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林 劉洋洋 邱秀儒 邢益濤 卓進盛 何明軍
(1.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南藥資源保護與開發重點實驗室 海南海口 570311;2. 海南省中醫院 海南海口 570203)
鷓鴣茶[Mallotus furetianus(Bail) Muell-Arg]是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的干燥葉,又名山苦茶、五月茶、禾姑茶、毛茶等[1-2]。鷓鴣茶株高2~10 m,為常綠小灌木或小喬木[3],多生長在山林緩坡地帶或溝谷巖石灘邊緣[4],主要分布于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及東南亞的中印半島和蘇門答臘島等地[5],鷓鴣茶葉片干燥后香氣濃郁,是海南民間的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飲料植物和重要的藥用植物,在《海南植物志》[6]、《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7]、《廣東植物志》[8]中均有記載。清代何克諫所著《生藥藥性備要·上卷》[9]對鷓鴣茶已有描述:“鷓鴣茶,味甘,香,性溫。散熱毒,止咳嗽,理痰火。治蛇咬傷,又名蛇總管。小葉的祛風,治咳嗽膨脹,小兒五疳。其根,止牙痛”[10]。鷓鴣茶富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兒茶素(catechin)、咖啡酸(caffeic acid)、丹參素(tanshinol)、多糖和揮發油等物質[11]。研究表明,鷓鴣茶提取物具有抗糖尿病、抗氧化、抗肥胖及抗炎等作用[12],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及食用價值。
目前鷓鴣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化學成分、藥理研究、資源分布、產品開發等方面[13-20]。《中國藥典》及地方藥材關于鷓鴣茶藥材標準尚未收錄。因此,為明確鷓鴣茶藥材質量控制標準,對海南地方習用藥材鷓鴣茶的質量標準進行研究,為鷓鴣茶藥材的市場流通、臨床應用及其深度開發提供參考。
1.1.1 試材本試驗用的10批次鷓鴣茶藥材樣品分別采自海南省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寧市等地,均為野生種,詳細信息見表1。

表1 十批鷓鴣茶藥材樣品及來源
鷓鴣茶對照藥材,于2021年12月01日來自海南省萬寧市興隆,除去雜質,曬干而得。原植物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吳明松研究實習員鑒定為大戟科(Euphorbiaceae)野桐屬(Mallotus)植物山苦茶(Mallotus furetianus),憑證(臘葉)標本保存于海南省中藥標本館(海口市藥谷四路4號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內),批號為ZGC20211201WNXL1。鷓鴣茶基原植物和藥材如圖1。

圖1 鷓鴣茶基原植物及藥材
1.1.2 儀器與試劑儀器:CLPSE 80i 生物顯微鏡(日本尼康株式會社)、UV24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制作所)、SX-G021-3馬弗爐(天津中環電爐股份有限公司)。
試劑:超純水、FAA固定液、二甲苯、中性樹膠、磷酸二氫鉀、戊二醛、水合氯醛、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均為國產分析純)。
1.2.1 性狀檢定參照《中國藥典》[21]2020年版四部的性狀檢定方法,對10批鷓鴣茶藥材的性狀特征、表面色澤、質地及氣味進行檢定和描述。
1.2.2 鑒別
1.2.2.1顯微鑒別參照《中國藥典》[21]2020 年版四部的顯微鑒別法,將10批鷓鴣茶藥材粉碎,過四號篩;挑取少許粉末置載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試液進行透化,加蓋玻片,于生物顯微鏡下觀察鷓鴣茶藥材粉末的顯微結構特征。
1.2.2.2薄層鑒別取鷓鴣茶粉末0.5,加20 mL甲醇,加熱,冷凝回流1 h,放冷,過濾并蒸干濾液,殘渣加2 mL甲醇溶解,即得供試品溶液。另取鷓鴣茶對照藥材粉末0.5 g,根據上述方法制成對照品溶液。本試驗采用的薄層色譜法參照《中國藥典》[21]2020年版四部通則0502試驗。具體步驟:吸取供試品及對照品溶液各5 μL,分別點在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于乙酸乙酯-石油醚(1∶2)配制的展開劑中展開,取出晾干后,噴灑5%磷鉬酸乙醇,105 ℃加熱至斑點清晰,置日光下檢視。
1.2.3 水分、總灰分、浸出物的測定鷓鴣茶藥材的水分參照《中國藥典》[21]2020 年版四部通則0832項下的烘干法進行測定;鷓鴣茶藥材的總灰分參照《中國藥典》[21]2020 年版四部通則2302項下的總灰分測定法進行測定;鷓鴣茶藥材的浸出物參照《中國藥典》[21]2020年版四部通則2201項下水性浸出物熱浸法進行測定。
本品多呈不規整卷曲狀。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9 cm,寬3~6 cm;上面淡綠色至黃綠色,下面淡灰綠色至淡黃綠色,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基出脈3條,主脈凸起于背面,側脈沿邊緣整齊網結;革質,質脆易碎;甘辛,香溫。
2.2.1 顯微鑒別鷓鴣茶葉的橫切見圖2:上表皮細胞類方形,外被角質層;下表皮可見非腺毛,多分布于葉脈表面。葉肉組織分化明顯,柵欄組織1列,主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窄。

圖2 鷓鴣茶葉橫切解剖面
鷓鴣茶粉末顯微鑒別見圖3:本品粉末呈黃綠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彎曲,氣孔平軸式,氣孔下陷,副衛細胞2個,非腺毛、星狀毛多見,星狀毛可有2~5分支,導管為螺紋導管和環紋導管,可見簇晶、小方晶。

圖3 鷓鴣茶粉末顯微鑒別
2.2.2 薄層鑒別將采用顯色劑顯色后的薄層板置于日光燈下直接檢視,除對照編號8外,其余9批鷓鴣茶供試品的薄層色譜中,在與鷓鴣茶對照藥材(編號8)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均顯示相同顏色的斑點,如圖4。

圖4 十批鷓鴣茶藥材的薄層色譜圖
10批鷓鴣茶樣品的水分、總灰分、浸出物測定結果見表2。10批鷓鴣茶的水分平均值為11.39%,其中采自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的鷓鴣茶水分最高(15.46%),采自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水分最低(8.84%)。10批鷓鴣茶的總灰分平均值為10.64%,其中采自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鷓鴣茶總灰分最高(11.71%),采自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的總灰分最低(8.01%)。10批鷓鴣茶的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值為22.64%,其中采自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鷓鴣茶水溶性浸出物最高(26.20%),采自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的最低(21.28%)。

表2 10批鷓鴣茶藥材的水分、總灰分及浸出物值(n=3) 單位:%
對來自海南4個市縣的10批鷓鴣茶樣品的水分、總灰度及浸出物含量進行檢測,結果顯示,10批鷓鴣茶藥材的水分為8.84%~15.64%,將10批鷓鴣茶的水分平均值乘以120%得13.66%,因此,擬規定鷓鴣茶藥材的水分不得超過15.0%。10批鷓鴣茶藥材的總灰分為 8.01%~ 11.71%,將10批鷓鴣茶的總灰分平均值乘以120%得12.76%,因此,擬規定鷓鴣茶藥材的總灰分不得超過13.0%。10批鷓鴣茶藥材的水性浸出物為21.28%~26.20%,將10批鷓鴣茶藥材的浸出物平均值乘以80%得18.11%,因此,擬規定鷓鴣茶藥材的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此外,鷓鴣茶樣品中的成分通過薄層鑒別法可以很好分離,提取方法簡單、快捷,斑點清晰明顯,所用試劑普及,易于操作,準確可靠,可作為鷓鴣茶藥材質量控制的依據。
鷓鴣茶有明顯鎮痛作用,但較鹽酸嗎啡弱[16]。動物試驗發現,鷓鴣茶能顯著提高小鼠抗疲勞的能力[22],且對大鼠膽囊肌條具有劑量依賴的收縮作用,可促進大鼠膽汁分泌[23]。臨床研究表明,鷓鴣茶能明顯減輕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臟脂肪沉積和肝纖維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從而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24]。茶多酚是鷓鴣茶提取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是強抗氧化劑[25],具有止渴提神、延緩衰老、抗腫瘤作用,且對微生物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26]。但目前對于鷓鴣茶多酚物質種類及含量測定的研究較少,對于是否將鷓鴣茶多酚含量測定錄入標準制定,還需更多研究。
鷓鴣茶是我國海南地區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茶種,以其獨特的香氣及解油膩、助消化、清熱解暑等功效廣受民眾歡迎[27]。過去的研究大多圍繞鷓鴣茶飲品開發展開[28],馮禮明等[29]制定的《鷓鴣茶》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極大地規范了鷓鴣茶食品市場。近年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鷓鴣茶藥理活性及其藥物研發,鷓鴣茶利膽、保護血管、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已被證實[30-32]。事實上,以鷓鴣茶為原料制成的利膽劑早已上市[33],而目前鷓鴣茶作為藥材無統一質量標準,阻礙了鷓鴣茶藥材的市場流通。本研究對海南地方習用藥材鷓鴣茶藥材的性狀、顯微特征結構、薄層色譜、水分、總灰分、浸出物等質量指標進行研究,并制定其質量標準,對確保海南地方習用藥材鷓鴣茶的市場流通、臨床用藥安全及其作為制劑原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具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