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華 陳先銀
營商環境,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踐行國家戰略方針政策的突出要求,也是推動成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還是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關鍵內容。今后,成都可在借鑒國內外城市先進經驗與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集思廣益、揚長補短,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
成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義與作用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成都近年來,一直著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1月底,《成都市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舉措》正式實施。成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踐行國家戰略方針政策的突出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出臺了多個決議、條例和相關辦法,形成了優化營商環境的頂層制度設計體系。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并于2020年1月1日實施,這是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的綱領性條例;2021年3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
為貫徹落實國家的戰略方針政策,2019年以來,成都陸續出臺了《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的行動方案》《強化創新突破建設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實施方案》《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舉措》等政策并加以實施,營商環境水平得以明顯提升,為“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以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下了堅實制度基礎。
第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成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2019年至今,成都營商環境政策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累計出臺了600多項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從注重“建體系夯基礎”到突出“學先進補短板”、側重“樹標桿創品牌”、強調“集創新求突破”,再到以“激發市場主體信心和活力”為主線,一系列政策和具體舉措的相繼出臺,不僅大力提升了成都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進入全國10強、居中西部城市首位,而且產生了明顯的溢出效應,有力推動了成都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成都GDP跨越2萬億元臺階、連續9年榮登“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榜首,成都也初步完成了由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由西部內陸腹地到國際門戶樞紐、由西部科技中心到服務戰略大后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等多個躍升,為“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以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下了堅實經濟基礎。
第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關鍵內容。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困,成都堅持做好惠企為民的“服務員”“護航員”工作,努力營造政企和諧互促的良好營商環境。為此,成都創新集成了讓企業少跑路的“蓉易辦”、讓企業多受益的“蓉易享”、推動線下和企業多溝通的“蓉易見”以及讓企業少煩惱的“12345助企熱線”四大服務方式,積極打造了12345親清在線親商助企服務品牌,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蓉易辦”平臺為例,現已實現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100%“最多跑一次”、90%以上“可全程網辦”、64%“馬上辦”,企業平均跑動次數壓減至0.3次以下,190項“跨省通辦”、311項“川渝通辦”……
2022年,成都新登記市場主體57.94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市場主體注冊資本(金)同比增長12.66%,臺、港、澳投資企業注冊資本(金)增幅達到41.35%,截至2022年末市場主體總量363.89萬戶、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充分體現了市場主體對成都良好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為“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以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下了堅實服務基礎。
國內外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借鑒
近年來成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政務服務、產業服務、涉企服務等軟件以及交通便捷性、基建完備性及網絡傳輸速度等硬件上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提升。在這些方面,國際國內的一些做法與經驗值得借鑒。
第一,紐約都市圈機場群成熟的交通網絡,夯實了營商環境硬實力。紐約都市圈機場群坐落在紐約和新澤西地區內,主要包括肯尼迪、紐瓦克、拉瓜迪亞、斯圖爾特、泰特波羅等多座機場,擁有全美最繁忙的航線。經過100年來的運營發展,該機場群已形成了以肯尼迪、紐瓦克兩個大型國際樞紐為龍頭,以區域、公務、支線、低成本和貨運為補充,分工明確、層次清晰、服務高效的機場體系。其中,兩個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并存、互相競爭、相互補充,是紐約都市圈機場群最顯著的特征。2019年,肯尼迪機場通航的國家和地區數量87個、國際航班份額42.2%、旅客吞吐量6250萬人次,紐瓦克機場通航的國家和地區數量55個、國際航班份額23.2%、旅客吞吐量4633萬人次。此外,該機場群還擁有發達完善的綜合交通接駁體系,其中肯尼迪和紐瓦克有直達航站樓的輕軌,拉瓜迪亞雖沒有直達航站樓的軌道交通,但可通過公交與城市地鐵實現接駁。
第二,新加坡運用電子與信息技術打造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強化了營商環境軟實力。早在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就開始了電子政務的探索。2006年,新加坡提出了“智能城市2015”計劃,重點任務是充分利用電子與信息技術優勢為全國提供一個安全、高速且具有擴展性的通訊基礎設施,再通過遍布全國的傳感器網絡獲取實時數據并對其進行匿名化保護、管理與適時分享,最終對數據進行分析、研判,以便更好地預測居民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此計劃已于2014年提前完成。2014年,新加坡進一步提出了“智慧國家2025”計劃,除了利用數字政府提供高效、便民服務,開始考慮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來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增加商業機會、搭建貿易平臺,政府根據數據分析預測居民需求、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推動信息數據共享互聯。2022年9月,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七,在創新投入、監管環境方面排名第一。
第三,蘇州工業園區以服務重點產業發展為要點,多部門協同提供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提升了營商環境軟實力。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與服務區域重點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圍繞生物醫藥行業企業發展所需,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傾力解決企業在產品研發、特殊貨物通關、融資、國際人才引進等環節的痛點難點。以產品研發環節為例,探索出了一條“分級管理打通研發設備進口堵點”的路徑。此前,對于國外已上市但國內未注冊的研發用醫療器械及零部件,由于同時具備“研發設備”和“醫療器械”兩種屬性,相關進口管理規定存在“模糊地帶”,無法按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這會影響一些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進程。對此,蘇州工業園區專門制定了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在嚴格做好風險防控的基礎上,允許企業進口相關器械供內部研發使用。同時,要求政府部門同步加強監管核查,其中,商務部門負責核查企業管理能力,科技部門負責核查企業研發能力與進口產品和數量是否匹配,市場監管(藥監)部門協助判斷相關器械的分類等級并做好后續監管,海關根據相關部門的意見,按照規定為企業提供通關便利。截至2021年7月,已有16家企業238批次、44個研發項目的產品進口實現順利通關,保障了企業研發工作的順利開展。
成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建議
“十四五”時期,成都要充分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并利用自身特性和優勢,集思廣益、揚長補短,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
第一,提升成都營商環境數字化水平,增強數字引領性。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新高地。2022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宜商環境報告》已將數字技術指數納入評價指標體系,標志著營商環境的數字化已成定勢。成都可借鑒新加坡運用信息技術優勢引領營商環境乃至智慧城市的經驗做法,在對現有的“蓉易辦”“蓉易享”系統進行流程再升級以及推行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數字身份統一認證和電子證照、電子簽章、電子公文等互信互認,促進政務數據共享、流程優化和業務協同,加強政務數據與業務、服務深度融合創新,提升政務服務、涉企服務的數字化水平。
第二,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營商環境建設,增強雙城協同性。一要加快推進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借鑒紐約都市圈機場群在交通網絡建設方面的優勢,以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建設為牽引,加快打造西部對外開放空中大通道,早日建成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打造聯通全球、功能完善的國際航線網絡和覆蓋廣泛、深度通達的國內航線網絡,提升營商環境的硬實力。二要加快推進成渝地區稅收征管一體化步伐。統一川渝兩地7類62項的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和部分稅費政策執行標準,對同一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實現兩地結果互認、征管流程趨同,營造成渝地區協同一致、優質高效的稅收營商環境,提升營商環境的軟實力。
第三,提升成都營商環境精細化水平,增強扶持精準性。根據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不同產業的不同特性以及大中型、專精特新、高新技術、外商、平臺型、小微和初創型、個體工商戶等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分門別類建立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名錄,并加以精準施策、分類指導,提升政策扶持的精準性,切忌“遍撒胡椒面”的普惠型扶持或以企業規模為標準的“大水漫灌型”扶持。在此基礎上,還應借鑒蘇州工作園區的做法,加強多部門協調配合,共同提升對重點產業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第四,提升成都鄉村營商環境水平,增強城鄉協調性。相對于城區而言,成都鄉村的營商環境屬于短板。就此,可在林盤、生態商務服務區等關鍵載體、關鍵場景方面,以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為切入點,探索優化鄉村營商環境新機制、新方式。
(高寶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服貿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陳先銀,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