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丹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改變了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對事業單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會計核算與管理內容發生較大變化,需要管理人員結合管理實踐分析現存問題、開展全面分析,以便高效落實新政府會計制度,發揮固定資產管理效能。同時,事業單位要明確實行新制度管理固定資產的意義,持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對固定資產管理全過程進行嚴格監控,通過優化管理信息系統、培養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為后續工作穩定落實做好準備。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劃分標準有三:一是保持物質原有形態;二是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三是單位價值超過1000元。其中,專業設備在1500元以上,也屬于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此外,大批同類物資需要分析其單位價值與使用時間,若未達到標準金額,但使用時間達到固定標準,也可以納入固定資產的管理范圍。針對事業單位而言,固定資產管理直接影響其發展的穩定性,是促進事業單位長遠發展的根基與動力,因此強化固定資產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立足新形勢下,新的政府會計制度的推行,需要固定資產管理及時突破,摒棄舊有制度,以此應對新型管理需求、提高管理效能。同時,舊有制度無法嚴格保障資產的真實性,而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可以優化資產核算過程、提升管理規范性,借助新制度統一規定核算方式,有效加強資產信息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此外,立足表面而言,實行新制度改變了外部結構與管理形式;而深入分析可以得知,新制度對事業單位穩定運行具有重要幫助,既能增強內部財務管理的科學、合理性,還能提高資產利用率,助力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舊的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定義為:單位持有與使用。而實行新制度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含義有所變化,重點突出了“控制”二字,使得固定資產管理更為嚴格與精準,特別針對權責發生制而言,可以全面反映事業單位各類資產的使用情況,如資產收益、成本等,對高效開展核算工作具有重要幫助,使事業單位能夠準確掌握資產現狀。
盡管以往的會計制度包含資產折舊,但沒有清晰劃分具體區域。對此,新的政府會計制度針對這一內容明確界定,同時補充了原有制度中有關資產折舊缺少的內容。同時,舊制度下實行資產折舊為虛提法,此種方法相對落后,無法高效應用新型管理需求,而新制度加強了資產折舊的完整性,且充分反映出核算固定資產成本的必要性,既能全面凸顯固定資產的根本作用,還能增強事業單位管理固定資產的能力與效率。
現階段,實行新會計制度拓展了資產管理需求,管理人員除了負責資產報告編制,還需立足整體匯總與分析,在整理后進行報送,有助于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與真實性,這是舊有制度不具備的管理優勢。在此形式下,既能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效能,還能幫助政府盡快掌握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實際情況。
新會計制度的實行顯著增強了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效率,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員不具備嚴格的責任意識,影響了資產核算的精準性。同時,在管理固定資產時,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賬實不符的問題,從而導致固定資產重復購入,存在不同程度的資產浪費問題。此外,一些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未能盡快入賬或缺乏實物,不具備資產管理依據,嚴重時導致一部分資產報廢,加上沒有審批與處置方法,最終造成資產流失。
管理固定資產的重要目標即增強資產使用效率。但在實際管理中,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成為重要問題。其中,一些工作人員未高度重視管理工作,導致資產權責不明晰,不執行資產調撥制度,在工作中只遵循領導意愿,未能盡快補足相關手續。同時,事業單位在購入固定資產后,相關人員因工作積極性較差、責任心不強,沒有及時入賬固定資產,加上管理人員較多,沒有定期開展溝通,影響了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有效落實。此外,部分單位開始實行卡片登記制,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較低,沒有盡快錄入相關信息,缺乏熟練的管理經驗,不能嚴格保障資產情況的真實性、準確性,整體管理不夠規范。
事業單位管理固定資產需要通過兩大部門開展:一是資產管理部門,二是資產使用部門,兩大部門共同承擔管理責任。但在實際管理中,各類因素影響了管理部門的實際地位,使得后續工作無法落到實處,不能高效管理固定資產。此外,部分事業單位不具備健全的監督機制,在工作考核、激勵制度設置上存在一定問題,也影響著資產管理的高效開展。
舊有管理系統相對落后,不能全面應對新制度資產管理的各項需求。同時,資產管理環節相較過去更為細致、科學,這對管理系統提出更高要求。其中,針對公共基礎設施資產管理,不同事業單位的管理口徑存在一定差異,而公共基礎設施資產管理不具備針對性的管理系統,導致資產管理缺乏全面性,不能高效掌握各個管理流程。此外,盡管許多單位開始實行信息化管理模式,但結合管理現狀來看,許多單位內部的信息管理系統沒有積極應用、開發互聯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單位資源分布、管理者工作效率與資金合理使用。
事業單位在實際管理中,要加強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的重視,明確管理固定資產的重要性,除了重視物資購置,還要優化固定資產管理過程,為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全面落實做好準備。一是,管理人員要強化管理意識,內部管理者要完善工作考核內容,將固定資產管理成果納入其中,全面加強相關管理者的責任意識。二是,資產管理要結合新制度細化各個流程,將管理責任落到實處,確保各部門、各人員明確職責,全方位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同時,管理人員要結合具體工作內容,加強管理方案的設計工作,持續優化各個流程,特別針對資產購入、資產支出等情況,詳細保留相關數據,遵循相應規定開展各項工作,如采購、驗收等環節,在根本上保障管理制度落到實處。三是,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幫助其充分了解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明確變化內容與工作要求。事業單位可以組織專題講座,重點剖析新制度條例,要求相關管理者明確最新管理形勢,保障管理工作與時俱進。最后,事業單位要加強年度審核與年終總結。
完善內控體系是強化資產管理效率的重要舉措。為了充分發揮內控體系的作用,要全過程監控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模式、優化管理部門、配備相應崗位。同時,應結合管理內容針對性制定管理方案,做好業務信息的記錄與保存,定期對賬,避免賬實不符。此外,事業單位要優化物資采購流程,嚴格落實管理工作,增強控制力度,細致分析監控成果,確保資產管理更為科學。其中,針對會計信息監督,應重點關注網絡交易,遵守法律法規,確保相關部門高效約束事業單位的各項信息。現階段,固定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產管理效果。對此,事業單位自身要加強法律意識,持續完善資產管理體系,嚴格保障核算數據的真實精準。
立足新形勢,為了更好地踐行新的政府會計制度,事業單位在實際管理中,要高度重視信息建設,加強聯網核驗,實時共享管理數據,增強信息傳遞、互通效率,保障資產使用、調配信息更為及時。在此方式下,可以有效減少人為管理、記錄的失誤風險。此外,在互聯網時代,借助信息系統可以高效整合會計核算工作,既能保證各項工作順利實施,還能增強會計核算的效率。
選擇信息管理軟件時,要保證軟件的安全性,對各項數據進行全面監控,定期檢查軟件的適用性,及時升級系統,保障管理工作穩定運行。期間,計算機使用者要掌握有效方法,定期殺毒、檢查計算機功能,避免影響工作。最后,事業單位要同時完善軟硬件設施,持續強化安全管理,避免病毒入侵系統影響信息安全。
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業務培訓,結合管理制度、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強化資產盤點工作,避免會計制度流于形式。其中,資產使用與管理部門要加強合作,統一參與工作流程,強化監督力度。針對公共固定資產,要給予同樣重視,嚴格落實資產登記工作,可以采取一物一簽的方法,全面審核固定資產,加強內控體系,形成良好的約束監督風氣。此外,內部人員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在多方面提升管理水平與專業能力。事業單位要結合人才現狀,積極吸納高素質人才,確保管理工作與時俱進。最后,事業單位要定期開展安全技術培訓,加強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專業性。
總結上文所述,固定資產管理效能直接影響事業單位的穩定和發展。在踐行新的政府會計制度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掌握管理中出現的新變化,針對性完善管理模式,以此實現革新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制度變化使管理實踐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流失、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影響著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對此,事業單位要重點完善內控體系、優化信息管理系統、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通過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保障事業單位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