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麗
【摘要】課堂管理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存在著師生對課程的重視不夠、學生注意力易分散、缺乏完善的管理規范等問題。激發學生對課程的熱情、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構建合理又規范的管理制度,可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優質化管理積累相關經驗。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管理策略
信息技術是綜合實踐課程之一,課時安排較少,與其他課程的教學環境也有較大不同。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且往往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常有教師表示信息技術課堂不易管理。要切實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管理水平,需要對相關問題予以具體分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
1.師生對課程的重視不夠
相比于語文、數學等文化類課程,信息技術在整體課程設置上占比較小,部分任課教師對該門學科缺乏應有的重視,不是組織不力、近乎放任,就是降格以求、應付了事;不少學生也缺少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正確認知,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對信息技術課程不夠重視的情況。
2.學生注意力易分散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大多在專用的信息技術教室展開,這對于大部分時間都在常規教室里上課的小學生來說十分新奇。面對信息技術教室里的計算機設備,學生會覺得新鮮、有趣,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加之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一周只有一節,學生前往信息技術教室的頻率較低,更增加了他們對這種“特殊”教學環境的好奇。在信息技術教室中上課,容易誘發小學生們好動的天性,導致課堂亂哄哄,出現不易管理的情況。
3.課堂管理規范不夠完善
實踐操作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與關鍵所在。也正因為如此,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管理普遍難度較大。通過分析與總結,筆者發現大部分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都缺乏完善、明確的管理規范。對于課堂管理來說,科學的管理制度是推進一系列實踐舉措的基礎。若沒有對應的紀律規范,教師的管理工作也就沒有適宜的著手點。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優質化管理的策略
良好的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是有序高效、和諧向上的,師生、生生之間應是互幫互助、積極探索的。以下三個方面,有助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管理。
1.激發學生對課程的熱情
課堂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舞臺。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能轉換成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成果。因此,教師應特別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由此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與成就感,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培養他們懂規矩、守紀律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只有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潛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2.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
信息技術課堂以實踐操作為核心。若課上計算機出現故障,就難免引發課堂秩序的混亂。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足準備,檢查每一臺計算機的運行狀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放權”策略進行課堂管理。比如設立小組長,讓其負責監督同組學生的課堂表現。構建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有助于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學會遵守相應的標準、規則,從而保證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能夠有序、順利地進行。
3.加強制度管理和建設
確立并實行規范的管理制度,是推動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優質化進程的重要因素。在開學第一課,教師就應向學生說明本學科課堂學習的具體要求,以及上課時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在學生心中建立秩序感。上課時,教師應對學生作出及時、正確的引導,明確“不能隨意開關電腦、插拔線路” 等行為規范和具體要求。除此以外,教師還可營造“吸引注意、鼓勵競爭”的合作氛圍,促進學生自我約束,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奠定基礎。
優質化的課堂管理是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教師應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設計合理的管理規范與行為準則,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習慣,師生一起為打造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