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成立于1958年,位于青浦區徐涇鎮徐民路1088號,第二冠名為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老年護理院,是一家非營利性、綜合性一級甲等醫療機構。中心占地面積25 000 m2,建筑面積10 500 m2,服務轄區面積30.55 km2,服務人口約15.3萬,核定床位99張,下設11家村衛生室,設立預防保健科、全科醫療科、口腔科、康復醫學科、臨終關懷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包含X線診斷、超聲診斷、心電診斷)、中醫科等科室。中心現有在編職工170名,非在編職工29名,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6名,高級職稱13名,中級職稱74名,初級職稱79名,在崗鄉村醫生28名。
中心秉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內容為目的”的理念,圍繞“以平臺建設為中心,新運行機制建設為核心,家庭醫生制度建設為主線”的社區衛生綜合改革思路,不斷加強管理、完善服務功能、轉變就醫模式,為患者提供全程、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近年來,中心先后獲評上海市首批舒緩療護試點單位、上海市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第二批老年友善醫療機構、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社區教學基地、全國“敬老文明號”單位和上海市愛心助老特色基地等稱號。
作為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張軍抓實組織建設,努力構筑堅強戰斗堡壘;筑牢抗疫防線,夯實基礎守護居民健康;提升服務能級,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
張軍始終把黨的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以黨風正、院風清、醫風廉為目標,做到思想上真正信仰、工作上對標對表、行動上緊緊跟隨。他牽頭制訂組織領導、監督檢查、考核評估機制,在主旋律宣傳、主陣地建設上守正創新,建立起一支思想端正、本領過硬、服務到位的團隊。中心借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建設先行啟動區優勢,充分結合基層醫療的特點,聚集優勢對接社區醫療需求、服務社區居民;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大力推進社區與社區、社區與村居、社區與群眾的黨建聯建工作,同時充分發揮醫療服務功能,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徐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張軍注重領導班子建設,重視骨干人才培育,他不斷優化干部履職能力,激發創新驅動活力與干事創業熱情,實現中心黨員干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中心打造集黨員教育、黨員活動、風采展示、典型引領等功能為一體的紅色陣地,使黨員干部真正能夠監督、參與和融入到黨建工作中;搭建“領導領學、集體共學、網絡助學、活動促學、聯組聯學”的學習模式,營造“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學習氛圍,拓展“健康公益行”區域化黨建特色,凝練和延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發生以來,張軍沉著果敢、反應迅速、即刻成立由其本人擔任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打破原有科室建制,定崗定責、定時定人,建立分工明確、銜接緊密、聯防聯動的工作機制,確保疫情防控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
他沖鋒在前,每天24 h“待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干部的工作使命;他連續奮戰,不是在討論工作、制訂方案,就是在抗疫一線靠前指揮、聽取工作建議,抑或是在接聽電話、協調工作、解決問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張軍共召開100多次疫情防控會議,指導制訂30余個疫情防控相關文件、制度、規范等。他認真審核流程內容,現場查看落實情況,經常到科室進行有針對性地督查,當發現個別職工穿脫防護服不規范時,立即指出并針對隱患制訂相關整改措施,努力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當看到職工們披星戴月、超負荷工作不停歇時,他不顧疲倦、想方設法地協調志愿者和支援人員充實抗疫一線力量,有效緩解了抗疫人員的工作壓力和疲勞;他還經常與職工進行交流談心,堅定他們的抗疫信心。張軍就如同“定海神針”一般,帶領中心全體職工匯聚成一股眾志成城、同心戰“疫”的堅定力量,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構筑基層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團隊心連心,凝聚奮進力量

聞令而動,逆行出征

心系疫線,濃濃關懷
中心以“一條主線貫全局”,通過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做實做優簽約服務。以“兩大探索促發展”,推廣社區安寧療護,開設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維護服務,完善腫瘤患者簽約、全科門診、居家安寧療護、住院安寧療護的“一體化”服務模式;依托醫療聯合體、互聯網等開展“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慢性病隨訪、互聯網診療服務,提升“全專結合”“醫防融合”的綜合服務能級,推動智能化健康服務。以“三管齊下強公衛”,加強學習,做到走出去、學回來、學以致用;創新理念,充分挖掘和發現新的工作舉措;融合發展,推進醫防融合,延伸和發展公共衛生服務。以“四項舉措抓醫療”,引人才、改環境、優流程、重質量,提升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做好居民健康守門人。
張軍提質量、強功能,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惠及更多居民。近年來,他通過指導開展“小兒捏脊”“中醫肛腸門診”“冬病夏治”“中藥香囊”“中藥代茶飲”等服務及開設“竿山何氏”中醫專家工作室,使中心的中醫藥特色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創建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引領社區康復服務能級提升,滿足居民“家門口”的整合型康復服務需求;通過創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著力為老年患者打造優質的醫療服務環境,改善就醫體驗,弘揚敬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在連續4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的醫療保障工作中,張軍堅持親自帶班值守、完善工作方案、細化落實舉措,憑借著“繡花功夫”和“釘釘子精神”,精益求精,全力護航進博會。
風雨中馳而不息,奮斗中砥礪前行。張軍將繼續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目標,認真貫徹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瞄準工作中的難點堵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善謀善思、率先垂范,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向更可持續、更加均衡、更高水平、更加強大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