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翠,張小花,申劍
(1.蘭州現代職業學院,甘肅蘭州 730300;2.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蘭州 730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多發生于育齡期女性,對其發病機制的說法較多,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是子宮內膜種植學說。由于EMs會導致痛經、月經異常、慢性盆腔痛、盆腔包塊、不孕等后果,對女性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擾,使女性的心理狀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焦慮、緊張、恐懼、沮喪等抑郁癥狀。然而臨床醫生對EMs患者抑郁、焦慮的關注不足,治療措施局限于患者的軀體癥狀,未能調動社會、家庭支持和多學科綜合管理[1]。本文就EMs患者的心理狀態加以分析,從心理層面上加以干預,以期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
EMs是一種慢性的、良性的、易復發的疾病,指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的內膜細胞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出現周期性出血及周圍組織纖維化,造成患者痛經、月經異常、性交疼痛、不孕等。隨著病變的發生,臨床表現可涉及卵巢、子宮直腸陷凹、宮骶韌帶等部位,在腹腔、胸腔、四肢等處也可以發生。EMs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常見的原因有子宮內膜種植、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等。
EMs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助孕治療、介入治療和中醫藥治療[2]。
手術治療法常用腹腔鏡手術來治療EMs,這種治療方法創傷小,患者恢復快,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其能夠減少對機體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響,進而可促進病灶周圍損傷組織的修復,臨床療效更高,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3]。對于未生育子女的女性,采用保守手術治療,只將子宮內膜病變部位切除,保留子宮和卵巢;對于已生育子女未絕經的患者,采用半保守手術治療,切去子宮,保留卵巢;對于已絕經的患者將其子宮和卵巢都切去,稱為根治性手術治療。前兩種治療方法都有復發的可能性,保守手術治療比半保守手術治療的復發性更高。
藥物治療主要有非甾體類抗炎藥、孕激素類藥、雄激素衍生物、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和拮抗劑、口服避孕藥等,這些藥物主要是造成假絕經的現象來緩解患者的疼痛,見效快,但停藥后很快就會復發。另外,長時間服用激素類藥物會出現副作用和并發癥,容易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二次傷害。
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而導致的不孕癥患者,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患病程度制定相應的助孕方案。輕度的EMs患者不需要治療,可嘗試自然受孕;中度的EMs患者一般用藥物治療,如米非司酮等藥物,待停藥后盡快試孕,如果患者有較大的巧克力囊腫(直徑>5cm),則需要將囊腫剝除,藥物治療至少三個月后停藥,在醫生指導下監測排卵懷孕;重度的EMs患者往往存在輸卵管阻塞、無法正常排卵的情況,經疏通治療無法懷孕者,常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方法助孕。
隨著介入治療法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生嘗試通過栓塞治療阻斷子宮動脈供血的方式來治療EMs。介入治療法阻斷了子宮內膜的血液供應,內膜缺血后壞死,失去了病理性作用,而正常子宮肌組織可以通過側支供血而不至于壞死,對子宮的正常功能沒有影響。介入治療法的創傷小、安全性高,能夠保持生育能力,術后恢復時間短,治愈率高,也是值得推廣的治療手段之一。
中醫認為EMs是由于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經期、產時、產后不慎,損傷沖任;或郁怒傷肝,疏泄失常,氣血逆亂,致使胞宮藏泄失常,經血不循常道,離經之血滯于體內,淤阻沖任脈絡,導致痛經、月經不調、不孕及下腹痛,日久積結于下腹胞中成“瘕”“積聚”[4]。中醫藥治療EMs的方法以止痛、活血化瘀為主,包括中醫內治法(辨證論治、周期療法、中成藥治療等)、針灸療法、穴位貼敷療法、灌腸療法等,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受孕率等方面有較好療效,且不良反應小,停藥后復發率低[5]。近年來,中西醫結合療法也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接受,取得了不錯的療效。
EMs患者長期受疼痛的折磨,對經期有恐懼心理,精神高度緊張,甚至失眠,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焦慮、自卑和沮喪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反過來會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比如患者在經期情緒波動較大,會導致子宮收縮加劇,使痛經的癥狀加重,無法正常工作。未婚女性往往羞于就醫,不敢向人傾訴,找不到宣泄口,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越來越悲觀和自卑;已婚女性由于懼怕性交疼痛,長期下去會影響夫妻關系,產生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諧;對于不孕患者,精神壓力更大,通常會認為自己無法生育,不能傳宗接代,再加上家庭成員對不孕的不理解,導致不孕癥患者忍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很容易陷入內疚和自責當中,出現抑郁傾向。
有一部分術后患者在激素的影響下,情緒出現波動,認為自己的身體不完整了,會嫌棄自己,出現敏感、悲觀、焦慮和憤怒等情緒。還有一些長期治療但收效甚微的患者也會出現焦躁情緒,甚至憤世嫉俗,自暴自棄,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患者就醫前和治療后醫護人員要評估其心理狀況,根據心理狀況的不同程度定制不同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心理狀況的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這兩個量表十分相似,操作簡便,各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主要用于評定患者的主觀感受和在治療中的心理變化。各項分數相加后的總分乘1.25,取整數部分,得到標準分,標準分越高,患者焦慮或抑郁狀態越嚴重。
研究表明,環境對人的情緒影響是非常大的。當漫步于優美的綠水青山和田園山色時,當置身于光線明亮、干凈整潔、素雅柔和的房間時,人會感到心情舒暢、內心愉悅或平靜。反過來,陰暗狹窄、雜亂骯臟、嘈雜吵鬧的環境使人壓抑、憋悶、焦慮和煩躁。因此,患者在就診時,醫院要為患者營造安靜優美的就醫環境,比如光線明亮,窗簾的顏色柔和,與桌椅搭配和諧,提供舒適的座椅,同時就診環境應具有私密性,建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便于患者向醫生敘述病情。如果患者需住院治療,則要保證病房的光線適中、空氣清新、干凈整潔、安靜舒適,使患者身心舒暢、情緒穩定、增加治療的信心、達到最佳的療效。
家庭環境是誘發抑郁的重要因素。在家庭里,家庭成員也要為患者提供舒適明亮和隔音效果好的居住環境,保證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使其心情愉快。此外,家庭氛圍要和諧融洽,使患者情緒穩定,能夠積極主動配合醫生的治療。
由于EMs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疾病,很多資料上將其稱為“慢性癌癥”,因此造成很多患者的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認為EMs難以治愈,對醫護人員的治療往往持有懷疑態度。因此,醫護人員在接待病人時要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真誠接待患者,使其感到被尊重和重視,在傾聽的同時多和病患及其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癥狀、家庭狀況、性格特征、飲食情況、生活習慣、有無遺傳病史等,并向病患詳細介紹什么是EMs,其發病原因、治療的方法和預后效果等。通過專業檢查制定患者的治療方案,向患者說明治療方案的可行性和預后情況,建立有效的溝通途徑,使患者信任醫護人員,打消疑慮,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增強治療的依從性。如需手術,醫護人員則要告知患者術前的注意事項、準備工作、手術的大概流程、術后風險和術后的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情緒。此外,醫護人員也可以多向病患介紹治療成功案例,增強病人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
EMs會引起經期疼痛和慢性盆腔痛,給生活造成不便,使部分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不愛和人交流溝通,長期待在家里,患者形成了膽小、孤僻、多疑、敏感,甚至焦躁的偏執性格。很多由于EMs導致不孕的患者內心非常自卑和敏感,由于懼怕和人交往而不敢出門,即使出門了,總覺得別人的目光在追隨自己,或者總是認為別人在議論自己,讓自己難以坦然面對別人,逐漸地將自己封閉起來,和社會脫節。同時,不能順利懷孕的焦躁感時刻折磨著患者,受到內心負面情緒的不斷影響,患者變得自怨自艾甚至神經質,最終將不滿情緒發泄在家人身上,如果家人不能理解病患而吵鬧,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負面情緒,患者會認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而對家庭和生活逐漸失去信心,出現抑郁癥狀。針對這種情況,醫生要認真評估患者的焦慮程度和抑郁程度,對于輕癥患者,要鼓勵病患大膽地走出去,積極參加工作,多和人溝通交流,將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保持愉悅的心情,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同時配合醫生的治療。對于中度和重度患者,醫生要建議患者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診斷治療,待到心理狀態好轉后再接受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
有部分青春期少女患有EMs,家長領著就醫時,有家長會抱怨孩子“太嬌氣,連這一點痛都忍受不了”,這樣的家長難免會讓孩子寒心。患者患病后更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關懷,如果家人在不了解病情的情況下去指責患者,不但對疾病的治療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制造家庭矛盾,讓患者背負巨大的精神壓力,失去治病的信心。對于已婚女性,由于EMs導致性交疼痛,患者會對夫妻生活感到懼怕和壓力,此時需要丈夫加倍關心和支持,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如果丈夫不了解病情而對伴侶產生誤解,會使患者情緒低落,產生悲觀和沮喪等負面情緒,造成夫妻關系冷漠。嚴重的EMs會造成不孕,這部分患者更需要家人的充分理解和悉心呵護,長期不孕會使患者心情煩躁、壓抑,產生強烈的挫敗感、自卑感、愧疚感和自責感。
中醫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有喜、怒、憂、思、驚、恐、悲七種,七情太過或不及都會致病。EMs患者的情緒往往比較復雜,有對疼痛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對不孕的自卑、沮喪、悲觀和失望、對疾病治療的擔憂和期待等。為了調節這些負面情緒,患者要學會傾訴或者找到情感的宣泄方式。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到一個自己信任的良好傾聽者,可以是家人、朋友,也可以是相關專業的醫生,把自己對疾病的擔憂、恐懼、焦慮等全部講出來,聽一聽別人對自己的建議或鼓勵,在釋放壓力的同時或許可以看到別人眼中不一樣的自己,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對疾病的治療也樹立了信心。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傾聽者,患者可以嘗試將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不錯的方式,待到過段時間重新回顧一下當時的心情,會發覺無論喜怒哀樂,都是生活的饋贈,要學會接受挑戰,待到戰勝疾病,會得到全新的、更強大的自我。每個人宣泄情感、釋放壓力的方式都不同,在心情低落煩悶時,患者還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調節一下情緒,也可以看看喜劇或相聲節目、讀一些勵志書籍、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
運動治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調節情緒的方法,患者既鍛煉了身體,對病情的緩解起到輔助作用,又保持了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一舉兩得。對于不需要手術的患者或者術前患者,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多進行腹式呼吸,這對情緒的調節大有裨益,比如練習瑜伽、打太極、游泳和慢跑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經期要避免倒立、抬高臀部等動作,因為這些動作可能會導致經血逆流,加重EMs的病情,另外,患者不宜進行劇烈運動,防止運動過于劇烈導致巧克力囊腫破裂而危及生命[6]。對于術后患者,在恢復期間要避免太多運動,康復后可以逐步增加運動量。總之,合理的運動有利于EMs的病情緩解和治療,但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劇烈運動,也要積極配合醫生針對EMs的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