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藝,陳 鑫,李 紅,鞏雪峰,宋占鋒*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蔬菜種質與品種創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2.農業農村部西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
辣椒(CapsicumannuumL.),茄科辣椒屬植物,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大約在16世紀后期傳入中國,至今已有400年栽培歷史[1-4]。辣椒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鈣、磷和維生素B族,其中每100g鮮辣椒含維生素C170~360mg,最高可達460mg,其含量比黃瓜、番茄、茄子等果菜類高4~7倍[5]。辣椒用途廣泛,即可作為佐料鮮食,與多種食材搭配,添加顏色、增加口感;又可加工為辣椒醬、辣椒粉、泡辣椒等調料,健脾開胃;還可作為醫藥、化妝品等工業原料,其中辣椒素可作為鎮痛劑,用于藥膏和皮膚貼劑中緩減疼痛。辣椒紅素色澤鮮艷,沒有副作用,可作為藥片的糖衣、高級化妝品等的調色原料,深受市場青睞[6]。
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國家種植和食用辣椒,全球辣椒劑辣椒制品多達1000多種,年交易額超過300億美元。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近年來辣椒栽培面積穩定在2.1×106hm2以上,總產量超6.4×107t,農業產值達2500億元,分別占全國蔬菜總面積的9.28%,總產量的7.76%,總產值的11.36%,對農民收入貢獻率達1.14%[7]。四川是我國傳統的3大辣椒產地之一,辣椒種植面積常年維持在6.67×104hm2以上,產量產值常居我省蔬菜前列,促農增效、助農增收效果顯著[8]。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減少以及高質量農業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四川辣椒產業發展水平低、供需矛盾大等問題逐漸突出。因此,在四川省辣椒產業發展優勢的基礎上,摸清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對穩定辣椒產業優勢、提高發展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1.1 四川生態環境多樣,利于發展各類型、各種類辣椒,滿足周年市場需求 四川位于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過渡帶,地形多樣,地貌復雜,形成了不同的生態區域。攀西地區冬暖夏涼、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利于發展設施辣椒長季節栽培,以甜椒、螺絲椒、長尖椒為主,產品應市于當年10月至翌年5月。川南地區春季回溫快、秋季降溫慢,利于發展辣椒大棚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以菜椒、青線椒為主,春提早辣椒應市于4~7月,秋延后辣椒應市于當年10月至翌年2月。成都平原及川東北地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積溫有效性高,以加工紅線椒夏季露地栽培為主,產品應市于6~8月。盆周山區海拔高,夏無酷暑,光照充足、空氣潔凈、土壤無污染,利于發展高山綠色無公害辣椒,以薄皮菜椒、青線椒、朝天椒為主,產品應市于7~10月。
1.1.2 四川生態環境對辣椒生產極佳,有利于生產高品質辣椒,因而孕育了諸多辣椒地標產品 “新店七星椒” 于2007 年通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雙流二荊條”于2009年通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西充二荊條” 于2010年通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鹽源辣椒”于2015年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這些傳統地方辣椒品種都是生產優質干椒、郫縣豆瓣和四川紅油的首選原料。
四川辣椒最早記載于乾隆14年(1749年)《大邑縣志》,比湖南最早記載辣椒遲半個世紀以上,但普及速度很快,嘉慶年間在全省范圍內推開。光緒以后經典川菜菜譜中已經有了大量食用辣椒的記載,18世紀位列長江中上游食辣區,19世紀末位列長江中上游嗜辣區[7]。四川人食辣歷史悠久,據相關統計,四川人常年消費鮮椒(7~8)×105t,干椒(2~3)×105t,人均年消費干椒3kg以上[9]。且伴隨著經典川菜的流行,國內外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歡吃辣椒。四川也是全國重要的辣椒加工大省,加工產品種類多,以豆瓣醬、復合調料、泡辣椒等加工產品為主。眾多加工品牌中以郫縣豆瓣最為出名,郫縣豆瓣是成都市郫都區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有“川菜之魂”之稱,在《中國品牌價值榜》中位列“加工食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全國第一[8],其制作技藝被列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郫縣豆瓣”年鮮椒需求量達1.2×106t,干椒需求量達2×105t,可覆蓋近6.67×104hm2辣椒種植基地。四川加工市場活躍,為辣椒產業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撐。
目前中國辣椒栽培面積超過7×104hm2的省份有11個,四川為其一。同時,四川辣椒分布極廣,在成都、資陽、南充、綿陽、廣元、達州、宜賓、瀘州、眉山、攀枝花、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等21個地市州均有種植。但四川辣椒種植多以散戶自發性種植為主,缺乏規?;蜆藴驶a,栽培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先進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受到阻礙。此外,受農業生產環境與待遇影響,農村知識分子與年輕勞動力多不愿留鄉從農,四川辣椒及整個農業從業者年齡基本在60歲左右,文化水平較低且勞動體能下降,對新品種新技術接受較慢,辣椒種植管理粗放,品質產量難以保證。
“西充二荊條”“雙流二荊條”“威遠七星椒”“鹽源辣椒”等四川辣椒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因特色突出、品質優良而全國聞名,是四川辣椒的“品種名片”。但近年來,四川優質地方辣椒品種退化嚴重,品種純度、品質及種植面積均受到嚴重威脅。同時,四川辣椒育種工作起步相對較晚,針對四川辣椒優勢基因的發掘利用深度不夠、手段較落后,難以滿足品種選育對新優異種質和新基因的需求,生產所用品種多為國外和省外品種,自身突破性辣椒新品種缺乏。
近年來,在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的努力下,四川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辣椒生產、科研、教學體系,成立了國家大宗蔬菜體系四川省蔬菜創新團隊,對四川辣椒栽培技術開展了系列研究。如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辣椒課題針對四川高溫高濕氣候條件有利于辣椒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等病害發生和傳播問題,制定科學技術方案,從生理生態學、植物病理學、植物栽培學等方面入手,以課題育成品種為主要對象,以高效、輕簡、實用為主要目標,開展相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先后形成了“辣椒+玉米”套種技術、“加工辣椒避雨栽培技術”等關鍵技術,有力的支撐了全省辣椒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但四川辣椒栽培模式多樣,各生態區域氣候條件差異明顯,目前針對四川特定環境氣候和栽培模式下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還不全面,適用技術的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還落后于生產需求,辣椒連作障礙、連作病害等問題突出。
四川辣椒加工以豆瓣醬、泡辣椒、復合調料等初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致使大部分加工企業以追求低價原料采購為主,而忽略品質重要性,如“郫縣豆瓣”80%以上辣椒原料來自于新疆、甘肅、內蒙、山西、貴州、云南等外省的板椒、色素椒。受地理生態環境等因素影響,外省的板椒、色素椒與四川傳統“二荊條”等優質品種相比,水分重,香味淡,辣度不足,只能生產低端“紅油豆瓣”。而四川“二荊條”等香味濃、油份高的優質高端辣椒加工原料因售價較高,銷售市場不穩定。
3.1.1 加強辣椒產地基地建設,創造標準化生產硬件 按照《四川省鄉村機耕道通用技術條件》,結合現有基地道路現狀,以改造為主,新建為輔,完善基地道路建設,改善基地交通條件。同時針對辣椒怕旱怕澇特點,進行產地水利標準化配套建設,改善基地排灌條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創造辣椒標準化、規?;a硬件。
3.1.2 鼓勵標準化生產與技術人員培養,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配套相關扶持政策,一方面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專合社、種植大戶開展辣椒規?;?、標準化種植,便于統一品種,以及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灌溉、機械輕簡化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示范與應用,提高辣椒種植區生產管理技術水平,同時通過集約化、機械化生產緩解農動力短缺問題。另一方面結合科研院所,培養生產技術人員,要求龍頭企業、專合社、種植大戶定期培養固定數額科技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并以此作為政策支持力度強弱的依據。同時對回鄉從農的大學生給予經費補貼、人才認定、從事一定年限可優先擇業等,鼓勵大學生回鄉從業,重點解決生產管理水平低和無人從農問題。
經費是一切科技活動的基礎與支撐,提供穩定持續資金支持,引進、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以四川辣椒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標,分類制定重點研發專項,一個問題一個階段,循序漸進持續深入研究。科研是一場持久戰,項目短期結題并不代表研究結束,而應以此為基礎繼續深入、創新科研,最終突破科技瓶頸。
3.2.1 品種方面 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加快優良地方品種提純復壯,同時挖掘辣椒資源優勢基因,選育突破性專用辣椒品種。如露地加工專用紅辣椒品種、早春大棚專用青椒品種、大棚專用長季節尖椒品種、高山露地錯季專用青椒品種等,突出各地生態優勢和競爭優勢。
3.2.2 新技術研究與推廣方面 針對種植效益低問題,加大基于辣椒的復合套種增效模式研究與應用;針對連作障礙與病蟲害嚴重問題,加快辣椒綠色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針對勞動力成本高問題,在有條件的地方加強辣椒機械化栽培與采收研究與示范。
建立完善的產供銷體系,保障全省辣椒產品穩定銷售,一方面從源頭出發,重點支持本有穩定銷售路徑的龍頭企業、專合社、種植大戶開展辣椒規?;藴驶N植。另一方面,從“四川辣椒銷售價格較高、加工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不愿收購本地辣椒”這個瓶頸本身出發,加大四川辣椒延伸產品研發力度,發展配套四川高品質辣椒的高端加工產品,如優質豆瓣醬、辣椒油、辣椒素、辣椒紅素提取等。并配套發展相關精深加工企業,開拓四川高附加值辣椒加工產品市場,促進四川辣椒加工業發展的同時,讓四川高品質辣椒賣得起高價格,做到優質優價,穩定四川本地辣椒銷售市場。
創建四川辣椒產業聯合體,利用各種信息網絡平臺,將科研機構、種植戶、加工企業及倉儲物流等緊密結合,促進科技人員、生產者與加工、銷售者有效對接。讓科技人員研發出來的新品種、新技術符合生產者的要求和市場的需求,讓生產者生產出來的辣椒產品滿足加工企業和消費市場的需求,從而促進四川辣椒產業整體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