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玲,李 贊,秦劍博
(1.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天津 301617;2. 天津職業大學,天津 300410)
競技攀巖包括難度攀巖、攀石以及速度攀巖這3個單項。隨著世界競技攀巖水平快速發展,頂尖運動員技術動作趨于雷同與完美,強大的攀巖體能水平成為站上領獎臺的關鍵。攀巖體能是攀巖運動員除技戰術、專項技術能力之外,專門用以強化競技運動表現的一項能力,是支撐攀巖競技表現發展的重要因素,包括運動員身體形態情況、身體機能水平,以及進行攀巖運動所表現的靈敏協調性、關節靈活度、平衡穩定性、柔韌性、力量、耐力、速度等體能素質特征。專項攀巖運動員體能素質的功能表達與提高思路趨于分化發展,旨在維持攀巖運動員專項競技能力精細分化。例如,速度攀巖要求最快時間內到達路線頂端,運動員主要發展下肢肌群蹬踏力量與上肢肌群下推爆發力之間的協調配合,加快肌肉收縮頻率和神經運動單位調動能力。難度攀巖競技表現由運動員上肢耐力、上肢控制力量等體能素質水平決定,要求提高運動員攀爬持續耐力和技術動作的穩定控制力,以及更強的指耐力。攀石要求著重提高攀石運動員上肢肌群與下肢肌群的爆發力、最大力量等,以及上下肢協同爆發輸出完成各種動態跳躍動作,追求更強的指力。
然而,既有研究對此發展事實重視不足,大多將難度攀巖、攀石和速度攀巖運動員的體能素質的功能表達混為一談,專項性應用發展理念較弱,特別是攀巖體能素質的差異化功能發展與運動員競技能力特定訴求滿足之間的邏輯關系并未專門提出,也未形成完整的專項攀巖體能素質訓練體系。因此,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厘清攀巖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現狀,并遵循滿足運動員競技能力提高的專門、平衡、進階以及疊加等訴求的功能發展邏輯,提出基于功能訴求的難度攀巖、攀石和速度攀巖的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案例,為功能化、科學化和個性化的攀巖體能素質訓練方案設計提供基礎框架。
“功能訴求”理念體現出以人、所屬時代或者歷史環境的訴求為主導,去理解某一事物應具備何種功能,并且相關事物、理念等所表達的功能被動發生變化,如人體可以根據自身訴求去改變肌肉所表達出的功能特點和形態特征。體能訓練領域表現出的功能訴求理念主要包括要求全面發展的平衡功能訴求、要求個性化發展的專門功能訴求、要求循序漸進發展的進階功能訴求、要求抗阻刺激的疊加功能訴求。
專項運動員在發展體能素質時,回答“為什么提高體能素質?”“提高什么體能素質?”“怎樣提高素質?”等問題,就是體能素質功能發展滿足競技能力訴求的體現。具體來看,要求難度攀巖、攀石和速度攀巖運動員:(1)專門重點發展體能素質,保證素質訓練具有針對性;(2)平衡協同發展體能素質,確保素質訓練在各個方面保持平衡;(3)進階漸進發展體能素質,保證素質訓練安排的漸進性;(4)疊加抗阻刺激加強體能素質發展,保證素質訓練適合頂尖級攀巖運動員的競技表現。遵循這4個發展邏輯,基于專項攀巖競技能力特定訴求目的,功能性地差異化發展運動員的體能素質,從而科學地提高體能訓練有效性和訓練效果轉化率,最大化滿足專項實戰需要。
攀巖運動員的基礎體能素質訴求是全方面提高肌肉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性、協調性等體能素質水平,但運動項目具有獨特性以及運動員具有個體性,基礎體能素質提高并無法滿足所有攀巖運動員差異化體能需求和競技訴求。因此,基于功能訴求的競技攀巖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需要滿足從實現運動員基礎體能素質訴求過渡到滿足運動員專門體能素質訴求。競技攀巖運動員的專門素質訴求差異化來源,主要包括:(1)滿足專門的競賽時間;(2)滿足專門的發力肌群;(3)滿足專門的動作模式;(4)滿足專門的訓練目標等。攀巖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帶有明顯的專項化色彩,在滿足專門訴求基礎上,對基礎攀巖運動員體能素質進行衍生和發展,獲得具有功能性和針對性的專門體能素質發展內容,更好設計專項攀巖運動員個性化體能訓練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高水平攀巖運動員主要發展指力、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上肢耐力等主導攀爬能力的體能素質,相對忽視發展其他肌群力量和輔助類體能素質,容易造成機體薄弱或不協調弱鏈存在。競技攀巖不以追求純粹、極致的單項體能素質為終極目標,而是以神經控制肌肉全面發揮整體體能水平為制勝關鍵,單一體能素質水平能夠決定攀巖競技能力下限。例如,兩名雙手平均耐力持續素質相等的運動員,若一名運動員存在非優勢手,即使優勢手耐力素質優秀,也會由于存在預期不平衡狀態,其線路持續攀爬能力低于雙手耐力素質平衡的運動員。這也表示專項攀巖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在優先發展專項體能素質后,關注整體體能水平平衡發展,以保證技術全面發揮和強大運動心理。
基于功能訴求的競技攀巖體能差異化發展,主要滿足平衡發展訴求包括:(1)滿足攀巖運動員身體結構層面的平衡訴求,如上肢訓練與下肢訓練,身體左側訓練與右側訓練等;(2)滿足攀巖運動員動作模式層面的平衡訴求,如推力與拉力,屈力與伸力,動態跳躍能力與靜態穩定控制能力;(3)滿足攀巖運動員肌群素質的平衡訴求,如左手肌群素質與右手肌群素質,上肢肌群素質與下肢肌群素質,胸部肌群素質與背部肌群素質等;(4)滿足攀巖運動員動作前進方向的平衡訴求,向左橫移攀爬能力與向右橫移攀爬能力,向上攀爬能力與向下攀爬能力等;⑤滿足攀巖運動員身體功能的平衡訴求,如有氧適應與無氧適應,耐力素質與力量素質,關節穩定性與關節靈活性,核心靈活性與核心抗旋轉能力等。此外,滿足從基礎體能訴求提高和發展過渡到平衡發展整體體能訴求,并不意味著運動員機體表現絕對的能力平衡,主要目的是兼顧和強化相對較弱肌群,達到相對平衡的身體狀態,幫助攀巖運動員改善機體弱鏈。
攀巖體能素質發展需要呈循序漸進式特點,這既是體能發展的自然規律,也是機體將體能素質最大化轉化為競技能力的重要遵循理念。例如,當攀爬水平較低時,沒有足夠上肢力量完成引體向上,更無法完成單臂引體向上。因此,在前期只需要攀爬簡單線路時,發展運動員上肢懸垂耐力素質比直接發展上肢最大力量更有利于獲得正確的攀爬動作,并形成良好的肌肉記憶,也更容易輕松適應攀爬動作模式。
滿足進階功能訴求的體能素質發展主要指以下3個方面:(1)進階體能素質的功能獲得復雜度,增加肌肉和神經參與數量,如速度攀巖運動員的半程速度進階為全程速度;核心穩定性能力進階為核心抗旋轉能力;簡單的肌肉控制力進階到肌肉控制爆發力,再進階到肌肉最大力量等。(2)增加體能素質的功能獲得難度,加大肌肉和神經的生理刺激。如直臂懸垂能力進階為屈臂懸垂能力,再進階為單臂屈臂懸垂能力;動態能力進階為連續動態能力,再進階為連續3次動態能力等。(3)改變體能素質的功能表現速度,提高肌肉和神經適應能力。如增加懸垂的持續靜止能力,加快引體向上速度等。競技攀巖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在專項競技能力發展目標訴求整體不變的狀態下,根據運動員體能水平、攀爬水平、機體功能等特定訴求,進階發展體能專項素質,幫助設計功能明確、循序漸進的體能素質專項體能訓練內容。
攀巖主要是在高空進行自重攀爬動作,提高自重方面的體能素質能夠適于攀巖競技能力提高。然而,高水平攀巖運動員機體適應閾值有較高的可能性,體能素質滿足從自重刺激到持續疊加多維抗阻訴求,能夠加強攀巖運動員對深層穩定肌群能力的發展,更好地促使肌肉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進一步適應,強化神經對肌肉的準確支配能力,彌補自重訓練肌肉刺激不足的弱勢。
發展多維疊加抗阻的體能素質,要求在專門、平衡和進階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包括:(1)疊加外在重量的抗阻能力,如力量素質訓練時疊加杠鈴片,耐力素質訓練時背負沙袋等;(2)疊加彈性阻力的抗阻能力,如沖刺速度素質訓練時加入彈力帶、彈力圈等抗阻;(3)疊加內部阻力的抗阻能力,如左腿疊加于右腿,右手疊加于左手等。無論攀巖運動員訓練哪個部位,體能水平如何,適應基礎自身素質發展后,可以進一步發展符合自身體能水平抗阻能力,加強體能素質發展。
攀巖運動員器官系統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協調等體能素質,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后天通過滿足特定功能訴求的體能訓練進行差異化發展,對專注于單項競技的運動員來說是功能性的,能最大化體能訓練的優勢,節約訓練時間和精力,維持專項攀巖競技狀態,完成攀巖專項技術訓練與比賽。
攀巖運動員基于功能訴求的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主要是在關節靈活性、機體協調靈敏性、核心穩定性等一般性體能素質發展基礎上,進一步結合難度攀巖、攀石和速度攀巖各自力量、指力、耐力和速度等要求的體能素質差異特點,設計能夠滿足專項攀巖競技能力發展的專門、平衡、進階和疊加訴求的差異化體能素質,最終功能目的是保證運動員體能素質增長與發展為專項技術表現的穩定發揮和逐漸增長服務,最終能夠順利轉化為專項攀巖競技能力。
難度攀巖需要專門發展包括肌群力量素質、手指抓握能力以及上肢肌群的持續性耐力。機體肌群力量素質發展,要求先發展上肢自重攀爬控制力,然后通過負重狀態下的抗阻訓練發展上肢肌群最大力量。經過長時間力量訓練與適應,進階發展單臂狀態下向上拉力和控制力,此階段,難度運動員已經具有優秀力量素質,持續攀爬能力也達到較高水平。手指抓握能力發展,要求前期先使用開口較深的大巖點,發展基本抓握能力,然后進階變化為各種指力條、指力球等巖點,發展高階抓握能力,并且通過疊加大重量阻力發展手指的最大抗阻能力和最大可持續抗阻耐力,發展更強、更有效的手指屈肌群,幫助運動員更游刃有余地處理線路難點。難度攀巖上肢持續耐力素質發展,要求從靜止的直壁懸掛能力和簡單巖點的持續攀爬能力開始,進階發展為屈臂狀態下的懸垂能力和抓難點持續橫移能力。此外,平衡發展上肢爆發力、胸肌力量、下肢力量和下肢半蹲耐力,能夠節省上肢持續攀爬的肌群耐力,更好地協助完成高難度攀爬(圖1)。

圖1 難度攀巖運動員差異化體能素質功能訓練設計示例圖
攀石體能專門發展的素質是肌群力量、手指抓握能力和上肢間歇耐力。肌群力量的發展路徑為:先發展上肢控制力和下肢上跳能力,然后進階發展上肢爆發力和下肢多方向連續跳躍能力,并疊加大重量負荷發展上肢最大力量,最終進階為單臂力量素質,同時平衡發展胸肌力量素質。此外,動態跳躍動作產生的下肢力量是上肢的1.8倍。因此,對于線路風格側重動態化的攀石運動員來說,下肢力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體能素質。但仍有許多攀巖者專注于上肢力量素質的加強,忽視下肢力量對高難度動作完成的影響。
發展攀石運動員的手指和上肢耐力素質,可以先專門提高不同機體動作模式下的抓點能力,然后逐漸進階提高對不同類型巖點的抓握能力、在各種角度下的懸垂耐力和攀爬耐力,配合間歇式高強度重復抗阻(80%1RM ),產生最大力量增長(圖2)。

圖2 攀石運動員差異化體能素質功能訓練設計示例圖
速度攀巖專門發展的體能素質是肌群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手指抓握能力僅要求發展手指最大抓握力量。通過滿足專門、進階、疊加和平衡功能訴求延伸發展專門體能素質,具體路徑為:先發展上肢輸出力量,再發展上肢連續爆發力,配合下肢蹬踏力量進階為連續上跳能力。同時,發展運動員機體靈敏反應,神經肌肉反應,以及不穩定狀態下的控制力等素質,然后進階為快速啟動速度素質、線路攀爬動作速度和拍板速度等專項競技運動素質。此外,在專門素質發展的基礎上,相對平衡發展胸部肌群爆發力,能夠匹配上肢肌群的力量發展,避免由于上肢肌肉收縮速度過快,胸肌難以適應導致肌肉拉傷(圖3)。
所謂“體系”,就是將眾多相關事物進行相互聯系或相互制約,最終構成整體。在基于功能訴求的攀巖體能素質差異化發展形成的專項體能素質體系中,各體能素質結構要素之間并不是完全均衡發展,而是有強弱、高低之分,彼此間互相補償,取長補短,以整體作用的模式提高運動員專項競技水平。同時,某一專項體能素質發展或優先發展,并不是單純由個人經驗決定,應當是在滿足競技運動能力發展的專門、平衡、進階和疊加的功能訴求基礎上,結合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精練的實用性研究等成果,形成差異化發展邏輯。體能訓練實踐應用只需將差異化體能素質再次結合運動員的訓練目的的特定滿足、訓練內容專門選擇以及訓練手段差異化設計等專門、平衡、進階和疊加訴求,獲得具有特定功能效果的個性化攀巖專項體能訓練模式。
難度攀巖、攀石和速度攀巖運動員體能素質在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主導專項競技能力發展,需要進行滿足運動員特定功能訴求的差異化功能訓練設計。基于功能訴求發展差異化體能素質的邏輯遵循如下:滿足從實現基礎體能素質發展到實現專門素質發展,滿足從執著專項體能素質到整體平衡發展,滿足競技攀巖體能素質從基礎功能到難度進階,滿足競技攀巖體能素質從發展自重到抗阻疊加。遵循滿足功能訴求發展邏輯,通過對難度攀巖、攀石運動員的力量、手指抓握能力和耐力,以及速度攀巖運動員的力量、手指抓握能力和速度素質的專項體能素質發展示例,體現專門訓練、完整平衡、循序漸進以及刺激疊加的差異化功能訓練設計思路,為攀巖專項體能訓練實踐應用提供功能性、針對性和個性化體能素質發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