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預計全年銷量可達670萬輛,同比增長超90%,在這樣亮眼的成績為2022畫下圓滿的句號。
2023年的第一天,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就是震動的一天。
按照財政部等四部門通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此后上牌車輛將不再給予補貼。
這意味著延續了13年的國家補貼就此落下帷幕。
新能源車的補貼,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和啟動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車起步期產銷量較小而導致單臺車成本較高時,國家財政的直接補貼對于降低購車者的實際購車成本、提升市場接受度,從而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功不可沒。
為什么要終止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相信大多數人心中也有此疑問。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新能源汽車目前已經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且市場成長速度較快,單臺車的成本與性價比也獲得了應有的市場競爭力,并進入了市場爆發期,尤其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更是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的高地并占據了產銷量第一的位置,明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勢可期。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取消,比亞迪、奇瑞、長安等多家車企宣布新能源汽車漲價。
其實,終止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并不是立刻執行的,而是留出了充分的緩沖期,2020年4月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平緩退坡力度和節奏,將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原則上2020年-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盡管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但免購置稅政策還將延續。這補貼雖已離場,但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頻出。
在經歷了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后,2023年全球經濟復蘇仍面臨較大壓力。著名經濟學家、澤平宏觀創始人任澤平稱,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2023年將迎來新一輪全球經濟衰退。面對如此經濟形勢,如何在不確定性中保持前進是2023年汽車市場對所有企業提出的必答題。
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和產業風口,進入2023年,汽車公司也有了自己的發展規劃。
長安汽車表示,2023年要堅定目標、加速轉型。做創新創業的推動者、踐行者,堅定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6.0目標,全面構建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向著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闊步前行。
奇瑞集團確立了年銷量、營收等主要經營指標繼續保持跨越式增長的新目標,實現企業能級顯著提升、經營質量持續向好,力爭在2027年奇瑞“三十而立”之時,成功躋身世界一流車企。奇瑞汽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柳永超表示,未來的年輕人更希望展現的是一個生活的多面手,可能不僅有好看的皮囊,更重要的是有趣的靈魂。奇瑞汽車也希望將其展現出來,增加品牌形象的豐滿度及銳度,這也是下一步奇瑞在品牌方面的重點工作之一。針對這些用戶,奇瑞汽車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新潮系列產品。圍繞奇瑞汽車的三大產品序列,奇瑞汽車將在2023年推出多款重磅車型。中大型SUV車型瑞虎9上市,實現瑞虎在SUV序列的全車型布局;同時,推出轎車序列艾瑞澤8的2.0T版本,從性能上實現產品提升。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創新。”
哪吒汽車表示,2023年盡管挑戰重重,但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快速發展。2023年,“缺芯貴電”、原材料價格波動、補貼退出等因素,短期內對市場增速將造成影響。隨著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不斷改善,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奔向40%。
1月8日,紅旗品牌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發布會在廣州盛大召開,大會表明,紅旗品牌確定到2025年實現總銷量達到100萬臺級,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50萬輛;到2030年,銷量突破1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銷售主體。同時品牌影響力、創新能力和整體實力等,也將和銷量指標一起,進入世界高端品牌的第一陣營,真正達成“中國第一、世界著名”,真正實現新紅旗新能源強勢崛起。同時,明確將開拓海外高端市場作為重大戰略選擇和重要戰略任務,并在未來三年,紅旗新能源品牌將高頻、密集推出15款新能源智能產品,分別覆蓋A、B、C、D級轎車、SUV及MPV全部細分市場,讓更多消費者全方位、多場景體會、尊享“美妙出行、美麗體驗、美好生活”。
1月5日,在比亞迪高端品牌“仰望”發布會上,點亮科技樹的除了U8、U9兩款100萬級高端車,所搭載黑科技更受業內追捧。某行業分析師表示,“中國新能汽車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在100萬級高端領域基本處于空白區間,比亞迪的仰望恰好彌補了這一區間。”此外,比亞迪董事長在發布會上隆重介紹了U8、U9的黑科技——“易四方”平臺。
回想2020年,小編采訪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是,曾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您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創新。”
隨著汽車市場產品形態、產業模式、消費結構的不斷變化,汽車產業的發展機遇仍然巨大。但不容忽視的是,市場潛力雖依然存在,但面臨著空前激烈的優勝劣汰。國內的汽車市場環境可以說的上風云變化,各項政策的落地給未來的汽車市場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對于車企來說2023是充滿機遇的一年,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