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其坤
“老油條”是全班同學給劉光俠的“名號”,他毫無怨言甚至是樂呵呵地接受著。他的“油條性”全校皆知。我與他相遇是他讀八年級那一年,因為班主任羅老師請產假,學校安排我擔任他們(57)班的物理教師兼班主任。
“我餓得慌,實在憋不住就搶過來吃了”
像所有不規矩的學生一樣,“老油條”的座位在教室最后面。我第一次處理他的違紀事件是因為他的“土匪行為”:在學校旁邊的小賣鋪里,他硬生生搶了小同學手里的火腿腸,弄得小同學哭著向我告狀。我問他:“為什么要搶小同學的火腿腸?”他看都不看我一眼:“我餓得慌,實在憋不住就搶過來吃了。”我有些驚訝,把他帶到宿舍仔細詢問,得知在他年幼時母親就遠走他鄉了,是從過軍的年邁父親把他和讀小學的弟弟拉扯大……民以食為天,我不想再對他進行“教育”,從口袋里掏出10元錢說:“那就去飽飽地吃一頓,我請你的。”
周末,我挨家挨戶家訪,到了劉光俠家里。低矮的小屋子破舊不堪,長短不一的舊石棉瓦和破瓦片層層疊疊摞在一起,為一家三口遮擋著風雨。茍延殘喘的小房子歪斜斜地立著,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周一早上,我心急火燎跑到鎮長辦公室述說了他家情況,鎮長當場要求負責民政的同志予以解決,為這特別的三口之家批準了價值1000多元的石棉瓦。
我和“老油條”的距離近了很多,特別是他家的小屋換上嶄新的石棉瓦之后。我還會時不時地給他一些其他的幫助,例如冬季幫助他籌集一些適當的衣物(包括他父親和弟弟的),偶爾也“借”給他不多的零花錢。下學期,班上決定成立“麒麟人”籃球隊,我從頭到腳為他打造了一身行頭。他球打得非常不錯,體力好速度快投球準,小前鋒的位置非他莫屬。在他和球隊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曾經以初二一個班的實力擊敗了初三年級聯隊的挑戰!
虛擬“母愛”填補缺憾
“老油條”的基礎知識門門都不行,而且和部分科任教師的關系也極為緊張,比如和教語文的黃老師就是這樣。課堂中,他和周圍的同學講話遞小紙條,老師的上課情緒受到極大的影響。在恰切的課余時間交流中,我把劉光俠的家庭情況告訴了黃老師,特別向她說明一點:劉光俠從小缺少母愛,對此他一無所知。我的言下之意是黃老師能不能以劉光俠“母愛缺位”的角度有意識地獻上一份演繹的“母愛”。這不單單是為了緩解課堂里緊張的師生關系,也是為了讓這個桀驁不馴的學生所缺乏的情感認知得到彌補。黃老師對劉光俠的遭遇深表同情。之后,黃老師對劉光俠的確猶如慈母,課堂上的關系走向了和諧健康的方向。在同學們心中,“老油條”逐漸變得可愛起來,在我班創造性舉行的“優秀鄉村少年”評選中,他以非常高的贊成票獲得了第一批“優秀鄉村少年”的稱號,這是他上學期間得到的唯一一張榮譽證書。
品德不良行為的矯正是會出現反復的。馨從外校轉來了,成為“老油條”的新同學。馨的“重量級別”遠在先前的“老油條”之上,我預感到了班級存在的不安氣氛。馨到來的第一個月,班上所有的男生幾乎都摸過她胖乎乎的小手。馨曾揚言要“征服”班上所有的男生,“老油條”毫無意外“首當其沖”。他和馨坐在一起,竟然把馨的衣服肆無忌憚地穿在自己身上,科任教師都說他倆“戀愛”了。
而我想到的是另外一層。“老油條”家境的特殊性,致使他從小缺乏對女性的認知與理解,處于青春期的他,比班上任何一個男生都更感興趣于接觸了解女性,所以馨身上散發出的氣息一下子牢牢地吸引住了他。第二,從馨的角度,她之所以要以這樣一種方式“征服”所有的男生,是因為她想快速確立在班級中的地位。我開始展開對“老油條”的思想工作。我告訴他我很理解他為什么喜歡穿馨的衣服,換成是我也會。因為他的家庭與其他男生不同,在他的家庭中沒有媽媽,也沒有姐妹。他從小就缺少與女性的接觸,對女性的獵奇心超過其他男生。我們班的其他男生對女性的了解都早于他,因為他們家中有女性,在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中,他們潛移默化地就了解了女性,而他沒有這樣的環境條件,所以他的這些心理和行為一點也不奇怪。只是他所了解的女性應該有更多的類型:一類是青春期的女性;另一類是與他母親年齡相仿的女性,比如教語文的黃老師,我告訴他用心去體會她們的愛;還有一類是比他小得多的小妹妹,他應該嘗試著用大哥哥的胸懷去愛她們、保護她們。這些女性對他一生的影響作用比任何一門課程都重要。男人和女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誰也離不開誰,因為對方的存在生命才有意義,而且這個意義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侶的關系,還包括兒子和母親、孫子與奶奶、父親和女兒、爺爺和孫女,以及毫無親緣關系的男性與女性之間。所以,我鼓勵他主動去靠近離他最近的黃老師、李老師等等,讓他嘗試去理解她們,希望他可以就此獲得一些關于“母愛”和女性的認知與理解。
輟學,從此開始唱響勞動者之歌
學校決定新的一學年將實行快慢班分層,這一消息在學生中炸開來。暑假里,我接到了“老油條”好幾次電話,問的都是他的成績能否達到快班層次。其實他和另一部分學生因為成績不合格都要被編入慢班,而學校給我的教學對象只能是快班。我以保留球隊的理由向學校提出對“老油條”等學生保留原班級的請求,學校不予同意。
觀念上我是非常反對搞快慢班做法的。一個原因是學生中容易形成等級歧視,教師教學心理落差大,不便評估全體教師的工作。另一個原因是我已經對這個班投入了不少的心力——確定班旗班訓班級形象誓詞,創建的班刊《572檔案》已經發稿4輯,組建班級球隊等,與全班每個同學都建立了濃厚的師生感情,快慢班的到來將摧毀一切。雖然我成為快班班主任,但是心里卻非常失落!我對要分出去的那些學生戀戀不舍,把他們帶到宿舍里面說出我發自內心的想法,包括我對搞快慢班的反對,他們都非常理解。
“老油條”到了慢班,幾乎沒有教師再去特別地關注他。開學不到幾周,他便輟學了。他給我留下的是一個深深的關于教育的無奈。不久,接到他的一個電話,說他已外出打工。
八年之后,微信好友把我拉進了一個叫“五十七的信仰”的微信群,群主就是“老油條”劉光俠。他與我聯系的第一件事情是向我索要黃老師的電話。他在群里面很少發言,但是他的朋友圈曬得很活躍,或是戴著頭燈一身泥濘的隧道艱辛勞動照,或是健壯腹肌照,或是騎著漂亮摩托車的靚照……更可喜的是在他的勤勞持家下,我為他們爭取來的低矮石棉瓦房變成了高大嶄新的鋼筋混凝土房!我欣喜于“老油條”的成長,經常關注他的朋友圈,卻很少在上面答語、評論。人在社會的成長是從逐漸的社會化走向個人社會角色的形成的,我能代表的僅是非常小我的“塵埃之見”。我希望他們逐漸去觸及社會的多樣性、復雜性,甚至是去認識、理解社會的潛規則和陰暗角落,只有這樣,他們的社會角色的形成才會更加穩健、有力。當然,他們不會忘記“止于至善”是生活的最高理想境界。
關注“老油條”的朋友圈,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9月10日的一條:“也許這是二十年來第一次跟您聊天,第一次聽到您的聲音,第一次看到您的模樣。”追蹤他與好友的聊天記錄得知:二十多年沒有見過面的母親和他聯系上了!
在評論區,受感染而興奮的我順勢排列了一行字——“無論是怎樣的父母,都始終如一地孝敬他們”,我想提醒他,這是當初評選“優秀鄉村少年”的條件之一。在猶豫發送的一剎那,我又一個一個地刪除了這些字——因為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所經歷的人事也不同。處于社會之中,每個人都應該獨立地去面對不同于他人的人和事,這是人的社會屬性必須包含的獨特內容。
(作者單位:云南臨滄市云縣第一完全中學)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