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合理地進行閱讀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全學科素養。本文對初中語文“1+X閱讀”體系下寫作序列化教學的現實意義、存在問題以及實踐的策略進行了綜合分析。基于“1+X閱讀”體系下進行寫作序列化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技巧,培養學生寫作興趣,促進學生思維得到拓展,綜合學習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1+X閱讀體系;寫作序列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183-03
閱讀和寫作互為載體,相互推進。在新課標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進一步提升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督促學生做好寫作素材積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不斷提升。閱讀與寫作教學相互融合的背景下,能夠極大地拓寬學生視野,有利于其文學素養提升,對于學生個人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喚起閱讀興趣,提升寫作素養
“雙減”政策的實施要求在教學中進一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生更加需要進行自主學習。“1+X閱讀體系”下的寫作序列化教學指向明確、閱讀形式靈活,能夠充分喚起學生閱讀興趣,促進有效閱讀,在此基礎上的泛閱讀形式既能夠推動閱讀素養提升又能夠推動寫作能力提升。在教師積極地引導下,學生根據自我興趣選擇對應的文章,逐漸地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其文學素養的積淀。
(二)全面拓展思維,積淀人文內涵
初中語文“1+X閱讀體系”的寫作序列化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內的文章,而是針對學生個性化差異特點進行廣泛閱讀,能夠進一步開闊學生眼界,全面拓展學生思維。通過閱讀中外歷史名著,更加能夠積淀人文內涵,有利于學生發展成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將文章中存在的各種精神品質聯系到生活中,能夠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行為邏輯,可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觸發學生情感,培養寫作興趣
“1+X閱讀體系”下泛閱讀的形式能夠進一步對學生閱讀范圍進行拓展,中外文學名著中歷經歲月的沉淀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強大的情感力量,通過大量閱讀,在逐步積累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觸發學生情感,在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寫作興趣可進一步得到提升,寫作出的文章也更加具有可讀性。
(一)寫作任務應試化,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根據現階段初中語文寫作序列化教學反饋來看,寫作任務具有顯著的應試化特征,主要表現在文體的限制上。初中語文大作文普遍為議論文,為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任務布置上常常將大作文的文體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一方面沒有充分結合學情做好分析,另一方面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每個學生的成長軌跡不同造就了其不同的性格特征,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也能夠集中反饋出來,而教師只是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上,沒有注重其個性化發展,沒有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特征,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足。
(二)寫作任務內容碎片化,打破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性
現階段初中語文寫作序列化教學模式還尚未發展成熟,在推行過程中具有諸多不足。受制于學生學習的主觀差異性,教師往往會任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不同文學作品之間具有一定的文化距離感,且部分名著閱讀體量較大,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學生僅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難以體會作者的深意。另外,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教學壓力較大,缺乏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部分學生才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態度也相對敷衍,在寫作過程中更是草草了事,完全沒有結合先前閱讀的素材,打破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性。
(三)寫作任務形式偏固化,阻礙閱讀過程思維發散性
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寫作任務形式偏向于固化,阻礙了閱讀過程中思維的發散性。學生寫作任務的生成往往是以教材內容為主向外進行延伸,而不是完全脫離教材對課外閱讀內容進行運用,導致學生的寫作視野受到較大限制,在閱讀過程中也難以提煉出文章重點,概況能力、歸納整合能力、賞析評鑒能力以及最重要的遷移應用能力都相對較差。通常情況下,學生將閱讀與寫作教學視作為不得不完成的學習任務,主觀上并沒有太多的參與熱情,導致文章深度不夠、情感融合不足,更有甚者還會大篇幅抄襲,導致學生思辨性思維、延展性思維以及創新性思維沒有充分地得到發展。
(四)寫作任務評價保守化,降低了閱讀交流的參與度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傳統的教學形式相對僵化,對寫作任務的評價也相對保守化,整個寫作流程已經成為一個閉環,教師命題、學生書寫、教師批改與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參與度不高,由于課堂時間相對有限,在教師總結的過程中也常常是對好文佳句進行分享,對學生寫作中存在問題的部分沒有及時指出,導致學生寫作素養難以得到快速提升。保守化的評價形式長期以來,限制著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不足,對自己文章中存在的問題也難以發現,學習反思不夠深化。
(一)做好學情分析,完善寫作序列化教學體系
在新課標下,更加尊重學生在教學生涯中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循規蹈矩的形式會限制學生寫作表達,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更好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讓學生透過閱讀感悟到各種豐富的情感,需做好學情分析,基于實際生活的同時又要做好教材內容的延伸,充分地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使其能夠盡情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成長。在初中語文“1+X閱讀”體系下,為進一步完善寫作序列化教學模式,許多學校已經根據學情做好了調整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以初中一年級進行閱讀寫作教學為例,學生的作文基礎還相對薄弱,語言組織能力相對較差,對寫作手法的應用也不夠成熟,在寫作教學任務布置的過程中應做好閱讀和寫作的時間分配,同時可以通過教材內容進行仿寫、續寫、改寫或補白等。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時中,文章中多處運用了語言描寫和些許神態描寫,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震撼人心的情感。在進行寫作序列化的過程中,為了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讓學生熟讀課文,并提煉出文章中的重點字句,如“可我卻一直不知道”“她又悄悄出去了”“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教師帶領學生全面分析過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續寫,同時要運用多種描寫手法(面貌、神態、語言、動作等)。這種寫作方式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相關寫作技巧的了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對應試教育的大作文可形成積累補充。
(二)命題方向多元化,增加寫作序列化興趣
在初中語文“1+X閱讀”體系下,寫作序列化訓練始終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重點,而命題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基礎,多體裁命題的教學形式,更加能夠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序列化與大作文最主要的差異是篇幅較短,教師在進行寫作命題時無須考慮應試教育體制下的限制,可結合學情與不同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針對性命題,以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孔乙己》這一課時學習中作者從酒店小伙計的視角對孔乙己這個人物發生的故事進行了敘述。在閱讀教學的體系下,寫作序列化可以從以下兩個視角展開,一是以其他人物的角度對孔乙己人物形象進一步進行擴寫,二是對身邊中的小人物發生的故事進行描寫。如此多樣化的命題,為學生提供了可選擇空間,有利于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寫作素養。
(三)寫作任務情景化,拉進與閱讀素材距離
新課標中多次提到了情境教學法,寫作任務情景化是新課標下一次全新的探索。在初中語文“1+X閱讀”體系下,寫作序列化教學形式優先考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其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更加重視,與最終考核成績相對比,更加重視寓教于樂,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學生興趣的延伸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師生學習的方式全面發生了轉化。例如,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最后一次演講》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講解演講稿的撰寫,并在此基礎上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做好情境設計,如以學生表彰大會中的一次演講為題,讓學生進行演講稿撰寫。
(四)加強課內外聯動,拓寬寫作教學范圍
生活是寫作的原材料,是作者對生活的有效積蓄,這種積蓄包含了情感、語文、思想以及各種經驗。在初中語文寫作序列化教學中要加強課內外的聯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探尋寫作素材,拓寬寫作的教學的范圍。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體系一定具有了一定邏輯性,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大事小情也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課內外聯動既能夠促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基于現實生活又不完全脫離教材主觀思想,能夠充分喚醒學生精力,使其感同身受,進而更容易表達出真情實感。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貓》這一課時中作者前后講述了家中飼養的三只貓,對其外形、個性特征以及命運軌跡進行了全面描寫。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為了加強課內外內容的聯動,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家飼養過的寵物,并與文中三只貓的生命歷程形成對比。在寫作之前要對教材中的三只貓按照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描述進行整合,同時將作者的個人感悟提煉出來,如“我心里也感著一縷酸辛”“我也悵然著、憤恨著”“我心里十分地難過,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更難過得多”。教師具有引導性地做好寫作前分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飼養過的寵物或者想要飼養的寵物為題,按照教材中的行文邏輯進行寫作,并明確抒發出自己的個人情感。
(五)明確教學任務,加強寫作教學交互性
在初中語文“1+X閱讀”體系下,通過對實際教學情況的調查發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序列寫作應用存在明顯的狹隘化特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學體系的應試性。在初中語文寫作序列化中應用泛閱讀,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其全方位發展,而不是單純的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更高的分數。為提升語文學科教學質量,應進一步明確教學任務,認識到閱讀教學的本質,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提升其對細節描寫和情感描寫的感知力。“1+X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發展的師生雙邊活動,加強寫作教學交流體驗的交互性十分重要,使得師生雙方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都積極地協調、配合,通過對話擺正自己的角色,在互動過程中完成通過寫作序列化達成對課外閱讀的深化,獲得閱讀教學的有效生成,進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實現讀寫教育的最大化。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下冊《送東陽馬生序》這一課時中作者多次運用了細節的手法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自己在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提煉出文中精妙的部分,并運用合作教學的形式深化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后再進行寫作,從而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充分實現寫作的作用與閱讀的升華。
(六)利用網絡新媒體,增加寫作訓練方式
寫作能力是初中語文學科素養的重要體現,在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下,往往是教師命定題材,學生運用紙筆進行寫作聯系。隨著網絡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的重要價值逐漸凸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也對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了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寫作的熱情,而且能夠豐富寫作訓練的途徑,更加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對于提升教學效率而言具有積極意義。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寫作序列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通過智慧教育平臺或手機App進行寫作任務布置,如紙條、口袋寫作等,學生可根據教師命題去寫作軟件中瀏覽對應板塊的素材,通過閱讀優秀的范文進行仿寫或者積累各種精煉的表達形式,可有效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可以通過中小學生寫作網站、論壇等進行寫作,同樣可以瀏覽各種優秀的范文、滿分作文等等。第三,通過中國作文網、中學生作文網、語文作文幫、人民日報等進行閱讀學習,在此期間積累大量寫作素材、典型人物,使自身的寫作語言得到全面錘煉。
在科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寫作序列化以其系統化、靈活變動等特點深受教育界認同,將“1+X閱讀”與寫作序列化相結合,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消減與課外泛閱讀的隔膜,從而促進學生閱讀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雖然目前在泛閱讀教學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寫作序列化模式逐漸發展成熟,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并對其進行靈活指導,依舊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1]趙麗君.群文閱讀視域下“1+X”教學模式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22(11).
[2]江美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2.
[3]翟婷婷.“1+X”閱讀教學法在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