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會媛,王 楠,管福泉
(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杭州 311300)
家庭資產配置是當前金融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大課題[1]。隨著我國社會全面進步,家庭作為社會經濟市場的投資主體,其決策行為越來越受到關注,決定了家庭未來收入和風險,影響著家庭生活質量。家庭資產的配置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引起了有關學者的高度重視。根據2019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家庭平均資產達到42.15萬元,其中,金融資產4.48萬元,非金融資產37.67萬元,金融資產的比例僅為10.63%,而非金融資產中房產占比高達66.17%,2017年金融資產比例也在10%左右。據2021年《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家庭仍存在“房產比例過高,金融資產參與率低”等資產分配不合理的現象。其中,農村家庭房產在總資產中占比近七成,并且持有房產的家庭在九成以上,而銀行存款、現金等流動資產在金融資產中占六成。反映出我國農村家庭內部資產分配嚴重不均勻,資產配置呈現分散化和單一化,不利于家庭財富水平的提高,投資收益不高。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拓寬居民的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和“保障農民的財產權益,拓寬增收渠道”,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家庭的財產收入受黨的高度重視,應從多方面、多渠道增加農民的勞動收入和財產收入以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財富水平。家庭資產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財產性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場參與度的增加和資產配置的多樣性。所以,無論是從學術還是金融層面,探討我國農村家庭資產配置存在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2]。
家庭資產是指以家庭為單位所持有的,用于家庭的生產經營、消費和投資等,并且以貨幣、債權或其他權利形式存在的資產。文章以2019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CHFS)為主要研究依據,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對資產的分類,將資產劃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包括農業、工商業生產經營、房產、汽車等資產,金融資產包括現金、存款、理財產品、股票、基金、債券、衍生品、非人民幣資產、黃金和借出款等各類資產。同時,參照前人對金融資產的分類,將其劃分為風險金融資產和無風險金融資產[3]。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居民財富水平逐步提高,資產總額不斷增加,根據2019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問卷的數據(見圖1,數據來源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庫),僅有10.63%的農村家庭將資產投資于金融資產,89.37%的農村家庭將資產投資于農業、工商業、房產和車輛等非金融資產。家庭持有非金融資產的比重遠大于金融資產的比重,其中非金融資產中主要以房產為主,房產占比達到61.45%,遠高于金融資產的占比。
我國農村家庭金融資產分配比例不協調,以銀行儲蓄存款為主體。中國農村家庭的投資態度偏向于保守穩健,無風險金融資產持有率較高,農村家庭的金融資產配置主要以銀行儲蓄存款的方式存在,占比達到42.53%,現金也是家庭投資不可或缺的方式,現金和銀行儲蓄資產占比高達53.71%(圖1)。農村家庭的存款在金融資產中占有很大比例,遠遠超過了其他金融資產,但風險金融資產所占比重相對較小,存在著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不均衡的現象。
在農村地區,10.15%的家庭將資產以銀行存款或現金的方式持有,僅有0.48%的家庭將資產投資于風險金融資產。在風險金融資產方面,65.04%的農村家庭購買金融理財產品,21.04%的農村家庭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另外,基金在風險金融資產中的比例為10.5%,其他幾種風險資產所占比例不足1%(圖1),這表明我國農村家庭在風險金融資產中參與率較低,家庭資產結構單一的現象比較明顯。

圖1 2019年中國農村家庭資產分布情況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比較晚,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可供居民選擇的資產種類也相對較少。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房地產在農村家庭非金融資產中所占比例達到61.45%,遠遠超過了金融資產,房地產的高比例不僅擠出了家庭金融資產的存量和增量,還會導致家庭面臨著流動性風險,不利于家庭資產結構的優化[4]。而金融資產中銀行存款和現金占據了95.48%,僅有4.52%的金融資產用于投資風險金融資產。農村家庭在風險資產投資中,主要以理財產品為主,而股票、基金等風險產品則比較少。從農村家庭投資房產、銀行儲蓄和理財產品可知,家庭資產投資結構單一,不利于資產組合多樣性,不能有效避免非系統性風險。此外,由于居民沒有進行專業的金融知識的學習,一般從微信、電視以及新聞類非正規渠道獲取金融信息,這些渠道不能夠客觀、正確評價各類金融產品,居民容易被不全面的金融信息所誤導,造成盲目跟風、資金損失等。
從家庭投資房產、銀行存款的投資傾向來看,農村家庭的金融投資意識和理財能力較弱,雖然家庭總資產在逐步增長,卻不知道如何在合理規避風險的情況下高效配置家庭資產,以獲得高額收益。這也與我國的教育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有關,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整體偏低,大多數居民沒有受過系統的金融知識的學習和培訓,農村家庭金融知識和風險承受能力弱,對國際的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運作規律不甚清楚,無法從家庭的基本需求出發,并考慮財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等方面科學合理的配置家庭資產,缺乏理財的投資意識。同時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晚,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快速發展和逐漸完善,但居民缺乏相應的金融知識,容易產生不利于投資的金融行為,進而使居民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所以,金融知識的匱乏是抑制農村居民進入金融市場的一個關鍵因素。
家庭凈資產和總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家庭的財富水平,家庭財富狀況的高低對家庭資產構成產生很大的影響,家庭財富水平越高,參與金融資產的概率和持有比例也越高,而家庭財富水平越低,家庭資產配置結構則趨于單一[5]。從整體上看,農村家庭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差距較大,對金融市場的參與意愿較弱,金融資產的投資行為也較為保守。雖然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但財富水平低的家庭更傾向于選擇單一且低風險的金融理財產品。金融市場的準入條件也是投資者無法進入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進入金融市場的門檻很高,這就意味著投資者必須滿足金融市場的準入條件和最小投資額。金融產品的投資還會產生交易成本、時間成本和服務成本,從而使財富水平低的家庭無法購買金融理財產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晚,發展速度緩慢,同時金融市場的產品種類較少,產品的購買門檻較高,嚴重制約了家庭資產結構的優化和調節,這也是導致農村家庭資產分配結構單一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在農村金融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農村居民沒有合適的投資渠道。為滿足農村家庭日益增長的投資需要,金融機構應全面考慮農村家庭的資產結構與財富水平,并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加快金融產品的革新和業務流程的改造,推進農村家庭參與金融資產配置的積極性。其次,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金融產品的更新換代,農村居民應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分散風險。多元化投資渠道的形成,正確引導居民形成合理的風險態度也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應當通過宣傳交流等形式培養居民形成投資理財意識和正確的投資觀念,幫助農村居民了解金融產品的運作方式,加強應對投資風險的能力,促進家庭內部資產分配的多樣化結構。
投資者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的金融意識和投資能力。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家庭缺乏金融知識,尚沒有形成健全的金融投資文化,家庭理財意識淡薄,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家庭資產分配不均,主要原因是沒有受過專門的金融教育培訓。第一,農村家庭應主動加強對金融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對金融投資經驗的積累,善于從網絡、報刊等各種渠道獲取理財信息,了解各類金融產品的特點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且具有抗風險能力的家庭資產理財計劃,以避免因盲目、非理性的投資行為而使家庭資產配置出現不必要的損失。第二,金融機構應加強對產品信息的披露和更新,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的宣傳與普及,最大力度的促進農村家庭參與金融市場。第三,政府應從多渠道多方面開展投資理財知識的宣傳培訓,加大對基金、股票等金融產品的宣傳力度,培養居民理財能力,同時將金融理財知識推動到校園課堂中去,從學生時代開始樹立投資觀念。
農村家庭財富水平的高低是居民進行資產配置的物質基礎。財富水平越高的家庭越傾向于投資金融理財產品,因此提高居民的財富狀況能有效促進家庭投資風險金融產品。一方面,政府應當繼續深化改革,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提高居民家庭的收入,要不斷調整和完善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中等收入家庭的占比,統籌解決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問題,為進一步增加農民的可支配收入開創新的渠道。另一方面,在提高農村家庭財富水平的同時,不斷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進家庭進入金融市場,通過參與金融市場進一步擴大家庭財產性收入,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并推動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持續改善我國農村家庭的財富狀況,以促使其更好地配置金融資產,實現家庭資產結構多樣化。
政府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加快推進金融市場體系,防控市場風險。通過前面現狀分析可知,我國農村家庭房產占比過大,突出了家庭資產配置結構單一的問題。首先,政府應通過宏觀調控和政策制定來調節資產配置不合理的現象,促進居民協調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之間的比例。其次,金融資產配置不協調、金融市場參與率低也成為當前重要的問題。因此,金融市場應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及時進行金融信息的公開與披露,緩解信息不對稱,有效降低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門檻和交易成本。政府部門應當發揮合理的規范和調控作用,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監督管理機制,優化金融投資環境,提高資金運行效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加強風險意識的宣傳與普及,積極引導農村家庭參與金融市場。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家庭資產結構出現系統性失衡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農村家庭資產結構單一,房產占主導地位;二是金融資產配置不協調,現金、銀行存款占比過高;三是風險金融資產投資比例處于低迷狀態,且風險金融資產的分布比較極端。根據國內外學者對家庭資產的研究,并結合發達國家傳授的家庭資產配置的經驗與資產組合投資理論[6],農村家庭合理的配置家庭資產可以從加速金融產品革新、增強金融教育、提高家庭財富水平以及完善市場機制等4個方面入手。從而推動金融市場高速發展,農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穩定、快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