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菲菲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無錫 214000)
隨著科技、醫學的進步,人類的生活質量在穩步提升,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人口的老齡化問題[1]。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與之相對應的老年疾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以提升全民健康為中心,全面維護和提升全民健康。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適度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防止老年慢性病的發生,提高人們的身體質量[2]。社區公眾體育是老年人最直接和最廣泛接觸的體育活動,相比于其他體育活動,社區公眾體育的運動項目更加多樣,服務效果也更佳。社區公眾體育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系統、更全面和更規范的體育健身娛樂活動,合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降低其疾病發生率,及時搭上全民健身的順風車[3],使老年體育得到更好的發展,使大眾健身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支持下,本文以無錫市為例,對無錫市的老年人群體進行了調研,并對如何建立健全社區全民健身服務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議,號召廣大老年人群體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以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4]。
為進一步提高中國居民的體質,《“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優先”的要求,并提出要大力發展體育公園和社區多功能體育場地等,到2030年,我國將建立起一個縣級以上的體育設施體系[5]。對健身休閑運動項目的推廣和普及進行了創新,對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和機制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從而打造出一個健身休閑的綜合性服務體系。為了促進健康化與老齡化進程的協同共進,將醫療衛生服務深化,使其范圍延伸到社區內部,不斷完善醫療衛生部門以及養老部門的合作方式,推進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將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消滅在萌芽中[6-8]。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某些未患大病、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老年人,可以在社區的公用設施和服務中保持身體健康。而那些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則要求社區工作人員為他們提供陪護和醫療服務[9-10]。要做到科學發展,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相結合,建立一個綜合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11]。
根據2016 年《體育法》第4 條修訂,相關部門應全面管理各體育項目,并組建專職或兼職體育領導隊伍,在地方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監管和指導下工作。政府機關、學校和企業應提高對社區的認識,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單位技術人才資源和場地優勢,支持和協助街道辦事處的社區指導員開展體育教育工作,并積極參與社區各類運動和體育項目[12]。
無錫市的老年體育協會以街道社區為核心,從市政府到區政府,到街道辦事處,到街道社區老年體育協會,再到老年體育俱樂部、老年體育指導站、老年體育服務中心,最終形成一個基層組織(見圖1)。

圖1 組織管理
除此之外,2019年,我國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老年人福利保障工作,制定老年人福利津貼補償制度,協調養老服務制度,推動對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關愛服務,指導養老服務、退休人員福利、特困人士救助和供養組織的管理。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老年人福利的統一管理,使其運作與管理更加統一、透明,使監督更加方便。
根據2018年《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8)》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無錫市的體育場地規劃數量達到了24 893個,較第六次規劃普查的16 233個,增加了53.3%。相應地,建筑面積達417.05萬m2,同比增長34.4%;而場地面積則約為3 522.46 萬m2,增加了12.9%。以2018 年底無錫市城鎮常住人口1 559.60萬人為基準,計算得出人均運動場地建筑面積約為2.26 m2,較第六次規劃普查的2.12 m2增加了6.5%。此外,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為15.96 個,相較于第六次規劃普查的11.02 個,增長了44.8%。人均投入體育場地建設資金為2 592.39元。
從《2020 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中可以看出,無錫市社區中的老年人主要從事的健身活動有:散步、慢跑、健身快走、小球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墻球、藤球等)、健身操(如舞蹈)、健身氣功、武術(如武術套路、太極拳、木蘭劍等)、空竹、輪滑、門球、爬山等。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個人興趣和愛好。另外,受教育程度、曾從事的職業、家人在成長過程中喜好的體育運動等因素,也會影響到老年人的體育運動行為。
通過調查得知,當前,無錫市的老年人對指導人員的滿意度并不高。老年人對指導員的不滿表現為:指導員與老年人之間的交流不暢、指導員的專業水平較低。許多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體育教練和指導人員,都集中在了商業健身俱樂部和高校等地,志愿服務的運作機制并不健全,所以這一部分的指導人員很難真正地參與到社區的健身指導服務當中,從而造成了專業人才資源的浪費。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運動的標準化程度、運動的針對性、運動的頻次、運動的跟蹤以及運動的言語態度和方法。而在社區中,存在著大量專業健身指導者缺失的問題。
社區老年人運動健身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經費的保障。若經費投入不足,則會造成老年人體育鍛煉場地建設的不完善,且不能有效地組織與執行各項活動。目前,無錫市的老年人社區體育活動的資金來源包括政府資助、街道或居委會撥款、老年人自己籌措資金、企業贊助以及個人捐贈。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社區的養老服務主要依賴于政府的資助,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嚴重影響了養老服務活動的開展。
在無錫市社區中,老年體育推廣服務是促進老年體育發展的關鍵途徑。然而,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的宣傳服務仍主要采用宣傳畫、傳單等傳統方式,未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社區健身信息服務管理不夠完善,缺乏系統的體育信息管理數據庫和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導致體育信息傳播存在不全面、不準確的問題。
本文以無錫市城鎮居民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系統取樣法,首先將無錫市劃分為江陰、宜興、新區、惠山區、錫山縣5個地區,按地區的經濟收入及人口數目,以及層次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選取5個地區的部分社區中55~85 歲的老年人,每一個地區選取90人,共450人。
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按照統計分層、隨機抽取的原則,對被試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為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參加運動的狀況等。在5個縣開展了抽樣調查,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方法(不方便填寫、不能填寫的老年人,可以由調查員按照他們的口述內容代替他們填寫)。本研究共發放了450份調查問卷,回收446份,有效問卷434份,總有效率為97.3%。在這次調查中,共有213 位男性參與者和221位女性參與者。在初次問卷調查結束后的25 d 內,對其中的20人進行了重復的相同問卷調查,并進行了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兩次調查的結果一致性較高,信度系數r=0.873,表明該問卷可靠性高。
目前,城市住宅區內建筑物較多,居民可進行身體鍛煉的場所較少。調查結果顯示,72.23%的老年人認為,國家對老年人體育活動支持力度不夠。目前可提供給老年人進行運動的設備和場地都很少,即使有了老年活動中心,也主要是棋牌室,沒有足夠的場地來進行廣場舞、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等運動。由于場地的局限性,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會在附近的公園和社區的空地上進行鍛煉,而且他們參與的運動項目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另外,大約有67%的老年人表示體育器材短缺。對此,政府相關部門要提高經費的比重,同時要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的投資,加強對運動場的建設。要對老年人需要的體育設施進行整體規劃,建設適宜老年人進行身體鍛煉的公園、廣場和綠化草地。要堅持平衡分配,增加體育設施投資。要結合各鄉鎮、各區域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宜老年人運動的場地設施。
很多老年人在早年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這就造成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文化程度較低,從而也就缺少了對于體育和健康的認知,有58.76%的老年人對體育健康知識一無所知。就算有運動的覺悟,也常常是在身體出現不適或者得了慢性病之后,在醫生的指導下,才會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老年人對體育健身常識和鍛煉意識的認識有偏差,這些都會對他們參加健身活動的積極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隨著老年人群身體機能的衰退,要想達到良好的健康狀態,就必須掌握科學的運動方式。調查結果表明,79.49%的老年人認為,目前尚無專門的體育指導人員,且缺少專門的體育指導。比如,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禁忌:第一,不要讓自己的身體承受太大的壓力,否則會導致心悸、胸悶等癥狀;第二,要避免劇烈的運動,要有科學的監督,運動強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身心健康;第三,要避免正面對抗的運動,以免發生碰撞、跌倒等事故;第四,切忌操之過急,老年人參加運動要循序漸進。根據實地調研發現,針對這些運動項目,一些已經建立的相關體育協會,比如籃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等,盡管配備了專業人士指導,但是運動的指導范圍也只覆蓋到城市中的社區。在提供健康咨詢、制訂和實施健身計劃等方面,社會體育指導員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其他地區的中老年人參與此類活動時,大多為自發進行,這就導致了運動的盲目性和無序性,難以實現科學健身的目的。
現有的戶外運動場所僅有健身步道、籃球場、乒乓球臺、活動廣場等,類型單一,且適宜老年人群的運動場所及設備相對匱乏。所以,應當在充分考慮到中老年人的身體條件的基礎上,遵循就近的原則,通過政府、社會和個人等多方面的資金投入,積極地在社區內建立起公共健身場所。此外,還可以采用收取會費的方式,將社區中已經存在的營利性體育場所吸收進來,從而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健身需要。
社區應加大體育衛生知識的宣傳力度,為社區提供一個健康知識宣傳的網絡平臺。該平臺內應包括體育健身、運動營養、體育鍛煉科學方法、體育政策法規以及體育衛生保健等知識,并定期向社區居民推送相關信息。社區還可聘請專業的運動指導教師,開展科普講座,在社區公告欄上發布體育衛生知識或張貼健康海報,以此形成健康的運動氛圍。廣播也是一種宣傳方式,可用于傳播體育和健康科學知識,提高老年人對體育運動益處的認知,鼓勵社區居民自覺參與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并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
在老年體育健身活動中,技術指導的缺失是限制其正常化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需要不斷加強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并爭取政府、體育部門和體育協會的大力支持。通過不斷努力,打造一支可靠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身指導服務。此外,還可以通過與體育類院校合作,定期派遣體育指導員到社區或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進行培訓,以支持社區健身活動的發展。
5.3.1 做好老年人運動與健康發展規劃
為了更準確地預測老年人口和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口的發展趨勢,需要深入研究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的特征、服務方式等。要明確闡述實現規劃目標、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制的細節,以強化對這一人口發展趨勢的預測。
5.3.2 抓好老年體育健身骨干的業務技術培訓
市老干部協會也應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為老年干部提供多方面的專業技術培訓。除了在思想政治建設方面加強業務技術骨干隊伍的培養外,還需要強化他們的科學理論和能力。這將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形成一支主體為社會體育指導員、能力卓越的基層老年體育健身活動骨干隊伍。在專業技術培訓方面,應特別注重提高老年人體育健身教練和裁判的專業水平。同時,對老年體育志愿者的培養也至關重要,他們能夠為基層的老年體育健身活動提供服務和支持。
5.3.3 抓好新項目、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和民族民間老年體育健身項目的挖掘、整理
要在加強對傳統體育健身項目進行技術培訓的同時,加強對新項目、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工作,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掌握新的科學健身方法。要注重對民族民間的體育健身項目進行挖掘和整理,提高它們的科技含量,讓它們更好地為廣大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服務,讓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能夠更加多樣化。
在城市化、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老年人社區體育服務可以從老年人的切身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顧、醫療服務、文體娛樂和情緒引導服務,增強老年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該文在對無錫市的相關機構和管理結構,以及一些社區的老年人體育服務提供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后得出結論:大多數的社區體育服務水平仍然比較低,與老年人群的實際需求有很大的差距,老年人的體育服務只占據社區服務的很少一部分,而且社區體育服務的產業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仍然不高。因此,針對目前無錫市在老年人生活方式上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老年人生活服務產業化、專業化、社會化的對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