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賦予了新時代教師新的使命和更高要求。那么,新時代小學教師應該如何扛起育人重任、放大生命存在的意義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認識和提高:
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應該在人格的涵養中實現成長。馮建軍教授認為,人格是教師專業成長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標志,沒有人格的專業成長是缺少靈魂的。涵養人格需要教師堅守正確的教育信念,堅持立德樹人,堅決不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涵養人格需要教師堅守正確的價值觀,要潛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菁華,切實培育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優秀品格;涵養人格需要教師堅守正確的學力觀,教師要將對話精神、協作精神、創新精神、批判精神等積淀成自身人格,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著力培養學生創造未來美好生活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
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應該在課堂的實證研究中實現成長。于漪老師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100位先鋒人物之一。她堅守三尺講臺,主講近2000節省市級以上公開課,其中50多節被公認為語文教改標志性課例。于老師的成就啟迪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一定在課堂。研究課堂需要秉持實證研究的精神,其核心就是用經驗事實或經驗證據說話。一種課堂模型是否具有實效性,是否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遷移,需要依據科學的數據進行印證、診斷與改進,而不是徒有空洞的概念式闡釋。教師需要站在“兒童學習”的立場開啟課堂實證研究,深入研究兒童的學習基礎與需要、學習心理與機制、學習方式與方法、學習成效與問題等,切實幫助學生成長為獨立、自律、善學的學習者。
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應該在高品質專業閱讀中實現成長。朱永新先生認為,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與教師缺少高品質的專業閱讀有關。教師要深入理解所教學科的思想脈絡、基本原理和主要思維方式,引領學生按照學科規律發現知識、建構知識;要求教師要了解教育哲學,豐富思想來源,開啟教育智慧,形成教育理念,用更加寬廣的視野審視教育……豐富的閱讀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強大的思維利器,對于教師在復雜的教育工作中作出恰當的選擇和行動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一個人在一所健全的小學所獲得的滋養,在精神上可以支撐他的一生。謙謙君子,灼灼其華,愿每位小學教師在“為一輩子做小學教師感到自豪”的成長境界中創造生命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