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妮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
昭馀古城東西長835 m,南北約698 m,本次設計范圍包含整個古城范圍。設計改建巷道長度約11.789 km,新建規劃巷道長約1.079 km,合計12.868 km。同期改造污水管網、給水管網、消防管網、電力管網、通信管網、熱力管網、照明路燈,環境衛生以及重要景觀節點、街景綠化等市政設施配套工程。基礎設施及道路系統改造工程建成后昭馀古城可以完備供給自來水、排雨水、排污水、通消防、通電、通路、通信、通暖氣等設施,起到改善古城內居民的生活條件,提升古城的旅游價值。其中,一級鋪裝巷道長1.496 km,二級鋪裝巷道長1.122 km,三級鋪裝巷道長10.25 km。
在遵循國家相關標準與要求基礎上,對昭馀古城基礎設施及道路系統進行改造,給排水系統為本次改造工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改造過程中,要做好古城保護,避免破壞古城,維持現有古城街道現狀[1]。要積極與規劃、消防等各個部門進行溝通,并能在控制投資費用情況下,設計出改造設計方案。古城的給排水設計要能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審核的平衡與統一,在保護古城區傳統風貌與歷史遺存的基礎上,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堅持宜居城市的理念,讓古城更加宜居,應通過給排水系統的改造與優化提升古城生活品質;同時,要與旅游結合在一起,為古城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在設計過程中,應保持古城的風貌與文化符號,避免破壞原有風貌,所有檢查井等都要設計為隱秘式,不延伸出地面。在城市古城改造中給排水設計要堅持人本理念,能為人們提供更高的服務和生活品質,讓人們享受到良好的古城內涵與品質。
2.2.1 符合地質條件
古城給排水系統管網的改造與優化設計中,要提前做好地質調查,確保管網的更新與設計能符合地質情況,并能采取針對性設計,保證給排水管網在建成之后能正常運行。
2.2.2 符合城市改造原則
在給排水系統的改造與優化設計過程中,要求能與城市改造實際情況相一致,應對改造的經濟成本進行估算,并將管網改造的各項細節落到實處。同時要與古城的發展規劃相一致,以減少未來的改造與維修次數。
2.2.3 經濟性與科學性原則
古城給排水系統的改造與設計優化必須堅持科學性原則,能確保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且能減小改造與施工難度,在材料選擇上要保證物美價廉;同時,也要注意給排水系統在施工過程中不會威脅周圍的建筑物安全。堅持經濟性與科學性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給排水系統的作用與價值。
由于昭馀古城的給水管網改造難度較大,面對的問題較多,挑戰更加嚴峻,設計單位要對原有管網路線及相關資料進行了解,并能在保護古城安全、保護老管道的基礎上,提出科學的、可行的改造設計方案[2]。給水工程主要將古城內現有的給水管網進行翻新改造,結合給水管網適當擴大管徑。增設地下式消火栓,設置消防栓時將間距控制在50~100 m,確保室外消防栓能覆蓋整個古城。
古城固有的管線存在垂直交叉節點多、線路多等問題,還會受到實際施工現場直線緩坡的影響,所以,無法實施中長距離的管道。在原有管線勘查基礎上,能使用的管道繼續保留,不能使用的需更換為新管道。同時,要注意新舊管線的交叉穿越問題,如果設計不合理,會對老管線造成損害[3]。在縱面設計過程中,要求能對管道的敷設土深度、管道穿越、管網安全保護等進行綜合考慮,確保縱向管道設計的合理性。主要區域給水管網呈環狀布置,其他為枝狀布置。改造后的給水管網主要用于古城內的生活、道路澆灑、綠化灌溉和消防水池補水等。
綜合各種給水管材經濟技術指標對比分析,并結合古城本身對供水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特點,以及當地供水公司及用水單位意見,本工程給水管材建議選用優質HDPE給水管(PE100級、1.0 MPa)作為給水管道(管徑DN40~DN200 mm),總長約9 km。
由于古城內道路相對較窄,建筑物眾多,如果采用分流改造會對古城產生極大影響,且施工難度會增加;同時對建筑內部雨污分流不徹底,完全實現雨污分流難度增大,所以,本次改造設計依然采取截流式合流制。排水工程主要將古城內現有老舊排水管網進行更換更新。根據古城保護規劃以及建設計劃,結合道路坡向,更換老舊排水管線,需將古城內雨污水收集后,沿東西南北4個方向排入周圍相交道路的市政排水井。對于無法同時敷設雨水和污水的街道,首先應做好污水管設置,雨水則采用地面漫流方式進行排除,由下游雨水口收集。
1)在古城改造過程中,要重視對古建筑、老建筑的保護,由于古城的建筑歷史悠久,屋頂的抗滲能力相對較弱,且無法對屋頂進行綠化改造,所以,在本項目中可采取海綿城市改造方案,通過加強徑流消納和加強減污兩種方式完成。當古城內有充足的綠地空間時,可以斷接改造原有雨水立管,屋頂雨水可以引到綠地空間,這樣不僅可以消納屋頂雨水,還能提升對雨水的回收利用。如果沒有綠地空間,則可以在雨水管下設置雨水罐等裝置,收集屋頂雨水。
2)雨水收集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分別為線性排水與雨水管道。采用線性排水溝渠排水要注意雨水中夾帶的泥沙等,要求雨水管渠在滿流時,管道內的最小設計流速與最大線性流速分別為0.75 m/s、10 m/s。雨水管道也是如此。
3)排水管道采用HDPE鋼帶增強波紋管(環剛度不小于10 kN/m2),HDPE鋼帶增強波紋管能有效降低成本,與其他材料相比能節省50%的材料耗費。在塑料價格不斷增加背景下,HDPE鋼帶增強波紋管中聚乙烯的占比只有2/3,整體價格相對較低。管道接口做法參考青島市發布的OGGD-0401《埋地聚乙烯(HDPE)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定》(暫行)。
4)古城原有的化糞池經常會出現破損、堵塞等問題,給老城居民的生活及游客體驗產生極大影響,化糞池設計應采用玻璃鋼化糞池,具體選用與埋設見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14SS706《玻璃鋼化糞池選用與埋設》。
1)古城消防用水量可按照30 L/s設計,采用環狀低壓消防給水系統,且確保古城建筑的防護間距符合要求。消防水鶴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始普及,我國很多城市也運用了這種消防設施,所以,本次古城給排水系統改造中也設計了消防水鶴。消防水鶴是由引水倒流管道、消防水帶接口等地上部分,以及主控水閥、排放余水裝置等地下部分組成。消防水鶴在寒冷的冬季也不會凍住,可以采用保溫措施進行良好的防凍保溫,即使在冬季也能正常使用。同時,消防水鶴在使用過程中能擺動,可以伸縮,能滿足消防的個性化需求。
2)消防管道采用1.6 MPa的鋼絲網骨架塑料復合管,管徑DN200 mm,總長約5 km。鋼絲網骨架塑料(聚乙烯)復合管屬于新型材料,在純PE管上纏繞經過包覆處理的高強度鋼絲,能有效增強管道的強度,確保管材公稱壓力符合實際使用需求。鋼絲網骨架塑料復合管從里到外依次為內層塑料、專用熱熔膠、纏繞鋼絲網、專用熱熔膠、外層塑料。鋼絲網骨架塑料復合管重量較輕,便于運輸與安裝,具有較強的耐壓性,能避免出現開裂問題。
3)消防栓系統設計過程中還要注意保護半徑與最大布置間距。在戶外低壓消火栓的保護半徑為150 m。室外低壓消火栓間距X=127 m。在消防栓布置過程中,要確保古城全區域都能得到消防栓保護,且在兩個消防栓的保護半徑之內。
古城地下管線分布眾多,地上建筑物密集,在改造前設計人員要進行實地勘查,了解古城給排水管線及地下其他管線的實際情況,掌握一手資料,為給排水設計方案的設計提供依據。如果不做現場勘查,不僅無法確保方案的針對性,還會在給排水施工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產生質量問題。因此,必須做好現場勘查工作,確保給排水設計的整體質量。在現場勘查過程中,必要時可以采用先進的設備與技術,以提升勘查質量與效率,為給排水系統設計與優化提供依據。
為確保古城改造中給排水系統設計的可靠性與合理性,應在給排水系統設計過程中使用先進的技術。比如,采用BIM技術構建管道模型,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地下管線情況,為給排水設計提供精準支持,同時也能及時發現隱蔽工程,在提升設計質量的同時,也能為給排水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支持。數字化設計是未來給排水系統設計的主要方向,通過數字技術的有效應用,可確保給排水系統設計的精準性與可靠性,使給排水系統滿足古城發展的實際需求。
相比于新城給排水系統設計,古城改造中給排水系統設計難度更大,對設計人員的專業性要求更高,所以,在項目開始前要選擇專業的設計團隊,確保設計團隊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豐富的古城改造經驗,并有能力勝任此項工作。設計團隊選擇過程中,要檢查其相關的證書,并對其歷史案例進行檢查,通過綜合分析最終確定最優設計團隊,確保給排水系統設計的整體質量。
給排水設計在城市古城改造中應要與古城改造相結合,做好前期現場勘察,保證給排水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并在保證質量與安全基礎上,有效控制成本費用。同時,為保證給排水設計的有效性,要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為給排水工程施工提供指導,確保給排水工程施工的有序進行,推動古城改造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