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焦作 454000)
太行精神形成于抗日戰爭時期,“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領導太行兒女展現的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于勝利,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1]。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中強調:“山西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聞名中外,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2]。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太行精神內涵豐富、延綿厚重,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義。
首先,太行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3]。太行兒女以“保家衛國,抵抗日寇”為目標,前前后后有800萬人民同黨和軍隊共建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包括普通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和眾多青少年學生,不少鄉村都傳出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感人事跡。將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使學生做到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太行精神有利于弘揚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4]。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在海拔1 500米以上,地勢高聳,易守難攻,這對于抗戰而言是優點,對于生活而言,高山崖區卻是缺點,但軍民們在物資匱乏、技術落后的情況下,仍然勇于對抗天災人禍,開始自己種植糧食作物、找水源挖水井、織衣物……將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抗日戰爭年代黨和軍民奮起抗爭的艱辛歷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和踏實肯干的生活方式,使學生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最后,太行精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在武裝斗爭上創新游擊戰術,統一戰線,結合地勢特點,使得因地制宜的游擊戰法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經濟建設上統一累進稅,確保了根據地的財政收入,促進了根據地經濟的發展。太行精神作為黨和人民“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意識的生動寫照,有利于充分發揮革命先輩的榜樣作用,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增強其責任擔當本領,使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2],將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但在實踐中還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學體系不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5]。因此,將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抓好思政課、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意義重大,而在實際融入過程中面臨以下問題:一是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教學方法死板。二是各課程的配合度欠缺,忽視了課堂思政的重要意義。高中各學科均包含著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機會,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課程思政的實效性不高,錯過了很多合適的契機。
其次,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缺乏整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在實際教學中,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實踐課程的設計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二是在實踐課程的實施上,重形式輕務實,僅限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和參觀。三是在實踐課程結束后,缺乏特定的標準和環節來衡量學生是否領會太行精神的內涵,使得實踐育人活動表面化。
再次,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但學生之間出現盲目攀比的現象,使得高中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受到影響。在太行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許多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未能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未能發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作用。
最后,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突破十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線上教學覆蓋全國近3億師生,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目標,互聯網逐漸成為青少年學習、社交和娛樂的重要工具。因此,網絡逐漸成為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學校要使太行精神切實入心、入腦,還必須利用好網絡資源,但網絡資源的利用存在三個短板:一是學校網站缺乏專業的新媒體技術人員,網站運營不專業;二是學校網站太行精神相關資源的實效性不高,缺乏吸引力,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三是缺乏師生互動的渠道,學生沒有同教師討論交流太行精神的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構建課堂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和網絡育人“四位一體”的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是推動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
新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校必須明確思政課的根本目標,要將思政課堂和課堂思政相結合,堅持全課程育人的原則,切實做到太行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目標,改變學習認知表面化的現狀,使學生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思想層面的認同。
一方面,在太行精神融入思政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一是教師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不斷更新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入領會太行精神的內涵,以充分的理論知識說服學生,在教學中融入太行精神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和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二是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堅持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結合,使太行精神入課、入腦,充實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二課第一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教師要將太行山根據地黨和軍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奮死抗爭的精神融入教學中,通過材料視頻的形式,從史實的角度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增強政治認同,深刻領會黨所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
另一方面,在太行精神融入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合適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機,夯實理論基礎同具體實踐的結合。一是教師要把握住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機,融入太行精神以增強課堂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例如,理科類學科在講解“我國科技水平發展歷程”時,教師可以結合太行精神實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其在今后為祖國科技水平邁上新臺階奉獻自己的力量。二是夯實理論基礎同具體實踐的結合,學校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課堂思政教育事業的領導,強化關于太行精神的理論基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將理論同具體學科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因此,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完整的社會實踐體系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鞏固提升太行精神融入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將太行精神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完整的實踐育人體系。一是組織體驗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好紅色資源配合教學過程,組織學生到太行精神起源地——太行山革命根據地遺址,進行實地考察和參觀,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抗日戰爭的艱辛與不易,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啟發。二是組織總結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團委和學生會牽頭組織以“太行精神”為主題的系列宣講比賽,以此作為實踐教學的評價模式,要求學生將實地考察的感受和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總結和升華,考查綜合實踐能力。三是組織面向社會的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校要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太行精神宣講團,由學生作為志愿者到太行精神的相關紀念館進行宣講,向社會上更多的人宣傳太行精神,由自身的認同到踐行,激起更多人的愛國情懷,真正做到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更好地利用太行精神這一革命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發展的靈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弘揚和傳承太行精神必須發揮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傳承太行精神的校園氛圍,才能更好地洗滌學生的心靈、凈化學生的思想。
將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一是舉辦各式各樣的以“太行精神”為主題的比賽活動,如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比賽、經典誦讀等,使太行精神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學生對太行精神等革命文化的認同感。二是由學生會安排學生在課余時間使用校園廣播宣傳與太行精神相關的故事,增強同學們對革命先鋒故事的了解,將太行精神融入校風和學風之中,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三是將太行精神融入學校的文化設施建設中,利用好校園內各個宣傳欄宣傳太行精神,或者以太行精神為主題在墻壁上進行繪畫,營造傳承太行精神的校園環境。四是重視“校本課程”的研發,深入挖掘太行精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同高中思政課教學內容接軌,以太行精神為載體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網絡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學校應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的優勢,將太行精神融入新興媒介,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網絡育人資源。
將太行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優化網絡環境,構建網絡育人協同機制。一是利用好學校官網,設置專題板塊,宣傳太行精神的紅色文件、電影、歌曲等經典內容,為思政課教師提供豐富的備課資源,為學生準備充分的課外拓展資料。二是學校要開展以太行精神為主題的網絡課程教學活動,組織思政課教師錄制一些以太行精神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課程,使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太行精神,做到線下教育和線上教育相結合。三是利用好學校微博及微信公眾號,拓展教師同學生交流互動的方式,合理利用互聯網共同探討學習,深化學生對太行精神內涵的理解。四是學校要舉辦以“發揚和傳承太行精神”為主題的網絡活動,如“我是太行精神講解員”評選活動,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詮釋心中的太行精神,形成多種多樣的文創作品來宣傳太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