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蘇美蕊 任 杲
人口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和主體,其數量、質量、結構、分布關系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優化人口結構,拓展人口質量紅利,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進而,擴大人口規模、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質量、合理人口分布是實現經濟穩步向好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此,借助第六次、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通過比較分析代表性城市人口數據,探究長治人口發展特征,為促進長治人口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代表性城市包括山西省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與長治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三類:
山西省內城市,指省內11個地級城市,即太原、長治、大同、陽泉、晉城、朔州、晉中、運城、忻州、臨汾、呂梁。
省域副中心城市,共14個城市,山西——大同、長治、臨汾;安徽蕪湖;江西——贛州;河南——洛陽;湖北——襄陽、宜昌;湖南——岳陽、衡陽;廣西——柳州、桂林;廣東——汕頭、湛江。
與長治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以全國126個資源型地級市與中部80個地級以上城市為篩選對象,依據第六次普查中長治城區常住人口數上下浮動不超過5%,選取12個城市,山西——長治;安徽——馬鞍山、宣城、安慶;湖南——邵陽;湖北——十堰;黑龍江——伊春;云南——曲靖、邵通;貴州——安順;四川——攀枝花;遼寧——阜新。
結合第六次、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將長治與代表性城市進行對比,總結長治城市人口發展特征如下。
2020年,長治常住人口318.09萬人,較2010年降低15.37萬人,降幅4.61%。
就絕對量而言,長治常住人口數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列第6,低于第1名太原212萬人;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列倒數第2,與第1的贛州相差近579萬人;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列第6,不足邵陽的1/2。整體而言,在代表性城市中,長治人口總量處于中等或底部,不具優勢。
就發展趨勢而言,長治、晉城、邵陽等26個城市常住人口數呈下降趨勢;1個省內城市(太原)、6個省域副中心城市(蕪湖、柳州、洛陽、贛州、桂林、汕頭)、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馬鞍山、安順)常住人口數顯著增加,尤其是蕪湖增幅達60%以上,馬鞍山增幅接近60%,人口增速較快。人口總量的下降不利于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合理平衡人口總量,是長治、晉城、邵陽等26個城市一項艱巨的任務。
1.戶別結構逐步優化。(1)家庭戶數大幅增長。2020年,長治家庭戶數115.29萬戶,較2010年增加22.94萬戶,增幅24.85%。就絕對量而言,家庭戶數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列第7,不足太原的2/3;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列倒數第1,低于贛州150萬戶;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列第6,約為邵陽市的1/2。整體而言,在代表性城市中,長治家庭戶數處于中等或底部,距其他城市有較大發展空間。就趨勢而言,除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安慶、伊春)家庭戶數是降低之外,包括長治在內的33個城市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太原、蕪湖、馬鞍山的增長幅度較大。家庭戶數的增加有利于拉動家庭消費,尤其是日用品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為當地經濟發展添動力。(2)家庭戶小型化趨勢明顯。2020年,長治平均家庭人口數2.59人/戶,較2010年降低0.82人/戶,降幅23.99%,較全國平均水平低0.03人/戶,呈現出逐漸縮小的特點。就絕對量而言,平均家庭戶人口數除2個省域副中心城市(運城、臨汾)、1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邵通),包括長治在內的32個城市均已突破3口之家,這是家庭少子化、老年空巢化、居住分離化和青年獨居化的表現,尤其是伊春僅為1.88人/戶,平均每戶已不足2人,表明其中存在著大量的單身家庭戶和獨居家庭戶。就趨勢而言,長治平均家庭人口數降低幅度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列第5,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列第2,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列第1,說明其向小型家庭戶靠攏的速度較快。意味著長治人民生活質量改善、有利于消費結構升級。同時,家庭戶過快小型化,有著較高的脆弱性和風險性。
2.性別結構逐漸均衡。2020年,長治總人口性別比103.57,較2010年降低1.78,降幅1.69%,人口性別結構更加均衡,有利于經濟社會均衡發展。代表性城市中,2個省內城市(太原、呂梁),2個省域副中心市(贛州、汕頭)、1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宣城)的總性別比有小幅增長。尤其是3個省內城市(呂梁、朔州、忻州)、3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柳州、衡陽)、4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邵通、曲靖、邵陽、十堰)的總人口性別比仍超過106,邵通甚至超過110,處于偏高水平。
3.年齡結構持續老齡化。(1)人口自然增速放緩。2020年,長治少兒人口(0~14歲)52.43萬人,占比16.48%,較2010年降低6.03萬人,降幅10.32%。2010—2020年,包括長治在內的10個省內城市(除太原外)、3個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治、大同、臨汾)、6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邵通、宣城、曲靖、阜新、攀枝花、伊春)的少兒人口及其占總人數的比重均呈下降趨勢,意味著城市人口自然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將會對未來人口結構變動產生較大影響。(2)社會撫養負擔加重。2020年,長治社會撫養比41.73%,較2010年增加9個百分點,增幅29.27%。就絕對量而言,在社會撫養比從小到大序列中,長治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列第6,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列第2,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列第3。整體而言,在代表性城市中,長治社會撫養比相對較低,勞動力相對供給較為充足,有一定的人口紅利優勢。就趨勢而言,包括長治在內的10個省內城市(除太原外)、12個省域副中心城市(除蕪湖和柳州外)、10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除馬鞍山、安順外)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及其占總人數的比重均呈下降趨勢;同時,包括長治在內的全部35個城市的社會撫養比均呈增長趨勢。這表明城市勞動力資源供給在減少的同時,城市社會人口撫養負擔在不斷加重。(3)人口結構向老年型社會轉變。2020年,長治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41.23萬人,較2010年增長18.31萬人,增幅79.92%。包括長治在內的共35個代表性城市老年人口及其占總人數的比重,全部呈現“雙升”趨勢,且2020年老年人口占比均超10%,意味著這些城市有向老年型社會轉變的態勢,加大了城市對養老、醫療等方面的需求。
1.受教育程度不斷優化。2020年,長治受教育程度不斷優化,表現在大學(指大專及以上)、高中(含中專)人口均有增加,初中、小學文化程度人口均有下降。具體地,大學人口占比15.25%,較2010年增幅105.71%;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比16.28%,較2010年增幅12.50%;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40.61%,較2010年降幅13.37%;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20.34%,較2010年降幅10.93%。就絕對量而言,長治的大學人口占比在11個省內城市中排名第7,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排名第3,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列第2,反映了長治高學歷人才占比在省內城市中不具比較優勢,反而在省域副中心、城市規模相當等省外城市中具有人才資源優勢。就趨勢而言,包括長治在內的35個代表性城市大學人口占比均有所增長,尤其是6個省內城市(長治、朔州、晉城、晉中、陽泉、大同)、3個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治、贛州、大同)、4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邵通、曲靖、安慶、宣城)增幅均超100%。人口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更快適應科技進步的需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
2.健康狀況持續改善。2020年,長治65歲及以上人口41.23萬人,較2010年增加18.32萬人,增幅79.96%。就絕對量而言,長治65歲及以上人口數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列第7,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列末位,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列第7。反映長治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在省內、省外城市中都不具比較優勢,尤其是在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末位,長治在人口健康、醫療保障方面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就趨勢而言,包括長治在內的35個城市65歲及以上人口都是增長的,說明各市當地醫療體系越發完善,長壽經濟市場得到擴充。長治65歲及以上人口增長幅度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第2,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第3,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第2。盡管長治65歲及以上人口總數較少,但其增速明顯,說明長治社會保障體系制度建設,醫療、養老設施等在不斷改善。
1.城市集聚能力有所增強。2020年,長治城區常住人口數168.80萬人,占比53.07%,較2010年增加92.31萬人,增幅120.69%。就絕對量而言,長治城區常住人口占比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第4,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第5,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第2。說明長治在代表性城市中處中等偏上水平,較其他城市有一定比較優勢,能夠通過城區人口的集聚帶動城市消費,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就趨勢而言,除1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伊春、阜新)外,包括長治在內的32個城市的城區常住人口均是增長的。長治城區常住人口增幅在11個省內城市、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均是位列第2,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列第1。表明長治城區常住人口發展趨勢較好,增幅均是位前列,這主要得益于行政區劃調整擴大了長治城市發展空間,為中心城區發展提供龐大的人口體量,城市集聚能力呈增強態勢。
2.城鎮化率偏低。2020年,長治城鎮常住人口179.61萬人,占比56.47%,較2010年增加40.11萬人,增幅28.75%。就絕對量而言,長治城鎮常住人口占比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第7,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位倒數第4,在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位第7。說明長治在代表性城市中位中等偏下水平,城鎮常住人口占比在撤縣設區后,仍未超過60%,和其他城市還有一定差距。就趨勢而言,除伊春城鎮常住人口數降低22.85%外,包括長治在內的34個城市城鎮常住人口數都有增長。長治城鎮常住人口增幅在11個省內城市中位第3,在1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12個城市規模相當城市中均位第6。綜上,長治城鎮常住人口增幅在代表性城市中處于中上水平,反映長治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人口聚集效應逐漸增強,會帶動創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