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曉飛 浙江漢博汽車傳感器有限公司
2020年以來,我國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雖然目前我國出臺了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但這也不意味著就此可以徹底放松躺平,更不意味著對經濟的影響完全消失。在這一大環境下,我國出臺的減稅降費稅制改革無疑是為廣大企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新稅制改革的目的意在緩解企業壓力,助力企業渡過困局[1]。國家及各地政府在落實精準防護的基礎上,也在為復工復產、恢復地區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努力,通過各項惠及企業的新稅制改革也挽救了大量企業,并對恢復地方經濟也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自2020年以來,我國政府陸續落實了數十項惠及企業的稅收制度,根據2021年1月全國稅務會議上的數據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399家納稅人辦了延期納稅,共計292億元,對于經濟緩解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發揮了切實的作用。之后在2021年、2022年我國繼續從緩解企業壓力、引導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調整稅制,主要包括降低稅率、減免稅收、提升起征點、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等幾個重要方面。以2022年為例,稅制改革依然延續了為小微企業出臺惠普性稅收優惠減免政策,對于月銷售額在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予以免增值稅[2]。此外,還提升了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起征點,適當放寬了小微企業的認定標準,使更多小型企業可以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最后為了鼓勵技術創新、引導投資,新稅制改革拓寬了初創型科技企業的稅收優惠范圍,并對于創投企業以及天使投資人可按向初創型科技企業投資額度的70%來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稅收制度改革能夠推動企業成長,一方面是幫助風險抵御力小的小型企業緩解壓力,另一方面也推動創新、科技型企業發展,引導市場投資行為,對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增強市場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3]。這一系列的稅收制度改革雖然降低了政府方面的稅收收入,但可以將更多的資金留給企業,那么企業也可以分配更多的利潤,最終省下來稅收稅入將流入到廣大群眾手中,群眾有更多的資金可以到市場中消費,企業和個人都得到實惠,市場經濟也會受到積極影響。同時企業平穩渡過困境,也能夠保障人員就業。因此,從短期看雖然政府方面看似損失了稅收,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反而會為政府帶來更大的受益,對于繁榮市場、增加群眾就業和收入、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顯著作用。
近兩年來,受到大環境等方面因素影響,生產能力、市場消費能力都顯著下降,很多企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大量風險抵御能力差的小型企業一度陷入了破產危機。對此,國家通過稅制改革幫助企業緩解壓力,制定降低稅率、暫緩所得稅繳納、減免稅收等新稅收制度,幫助了大量企業走出困境[4]。受稅收制度改革的積極影響,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我國雖然受到重創,但仍然可以快速復工,根據2022年1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GDP取得了8.1%的高增長率,惠及企業的稅收制度改革無疑在促進經濟快速復蘇中發揮了重要助力。
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和消費者,基于緩解企業壓力的稅制改革可以為企業帶來直接利益,同時廣大消費者也會得到經濟實惠。每個企業的員工既是本企業的生產者,同時也是購買市場產品的消費者,企業的利潤提升,可分配的資金也就更多,員工的收入增多,也就刺激了其消費意愿[5]。根據2021年1月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通過減稅降費制度的落實,2020年為廣大企業共節省了11711億元人民幣的稅費,對刺激市場主體發揮了切實的效果。并通過稅收制度引導,鼓勵創新科技型企業發展,使互聯網服務行業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2021年開始,全國包括倉儲業、物流業、交通運輸業以及房地產業等都顯著增長,各行業在新稅制的帶動下,市場活力得到了激活,各行業整體向好。
長期以來,我國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經濟,通過低廉、大量的勞動力搶占市場,但目前這種經濟模式已經不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而且勞動密集型企業有大量的生產線員工、人員密集,很可能因為防疫政策的原因被迫停工停產,所以在今天,企業也應當謀求轉型發展道路、創新業態模式,通過新業務、新形式擺脫被動地位。大環境給傳統制造企業帶來的影響尤為明顯,但此種背景下,網上消費受到了追捧,很多廠商都紛紛開辟直播業務,通過網上帶貨的方式為企業創收。稅制改革對于創新科技型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旨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我國經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方向轉變。各企業也應當抓住新稅制帶來的機遇,積極轉型升級,不僅能夠達到合理節稅的目的,還可以靈活地適應大環境的政策需要,也能夠為企業開創營收的新渠道,這同時也對我國產業的整體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前經濟形勢復雜,稅制更迭也因此比較頻繁,這就對企業財務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需要財務人員能夠快速掌握新的稅收制度,熟知新的稅制政策變化,掌握新稅制的申報條件以及處理程序,這無疑是大大增加了財稅人員的工作難度,同時也為稅務部門增添了征管風險。每次稅制調整,都會增加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需要抽出時間學習,正確理解新稅制的內涵,同時還要對企業領導層加以宣傳,使領導層認識到如何能夠享受新稅制帶來的利好,規避稅制調整后的風險,從而調整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決策。通過新稅制改革的內容不難看出,國家非常關注幫助小微企業,但小微企業因為自身規模小,沒有強大的財務團隊,非常容易出現對稅收制度理解不到位的情況,直接影響了新稅制的落實,甚至帶來違規操作的風險,因此小微企業更應加強注意,必要時企業可請專業的事務所予以指導。
由于近年來經濟形勢復雜,造成一些稅收制度改革也是根據形勢變化緊急調整的,但新制出臺的同時卻缺少官方的權威解讀,這就容易造成各企業沒有正確理解官方的意圖,甚至同一個企業內部不同財務人員都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稅收制度改革能否順利執行,一方面取決于國家的政策制定,另一方面就是取決于新制度能否有效執行。但政策要想有效執行那么就需要企業能夠正確解讀。隨著近年來一系列的稅收制度改革出臺,相信很多企業都有疑問需要解答,影響了新制度的有效落實,比如在2021年推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復蘇的稅收制度出臺后,就有大量企業向稅務部門咨詢,提出了各類疑問??上攵谛轮贫瘸雠_后,會有很多企業因為沒有充分了解新稅制的內涵,導致難以為自己爭取到稅收政策待遇。
在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出臺的稅制改革是為了緩解企業壓力,刺激經濟復蘇。比如2020年出臺的稅制是針對突發情況對經濟的打擊而臨時出臺的稅收制度,只適合于某一特定的情況下,當情況逐漸向好后,當時出臺的稅制就不再使用,在新的稅制調整中就會取消臨時加入的稅制改革,并結合新形勢加入更加適宜的新稅收制度。雖然國家宏觀政策不應當頻繁變動,但大環境復雜多變,這也是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下為了保障國家經濟的必然行為。而這種不連續、不穩定的稅制變化,勢必會為企業繳稅以及稅務部門征管帶來難度,但相信隨著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這種情況終將得到改善。
為了使企業能夠盡快適應新稅制帶來的影響,發揮積極效應、規避負面影響,財務人員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規范財會基礎工作
財會基礎工作主要是核算、賬目核對等,通過財會基礎工作有效掌握企業的資金狀況、收入、現金流等,這些財務數據能夠反映出重要的企業經營信息,可以幫助判斷企業是否可以滿足新稅制的稅收優惠要求。如新稅制中對于月銷售額在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予以免增值稅,這就需要通過財會基礎工作對當月銷售額進行詳細統計,確保準確、及時,從而享受到新稅制的優惠政策??傊谛露愔聘母锵拢粘X敃A工作也有著重要作用,財務人員務必要加強重視,通過及時準確的財務數據,幫助企業有效利用稅收制度增加效益。
2.強化企業財務數據的內部稽核
新稅務制度實施后,增加了財會人員的工作難度,需要有效掌握新稅制的內涵、操作規范,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勢必會造成操作失誤,不僅影響新稅制的落實,還可能帶來違規操作,甚至因此造成偷稅漏稅的嚴重后果。因此這就需要強化內部稽核工作,加強稽核檢查,尤其是涉及新稅制方面的部分,務必要加強監督管理,保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出現新稅制理解不到位、運用錯誤的問題。
3.強化財務分析機制
在經濟環境復雜的當下,傳統的核算會計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為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很多企業的財會工作都紛紛朝著管理會計的方向轉型。所謂管理會計就是在傳統核算會計的基礎上,加入管理職能,對財會核算數據開展財務分析,提煉、匯總出對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有價值的信息。如通過成本、總營收、凈利潤等計算企業的盈利能力,通過負債情況、總資產計算出企業的負債水平、資金結構等。通過財務分析工作可以判斷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結合當前經濟狀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經營管理決策??梢粤私猱斍暗亩愂罩贫?,進行納稅籌劃,估算出企業可利用的稅收優惠制度大約可為企業節省多少稅金,節省下來的資金如何加以利用能取得更大收益,如果用這些資金投資國家鼓勵并制定了稅收優惠的業務,能夠帶來多少盈利,一旦投資失敗,企業能否承受失敗帶來的損失。如果投資盈利概率大于失敗概率,且投資失敗后造成的損失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內,則可制定這一投資決策??梢婇_展財務分析工作,通過財務核算信息整理出對企業有價值的信息,為企業充分利用新稅制、制定更加合理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企業為了有效順應新稅制改革,發揮新稅制的政策優勢,規避負面影響,就必須充分理解新稅制的政策規定,明確條件、標準界限、操作流程等相關事宜。為達到這一工作目標,每當有新稅制政策出臺后,企業應當組織財會工作人員集中學習,如果會計團隊薄弱的小微企業,企業可到會計師事務所經專業人員指導,加強企業財務人員對新稅制的有效理解,從而推動新稅制的有效落實。此外,企業還應鼓勵財會人員重視自身能力建設,業余時間多涉獵一些相關知識、了解經典案例,不斷提升自我能力。
新稅制改革的落實,能夠為企業財務戰略規劃指出全新方向,國家為了扶持科技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對一些行業推出了稅收優惠制度。企業在制定戰略規劃時,就可以向這些行業靠攏。此外,對于大環境影響比較大的地區,國家會有一些稅收制度傾斜,對于新設分子公司,或選擇新項目投資時也可以考慮這樣的地區。但需要注意在順應新稅制時,不能過度依賴,稅制改革為企業帶來的利好確實可以錦上添花,但未必能夠雪中送炭。比如某企業想要舉債融資,投資某項業務,原本以企業的經濟狀況和償債能力,償還有些困難,但因為稅收優惠政策,節約下來了一筆稅金就可以有效償還債務,就決定舉債、投資。這種依賴稅制的財務戰略是不推薦的,雖然稅收制度這種宏觀調控政策不應當經常變動,但是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大環境也并不十分穩定。稅收制度的改革調整是跟隨經濟環境而定的,稅制改革的目的是引導經濟的穩定發展,近兩年推出的一些稅收制度改革很多都是應對突發變化的臨時性、補丁性政策,不具備可持續性,很可能在短期內出現調整。一旦出現重大調整,如果沒有省下足夠的稅金,就可能導致債務無法如期償還,甚至資金鏈斷裂的嚴重后果。因此在制定財務戰略規劃時,新稅制可以作為一個導向、作為獲取額外利潤的一個渠道,但絕不能依賴新稅制作為救命稻草,否則一旦稅收制度調整,會導致企業非常被動,甚至陷入危機。
綜上,我國稅收制度從出臺至今,一直都致力于服務經濟建設,引導經濟的良性發展,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大環境不穩定的背景下,國家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旨在通過這些稅制整改,緩解企業壓力,促進經濟復蘇。雖然這一稅制改革舉措能夠有效發揮積極效應,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仍有很多企業未充分落實新稅制,這主要是因為企業財務工作者還未有效適應新稅制帶來的變化。這就需要企業優化財務工作制度、加強財務人員對新制度的理解、強化財務團隊的內力建設、積極順應新稅制改革制定企業財務戰略規劃、增強財務監督管理,從多角度入手,盡快適應新稅制帶來的變化,更好地利用新稅制的積極效應,規避負面影響,帶來更多效益,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