,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濕地的存在會提高該區域范圍內的濕度達15%左右,其原因是植物的蒸騰作用,提高了該范圍內空氣中的水分含量,由于水又能夠吸收空氣中,由于城市的工業生產生活而產生的熱量,從而降低該區域的溫度,對當地氣候進行改善。
(二)凈化水質
濕地公園中的一些水生植物對水體中的廢水具有較好的吸附處理功能,例如蘆葦(Phragmites conmunis)、水蔥(Scirpus validus)、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浮萍(Lemna minor)、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等,對水中懸浮物、氯化物、酚類和重金屬物質等,有不同的凈化能力。
例如浙江鑒洋湖濕地公園,AECOM設計團隊在凈化水質方面,設計了如生態塘、高效脫氮除磷生態濾池、表流濕地、水平潛流濕地等流程。例如水平潛流濕地,就是利用濕地植物根系和濾料基質,還有多種微生物,對各種不利物質的吸收、轉化和反應作用,改善整體濕地的生態質量。
(三)涵養水源
濕地能夠涵養水源,是重要的水資源存儲庫,蓄水量是土壤的9倍以上,所以在抗洪方面有十分有利的作用,其蓄水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出現洪澇問題,影響地下水水位,能夠長期有效的調節當地蓄水量,此狀態下的濕地為其豐水期[2]。相反枯水期期間,濕地能夠將自身存儲的水,通過蒸發以及蒸騰作用,將水資源輸送到空氣中,增加空氣濕度,提升當地的空氣含水量,進而調節降水,促使水資源的大氣循環,有利于提升環境質量。由此可見,濕地能起到保護當地水資源平衡等作用,能對當地的河流徑流進行有效的調節。
我國人口是世界人口的20%,但中國的淡水資源僅有世界的10%不到,而其中的75%已經受到污染,著名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為城市“解渴”,而由積水等引起的自然災害,又在我國多地普遍存在,生態治水至關重要。現如今國家積極號召建設海綿城市,目地是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面對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等方面,有很好的縮放程度。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同時地表的不同構造能夠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干旱缺水時將存儲的水排出利用,而濕地所擁有的獨特性質恰能完美的發揮這一功能[3]。
(四)保護生態
濕地作為復合型生態系統,養育著多樣性的生物資源,大致分為基質、微生物以及植被等,有“生命的搖籃”之稱。含有較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濕地種類豐富為植物提供了不一樣的生境,同時為動物的棲息生存提供了較為良好穩定的場所。城市濕地公園的設立,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濕地是鳥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而多樣性的鳥類可以增添城市公園的趣味,達到科普教育的功能,而隨著氣候的改變,一些鳥類有遷徙的活動規律,濕地就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自然良好的環境。例如武漢市的沉湖國際重要濕地,是全球候鳥從東亞至澳大利西亞范圍內,重要的遷徙通道,它們在此度過寒冷的冬天,并在此繁殖,沉湖濕地不僅是鳥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還有許多其他野生動物在此和諧共生。
(五)休閑娛樂
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能發揮濕地的生態作用,還是城市中的人們遠離喧囂,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絕佳場所,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濕地中結合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如多樣性的鳥類和豐富多彩的植物,人們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在其中達到寓教于游的目地,同時,提升了人們對環境與生態的保護意識,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濕地還具有一定的旅游、游覽價值。先如今越來越注重城市濕地公園的設計,而濕地不僅有天然濕地,也可以通過人工技術而創設濕地,打造自然旅游景點。其中不僅可以領略到別樣的濕地景觀,還能提供人們療養生活等空間,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達到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只有讓人們切實感受到濕地環境特有的價值后,才會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對其的保護,濕地修復與建設工作就不會無人問津。
四、結語
文章闡述了城市所面臨的問題,而這一問題與自然生態有著緊密的聯系,而濕地公園在城市中所發揮的作用十分明顯。呼吁人們重視對城市濕地公園,乃至自然生態的關注,現代科技和多學科交流的前提下,更加科學合理的運用新技術,通過合理規劃和建設濕地公園,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武云飛,劉向娜,李雅娟.植物與大氣污染的防治對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2,21(04):112-114.
[2]高璐,商穎.淺談濕地在生態環境修復中的作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2(07):28-31.
[3]呂譽階,杜宗夫,盤星佐等.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濕地公園雨水排口整治設計[J].西部交通科技,2023(S1):1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