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強
(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江蘇 南京 225300)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會計師事務所在做強做大的同時,需要重視對風險的管理,設置完善的管理制度實現對風險的防范。當前,我國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防范意識比較薄弱,為防范審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有必要針對審計風險進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審計風險一旦爆發,會嚴重影響事務所的正常發展。會計師事務所要在社會營造良好的形象并贏得公眾信任,就需要提高審計質量,有效控制審計風險。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加強對審計風險的重視,實現對審計風險的有效防范。
審計風險貫穿于審計工作全過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等特點,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在審計過程中,審計計劃不完善、審計人員缺乏經驗等因素都可能產生審計風險。審計風險管理貫穿于審計風險的各環節,在審計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審計風險。
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選擇不夠謹慎。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審計業務時,往往不對被審計單位的情況進行細致了解而盲目承接業務,沒有對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較高的風險進行細致分析,對于老客戶認為不會存在較高的風險,在承接老客戶業務時更不會對老客戶的相關情況進行細致調查。其次,沒有分析被審計單位的會計環境。被審計單位的會計環境是審計風險的重要影響因素,部分被審計單位會計環境不完善,存在較高的風險沒有被會計師事務所察覺,容易導致審計風險無法得到及時控制而產生較高的風險。此外,沒有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體系對于企業而言至關重要,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在對被審計單位審計時沒有對相關風險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也沒有對各類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不利于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當風險發生后,可能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嚴重的影響。
首先,行業存在不正當競爭。近年來,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部分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刻意壓低價格,導致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偏低,過低的收費無法保障會計師事務所內部運用完善的審計程序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出具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導致產生較高的風險。其次,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在招聘審計人員的過程中,沒有分析相關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再加上近年來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存在人員頻繁跳槽的情況,無形中給審計工作帶來巨大風險。再次,社會公眾思想與審計實際存在較大的期望差。近年來,我國不斷報告了一系列審計行業的問題,導致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喪失信心。再加上很多社會公眾對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之間的理解存在混淆的問題,不了解會計師事務所的合理保證概念。
1.謹慎選擇被審單位
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業務時不分新老客戶,不考慮對方的經營情況,這樣的行為容易產生承接高風險客戶的可能性。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實現對風險的有效防范,必須綜合客戶以及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并且考慮收費標準是否能夠承接相應的業務,避免盲目報價的問題。在確認各環節都無誤的情況下才接受委托,避免由于缺乏對客戶的細致審核而造成的風險。長期以來,很多會計師事務所認為老客戶有合作基礎,因此,對老客戶往往存在照單全收的問題,這樣的做法容易使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陷入危險。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老業務客戶業務時,必須保持謹慎態度,對于老客戶的經營環境、管理層變動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評估,從而確保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防范接受委托時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合理評價被審計單位的會計環境
當會計師事務所進入被審計單位了解經營情況時,需要全面分析各類因素,結合客戶的生命周期判斷可能存在的風險。一般而言,對于成長期與衰退期的客戶可能存在較高風險,成熟期的企業風險相對較低。同時,注冊會計師也需要充分分析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情況和管理情況,分析其持續發展能力,判斷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綜合能力[1]。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需要分析各類因素的情況,通過優化審計工作的管理,關注審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疑點,從而有效控制審計風險。例如,需要重點分析被審計單位的盈利能力,若被審計單位難以實現有效盈利,那么表明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較高的風險。通過全面考察被審計單位的各類因素,保障會計師事務所對被審計單位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例如,A會計師事務所在對客戶評估的過程中,建立了對客戶的評估表,結合各環節指標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細致分析,并將分析的結果分為1至5分,分數越高代表風險的影響程度越高(如表1所示)。

表1 風險指標和風險值表
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需要確保能夠識別被申請單位的各類風險,完善風險評估流程。審計人員需要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判斷市場上是否有新的競爭對手,分析是否存在損失重大供應商的問題,判斷是否存在會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產生較大影響的事件。同時還應該詢問被審計單位內部的采購、生產、銷售等各部門人員的情況,分析企業受到重大處罰等方面的信息,確保企業能夠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形成準確認知。在這些固定程序之外,如果審計人員認為需要通過外部資料來完成整個審計過程,那么就應該詢問法律、財務等方面的專業人士,通過全面了解企業的情況,規避審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3.分析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狀況
審計風險包括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的風險等級是由被審計單位所決定的,因此,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分析被審計單位的風險,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獲取的各類信息真實、可靠,并判斷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是否合理合法。在評價被審計單位的情況時,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細致評估與分析。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實現對風險的有效防范,減少各類可能存在的風險,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并且在風險產生之后及時采取恰當的措施進行補救,避免風險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并避免同類風險再次發生的可能性。企業的內部控制并非簡單地對各項經營管理環節進行控制,而是一個系統、全面的管理體系,對于企業而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較為重要,需要不斷優化與完善審計流程。會計師事務所在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時,需要對內部審計的設計和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細致評價,若內部控制設計存在缺陷,則不需要考慮執行情況,因為若內部控制設計存在缺陷,那么執行必然也會是混亂的。如果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完善,那么才應該考慮執行的情況。注冊會計師需要根據COSO框架分析內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否在被審計單位中發揮應用的作用,并在被審計單位內部通過向員工詢問,觀察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實行穿行測試,及時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各方面信息。
1.抵制行業內不正當競爭
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審計行業所面臨的風險在不斷復雜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一大成因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偏低而造成的會計師事務所之間不正當競爭。審計收費是對審計工作的有價補償,當前我國很多事務所在審計收費方面存在混亂的問題,未來我國需要健全審計收費體系,建立一套清晰的審計收費方式,形成嚴格的審計收費標準,確保審計收費標準透明,避免會計師事務所無序競爭而產生隨意出具審計報告等一系列問題。
此外,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存在管理混亂的問題,甚至沒有形成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為了一己私利不考慮風險盲目簽字。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強化對被審計單位的選擇機制,解決行業內部不正當競爭導致盲目承接客戶的問題,通過自覺抵制行業內部的不正當競爭,確保審計管理流程不斷優化。當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普遍采用制度導向的審計模式,只有開展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才能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控。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已將風險導向審計應用到審計管理的全流程中,風險導向審計在未來是審計風險防范的趨勢,能夠在整個審計過程中貫穿風險管理的理念,使會計師事務所從承接業務到出具審計報告全階段形成風險管理意識,認識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變化。項目組在執行審計程序時也可能遇到新的問題,只有實現對各類風險的全面、細致分析,并通過健全管理機制,才能實現對審計風險的有效控制。
2.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養
第一,健全人員培訓與激勵機制。雖然近年來我國注冊會計師的人數一直在增長,但專業人才存在不足的問題,阻礙了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很多注冊會計師在工作過程中由于工作壓力產生離職率較高的情況,同時薪酬等因素也使注冊會計師行業內部審計人員頻繁跳槽。為了解決人員流動的問題,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加強對人員的管理。例如,可以針對不同級別的員工建立相應的培訓機制,提高員工工作的效率。對于剛入職的人員進行統一的輔導。調動員工對于各項工作參與的積極性,讓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通過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鼓勵員工主動改善自身的工作。同時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通過獎罰分明的機制,對于內部工作情況良好,不違反管理規則的員工予以適當獎勵,以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促使審查工作有序開展[2]。
第二,完善合伙人管理體制。合伙人必須熟悉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國家政策要求,并且在審計過程中需要對各類風險有敏銳的嗅覺,當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時,合伙人需要通過正確的方式避免事務所觸犯法律,對各類風險做出準確判斷。
第三,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完善的審計風險管理機制要求注冊會計師主動防范審計風險,培養一批具有職業道德與專業能力的注冊會計師。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那么檢查風險就會減少,從而降低審計風險。合格的審計人員不僅需要了解法律法規知識,還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相關知識,能夠憑借豐富的經驗,采用高效的審計方法判斷被審計單位的各項管理活動是否合規,避免盲目信賴客戶或采用不規范審計方式而導致的風險。通過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養,提高審計人員入職門檻等方式,實現對風險的全面控制[3]。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還需要提高自身審計的公正性,在處理各類問題時能夠站在客觀的立場分析,避免由于和被審計單位存在密切關系或收受被審計單位好處而產生不公正的問題。但是注冊會計師在部分情況下,可能會為被審計單位提供管理咨詢服務而降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的獨立性,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在未來需要認識到審計業務和非審計業務之間相互影響的機制,可以將會計師事務所分為會計咨詢、會計服務、審計業務等不同的板塊,各板塊之間的人員相互獨立而提高工作獨立性。
3.縮小社會公眾期望差
審計期望差是審計過程不可回避的問題,只有縮小審計期望差才能改進審計體系。注冊會計師協會需要引導社會公眾對審計風險形成正確理解與認知,縮小審計期望差,避免社會公眾認知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實際存在較大差異而導致的各類問題。同時社會輿論長期對審計行業有負面報告,容易導致社會公眾對審計行業產生一定的偏見,再加上部分社會公眾對于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之間的理解存在一定誤區,混淆二者之間的關系,容易導致社會公眾對審計的期望過高。因此,未來需要通過宣傳等方式讓社會公眾了解審計行業的基本知識,向社會公眾宣傳合理保證的概念,減少不應該由審計人員承擔的社會責任。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面臨一系列風險,會計師事務所也不例外。會計師事務所要做強做大,就需要加強對審計風險的防控與管理。隨著近年來日益增多的財務舞弊以及審計失敗案例,越來越多的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風險的防范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本文在探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的基礎上,認為會計師事務所要實現對審計風險的有效防范,就需要進一步優化審計風險管控機制,通過加強對審計風險的防范,確保會計師事務所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