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建
(四川省江油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江油 621700)
江油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涪江中上游地帶。東與劍閣縣、梓潼縣接壤,南抵綿陽市涪城區、游仙區和安州區,西與北川羌族自治縣毗鄰,北與平武縣、青川縣連界。地理位置處于31°32′26″N~32°19′18″N、104°31′35″E~105°17′30″E之間。市境輪廓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條形狀,東西寬約48.4km,南北長約86.6km,面積2719km2。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春早、夏熱、秋短、冬溫的特點;四季分明、降水豐沛、熱量充足、無霜期長,冬春常有旱象,夏秋易發洪澇。年平均氣溫16.3℃,降水量1064.3mm,相對濕度79%,日照時數1289.4h。以平壩和丘陵地貌為主,西北部多山地,東南部為平原和丘陵,江彰平原為境內最大平原。江油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推進農業生產全面全程機械化對于江油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經濟高速增長,農村生產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目前,完成機電提水7980×104m3;新建提灌站8座,硬化機耕道86km,整治塘堰27口;全市年末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生產水平達到66.29%。隨著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不斷發展,農業機械化經營服務組織不斷壯大, 江油市農業機械擁有量迅速增多,農業機械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較快,主要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1.1農業機械化擁有量持續增加
機械裝備結構更趨合理,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步伐明顯加快,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1.1.1 農業機械擁有量持續增加 2021年農業機械化總動力達到73.7101×104kW,比2020年增長1.2%,其中:柴油動力55.6895×104kW,比上年增長1.01%;汽油動力 0.7856×104kW,比上年增長1.24%;電動動力17.2333×104kW,比上年增長1.82%。拖拉機總量達到3170臺,增長2.66%,其中:小型拖拉機384臺,比上年增長-3.52%,呈負增長趨勢;中型拖拉機2770臺,比上年增長 3.28%;大型拖拉機16臺,比上年增長100%;微耕機30090臺;旋耕機2112臺;機引犁515臺;機引耙327臺;免耕播種機152臺;精量播種機18臺;整地施肥播種機18臺;水稻直播機6臺;水稻插秧機135臺;機動植保機械415臺。通過數據變動發現,農田規模化經營發展、農業機械化購置補貼政策的持續實施、農業機械化作業補貼政策的落實和農業機械化作業效率提升的內生動力等因素,促進了江油市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向大型、先進機具方向延伸發展。
1.1.2 家用畜牧機具快速增長 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村地區家用畜牧機具需求增長較快,2021年豐收節期間江油市農業農村局開展的丘陵山區小型農業機械化具推廣會,促進了農戶購置小型家用畜牧農業機械化具。江油市共計新增飼料(草)加工機械設備47臺,其中鍘草機增長了23臺,比上年增長了63.89%。
1.1.3 智能新型機具不斷增多 水稻機械化插秧、糧食烘干、農用植保等農業機械化化新技術的大力推廣,使插秧機、谷物烘干機、植保無人機購置力度加大。江油市2021年共計新增插秧機1臺、谷物烘干機 2臺、農用無人植保機10架。
1.2農業機械化化作業水平進一步優化
江油市2021年機耕面積7.7193×104hm2,比上年增長0.57%,機播面積2.8671×104hm2,比上年增長29.33%,主要是江油市規模化種植的不斷加快,使主要農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的機械化種植進一步得到推廣應用,同時,江油市今年農作物機收面積達到了4.4247×104hm2,比上年增長6.69%。2021年江油市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情況進一步提升,小麥機播、水稻機播、玉米機播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江油市的農業機械化跨區作業、機耕、機械收獲、烘干作業已成為“興機富民”重要渠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3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康發展
江油市擁有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19個,其中:擁有農業機械化原值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的19個;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1個;江油市共有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 1495戶,人數3068人;農業機械化維修點288個,人數612人。總體看來,目前江油市正呈現緩慢淘汰落后的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農業機械化大機戶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報團取暖的趨勢,為江油市農業生產工作的更好開展奠定了良好條件。
1.4農機安全生產
全面完成清單制管理相關要求,針對農機作業機具、場所、環境的特點,通過微信、QQ、實地檢查等方式緊抓安全生產不放松,全年共發放安全生產資料210份,發布安全生產信息30余條,實地進行農機作業安全檢查28次,全年沒有農機作業安全事故發生,促進了農機行業良性發展。
1.5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江油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各合作社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將全市糧油產區社會化服務兜底責任劃分給各農機合作社,維農、眾望兩家合作社被省廳認定為“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積極參與社會化服務與綜合獎補項目,對農機合作社從事社會化服務以及全程機械化短板作業服務給予補助,通過項目實施來提高了合作社組織的管理和服務能力,通過兜底服務這一模式,糧油主產區基本沒有小農戶用機難現象發生,2021年完成社會化服務面積71萬畝次,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和健全。
舉辦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會。積極推廣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模式,針對種植戶對相應生產機具了解不多的實際情況。邀請綿陽市農業農村局在全市新安鎮白廟村舉辦了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會,由農機中心負責組織承辦,現場會上演示了多種適合丘陵地塊使用的大中小型機具,講解了玉米大豆復合種植要點,共有各級技術人員、種植大戶代表、農戶代表共計80余人參會,為搞好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奠定了技術基礎。
3.1丘區農業機械化化水平參差不齊
江油市丘區耕、收基本已實現機械化生產,但播種、烘干等環節機械化生產水平較低,不利于穩定糧油生產,需要努力提升。山區農業基本上屬于傳統農業種植,農業機械化水平還相當低,農業生產效率低,耕地撂荒現象較多。
3.2農田宜機化設施配套不夠
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地區,屬于“五山、四丘、一分壩”的地形地貌,由于山區、丘陵區面積占比大,自然條件惡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建設單價高,地方經濟又差,機耕道、田間作業道、田型調整、泵站、渠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又不足,與農業生產、百姓生活的實際需求有差距,由于農田基礎設施較差和不配套,造成農業生產用水、大型機具進田有一定困難,影響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阻礙了江油市的現代農業發展。
3.3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較低
江油市耕地面積5.25×104hm2,土地流轉面積1.81×104hm2,流轉比例為34.4%,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一是地塊分散到農戶,承包農戶的利益訴求不一致,嚴重影響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小田改大田改條田”的田型調整和田間作業道的建設效果,不利于農業機械化作業。二是承包農戶的傳統農業生產意識制約了農業機械在未流轉耕地上的應用,阻礙了全市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推廣進程。
3.4項目監管困難較多
由于農業機械化發展工作內容較多,縣級農業機械化推廣隊伍人員較少,工作經費緊張,鄉鎮又沒有專業工作機構,導致很多項目監管不到位。比如,江油市農業機械化中心2020年指導建設類補助小項目多達上百個,指導9家合作社參與農業機械化作業服務,購機補貼核查400余臺套,指導1400余處泵站維修、技改,協助鄉鎮、其它部門檢查、驗收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余處;2021年江油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指導、驗收建設類補助小項目百余個,指導、驗收9家合作社社會化服務面積2.67×104hm2以上,核查購機補貼機具上千臺(套),指導1460處泵站維修、技改,協助鄉鎮、其它部門勘測、檢查、驗收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近百次,人員、車輛、經費相對不足,出現對項目管理、監管、指導不到位的現象。
3.5農業機械化推廣和發展經費嚴重不足
由于地方財政乏力,江油市農業機械化推廣發展經費極度缺乏,一是農機中心負責全市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推廣,但沒有推廣、示范以及機手培訓的專項工作經費,造成推廣工作無法開展,二是上級下達的項目補助資金無法支付。因財政嚴重赤字,江油市已完全完成農業機械化相關項目經費共近1900萬補助資金沒有撥付,既影響社會資本和實體建設發展江油市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又容易出現“民生項目”有演變成“民怨項目”的風險。
4.1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宜機化建設內容
要站在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高度認識農業機械化推廣與發展,一是主動與農業農村、鄉村振興、自然資源、水利、交通等部門加強溝通,在不違反各自項目建設原則的前提下,把項目建設區域的宜機化建設內容納入建設方案并組織實施。二是積極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投入機耕作業道、泵站、渠道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糧田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打好基礎。貫徹執行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維護、運行新機制,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基礎作用。三是大力宣傳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重要性,一方面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在江油市每個鄉鎮做好宣傳工作,掀起農業機械化化發展高潮,另一方面通過鄉鎮村組各級干部進行宣講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統一農戶認識,由村民小組組織調整耕地,合理布設田間作業道和下田通道。
4.2繼續推進“五良”融合農機化改造,提升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
2021年,四川省在全國首開“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項目,江油是全省第一批項目實施縣,共爭取財政補助資金500萬元,立足宜機化要求,對大堰鎮集賢村166.67hm2耕地進行“小并大、彎變直,短變長、陡彎緩”宜機化改造,項目獲得了省廳領導的好評,也為丘陵山區如何快速實現糧油全程機械化生產,促進糧油生產安全提供了有益探索,在總結“五良”融合農機化改造經驗基礎上,要繼續通過地方財政和自籌資金推進該項工作,提升江油市農業基礎設施適應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
4.3針對性地推廣農業機械新機具
針對江油市壩、丘、山的地形特征及所種植作物引進不同的大中小、微型農業機械進行試驗,選擇適合各種地形地貌及作物的農業機械進行示范推廣,并把購機補貼與新型農業機械在江油的推廣工作進行有效銜接,及時做好購機戶補貼、核查與資金撥付工作,積極配合其它項目做好累加補貼工作,提高業主購機積極性,提高江油市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
4.4大力培育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組織
江油市政府應進一步落實“糧食安全”戰略,切實解決土地撂荒及十年后誰來種地的問題,認真貫徹《農業機械化推廣促進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大力培育農業機械化社會服務化經營組織(實體),農業農村部門應與上級農業機械化管理和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服務經營主體的指導力度,規范其發展,更好地服務江油市的農業生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進江油市農業現代化進程。
4.5堅持開放做好外聯促服務
市農業農村部門要主動作為,在做好全國農業機械化跨區服務工作的同時,要加強與外地大型農業機械化制造企業和農業機械化服務經營主體的溝通聯絡工作,在江油市建立分支服務機構,推動在江油丘陵和山區農業機械化推廣經營服務,加快農業機械在江油薄弱地區的推廣應用,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4.6抓住重點開展農業機械化生產示范充分調動農業機械化合作社的積極性,在糧油主產區鄉鎮,特別是丘陵地區做好農業機械化化發展薄弱環節的示范工作,主要示范水稻機育機插和直播、小麥機播、油菜直播機收等內容。
加大農業種植方式與農業機械作業的技術集成,以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效率和農作物產量為目標,通過試驗示范,積極做好各種農業機具,特別是新型農業機具與江油市各種農作物種植過程的生產融合,形成不同作物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標準指導江油市農業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提升江油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