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周圍血管科 陜西西安 710061)
頸動脈體瘤在臨床中較為少見,為一種化學感受器腫瘤,多見于頸動脈體,發病率僅為0.012%,早期多見于良性,但若不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其致死率將升至30%左右[1]。該腫瘤通常單側發病,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為先,手術雖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因其位置極其特殊,手術治療難度明顯增大,易引發各類術后并發癥,嚴重時將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該疾病的發病率低,且手術難度大,即便為良性腫瘤,但患者的心理壓力通常較大,鑒于此種情況和臨床護理學的快速發展,探尋更為優質、高效的針對性護理方法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通過高質量的圍手術期護理配合手術治療,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為患者的預后提供有力保障[3]。文章就近年間我院治療的頸動脈體瘤患者為例展開研究,對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進行探討和對比,力求為臨床護理提供更多可參考的依據,詳細內容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來我院行頸動脈體瘤手術治療的28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入院順序為準進行分組,每組14 例。此次研究于實施前已將相關資料提交至我院倫理委員會,并已取得批準同意。
參照組男性6 例、女性8 例;年齡28~65 歲,平均(45.6±33.17)歲;雙側發病3 例,單側發病11 例。
觀察組男性5 例、女性9 例;年齡26~68 歲,平均(46.7±23.38)歲;雙側發病2 例,單側發病12 例。
28 例患者22 例為頸部出現腫塊,6 例為在淋巴結活檢結果中發現異常后轉至我院,4 例存在聲音嘶啞及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感。
納入標準:對本次研究相關內容知情,并在意識行為無礙下簽訂了同意書者;入院后經臨床影像學及其他檢查確診為頸動脈體瘤,符合臨床診斷標準者。
排除標準:將同時合并有其他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將患有嚴重心理障礙者及精神疾病者。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取手術治療。參照組在常規護理方法下進行。護理人員提前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給予相應的基礎護理,術后采取必要的預防并發癥措施。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均及時給予回應和解答,謹遵醫囑展開相關護理工作。
觀察組采取了針對性的護理方法。主要由以下內容構成:(1)心理照護。患者確診后護理人員積極了解其相關情況,包括個人資料、性格與病情等,通過交流和觀察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初步評估;結合以上情況展開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采取同頻語言進行交流,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對疾病本身和治療具備基本的全程認識,排除其由于信息不對等和未知造成的恐懼心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結合專業知識建立起信任感,使患者的配合度增加。(2)術前護理。對于存在高血壓基礎病癥的患者要監測其血壓變化,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恰當的降壓藥物;該手術或會暫時阻斷患側頸動脈,為提升患者大腦對于缺血的耐受程度,術前配合治療醫師共同指導患者實施頸動脈壓迫練習,并提前告知其該訓練的必要性和目的;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觀察其是否存在術前緊張情緒,根據情況給予針對性疏導。(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將手術室提前做好設置,包括溫度、濕度與清潔整齊度等,必要時為其加蓋毛毯等,幫助其穩定情緒,配合醫師對患者實施局麻;術中全程配合醫師,及時按規定處理醫療垃圾,控制人員流動;術后及時對手術器械進行盤點。(4)術后護理。①監測相關指標,患者術后需要嚴密監測其生命指征,尤其是心率和血壓,同時觀察其肢體運動和意識恢復情況,檢查其發音是否正常,若出現血壓臨時性升高需要及時報告醫師采取藥物治療,避免造成嚴重后果。②日常護理,術后需要去除枕頭采取平臥位,待患者意識清醒后可改為半臥位;6 小時內禁飲禁食,可用蘸水的棉簽幫助其擦拭嘴唇;飲水時先以小口嘗試,避免出現嗆咳,觀察是否存在吞咽困難,確認無礙后先食用流食,逐漸過渡到軟食和正常飲食。③導管和切口護理,定時檢查患者切口處情況,若有滲出、血腫等現象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若存在術后引流管需定時檢查管內流體的形狀、顏色與流量等,若發現傷口出血現象應立即報告醫師采取處理措施。④并發癥預防,患者術后需密切觀察其體征變化,檢查是否存在血腫和滲血,避免因此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是窒息;將氣管切開包置于患者床測,隨時做好應對準備;術后及時幫助患者清理鼻腔,減少感染的發生,實施必要的抗生素治療;患者因術中牽拉和術后水腫等可致使術后出現腦神經損傷,術后視情況需采取營養神經藥物治療,通常為短暫性表現,若該神經在術中遭遇切斷則通常很難恢復。⑤疼痛護理,患者術后的疼痛感極易引發其各類不良情緒,進而影響預后恢復,同時還會加劇疼痛的感受,護理人員需要仔細詢問其感受和痛感位置,進而判斷疼痛的性質與程度;痛感并不十分明顯時可鼓勵患者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或看電影等,年輕患者也可通過游戲轉移注意力,讓家屬給予鼓勵和關切,幫助其放松心緒進而緩解痛感;若痛感明顯需要報告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確認,無異常后可給予鎮痛藥物進行治療,并跟蹤用藥后的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⑥出院注意事項,患者出院時應給予針對性指導,結合患者病情及個人情況對飲食、生活、運動等均給予指導性建議,為其排除顧慮和擔憂,叮囑其禁煙禁酒并保持規律作息,飲食清淡并保證營養補給,告知其具體的復查時間及注意事項,若有異常變化需要立即就醫。
統計兩組對象的手術結果,手術順利進行并已達到手術目的即視為手術成功。術后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認真記錄便于之后統計對比,并發癥主要包括切口感染、皮下積液及神經性損傷,核算出每組對象的發生率。
在本次探討中統一使用SPSS 22.0 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資料,用()代表計量數據,用t 做組間檢驗,用例數和%代表計數資料,用χ2做組件檢驗,如P<0.05 代表對比間差異化顯著。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成功進行了手術,兩組間不存在差異化對比。在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對比中,觀察組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比例明顯更低于參照組,對比結果經驗證P<0.05。見下表。
頸動脈體瘤通常發現于早期階段,其中女性患者較為多見,相較于其他腫瘤其預后效果更為良好,該腫瘤的發展速度較慢,通常沿頸動脈壁逐漸發展,可對血管和神經形成包裹,因此在分離中存在較大困難。頸動脈體瘤同時也屬于內分泌類腫瘤,患者通常可發現頸部出現腫塊,需要及早進行診斷治療,若遷延發展腫塊則會逐漸增大,嚴重時會對氣管、神經造成壓迫,從而引發呼吸困難,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也將進一步增加治療難度,不利于預后康復。該疾病目前在臨床中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早期干預治療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手術切除中由于周圍血管豐富且結構極為復雜,術后易發生神經性損傷和窒息等并發癥[4]。隨著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的發展,對頸動脈體瘤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且由于其病例較少,更需要盡快探索出一套更為切實有效的圍術期護理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配合手術治療,幫助患者盡快康復。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n,%)
本次研究中,圍手術期護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術前、術中和術后,心理護理作為全程要點始終貫穿其中。頸動脈體瘤通常發現于早期階段,且術后康復情況較為理想,但由于手術難度大、術后存在不確定性、患者認識不足等原因,患者難免存在緊張和恐懼心理[5]。為盡量確保其心理狀態穩定,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需要全程關注其心理狀況,并于入院確診后積極與其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充分了解其性格特點、職業及個人情況等,便于之后順利展開工作。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其是否存在其他基礎疾病,排除手術風險,指導患者進行頸動脈壓迫練習,保持專業、客觀與積極的態度,傳遞信任與關切,確保患者帶著較為平穩和積極態度進行手術治療。術中盡力為其提供較為舒適的體驗和環境,并控制好人員流動,檢查手術器械的清潔和消毒情況。術后根據該疾病的特點和危險性展開針對性護理,指導患者采取適當的體位進行休息,飲水飲食應逐步恢復,對其切口和引導管要給予密切關注,將搶救包置于近側,做好隨時搶救的準備;術后需要采取各類防護措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若有異常應立即報告醫師進行處理,以免造成嚴重后果。本次研究中的28 例患者均成功進行了手術,手術治療順利實施。在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對比中,觀察組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比例為7.14%,明顯更低于參照組的21.43%,對比結果經驗證P<0.05。根據研究結果來看,在頸動脈體瘤圍手術期為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可進一步提升護理效果,在控制術后并發癥中表現更為優異,可為患者提供更多幫助,應積極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