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浙江省科技廳的有力指導下,在舟山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科技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舟山時作出的“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拓寬海洋開發的領域,提高海洋產業的檔次和水平”“要看到海洋經濟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沒有人才、沒有高科技不行……加快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早日把更多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提高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奮發昂揚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沖鋒姿態、干則必成的決心氣魄,奮力開創科技跨越發展新局面,不斷譜寫著科技“向海圖強”新篇章。
2023 年,全市科技系統將以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與精神部署為指引,牢牢把握“三個第一”,聚焦浙江省“315”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構建、海洋科技創新港建設、海洋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全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科技事業矢志奮斗的強大動力,以超常規力度、精準化舉措,破題攻堅,科技賦能,為高質量推進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添加澎湃動能。
構建和完善“可讀、可視、可聽、可互動”的多方式、多形式、多層次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矩陣,在全系統掀起持續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到舟山科技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以努力打造具有鮮明科技特色的黨建品牌為主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極具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富有凝聚力、學習力、專業力、服務力的“三心四力”科技鐵軍,引領科技系統全體黨員干部學到實處、干出實績,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舟山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找準賽道、進入跑道,把舟山科技放到全省科技中比拼,狠抓以研發投入(R&D)強度提升為核心的創新指標體系,帶動整體工作提升。強化研發獎補政策的引導激勵效應,推進企業研發機構擴面提質,深挖和釋放東海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投入潛能,加快對多元資本投入的引導撬動,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和和社會力量的創新投入積極性,推動全市研發投入快速躍遷提級。
以加快打造“一室多院”平臺體系為突破口,全力夯實產業發展的創新基礎。提速東海實驗室、綠色石化技術創新中心、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試驗基地、海洋生物產業中試研發基地等“1+3”創新平臺建設。瞄準星網輕量化區塊鏈專用芯片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碳捕捉研發與應用、海洋生物技術創新、海上通信技術研發與應用等領域,推動“鏈主”企業、頭部企業與大院大所開展深度合作,謀劃引進共建四大創新平臺或新型研發機構。瞄準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面向西南、西北等重點區域,力爭有突破和成果落地。結合舟山產業分布、創新資源集聚等具體實際,加快探索建設以支撐服務產業發展為“魂”、以高效聯動聚合為“形”、具有海洋特色和舟山辨識度的若干創新創業園。

魚山島浙石化基地
多輪驅動、多點發力,持續壯大產業發展的核心主體。高質量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加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加快招引可培育為科技型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的高質量項目。重點圍繞綠色石化、海上糧倉、藍碳等重點行業共性技術亟需和龍頭企業核心技術攻關潛能優勢,加快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著力破解產業發展共性技術難題,加快催生一批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新業態。用好現有科創引導基金,持續引導金融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探索建立多種融資對接渠道,精準對接需求,對創新主體“全生命周期”進行全方位服務。
持續增強高端創新人才引聚力度,促進產才融合,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和源頭活水。辦好全球海洋經濟創業大賽等高端人才賽事,探索設立高校(院所)引才工作站、外國專家工作站,依托6 個人才飛地,借力高校、科研院所、商會等組織舉辦高端海洋科技招商引智對接活動。不斷拓寬渠道與抓手,提升人才(團隊)引進、項目落地、科技企業孵化的質效,建強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高端創新人才隊伍,助力產業創新內涵加快提升。
堅持系統觀念,著眼“十聯動”最優創新生態打造,努力推動要素資源不斷向創新集聚、向產業發展集聚,創造良好的產業創新發展科技生態。“推陳出新”全力促進科技政策優化,以績效為導向,全面梳理、優化現行市級科技政策,推動出臺更具統領性、更符合產業創新發展需要的科技政策,讓科技政策務實管用、有效有為。“進而有為”全力促進成果轉化,積極引入具備創投等資源優勢、高水平市場化運營能力、國內知名的成果轉化第三方機構,探索建設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打造全鏈條式服務基地。“精益求精”全力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市、縣(區)、功能區科技協作,聚焦重點產業、企業創新發展,探索組建多主體構成的科技顧問團,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