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曉
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諸多教師教學中的難點和痛點。尤其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特殊性,基于他們缺乏完善的知識儲備這一客觀情況,幫助他們建構基礎認知和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寫作教學的整體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探究更高質量的教學方法。本文從情境教學法出發,論述其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價值以及應用原則,并從創設語言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即時情境以及評價情境五個維度分析具體的情境教學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寫作興趣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借助多種方式創設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的情境,從而輔助整體教學工作的開展。將該種教學模式融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能充分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征,突破傳統作文教學的困境,揭開寫作的神秘面紗,讓學生從寫作中獲得樂趣。為此,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寫作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形成源源不斷的驅動力,逐步掌握寫作的技巧。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學情,對作文教學進行優化調整,減少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抵觸心理。同時,情境教學法可以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喚醒以往的認知經驗,這對提升學生的寫作靈感極為有益。更重要的是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豐富情緒色彩和意義內涵,為學生傳遞更加豐富的知識信息,讓學生得以在這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下再次激發寫作熱情,形成濃厚的寫作興趣。
(二)有利于養成寫作能力
從以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情況來看,多數學生的寫作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在語言的組織和運用上存在思維邏輯不清、內容空洞無物等問題。除了與學生寫作興趣不足有很大關聯外,往往也會受到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尤其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寫作教學板塊較為枯燥乏味,不少教育工作者采用的教學形式過于刻板單一無趣,難以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需求,久而久之,自然難以完成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目標。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構建生動形象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逐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這對提高學生寫作靈感、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有幫助。與此同時,教師所創設的寫作情境,多數情況下能夠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貼近,并且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體驗。這樣一來,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情感體驗,透徹理解作文寫作的核心主旨,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這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言至關重要。
(三)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其教學質量差強人意。尤其在新課改背景下,面對核心素養的最高培養目標,再次提出了教育改革的高標準,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效落實各項教學工作,也要為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做準備,不斷對教育教學的各個板塊進行完善,提高整體教育質量。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小學作文教學中,將切實突破傳統教學的困境,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趣味性,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加之小學學生年齡都普遍偏小,認知能力較弱,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讓原本抽象的寫作內容變得通俗易懂,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行為,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在保證寫作教學成效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在情境教學法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學生發掘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其形成適應未來發展所需的關鍵能力和品質,切實實現語文學科的教育培養目標。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應用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多發揮主體作用,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和探索學習的狀態,這種教學模式所能取得的教育成效有限,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也不明顯。為此,在應用情境教學法優化作文教學時,教師必須充分遵循主體性原則,切實凸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則作為外因,重在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索,從而使其掌握寫作的關鍵技巧,只有學生肯學善學,才能真正學得好。并且,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將其融入于寫作教學之中,能夠逐步影響學生的心理特征,喚醒既有的認知經驗,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寫作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自行體驗這一系列過程,鼓勵學生樂于探究。
(二)生動性原則
除主體性原則外,教師所創設的作文教學情境也要遵循生動性原則。具體而言,情境教學法應用的核心目標在于影響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而教師在創設與寫作相關聯的情境時,應盡量貼合學生的基礎學情,逐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練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此,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不能過于單一刻板,否則很難實現情境創設的應有作用和教育價值。
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教師更要注重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對策,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為專注。創設生動的情境,則是最直接有效的引導辦法,能在短時間內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或感官刺激,使其形成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再加以引導和啟發,便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靈感。與此同時,教師所創設的寫作教學情境,往往也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處理。沒有任何一種固定的情境設置辦法可以永葆生命活力,適應復雜且多變的寫作需求,所以教師應在創設教學情境的同時,對情境創設進行靈活改變,保證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學生獲得生動有趣的學習體驗。
(三)交互性原則
除了以上原則外,在創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情境時,教師還需遵循交互性原則。因情境教學需要保證學生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發,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感悟探究和創造的任務,所以唯有保證情境的交互性特征,才能讓學生從中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寫作的感染力和整體情感色彩。具有交互性的情境創設,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頭腦風暴,不斷結合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用于課堂寫作創作中,在豐富創作素材的同時,還能營造輕松活躍的寫作氛圍。另外,情境教學一般還要反映出新舊知識的有效關聯,激發思維聯想,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重組。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情境的交互性原則,讓學生得以從豐富多樣的情境中關聯新學和已學知識。在此基礎上,為盡量減少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畏難心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過程中應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如小組交流探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升整體教學成效。這就意味著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加強學生的相互交流,如趣味的游戲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等,讓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共同促進,從而實現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目標。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語言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不僅要遵循以上關鍵教學原則,還要將其落到實際教學環節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展開作文訓練時,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其形成學習和寫作的驅動力,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實踐作文寫作的各項關鍵技巧。但要注意的是,要想切實通過創設語言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要注重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而且所創設的寫作練習情境應具有較好的交互性和生動性特征,才能讓學生得到思維啟發。
例如,在“那一刻,我長大了!”寫作練習中,為激發學生對寫作練習的興趣,提高寫作的積極性,首先,教師結合學生的基礎學情,在初始階段利用語言建構寫作情境,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一些難忘的事件。情境創設如下:同學們,相信大家的童年都十分快樂,現在請回憶一下,有哪些事情最令你難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陷入回憶之中,紛紛想起了以往的生活經歷。其次,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討論活動,將自己認為難忘的事情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學生立即展開了熱烈討論,課堂氛圍極為活躍。最后,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再次進行語言引導:“這些讓同學們難以忘懷的事情,哪一件能夠讓你在一瞬間覺得自己長大了呢?這一次,讓我們用手中的筆來記錄這一事件,并在創作完成后與小組成員共同交流?!比绱?,教師圍繞作文創作的主題,逐步利用語言建構寫作情境,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縮小作文命題范圍,既有利于降低寫作難度,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創設生活情境,豐富寫作素材
除了建構語言情境外,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建構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探索和實踐,才能形成知識架構。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重與生活相貼近,為學生建構更為熟悉的生活情境,才能給予學生豐富的寫作素材,形成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很多學生在寫作中容易出現假大空的現象,內容空洞無物缺乏真情實感,這與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聯。若教師能在布置作文寫作題目的同時,注重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則能幫助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情感共鳴,從而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質量。
例如,在“形形色色的人”寫作練習中,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學會審題并確定選材范圍的能力,盡量從生活中篩選出具有特點的典型事例?;诖?,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就地取材,充實本次寫作內容。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制作好的視頻,其中蘊含著形形色色的各類人群,忙碌在各自的生活之中,如凌晨5點馬路上的環衛工人,早高峰時紅綠燈口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校門口維護交通安全的警察叔叔,這些都是學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人群,極具特點。其次,教師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引導,從不同人物特征出發進行選材,或者從身邊最熟悉最親近的人出發。如此,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而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快速地完成了本次的寫作任務,并且寫作質量明顯有所提高,解決了以往假大空的寫作問題。
(三)創設表演情境,拓展寫作思路
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表演情境,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目前小學生的寫作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不僅容易出現內容空洞的問題,而且寫作思路也較為混亂,究其根本,與學生的寫作思路有限有很大關聯,缺乏對寫作架構的整體布局能力?;诖?,在利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行拓展梳理,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架構。但還要注意的是,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必須貼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才能進一步提升寫作教學成效。
例如,在“寫讀后感”習作練習中,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草船借箭》作為寫作素材,逐步帶領學生掌握讀后感這類題材的寫作要點。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組內再次深入閱讀分析文本,隨后將其中的故事情節以課本劇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交流探討產生思維碰撞,進一步深化對文中每一個人物角色性格特征的把握。而且,在具體的課本劇表演過程中,學生還會形成更為獨到的見解,這是常規教學方法所難以比擬的。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讀后感創作,使其形成豐富的靈感源泉,創作過程如文思泉涌,寫作思路十分清晰,有力地將自身的情感見解展現出來,整體寫作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四)創設即時情境,提高寫作質量
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也可以嘗試創設即時情境,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靈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快速拉近寫作與學生的距離。為了創設即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嘗試與其他教學方法相互結合,從而實現“1+1>2”的情境創設效果。例如,最常見的游戲教學法,將其與教學情境創設進行結合,快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寫作練習的整體質量。
例如,在“那次玩得真高興”習作練習中,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游戲結合的方法,為學生建構即時作文情境。課前,教師設計多種趣味游戲形式,如創新版擊鼓傳花游戲、你畫我猜游戲等。課中,教師先利用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展開趣味游戲活動,快速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游戲的樂趣,然后正式引入本節習作練習題目,鼓勵學生回憶以往開展游戲的一些深刻體驗,梳理寫作思路。學生則在教師創設的游戲即時情境下,產生了更為直觀的情感體驗,繼而在寫作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豐富作品的情感,再次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結合已有的情感經歷,積累更加豐富的寫作素材,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為提高寫作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也要注重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切實掌握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原則,將其合理地運用于作文教學中,用情境煥發課堂的活力與魅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