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然


【摘? 要】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國家經濟質量的提高和區域之間行業布局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具備重大實踐意義。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既可以直接實現,也能夠通過產業集聚等中介機制間接實現。論文收集面板數據來生成研究觀測樣本,在C-D函數的基礎上建立中介效應模型,借助檢驗回歸系數法、Bootstrap檢驗法以及Sobel檢驗法來論證部分中介關系存在。研究結果表明,城鎮化、產業集聚等能夠一定程度上積極影響經濟增長。相比之下,城鎮化可以依托產業集聚來對經濟增長發揮有效的中介效應,同時中介效應的影響程度大于直接效應。因此,在城市進程之外要高度重視產業集聚這一因素。
【關鍵詞】城鎮化;產業集聚;經濟增長;中介效應
【中圖分類號】F1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2-0160-03
1 引言
在當前階段,中國城鎮化正由數量增長向質量轉變,城市經濟增長模式由要素投入推動逐漸過渡至以空間資源配置為主。新型城鎮化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尤其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高質量增長亟需城鎮化支撐。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推動了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優化了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城鄉融合。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圓滿收官,2022年7月《“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印發后,城鎮化質量顯著提升。新型城鎮化的深化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有著深刻影響,需優化城鄉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形成一體化城鄉資源交換機制[1]。同時,探討城鎮化過程中產業集聚的專業化效應對經濟建設的影響,對現階段國家發展戰略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已有研究[2]傾向于從城鎮化、產業集聚以及經濟增長的不同視角展開獨立的研究,涉及三者相互之間關系的研究相對缺失。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可知,所有經濟現象之間的關系都是復雜、多元的,基本上不會表現出單一的線性關系。本文旨在分析城鎮化通過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2 研究設計
2.1 機制分析
城鎮化建設有助于人口分布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對制度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等有著積極的意義,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投資的增長速率[3]。這就說明,城鎮化影響經濟增長的機制是比較復雜的,有著動態化的特征。這里我們對這一過程進行拆分,從直接效應和產業集聚的中介效應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述。直接效應通過優化人口素質提供更多的高質量勞動力;通過產業選擇由第一產業主導,逐漸過渡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