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陌生化”作為俄國形式主義的重要理論,原用于文學創作的形式創新,而隨著文學藝術的不斷發展,“陌生化”的概念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學文本之中,其在與影視舞臺藝術的結合中也碰撞出新的火花。電視綜藝的“陌生化”主要體現在內容與表現形式兩個方面,同樣是超越觀眾的期待視野,刺激觀眾的感官,從而達到吸引更多觀眾的效果。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充分運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在設計理念、技術手段、舞臺表演等方面都呈現出“陌生化”的特點,令人耳目一新,帶給全世界觀眾一場別開生面的奧林匹克與文化盛宴。同時在當下大力倡導講好中國故事的背景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文化傳播與傳統文化創新方面也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俄國形式主義;“陌生化”;北京冬奧會;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J9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35-0037-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5.012
“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的重要理論問題之一,出自俄國形式主義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他在《作為手法的藝術》中提到:“那種被稱為藝術的東西的存在,正是為了喚回人對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頭更成其為石頭?!盵1]這一文學理論本就主要是針對文學的審美形式特征所提出的,在許多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看來,正是“陌生化”使得文學作品具有了文學性,使得讀者產生獨特的審美感受,獲得藝術上的享受。
什克洛夫斯基認為,當某樣東西頻繁出現并變得熟悉時,人們會無意識地接受它。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必須要找到解決辦法。那就是通過藝術的手段去陌生化熟悉的事物,喚起人們的新鮮感,讓人們從中獲得新的體驗和感知。在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陌生化手法的著眼點在于,作者通過一定的手法或技巧使作品的語言、節奏、韻律、情節沖突等變得困難復雜,從而使人們偏離認知常規,以增加讀者在閱讀時主觀感受的難度系數和主觀體驗的時間長度,從而實現美學上的藝術形式之夢。
簡言之,“陌生化”就是要偏離常識常規,把人們習以為常、平淡的事物變得不尋常,將熟悉的事物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增加新鮮感,引起觀者的興趣。
一、陌生化與影視舞臺的結合
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一場媒介革命,影視劇的大規模發展造就了千篇一律的素材、情節、人物沖突,使得觀眾的感官被鈍化,常常在觀看某些類型影視劇時,能在下一幕未出現之前,便在腦海中下意識地描繪出相似的臺詞或畫面,因此難以提起觀者的興趣、集中觀眾注意力。影視作品如何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陌生化的藝術手法與電影中的人物塑造、敘事效果、主題思想等息息相關,運用陌生化手法,可以使電影超越觀眾的期待視野,令其達到心理上的滿足。電視綜藝的“陌生化”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內容本身對受眾而言是陌生的、不熟悉的、聞所未聞的;二是內容本身并不陌生甚至可能是眾所周知的,但經過電視藝術手段的處理與呈現,變得具有新鮮感、新奇感和陌生感[2]。
陌生化手法的運用使其在內容與形式方面讓人耳目一新,激化觀眾的鈍化感官,找到新的藝術審美認識和欣賞角度?!澳吧卑l展到今天,由于其運用起來比較便捷且應用范圍廣泛,因此早已不是某一種藝術類型或影視節目的獨特表達形式,已經成為一種相通的、無門檻的藝術表達形式。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作為晚會、舞臺表演的門類,有別于以往的傳統表演形式,在許多方面有著別出心裁的創新形式,在很多地方都能捕捉到陌生化的“影子”。
二、陌生化于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自2015年北京申奧成功,北京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雙奧城市,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也備受矚目。作為一場面向世界的演出,奧運會開幕式顯然已成為東道主國家展現國家實力、進行文化輸出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在歷屆奧運會結束以后,能讓人反復回憶、耐人咀嚼的部分。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溫柔而內斂、冷靜而熱烈,柔中帶剛,像冰面下洶涌的河水,驚嘆過后更令人回味無窮。冬奧會開幕式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一場全新的視聽盛宴,令觀眾耳目一新,其背后的構思、理念的創新值得我們反復推敲。
(一)設計理念的陌生化
在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中,被反復提到的詞語有浪漫、唯美、抒情、奇幻,所有的節目和設計也圍繞科技、簡約、低碳環保、包容、和平幾個核心理念展開。縱觀整場一百分鐘的演出,每一個節目,每一個部分,都是在一次次精益求精中反復雕琢出來的,或多或少地都向觀眾傳遞著冬奧會的核心。
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一點,即要突破觀者在心理上的穩定預期,縮減表演人數、主題與立意的小大之辯、火炬臺的構建、火炬的點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觀眾心中以往的常規,達到讓觀眾耳目一新的表演效果。
1.簡約而不簡單
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導演同為張藝謀導演,但在開幕式的設計出發點上,卻是完全相反的。大道至簡,從冬奧開幕式的整體色調再到舞臺、煙花、引導牌等每一小環節的設計,都顯得構思精巧,想要用美學方式在節奏快、時間段的舞臺上傳達出中國和奧運的理念,看似簡約實則并不簡單。
冬奧的主題變小了,立意卻變大了。在想要表現立春、冰雪奧運的前提下,小草、蒲公英、小雪花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它們代表的是世界上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微小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小草到原野,從代表一個個國家的小雪花到代表全人類的大雪花,個體的人與宏觀場景之間的關系,其實是對冬奧精神的一種全新的創意表現。
冬奧開幕式正值中國的大年初四,中國年的代表物之一就是中國結,冬奧的代表物是雪花,用中國結表現小雪花的形態,再將小雪花以浪漫唯美的方式匯聚起來構建雪花臺。從幕后紀錄片可以看出,中國結的擺放角度、圓弧弧度,小雪花中間國家名稱的支撐方式,舞蹈時小雪花的排列方式,都是不斷否定再設計,最終才得以在舞臺上表現出完美效果。開幕式表演看似簡約且反復利用的幾種意象,在設計上卻是毫不簡單。
2.低碳環保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延續了東京奧運會低碳環保的原則——將人數壓縮。整場冬奧會開幕式最貫徹低碳環保理念也最創新的一部分是火炬的點燃,點燃象征著奧運和奧運精神的奧林匹克圣火,是冬奧會開幕式備受矚目的一部分。歷史上的火炬點燃環節,大多是以華麗的方式用運動員手中的那一小把火炬,燃燒起代表奧林匹克的熊熊烈火。而2022北京冬奧圣火的點燃方式讓很多觀眾倍感驚訝,當觀眾滿心期待熊熊烈火燃燒起來的時候,運動員僅僅是把手中的最后一棒火炬插在了火炬臺上,隨后雪花火炬臺高高升起,就完成了圣火的點燃。這是奧運史上的創新,也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在設計上,火炬的點燃或許有中國傳統藝術創作“留白”手法的影子,藝術美的最高境界就是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
3.天下一家
“燕山雪花大如席”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句詩,也正是此次冬奧會開幕式引導牌和火炬臺創意的核心理念。在各個國家引導入場結束后,代表各個國家的一朵朵小雪花匯集在一起,形成代表世界的大雪花火炬臺,演繹著世界大家庭一起向未來的愿景,這正符合本屆冬奧會的口號“一起向未來”。
煙花表演環節,一顆巨大的“迎客松”在鳥巢上空綻放,還有“立春”“SPRING”“北京”“天下一家”等字樣,不同于常見的球形煙花燃放效果,這場煙花表演更多的是想通過精心設計的煙花圖案和字樣來表達中國人自己的文化。用煙花作畫,內斂而浪漫,而中國人就像煙花一樣,生性是比較內斂的,但骨子里有著浪漫的情懷。冬奧會當天正值中國農歷新年,中國人家家戶戶都在家迎接和宴請客人,北京冬奧會也要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這是中國來的客人最多的一天,中國人要在這場宴席上向世界講中國的故事,講出自己的價值觀,而這個價值觀是與全世界人類相同的、毫不違和的,因此做到被人舒服地接受和喜歡,“迎客松”就以這樣一種不常見的陌生化的形式,首先傳達出了中國人包容、大同的理念。
(二)技術手段的陌生化
“黃河之水天上來”,瀑布傾瀉,河水奔騰,瞬間便鋪滿了整個大地,河水凝結成冰,整個開幕式的場地看起來就像一塊巨大的冰面,冬奧會的整體基調必然與冰雪密切相關,而之后所有的表演和環節都是在這塊冰面上進行的??紤]天氣、安全性等問題,在鳥巢里打造真實的冰面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冰”作為自然界的一種物質形態,它的形成和對其他光線的折射有自己的方式,與普通的玻璃面又是完全不同的。在《盛會》中總導演張藝謀提到:“藝術就是處于似與不似之間,才能體現那種美感與情感?!睘榱耸刮枧_冰面達到與真冰的似與不似之間,他們對投影和LED兩種方式進行評測,最終開幕式的舞臺由四萬兩千余塊小的LED屏幕拼接成一整塊12000平方米的LED地屏,屏幕里我們看到那塊以假亂真的冰面就這樣形成了。為打造一場簡約的奧運盛會,開幕式表演主要借助光影表演,大場景的規?;跋癖磉_正是在這塊冰面上展示,讓印象中高高懸掛的LED屏幕躺下,讓所有的視覺色彩和畫面在腳下呈現,但我們看到的“冰面”其實不是冰。
奧運五環的出現與呈現方式是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規定動作,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記憶點。此次冬奧會五環的“破冰而出”顯然是一個極佳的創意,在黃河之水鋪滿大地之后,一方水從中立了起來,再次凝結成冰塊,冰五環就從中破冰而出,高高升起?!捌票本哂卸嘀卦⒁?,是擊碎厚重的冰層,也是在奧運舞臺上打破世界人民之間的隔閡。觀眾肉眼所見的冰塊擊碎滾落其實采用的是激光破冰技術,激光雕刻其實本也不是什么新奇的技術手段,但是將24k激光雕刻技術用到舞臺上,再加上LED屏的3D立體展示效果,便通過技術手段達到欺騙肉眼的破冰表演。為契合冰雪的主題,此次冬奧會創造了一個晶瑩透亮的冰雪五環,這與觀眾印象中的彩色五環產生了沖突感,冰五環的出現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經過破冰表演后顯現的冰五環高高升起,其實很容易被誤解為是全息投影的一場特效表演,事實上,現場的冰五環由PC板和LED等拼接而成,再由鋼絲吊起,制作過程中考慮到了防雨、防水、安全、極端天氣等因素,最重要的是要達到透亮似真冰的效果。開幕式做到了讓冰五環像冰像玉一般晶瑩剔透,看似真實的冰面其實是虛像,那看起來虛擬的冰五環其實是“真冰”。奧運五環的破冰表演,實現了現代的藝術效果,運用技術手段將虛擬與現實結合,肉眼所見的真真假假都出人意料、耐人回味。
(三)舞臺表演的陌生化
奧運會作為一場世界盛宴,莊嚴、嚴肅、隆重、盛大是它的關鍵詞。而冬奧會的開場,是小草,是蒲公英,是立春,是“春風吹又生”的希望,它所表現的中國人積極的、蓬勃的生命觀、價值觀。它的色調是冷的,是浪漫、抒情、奇幻的,回味起來顯得余味悠長。不同于以往奧運開幕式一片熱鬧、歡騰的氛圍,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一開始就是寧靜、浪漫、溫柔的。開幕式前的倒計時,并不是我們常見的數字倒計時,表演一開始也并不是我們印象中立刻出現人物表演的畫面,而是以承接倒計時的立春時節,以小草為萬物生長的寓意,用僅僅393根特制發光桿與科技化的倒影,營造出春風吹拂大地的柔和場面。場地布置、燈光特效、表演創意都是陌生化的最大助力。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膾炙人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可謂是家喻戶曉。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獨特的日歷,開幕式恰逢立春,這是一個很巧妙的時間節點,立春在中國人的節氣里是很重要的,它代表萬物之始、生生不息,這是一種博大的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以二十四節氣來穿線,配以相應的古詩詞,突出古詩新解、浪漫唯美,但每一節氣下的畫面內容仍然以冬奧為主,四季景象都或多或少地用雪來展示,用新時代的一些畫面意象來重新解釋我們對每一個節氣的印象。通過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方式不僅給全世界看到中國文化,更是打破了中國人心中對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印象,給予了傳統二十四節氣以現代的美感,使其成為一種美的藝術,更成為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一個難以磨滅的記憶點。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讓觀眾所驚嘆的不僅是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這種新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文化輸出表達方式,也更迎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體驗,這是最符合影視陌生化兩層含義的部分,于外國人來說二十四節氣是陌生的、聞所未聞的;于中國人來說,經過獨特的藝術手段的處理,它變得極為年輕和新鮮。
三、面向世界的“中國式浪漫”
很多人會拿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與2008年夏天的奧運會開幕式作對比,雖然他們是兩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但很明顯做到了突破自我。2008年的夏季奧運會開幕式好像一盅佛跳墻,最好的用料都肉眼可見,好像要用盡全力把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其中,一打開便是金燦燦的光芒,耀人眼目;而2022年的冬奧會開幕式像一道開水白菜,連制作過程都十分簡單,端上去然后把水澆在白菜上,但是讓人看得很舒心,花一樣的白菜被打開了,咀嚼時竟然驚喜地發現它是鮮香的。但是在看不見的地方,那水是許多珍貴食材耗費大量的時間熬制出的,看似透明實則鮮美無比,那白菜是在選料時精挑細選,不知報廢了多少食材才獲得的完美材料,還要加上廚師一生練就的極致刀工,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5]。正是冬奧會帶給我們的感受——簡約而不簡單。
小小的火炬代表的不僅是環保,更是我們的自信?;鹁骐m小,但這就是光!若沒有火炬,我就是光!當文化自信已經深入骨髓,再由內而外的綻放,內斂的性格讓中國人表現出極致的浪漫,這就是“中國式浪漫”,這就是中國人“愛的藝術”!
四、結語
顯然,北京冬奧會是一場全新的盛宴,一場又一次在奧林匹克見證下的中國站在世界面前的大舞臺。陌生化手法的運用與每一環節巧思的結合,在當前國家大力倡導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北京冬奧會恰好為傳播中國文化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范本,值得學習與借鑒。
參考文獻:
[1]什克洛夫斯基.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M].北京:三聯書店,1989:6.
[2]黃佳佳,譚儒燁.“陌生化”理論在電商晚會中的運用—以天貓雙十一晚會為例[J].視聽,2022(02):169—171.
[3]劉萬勇.俄國形式主義的“陌生化”與藝術接受[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2):58-62.
[4]裴亞莉.是手法,是冷漠,還是對愛的確信?——對藝術理論“陌生化手法”的意義探討[J].藝術百家,2018,34(05):35-38+194.
[5]田壘.北京奧運會與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文化記憶建構比較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23.
作者簡介:
高柯怡(2000-),女,漢族,山西臨汾人,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體研究與文學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