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云(貴州:威寧縣麻乍鎮(zhèn)戛利小學)
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性以及復雜性等特點。而小學生幾乎都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水平不高,因此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需嘗試建立高效課堂,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有效完成學習任務,逐步提升學生水平。
所謂高效課堂,主要指的是教育或者教學工作能夠以較高的效率完成,以此實現預期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這種課堂更注重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盡可能以最少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取得最好的效果。顯然,這種教學模式與教育部提出的新課程理念完全相符,值得所有數學教師積極嘗試,以此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
小學生身心發(fā)展仍然不夠成熟,對學習活動了解不足,而且經常需要外部因素刺激,才能完成學習。在所有外部因素中,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動力。當學生對知識內容產生了興趣之后,就能積極投入。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并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按部就班地進行內容講解。在初期階段,學生們還能做到認真聆聽,但時間一長,就會覺得數學知識學習十分無趣,單調乏味,降低了學習積極性,進而導致教學效率大幅度下滑。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除了要讓學生做到充分了解,還需確保其懂得如何應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只有學生做到靈活運用,才能說明教學質量達到了預期。然而從當前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知識應用方面都存在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能夠處理考卷中的問題,卻不知道相關知識點具體有什么價值,與日常生活存在哪些聯(lián)系。這樣,學生的學習水平必然無法達到預期。
很多數學教師由于受到應試理念帶來的影響,覺得學生只要完成學習任務并在考試時取得好成績就算成功。因此,他們在日常教學中,總是將自己當作核心人物,強行為學生進行內容傳遞。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坐在臺下聆聽。雙方幾乎沒有任何交流,教師不了解學生是否完全聽懂,學生也很難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學的整體效率就會下降。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普遍都是采用考試的方式對學生展開評價,根據分數的高低對學生進行等級劃分。盡管考試有其價值和合理性所在,但仍然不夠全面,特別是對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自學能力有所忽視。很多學習十分積極、愿意刻苦鉆研的學生,由于不擅于考試,總是成績不佳,很容易遭到教師的冷眼對待。長此以往,其學習積極性就會降低,高效課堂的目標也很難實現。
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通常來說,教師不可將完整的方法直接傳授給學生,而需要對其展開引導,讓其自主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完成學習活動,做到探究知識,強化理解。而“說理教學”就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能讓學生清楚到底如何計算,而且能讓其了解如此計算的具體原因。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科目本身產生興趣之后,自然能夠更好地投入。因此,教師就需嘗試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興趣,讓其在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都能保持足夠的激情,從而積極地展開思考,逐步克服各種各樣的難關。
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起著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質疑激趣,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的振奮狀態(tài)。每一堂課的開始,教師應巧設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一種樂學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節(jié)到積極狀態(tài),而且要做到課堂要新,要讓學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發(fā)制人。
例如,在對“圓”的知識內容展開講解時,如果教師選擇直接在黑板上呈現相關圖形并予以講解,學生很難充分理解。為此,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將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圓展現出來,如摩天輪、輪胎、天壇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物,大家自然非常感興趣,教師再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事物為何要設計為圓形。這樣,學生的學習自信就會有所提高,進而使得潛在的探究欲得到全面激發(fā)。
1.依靠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數感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本身源自日常生活。學生進行學習,主要目的便是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試著將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進來,提供一些實際事例,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相關基本意義,從而強化理解,提升自身的數感。
例如,在對“負數”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試著對學生展開啟發(fā),讓其自己談一談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見過“負數”。由于這一問題具有開放性特點,大家的思維瞬間被完全激活,積極性就變得非常高,開始爭著搶答,給出了各種不同的答案,比如股票、余額等,甚至認識到了“負數”要比“0”小。這樣,學生的整體水平就有了較大提升,進而為其個人發(fā)展帶來了諸多益處。
2.結合實踐培養(yǎng)數感
直觀思維一直都是小學生的主要思維模式,但他們的抽象思維同樣也在不斷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就需參照教材本身,并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進來,引導學生積極實踐和持續(xù)操作,從而使其多種思維模式都能得到有效發(fā)展,進而形成良好的數感。

3.變形題目培養(yǎng)數感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問題處理一直都是重點部分,但也是較難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尤其是有少部分學生閱讀水平有限、文字理解能力不強,教師就可以通過一題多變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引導,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提升自身的審題和理解水平。
例如,在講解“分數除法”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兩個題目。
這兩道題目的條件沒有區(qū)別,但問題卻有了一定變化,使得解決方法也發(fā)生了改變。學生通過題目閱讀和理解,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從而為以后難題的處理創(chuàng)設了良好條件,實現了建立高效課堂的目標,進而為自身發(fā)展帶來了多方面幫助。
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進入課堂,給死板、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增添了許多活力。在幾何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的數學認知規(guī)律,一切圍繞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和擁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既新穎又自然。屏幕上生動有趣的畫圖,特別是動畫,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直觀、形象和動態(tài)的圖像演示過程,則給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象的翅膀。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進來,合理使用視頻、微課和PPT,制作相關課件,以此創(chuàng)設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情境。這樣,就會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為具體,促使學生能夠逐步完成探究工作,提升理解水平,進而快速掌握知識。
1.降低教學難度
當學生能夠完成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或者某些題目的處理時,就會感到非常開心,從而幫助其逐步形成自信心。數學科目的一大特點就是高抽象性和邏輯性。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萌芽階段,因此,通過將多媒體和數學科目整合,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就能讓知識學習難度有效降低,同時還能起到點燃氣氛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乘除法”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應用相關軟件做一個有趣的小游戲,讓學生參照具體規(guī)則進行嘗試。比起單純進行內容講解,小游戲顯然更有趣,學生很快就能參與進來。這樣,知識難度就得到了有效降低,學生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了個人水平。
2.輔助學生自主探究
信息技術并非只是展示教學內容的工具,同時也是輔助學生處理問題的工具。應用信息技術之后,還能讓課堂形式變得更為豐富。同時,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還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可以讓學生有效投入課堂之中,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可以通過手機App查找相關解決方法,了解具體的處理步驟。同時,大家還可以利用軟件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觀點。通過這種形式,知識學習的效果就會得到有效提高,進而為學生的發(fā)展帶來多方面的幫助。
綜上所述,數學科目一直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數學對學生其他科目知識的學習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然而在早期教學,由于教師采用的方法不夠合理,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應轉變觀念,秉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積極調整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學習,從而有效構建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