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涵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人才振興必先行。作為全民終身學習基本支撐以及“互聯網+教育”探路者的地方開放大學,將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和終身教育的辦學方向,促進鄉村地區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在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育人功能與社會作用。這些年,各地開放大學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多值得總結研究的地方,但是學界關注度不夠[1]。如何實現地方開放大學與新時代鄉村人才振興的互動共贏是一個關乎新時代鄉村振興和地方開放大學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需要好好研究與探索。因此,選擇研究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作為一種面向地方、服務地方謀發展的新型高等學校,地方開放大學積極投入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抓住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振興這個關鍵精準發力,已經成為地方開放大學發展的基本走向和態勢,這種走向背后有著諸多的邏輯依據。
1.建設學習型社會,需要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當前我們正在探索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鄉村,這一宏大工程的完成需要豐富的資源和可靠的平臺,需要眾多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尤其是需要教育行業的組織參與、引領帶頭。學習型社會的一大體現就是加大人才培育、推動人才振興,促使更多的人才涌現出來。面對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鄉村這一需要和重大責任,作為面向社會發展的地方開放大學,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人力資源以及人才培養經驗,自然少不了自己的一份參與。因此,從建設鄉村學習型社會角度講,需要大力發揮地方開放大學的職能,積極服務鄉村人才振興。這其實也彰顯了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一個基本立足點,那就是要積極參與鄉村學習型社會建設,力爭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更多的人才。
2.地方開放大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職能更好的發揮需要加快自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服務力度。任何一所大學組織在前進路上都面臨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如何在競爭的道路上保持生命力和戰斗力、組織力。地方開放大學作為專門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型高等學校,更是如此。地方開放大學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找準自身的發展定位,那就是服務地方,培養各類人才,在人才培養中推進自身發展。除了面向城市社區培養人才外,主要就是面向鄉村地區。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動實施,其關鍵的措施就是鄉村人才振興,這是目前鄉村現代化中的最大短板,急需解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才振興正好為地方開放大學的發展和職能履行提供了平臺,提出了要求,更是為其自身發展提供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一方面其實也凸顯了推動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還得考慮地方開放大學自身的發展問題。
3.建設現代化的農業農村,需要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十九大,我們黨對農村現代化建設先后進行戰略部署,其中的重大舉措之一就是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一個核心就是要推進鄉村現代化建設更好更快實現。這十年來國家從政策、法律、資金、人力以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鄉村地區面貌大為改觀,但是鄉村發展的兩個根本短板在很多地方依然還沒有解決,這個兩個短板就是人才和產業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短板就是人才問題。鄉村要振興,人才必須振興。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長期工程,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需要眾多社會力量的支持,需要教育行業的積極參與,地方開放大學的投入與參與自然在鄉村人才振興中非常重要。因此,從鄉村現代化視角看,也需要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這一方面,其實展現了推動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必須要要立足鄉村的實際情況而推動,圍繞鄉村各個方面發展做好人才振興的相關服務工作。
關于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問題可以從系統論視角出發開展研究,將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開展研究,建構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理念、主體、內容、平臺與方式、保障與督導等研究內容。
1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價值取向研究。這一方面,主要研究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振興中堅持了哪些價值取向,比如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科學與開放的價值取向、法治化價值取向、復合創新、協同互動的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堅持情況怎樣。這些價值取向都是地方開放大學在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應該堅持的一個基本前提。
2.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主體建設情況研究。主體建設關乎實際行動的開展。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必須要抓好服務主體的建設問題。服務主體建設,一方面包括地方開放大學自身的教師隊伍建設,另一方面還包括地方開放大學在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如何與其他服務主體合作,比如當地基層黨組織、鄉鎮企業和其他學校等,這些都應該是研究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的主體建設情況需要全面考察的。
3.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內容與項目情況研究。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振興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服務什么的問題。服務鄉村生產經營人才、產業發展人才、公共服務人才、社會治理人才,對其進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等,這關系到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廣度、深度,關系到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可持續運行。因此,這一方面,應該重點考察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的項目究竟包括了哪些,與鄉村發展相關的項目推進情況如何。
4.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平臺和方式研究。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效果如何,還取決于采用什么樣的平臺和方式。這方面的情況需要深入研究,包括其網絡教學和實體教學在平臺的開發應運和教學手段等各方面都需要開展綜合研究。
5.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保障與督導問題研究。保障是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一個基本條件,需要諸多人力、物力、財力與相關政策制度的供給配套,這些都需要進行研究考察。督導是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這種督導包括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評價考核的具體執行等,也是需要進行研究考察的重要內容。
以益陽開放大學辦學為例,進行調研,根據調研材料分析,益陽開放大學在服務地方鄉村人才振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錯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但也存在部分不足之處,仍有待完善。
1.從服務的項目與對象來看,主要集中在學歷教育和基礎職業技能培訓上,對現代化的人才培育體系把握不足。調研得知,2008年起,益陽開放大學依托學歷教育,對7436名農民大學生進行了文化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農業實用技術的指導,涉及畜牧獸醫、林業技術、園林技術、園藝技術、茶藝與茶葉營銷、農業經濟管理、鄉鎮企業管理、農村行政管理、村鎮管理、農村法律事務等多個專業方向,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創業致富帶頭人和政治素養好、有管理能力的農村基層干部,為益陽市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2019年起,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總體部署,益陽開放大學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先后舉辦了益陽市鄉村幼兒園園長辦園能力提升培訓班、鄉村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班,著力提高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了一批推進鄉村學前教育的帶頭人,進一步推進了益陽市鄉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2020年底,學校經省委組織部評估認定為湖南省第一批省級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先后承辦了全省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題培訓示范班、益陽市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示范培訓班、益陽市鄉村振興重點村和示范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培訓電子商務專題班、益陽市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培訓班等黨員培訓班,舉辦各類黨員培訓班20多期,培訓學員2000多人次,圍繞基層黨員培訓,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同時,還開展了諸多的基礎職業技能培訓。這些培訓都是基層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做出的有益探索,為今后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探索過程中,同時也意識到如何在新時代鄉村人才培養過程中做到科學合理的分類施教是今后的重點和難點。
2.從服務的主體建設來看,益陽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的主體建設情況不理想。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益陽開放大學在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主要是發揮系統內部的教育力量,參與服務的都是自身的教師隊伍,對其他學校的教師、社會各界專業人員的發動不夠。
3.從服務的平臺和方式、保障來看,益陽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做的較好。一是建構了一體化的教學平臺。益陽開放大學是國家開放大學在地市一級的分校,國家開放大學試點設立鄉村振興學院,益陽開放大學同全國44個省級分部、14個行業學院的4000多個學習中心共享、共建學習資源;學?,F有電大工作站、教學點9個,在四個縣(市)設有電大工作站5個,校本部直屬教學點1個,在城市三區設有電大工作站2個、教學點1個,形成了以校本部為中心、四縣(市)、城市三區電大工作站、教學點為依托,覆蓋全市城鄉的較完整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辦學系統,為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力條件。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積極開展網絡平臺教學,發揮網絡教學優勢。益陽開放大學充分利用“空中課堂”,開展覆蓋全市城鄉的遠程教學。從最初的廣播、電視教學到如今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教學,開放大學與時俱進推動教學技術更新,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構建起更加豐富的現代遠程教育教學組織形式,學校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學員通過手機觀看高清錄播課、精品微課、在線直播課,隨時隨地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遠程教學是開放大學能夠更好的服務廣大鄉村人才培養的天然優勢,卻也對制度保障和專項督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當下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情況來看,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經驗和成就,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置身新時代,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要注重以下方面的改進和創新:
1.服務的主體建設上,要做到在立足自身的基礎上,建構好服務團隊,力求建設一支高素質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教師隊伍。根據當下地方開放大學在服務鄉村人才振興中存在的教師隊伍短板問題,地方開放大學應該堅持教師共同體的隊伍建設思路,針對鄉村人才振興的需要,加大對現有教師隊伍的教學素養、專業素養等方面的培訓,還應積極聯合社會各界專家、英才以及其他學校的教師,力求建構一支覆蓋鄉村各個方面人才振興的教育共同體。
2.服務的內容與項目、對象上,還需緊跟鄉村振興、人才振興的需要,進一步細化優化。針對當下已經開展的人才服務項目,結合鄉村振興的進一步推動對人才振興的需要,地方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要進一步擴大服務對象,在服務黨員培訓、致富帶頭人培訓、教師培訓、以及其他相關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堅持產教融合、校地融合等方面的思路[2],加大鄉村振興中對科技人才、法治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運輸人才、經營人才、勞動人才等方面的培訓,力求細化和優化。
3.服務的保障與督導上,從國家層面加大各方面投入和建構科學及時的督導體系。針對當下地方開放大學存在的保障短板和督導缺位問題,地方開放大學在服務鄉村人才振興時,要注重根據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政策、法規以及終身教育的要求,建構好自身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制度體系,以便推動服務制度化運行。與此同時,地方開放大學要成立專門的教學督導部門,結合自身發展、自身職能發揮和鄉村振興對人才振興的需求,負責制定好開放大學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評價體系和評價辦法,建構起完善的督導評價體系,以此提供強大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