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霞
(大連食品質量檢驗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116602)
現代食品檢驗檢測工作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傳統的產品檢測通常是使用物理或者化學的相關原理來進行檢驗,檢驗效率相對較低,精確度也不夠理想,不能充分適應當前經濟高速增長的現代社會背景下食品檢驗檢測的實際需要。因此,相關學者積極探討并研發了更加高效的檢驗檢測技術。隨著科技的進展,生物檢測技術已經產生并應用到現代食品的檢驗檢測中。相較于傳統的檢測技術,生物檢測技術的檢測效率與精確度都更高,有利于更好地對現代食品進行品質評價與質量管理,保證食品安全。本文對此展開探索,從應用角度分析常見的集中生物檢測技術并結合工作經驗對于該類技術的未來發展予以展望。
生物檢測技術被運用到現代食品檢驗當中,可以實現有害物質檢測、營養成分檢測、轉基因檢測等多項功能。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被逐步滲透到該領域,以下則從實際應用視角探討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價值與范圍。
有害微生物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最主要因素,在人們日常食用的食品當中,可能含有有害微生物,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如果其含量超標,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測,避免有害微生物超標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F階段人們常采用PCR技術對食品中有害微生物進行檢驗。
在對食品進行加工、儲存等過程中,為了改善食品的風味或者儲存性質等,生產廠家會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劑。如果合理應用食品添加劑,非但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還能有效防止食物變質,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但是,如果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則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一定危害。因此,需要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對其使用量進行明確,了解食品當中各類添加劑的使用情況,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當前,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檢測主要通過生物傳感器技術來實現[2]。
各種現代食品的營養價值高低主要取決于其中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的種類與含量。因此,應當對食品成分與品質進行檢測,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不同食品的營養價值,從而更加科學地進行營養搭配。當前,人們對于食品成分與品質的檢測主要通過生物傳感器技術來實現。
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為了追求農產品的增產,往往會在農產品的生長過程中施加大量的化肥與農藥。這樣,雖然使農產品的產量得到了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無法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甚至還會導致中毒事件的發生[3]。因此,有必要提高對農藥殘留檢驗檢測的關注度,有效識別農產品中是否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同時也對農業生產形成有效約束,促使生產者以更加科學的方式施加農藥,為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奠定基礎。當前,針對農藥殘留的檢驗檢測主要通過生物酶檢測技術和生物傳感技術來實現,這也是微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廣泛應用的重要體現之一。
隨著科技的發展,轉基因食品開始產生并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滿足人們生活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實現高質量、安全性也值得關注,從現實角度來看,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關注度也愈來愈高。利用生物檢測技術,能夠對轉基因食品加以鑒定,進而將其與非轉基因食品加以區分。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檢驗檢測,可以通過使用蛋白檢測技術、酶活性檢測技術以及核酸檢測技術等來完成[4]。
生物檢測技術有利于食品檢測工作的開展,但是不同的技術適用于不同的檢測需要,就當前來看,常見的生物檢測技術可以分為如下幾種,以下從其內涵、價值、優勢等方面予以分析。
生物酶檢測技術,又稱酶聯免疫技術,是以生物酶為依據,通過對免疫學、酶學與現代檢驗技術的有效融合而研發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通過使用生物酶檢測技術,可以精確地檢測出食品中的各類生物毒性物質,包括農藥殘留以及微生物污染物等有害成分,具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此外,生物酶檢測技術具有檢測精度高、檢測成本低、使用方便等優勢,因而在食物檢驗方面得到了廣泛運用。除此之外,生物酶檢測技術還能夠和其他技術進行融合,從而使檢測結果更加快速而準確,大大提升檢測質量。
生物傳感器是化學傳感器領域的一個分支,是一種依托于生物的相關特性對食品新鮮度進行檢測的技術之一[5]。其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數據精準等特點,技術操作人員在傳感器的識別系統輸入相應的信息后,系統可以通過所輸入的信息對所檢驗的食物中各種成分加以識別和分析,最終將分析結果轉化成為比較直觀的數據。生物傳感器可以實現連續在線檢測,檢測試劑可以重復使用,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在檢測領域中應用廣泛[6]。
PCR技術主要是針對基因克隆與轉基因產品進行檢測的一項技術。在實際使用中,需要對食品中的DNA加以提取,設計出該DNA的引物,實施PCR的擴增后對所獲得的產物成分加以針對性的鑒定,通過檢查其中的外源基因判斷其是否為轉基因食品。PCR技術是一種新技術,可以對食物當中所包含的轉基因物質加以鑒定,也可以準確檢測出食物當中所包含的各種細菌的類型和數量,對于保證食品安全而言具有重要意義[7]。
生物芯片檢測技術是一種新型的食品檢測技術,具體而言是指使用熒光、生物素或者其他的方式,對固定在生物芯片基片上的蛋白分子、RNA、DNA、抗體、抗原等生物分子進行標記,再通過處理把標記信號轉化成能夠分析的圖像數據,進而判斷生物分子真實狀態的一項技術。生物芯片檢測技術能夠對食品當中的各種殘留物進行快速而高效的檢測[8]。
結合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現代生物檢測技術是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產物,具有眾多優勢和分類,在食品檢測中起著不同的作用,那么從未來視角分析,其又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下面則從幾個方面予以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防腐劑含量、有害微生物、農藥殘留等)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針對于此的食品安全檢測需求量也逐漸增加,因此必須要保證檢測技術的整體效率不斷提升,才能有效滿足社會對食品安全檢測的實際需求。因此,現代生物檢測技術必然會向著越來越高效的方向發展,為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奠定重要基礎[9]。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新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層出不窮,而每種食品檢測技術所能檢測的內容以及檢測方向都有一定的區別[10]。如果僅僅使用單一的食品檢測技術,難以有效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必須要針對具體的檢測目的,對檢測技術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從而快速高效地獲取精確的檢測結果,保證檢測質量[11]。所以,未來的食品檢測技術,必然會向著越來越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使檢測技術的獨有優勢發揮得更加充分[12]。
隨著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更新,當前的很多食品所含有的成分都越來越復雜,如何更好地予以檢測、分析,然后針對性地予以應對,這些都對現代生物檢測技術的靈敏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而,展望未來,只有不斷提升檢測技術的靈敏性,讓其檢測指標更加多元化、檢測深度更加精準,實現靈活多變、敏銳準確才是其能夠持續發揮價值的關鍵,由此才能更加科學有效地檢測出食品當中所含有的各類成分,并確保其具有較高的精確度,以有效保證食品的安全[13]。
綜上所述,食品檢驗檢測工作是保證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隨著科技的進展,生物檢測技術已經產生并應用到現代食品的檢驗檢測流程中。相較于傳統的檢測技術,生物檢測技術的檢測效率與精確度都更高,有利于更好地對現代食品進行品質評價與質量管理,保證食品安全[14]。本文對此予以梳理,分析其應用范圍、技術種類等,然后展望未來探討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為生物檢測技術價值發揮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