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來榮 張興萍 唐士忠 黃瑞林 王朝暉 崔仲雷 曾華強
臨夏地區花椒梨莖蜂發生情況的調查研究
馮來榮張興萍唐士忠黃瑞林王朝暉崔仲雷曾華強
(臨夏州林業科學技術推廣站甘肅臨夏731100)
通過對臨夏縣花椒產區的梨莖蜂危害情況調查研究,結果表明:(1)梨莖蜂的發生與花椒園管理和蟲害防治水平關系非常密切,管理防治水平高則危害輕,管理防治水平低的椒園危害較重;(2)梨莖蜂對花椒樹的危害與花椒樹品種有關,即刺椒危害重,綿椒危害輕;(3)梨莖蜂對花椒樹的危害與花椒施肥條件有關,危害率排序為磷酸二銨33.8%>氮磷鉀復合肥30%>有機肥27.5%;(4)梨莖蜂對花椒樹的危害率與花椒不同立地條件有關,即水澆地30%>山坡地29.7%>干旱地27.5%。對此,需要加強防范,增加有效的防治措施,科學施肥,科學控制土壤水分,噴施適宜的農藥及時防治,有效防控梨莖蜂對花椒樹的危害。
臨夏縣;花椒;梨莖蜂;調查研究
梨莖蜂又名折梢蟲、截芽蟲等,屬膜翅目,莖蜂科,主要危害梨、蘋果、海棠等。我國各梨產區均有此蟲為害,嚴重地區新梢被害率達80%~90%。筆者在2021年—2022年對臨夏縣花椒栽培區域的花椒樹進行調查時發現,梨莖蜂是危害臨夏地區花椒樹春梢的重要害蟲,影響花椒樹形和樹冠,使花椒產量明顯降低。對此,本文針對不同管理防治水平、不同花椒品種、不同施肥條件以及不同土壤水分條件下花椒的梨莖蜂危害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分析其發生原因,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防控,以減少梨莖蜂對花椒樹的危害[1]。
調查地點位于臨夏縣蓮花鎮,地理位置為北緯35°41′39″—35°59′40″,東經102°55′41″—103°16′15″,海拔1 830 m,無霜期165 d,年均氣溫6.2 ℃,年均降水量510 mm。蓮花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濕冬干,夏長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多,熱量足,雨量充沛。
梨莖蜂成蟲體長約10 mm,全身黑色具光澤,翅透明,足黃色,眼黑色,觸角黑色絲狀,雌蟲具有鋸狀產卵器。幼蟲體長10 mm~11 mm,乳白色或黃白色,頭部淡褐色,體稍扁,胸部下彎,尾端上翹。卵白色半透明,長橢圓形,略彎曲。蛹細長,初乳白色,后漸深。
梨莖蜂雌成蟲利用鋸狀產卵器截斷花椒當年生嫩梢,并在截斷傷口處產卵,每個新梢只產1粒卵。一般1頭雌成蟲可危害20個以上的花椒樹新梢,多的可達30個。卵孵化后幼蟲在短樁新梢髓部蛀食,造成受害部位枯死,嚴重影響花椒樹次年的花椒產量[2]。
在臨夏地區,危害花椒的梨莖蜂一年發生1代,幼蟲或蛹在被害枝條內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旬花椒樹開花期成蟲羽化。羽化后5 d左右成蟲從越冬的被害枝髓腔內飛出,交配產卵。卵期7 d~10 d,孵化后幼蟲開始蛀食嫩梢,蛀食幼嫩木質部而留皮層,邊吃邊將排泄物留在蛀空的枝條髓腔內,排泄物便將空梢填滿,到5月下旬蛀入到兩年生枝條部分,6月全部蛀入兩年生枝條內。幼蟲老熟后,蛀成略彎曲的長橢圓形蟲洞。8月上旬老熟幼蟲停止取食,作繭開始休眠越冬。
3.1.1 調查方法
在臨夏縣的魯家村、賈家村、焦張村和蓮城村4個村各選擇1個花椒園,每個花椒園隨機選擇10株花椒樹,調查梨莖蜂危害程度。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梨莖蜂危害率計算公式:危害率(%)=危害新梢數/調查新梢數×100%。梨莖蜂發生嚴重程度分級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梨莖蜂發生嚴重程度分級標準
3.1.2 調查結果及分析
調查顯示,焦張村和蓮城村花椒園的梨莖蜂危害非常嚴重,被害等級為極重;賈家村花椒園的梨莖蜂危害比較重,被害等級為中;魯家村花椒園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梨莖蜂危害,被害等級為輕。這說明梨莖蜂對臨夏縣蓮花鎮花椒的危害普遍發生,且危害程度比較嚴重。其中魯家村花椒園因為管理及防治水平較高,蟲害防治比較科學規范,明顯控制了梨莖蜂對花椒的危害。焦張村和蓮城村花椒園因蟲害防治和管理水平低,部分農民甚至放棄了對花椒園正常的水肥管理,以及雜草、病蟲害的防治,造成梨莖蜂長年為害且蟲口密度急劇上升,對花椒樹危害較重。
3.2.1 調查方法
在臨夏縣的魯家村、賈家村、焦張村和蓮城村4個村各選擇1個花椒園,每個花椒園分別選擇刺椒、綿椒和八月椒調查樣樹各3株,調查梨莖蜂危害率。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3.2.2 調查結果及分析
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不同品種花椒樹之間,梨莖蜂對刺椒(45%)的危害率明顯高于綿椒(10.8%),而對八月椒(37.8%)的危害率居中間水平。究其原因,營養枝生長旺盛的刺椒,由于其枝條萌發生長時間和梨莖蜂出蟄危害時間的重疊期較長,造成其新梢危害率最高;綿椒營養枝生長弱,萌發數量少,且萌發時間較梨莖蜂出蟄危害時間滯后,兩者時間剛好錯開,枝條萌發生長也較弱,所以其危害率最低;八月椒雖然營養枝生長旺盛,萌發力也很強,但是枝條萌發時間相對梨莖蜂出蟄危害時間也有所滯后,所以其危害率相對刺椒較低。

表2 不同品種花椒的梨莖蜂危害率
花椒樹較耐瘠薄,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各種肥料的施用非常敏感,尤其是對氮肥最為敏感。不同類型的肥料對花椒新梢的萌發時間、新梢數量及生長量影響比較大,而梨莖蜂危害與花椒萌發時間、新梢數量及生長量等因素關系密切,因此對不同施肥條件下花椒的梨莖蜂危害率進行試驗分析。
3.3.1 試驗方法
調查試驗點位于臨夏縣蓮花鎮魯家村。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施用氮磷鉀復合肥、磷酸二銨、有機肥,每個處理2株花椒樹,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計18株調查樣樹。調查3種施肥條件下花椒樹的梨莖蜂危害率。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3.3.2 調查結果及分析
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不同施肥條件下花椒的梨莖蜂危害率排序為磷酸二銨(33.8%)>氮磷鉀復合肥(30%)>有機肥(27.5%),三者之間差異明顯,說明施肥種類與梨莖蜂危害率有一定相關性。花椒較耐瘠薄,花椒栽培園地需肥量較其他經濟作物小,所以花椒樹生長對各種肥料的施用非常敏感。特別是萌發的花椒新梢生長對肥料比較敏感,尤其是對氮肥最為敏感。氮肥使用后花椒新梢生長明顯加快,大量新梢為梨莖蜂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取食條件。調查顯示,磷酸二銨是以氮元素為主的肥料,使用后明顯促進了花椒樹新梢的生長,為梨莖蜂提供了有利的取食條件。而氮磷鉀復合肥的氮肥效應較低,使用后花椒樹新梢生長狀況也一般,較弱的新梢生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梨莖蜂對花椒的危害,所以梨莖蜂危害率較低[3]。有機肥雖然以氮肥為主,但是有機肥中氮肥營養釋放比較緩慢,促進花椒新梢生長的效應發揮比較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梨莖蜂對花椒的危害,所以其危害率也較低。

表3 不同施肥條件下花椒的梨莖蜂危害程率
花椒較耐干旱的土壤環境,所以花椒樹生長對土壤水分非常敏感。不同的土壤水分條件對花椒樹新梢的萌發和生長影響明顯,而梨莖蜂危害與花椒新梢萌發和生長等因素關系密切,因此對不同土壤水分條件下花椒的梨莖蜂危害率進行調查分析。
3.4.1 調查方法
在蓮花鎮魯家村,分別選擇水澆地、干旱地和山坡地3種立地條件的花椒園,每個花椒園隨機選擇3株調查樣樹,調查梨莖蜂危害率。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3.4.2 調查結果及分析
梨莖蜂危害率與花椒園土壤水分條件有一定的關系,不同土壤水分條件花椒園的梨莖蜂危害率排序為水澆地(30%)>山坡地(29.7%)>干旱地(27.5%)。其中,水澆地花椒受梨莖蜂危害最嚴重,并與山坡地和干旱地危害率差異明顯。良好的土壤水分條件會促進花椒樹新梢的萌發和生長,為梨莖蜂的危害創造有利條件,所以水澆地花椒園梨莖蜂的危害最為嚴重。
臨夏縣蓮花鎮是臨夏州花椒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花椒產業發展起步早、規模大、品質好。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臨夏州的積石山縣、臨夏縣、東鄉縣和永靖縣大力發展花椒產業,大量種植花椒樹,特別是臨夏縣蓮花鎮、南塬鄉,東鄉縣河灘鎮,積石山縣安集鎮、銀川鎮,永靖縣三塬鎮等鄉鎮的絕大部分耕地、山坡地、宜林荒山都種上了花椒樹。這些村鎮的農民都以花椒種植為主要產業,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全靠花椒生產。但是花椒樹栽植后,大量花椒園管理水平非常低,結果全域花椒平均產量比較低,再加上“三年兩頭凍”,春季倒春寒的危害比較頻繁,嚴重打擊了農民種植花椒的積極性。近幾年,在凍害、病蟲害、花椒樹齡偏大、采摘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下,臨夏花椒產業一直在走下坡路,部分農民放棄了花椒園管理,造成部分花椒園雜草叢生,病蟲害嚴重。結果多年不開展花椒病蟲害的防治,也造成了梨莖蜂蟲口密度不斷上升,這是花椒生產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在實地調查中,蓮花鎮魯家村花椒園地管理水平明顯高于其他村,魯家村調查樣地梨莖蜂危害程度最輕。其他三個村的調查樣地,梨莖蜂危害較重,部分花椒園內梨莖蜂對花椒樹新梢危害率達到60%以上。危害嚴重的花椒園,部分花椒新梢因梨莖蜂危害而干枯死亡,嚴重影響下一年花椒產量。
調查發現,臨夏地區大量栽植的刺椒和綿椒兩個品種的花椒樹,梨莖蜂危害明顯有所差異,說明梨莖蜂的危害與花椒樹品種有密切的關系。在同一生長環境下,生長勢強的刺椒品種,危害較重;生長勢弱的綿椒,危害較輕;八月椒危害率居于二者之間。其主要原因是,生長勢強的刺椒樹,萌動早,春季新梢萌發快;而綿椒樹春季萌動較遲,長得慢,新梢生長量比刺椒明顯要少且木質化程度較高,大多新梢長度超不過20 cm,且萌發新梢數量要比刺椒少得多[4]。梨莖蜂成蟲喜歡在新梢多、長得較快且木質化程度低的刺椒樹上產卵危害,因此梨莖蜂對刺椒的危害程度明顯高于綿椒。八月椒新梢萌發力也很強,但是其萌發時間相對梨莖蜂出蟄危害時間稍有滯后,所以其危害率高于綿椒而低于刺椒。
梨莖蜂危害程度與花椒園灌水條件有一定的關系。花椒樹為耐干旱樹種,對土壤水分比較敏感,園地土壤含水量適宜,花椒樹營養生長就明顯加快。灌水條件比較好的花椒園,春季花椒樹新梢會快速生長,大量萌發生長的新梢給梨莖蜂提供了良好的取食條件,所以水澆地花椒受梨莖蜂危害會明顯較重。特別是冬季土壤封凍,灌溉對春季花椒樹新梢的萌動生長作用非常明顯。因此,花椒園在秋季雨量充沛的前提下,應盡量不灌溉土壤封凍水,以減輕來年梨莖蜂的危害。
花椒梨莖蜂危害程度與花椒園使用的肥料也有一定的關系。花椒較耐瘠薄,花椒栽培園地需肥量較其他經濟作物小,所以花椒樹生長對各種肥料的施用非常敏感。特別是剛萌發的花椒新梢生長對肥料十分敏感,尤其是對氮肥最為敏感,使用氮肥后,花椒新梢生長速度會明顯加快,大量新梢為梨莖蜂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取食條件。因此,花椒園施肥要科學合理,特別是春季基肥,一定要少施或限制使用氮肥。
調查發現,蓮花鎮魯家村和賈家村花椒園管理比較好,花椒樹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比較科學合理;而焦張村和蓮城村花椒園地管理較差,有些花椒園已經放棄了管理,導致梨莖蜂危害較重,即使有個別地塊管理較好,但是周邊更多地塊由于病蟲害防治較差,經過多幾年的積累,花椒園內蟲源數量多、蟲口密度大,致使管理好的個別地塊也避免不了梨莖蜂的危害。所以花椒梨莖蜂的防治要群防群治,適時科學防治才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花椒梨莖蜂的防治要點,一是抓住越冬蟲態羽化出枝期,在其成蟲產卵前施藥,藥劑可選擇菊酯類(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維菌素、吡蟲靈、啶蟲脒等。新梢長到10 cm左右時,要特別注意防治梨莖蜂,藥物噴施盡量避免開花盛期,一般提早于花期或延至落花。二是在花椒樹抽春梢時,利用成蟲喜棲息于葉背的生活習性,于早晚搖動樹枝,振落成蟲,進行人工物理捕殺。三是在花椒樹初花期懸掛20 cm×30 cm黃色雙面粘蟲板,懸掛高度為離地面1.5 m~2 m,每畝15張左右。梨莖蜂成蟲具有趨黃性,粘蟲板防治效果頗佳,每塊粘蟲板可粘殺500只~1 000只梨莖蜂成蟲,如果梨莖蜂密度大,粘蟲板粘滿后要及時更換。四是冬季修剪清理椒園時剪除梨莖蜂危害形成的枯枝,春季及夏季剪除被害新梢,并集中銷毀,以減少次年的蟲源基數,可有效減輕梨莖蜂對花椒的危害[5]。
梨莖蜂主要危害花椒當年生嫩梢,所以對春季嫩梢萌發旺盛的刺椒品種,要加強防治,或增加有效防治次數,可一定程度上減輕梨莖蜂對花椒樹的危害。科學控制土壤水分,科學施肥,科學控制春季花椒樹新梢生長,可有效減輕梨莖蜂對花椒的危害。在椒園管理中,要結合花椒樹的修剪,及時剪除被梨莖蜂危害的有蟲枝并集中銷毀,以有效減少椒園蟲源數量,降低蟲口密度。管理水平低的花椒園,梨莖蜂蟲口密度可能比較大,所以要加強宣傳培訓,發動群眾,開展適時群防群治,并要連續多年堅持防治,才能達到比較良好的防治效果。
[1]閆文濤,張懷江,岳強,等.梨園梨莖蜂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1(2):32-33.
[2]楊美彩.花椒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20,8(3):86-87.
[3]吳海云.花椒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21,15(18):49-50.
[4]連向麗.花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要點[J].新農業,2022(14):41.
[5]高鵬彥,姜晶,李銀正,等.秦安縣花椒產業發展中勞動力短缺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廣東蠶業,2022,56(3):133-135.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1.04
S435.73
A
2095-1205(2023)01-12-04
馮來榮(1977— ),男,漢族,甘肅臨夏人,大專,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科技推廣。
黃瑞林(1971— ),男,漢族,甘肅臨夏人,本科,林業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