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紅
★怕寫作文,寫不出好作文,一直是小學生最頭疼的問題,但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小學生同樣可以寫出精彩生動的華美篇章。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筆者發現運用“擴詞法”進行寫作提升訓練,不僅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詞語運用能力,還能巧借作文的提升,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自信。
一、走近“擴詞法”
擴詞法,就是指在原有的句子基礎上添枝加葉,把簡單的句子描述得更具體、更生動、更有表現力,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情感,使語意更形象、飽滿而富有表現力。
具體來說,利用擴詞法補充句子時,首先要觀察句子的成分,找準主干,再根據表達的內容添加修飾詞,比如量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另外,為了使句子表達得更形象,還可以適當加入時間、地點及想象的內容。
二、“擴詞法”之妙用
大家通常認為,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能力差,正處于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不會遣詞造句是他們的通病,因而寫出的作文干澀而枯燥。但是,只要同學們學會巧借擴詞法,不但可以豐富習作的內容,還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它就好比給習作穿上了既好看又保暖的外衣,令人賞心悅目,能夠把小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借文字表現出來,讓同學們借助寫作提高個人的思想境界。
三、找到“擴詞法”的竅門
具體來講,要做到四個步驟,即“一找”:找出句子要擴充的內容;“二想”:要針對擴寫的對象搭配合適的詞語;“三寫”:添加合適的詞語進行擴寫,如量詞、形容詞、副詞、時間名詞、地點名詞、方位名詞等;“四查”:檢查句子擴充后是否通順,是否保留了原句的情感色彩。
四、“擴詞法”的實戰訓練
(一)給景物描寫披上迷人的外衣
景物描寫是小學生寫作當中最常見的題材,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學生對詞句的運用與修飾能力。但從實際寫作情況來看,寫景又是小學生習作當中的一個難點,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學生的詞語過于貧乏,不善于進行細致描寫。通過擴詞法訓練,可以達到為語言增色的目的,還能增強句子的感情色彩。
例如,以“夏天到了”為主題進行擴詞訓練,可以列出一些修飾詞:小徑、一口、一聲、一圈圈、笑、垂、浮、潛、悠長、冰涼、嫩綠等。經過擴詞訓練后,這個句子可以這樣表達:
夏天悠長而寂寥,在幽靜的小徑上,我輕輕地漫步著。清涼的小河,給炎炎夏日送來了一絲絲涼意,水面波光粼粼,有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有的還不時探出頭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一會兒又潛入水中去了,這時,水面就蕩起了一圈圈的波紋。河邊的柳條輕輕舒展著身子,似少女的秀發一般美麗。
寫完后,同學們可以進行對比交流,比誰寫得更精彩。同學們在經過擴詞訓練后會逐步發現,經過加工后的句子不僅比原句更加生動形象,表達出的情感也更加強烈了。
(二)讓小動物們鮮活起來
寫小動物也是令小學生抓耳撓腮的話題,小學生大多喜愛小動物,口述時都能描述出它們的外貌,可是一旦拿起筆來,卻不知如何描寫小動物。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學會抓住三點來寫:第一要寫出動物的外貌特征;第二要寫人與小動物之間相處的畫面;第三要抒發對小動物的情感。那么,我們利用擴詞法怎么寫呢?
以外貌描寫為例,例如,寫作的主題是“小狗”,可以加上一些修飾動物外貌的詞語,如一只、一對、耷拉、豎、搖擺、圓乎乎、琥珀色、鋒利、尖尖的、可愛的等。有的同學就寫出了這樣的句子:
我有一只可愛的小狗,它有一雙烏黑明亮的眼睛,總是目視前方,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它的兩只耳朵就會豎起來。圓乎乎的小腦袋上總是耷拉著一對小扇子似的耳朵,牙齒整齊排列,卻格外鋒利。長長的尾巴總是不停地搖來搖去,樣子可愛極了。
這樣一寫,既寫出了小狗的可愛,也表達了小作者對小狗的喜愛之情,讀著讀著,眼前立馬就出現了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狗,似乎在向讀者搖尾巴呢。
(三)讓細節豐滿起來
細節擴詞法就是通過添加詞語,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種表情、一個神態,讓畫面更加生動而飽滿,它不但能增強語言表達效果,還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例如,在學習了《少年閏土》之后,可以模仿閏土的外貌描寫方法,寫一寫自己的某一個同學。可以從人物外貌、體形、衣著、動作、神態、表情等入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描述出這個人物,使人物細節化、生動化、形象化。比如,對“那個小男孩兒左臂上戴著一枚紅袖章”來進行擴寫,同學們通過添加神態、動作、外貌等詞語,可以這樣描述:
陽光下,只見一個個子不高、面色紅潤的小男孩兒,他的一雙眼睛格外有神,左臂上戴著紅袖章,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奪目。他緊緊盯著來來往往的同學,生怕一個不注意就有人將垃圾扔在干凈整潔的校園里。
再比如,寫弟弟的一個小片段,原句是“弟弟今年七歲了,特別調皮”。同學們可以試著添加詞語,想象弟弟調皮時的各種表現,有什么動作,表情又是怎樣的。有一位小學生就是這樣寫的:
弟弟今年七歲了,正是最調皮的時候,就那么一小會兒的工夫,他就從沙發上跳下來了,還把遙控器當成麥克風,在那兒眉飛色舞地唱著,小小的身體還不停地扭動著,樣子實在可愛極了。
(四)按照空間變化寫景點
說明文也是小學生習作當中的一只“攔路虎”,其難點在于學生在寫作時缺乏方向,不知該從哪個角度入題,因而寫出的作文有種雜亂無章的感覺。具體的做法是要學會觀察,找準落筆點,按照時間及空間順序,有條理地寫出途中所見所聞所感。
以空間順序描寫為例,空間順序首先要確定觀察點,根據這個點確定描寫的順序,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兩邊的方法寫。比如原句是“公園里有一條林蔭小道,沿著小道來到湖邊,湖水平靜得像一面鏡子”。破題攻略就是找準寫作觀察點“公園”,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適當加入沿途所見景物,并運用恰當的修飾詞,使公園之景鮮活起來。擴充后的句子如下:
我們一走進公園,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條通往月亮湖的林蔭小道,這條小道上鋪滿了鵝卵石,走在上面腳癢癢的,像在給腳底按摩一樣。繼續向前走著,看見了一個小亭子,我們坐在小亭子里吹著風,一邊觀賞著四周的景物,水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還能照見我們的影子呢。
擴詞后的句子,不但讀起來朗朗上口,還使其感情色彩更加細膩真切,能引發讀者的無限遐思。可見,在擴詞法訓練中,能讓句子飽滿鮮活的方法就是加入作者的感情色彩,不論是側面描寫,還是正面描寫,一旦融入感情,作品就有了生命,有了立體感。
(五)想象助力句子思想騰飛
在作文訓練中,借助想象擴詞訓練法,不但能提升句子的表達效果,還能使小作者的感情層層遞進,達到升華主題的作用。
聯想擴詞法就是抓住原句當中的主體特點,然后運用合理想象并借助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讓句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句子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同時,聯想擴詞法可以使原句內容更充實,使短句變長句,將簡單的思想豐富化、形象化,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使文章主題更鮮明。
例如,原句“紫藤蘿花開了”,加入時間、地點等修飾詞之后,可以將原句擴充如下:
庭院內的紫藤蘿花開得正旺盛,一串一串的紫白色小花密密地交織著,交織成了一曲美妙的旋律,好像春日的美夢一般。走近一看,那小扇子般的花瓣,在清風的吹拂下傳來了陣陣花香,好像是被人突然喚醒之后伸了一個懶腰,那樣子又像一個剛睡醒的小姑娘。
著名作家葉圣陶說過,只要善于觀察和思考,取生活之水,每個人都可以寫出精彩的華章。但要把文章寫好,一定要多下苦功夫,把自己的知識庫打開,給句子增添成分,讓它們變得亮麗起來,這樣文章的感情色彩自然就生動形象,就能打動讀者的心靈世界。
在小學作文訓練中,巧用擴詞法給作文內容添枝加葉,不但可以增強語言的情感色彩,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同學們應巧借這把金鑰匙,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使作文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