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球 潘志芳
摘? ?要:《高等教育資歷自動承認公約》的通過標志著歐洲教育區的高等教育資歷流通從“承認”走向“自動承認”的新階段。公約通過搭建承認機制與歐洲資歷框架的互動關系實現自動承認,其核心義務在于締約方在公約的框架下應當自動承認其他締約方依據本國法律授予的高等教育資歷,并且公約對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資歷的自動承認設定了不同條件。公約實施的核心保障體系包括實施保障、溝通保障、適用保障和信息交流保障。
關鍵詞:《高等教育資歷自動承認公約》;自動承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資歷
中圖分類號:G649.1?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2.08
2021年9月14日,比荷盧國家(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和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簽訂了《高等教育資歷自動承認公約》(Treaty on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以下簡稱《自動承認公約》),該公約規定締約方的教育資歷能夠在其他締約方自動承認,歐洲高等教育資歷流動自此邁向“自動承認”時代。
一、產生背景
資歷資格是促進人員在歐盟內部市場自由流動的一個公認的關鍵因素。[1]目前,承認(recognition)機制是歐洲教育區內高等教育資歷跨境流動的主要機制,承認機制以《歐洲地區高等教育資歷承認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Concern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uropean Region,即《里斯本公約》)及其附件為主要依據,以簡化高等教育信息的獲取途徑,提升高等教育信息的真實程度,并通過對比評定高等教育資歷的等級,使締約方更了解其他締約方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機構以及高等教育學位和文憑。《里斯本條約》所確立的承認機制被認為是促進高等教育資歷跨境流動行之有效的手段。
自動承認是歐洲高等教育資歷流動的新機制,強調歐洲高等教育區締約方之間的高等教育資歷的對等承認,學位持有者可在任意其他締約方理所當然地享有繼續下一階段學習的權利。在《自動承認公約》達成之前,自動承認已經出現在歐盟的諸多法律文件中。其中,《歐盟議會2018年12月26日關于促進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和培訓資歷,以及和在國外學習期間成果的自動相互執行的建議書》(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of 26 November 2018 on promoting automatic mutual recogn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qualifications and the outcomes of learning periods abroad,以下簡稱《歐洲議會建議書》)是《自動承認公約》產生的重要背景。《歐洲議會建議書》要求歐盟成員國到2025年需為達成高等教育資歷自動承認采取必要措施,并強調關于促進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和培訓資歷,以及和在國外學習期間成果的自動相互執行。
此外,高等教育資歷自動承認的區域實踐也促進了《自動承認公約》的達成。在區域性組織和個別國家的推動下,自動承認的試點工作從2012年起逐步展開,且成果顯著。2012年11月,比荷盧經濟聯盟(Benelux)正式啟動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高等教育資歷自動承認的方案。經過歷次專家研討會、部長會議,三國于2014年起草關于自動承認的比荷盧決議(Benelux Decision)。2015年,三國教育部長批準高等教育資歷的自動承認方案。隨后,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就高等教育資歷自動承認問題進行磋商,并于2018年6月8日在維爾紐斯達成自動承認協定。[2]
二、運行機制和適用范圍
(一)《自動承認公約》的運行機制
《自動承認公約》的運行依賴于自動承認和歐洲資歷框架的互動。在公約中,自動承認是指對于任一締約方依據本國法律授予的、屬于本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高等教育資歷,無需任何程序,自動承認其與其他締約方法律授予的相應高等教育資歷為同等水平。
自動承認的關鍵在于參照歐洲終身學習教育資歷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以下簡稱歐洲資歷框架)①,自動承認其與其他締約方法律授予的相應高等教育資歷為同等水平。換言之,歐洲資歷框架決定了自動承認的內容和結果。在歐洲資歷框架下,高等教育資歷主要有四個等級:副學士(第五級)、學士(第六級)、碩士(第七級)和博士(第八級)。締約方可以依據歐洲資歷框架對申請人的資歷進行審查,確定其登記,繼而依據公約進行給予相應等級資歷的自動承認。例如,依據荷蘭王國法律授予的“學士”(Graad Bachelor),在歐洲資歷框架中屬于第六級,依據公約的規定可在拉脫維亞共和國按照第六級進行自動承認,其效力等同于拉脫維亞教育法中的“學士”(Bakalaura diploms)。[3]
(二)《自動承認公約》的適用范圍
《自動承認公約》第一條對公約的適用范圍進行規定。一方面,公約僅適用于按照締約方的法律進行授予,且屬于本國教育系統的高等教育資歷,該資歷包含在公約附件一中,且符合本約所設定的其他條件。另一方面,規定公約不適用于:在特定學習領域中所獲得的特殊課程高等教育資歷的承認;學習經歷的承認;不屬于締約國高等教育體系的資歷承認;職業資歷的承認,根據2005年第36號歐盟指令,或者歐洲框架中其他相關規定所取得的資歷。
三、核心義務和實現條件
《自動承認公約》的核心義務在于自動承認締約方的高等教育資歷。公約第三條規定了自動承認高等教育資歷的一般條件,即所有締約方自動承認其他締約方依據本國法律所授予的任何高等教育資歷,且該高等教育資歷屬于該國高等教育體系,并列于公約附件一中。由此規定可見,公約核心義務的實現條件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
(一)根據本國法律授予
高等教育資歷的合法性是自動承認的實質要件,只有依據締約方的教育法合法授予的高等教育資歷才能在其他締約國獲得自動承認。如果申請人的高等教育資歷并非由所在國官方認可的機構或課程獲得,則該高等教育資歷不具有合法性,因而也不能在其他締約方申請自動承認。
(二)屬于所在國的高等教育體系
高等教育體系是高等教育資歷跨境承認的主要障礙,雖然大部分公約締約方的高等教育體系基本相同,但也有部分國家或地區與主要國家存在明顯差異,如比利時德語區政府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沒有副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沒有副學士學位。
(三)形式上符合公約附件一的規定
公約附件一結合歐洲資歷框架,對所有公約締約方的高等教育資歷進行了列舉式的區分。此種形式要求對于條約的實質運行起到了支持作用,申請人和被請求承認國可以結合公約附件一的規定,對自動承認的高等教育資歷進行形式審查。此外,列舉式的規定可以消弭締約方之間的對于資歷的不同理解。以愛沙尼亞為例,該國的碩士學位有八種不同的表達,如果不以列舉的方式加以明確,其他公約的締約方在自動承認愛沙尼亞的碩士學位時,必然會產生時間和費用上的增加,降低工作效率。
四、自動承認條件
(一)副學士學位自動承認條件
相比于其他高等教育資歷,公約為副學士學位的自動承認設定了較多限制條件。根據公約第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只要滿足下列所有條件,副學士學位將獲得締約方自動承認。第一,最低質量限制。確保獲得副學士學位的課程的最低質量通過學位授予方主管當局的許可。第二,法律確認限制。副學士學位是由被認可的機構授予的,且屬于被認可的高等教育課程,并根據所在締約方法律頒發,只要該機構和課程包含在公約附件二中。第三,締約方聲明承認限制。副學士學位的自動承認僅適用于國內法規定副學士屬于高等教育的締約方之間,從這些締約方聲明他們將自動承認此種學位時起。
(二)學士、碩士學位自動承認的條件
公約為學士和碩士學位的自動承認設定了兩點限制條件。根據公約第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只要滿足下列條件,學士和碩士學位將獲得締約方自動承認。第一,最低質量限制。確保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的課程的最低質量通過頒發學位的締約方的主管機構的許可。第二,法律確認限制。學士或碩士學位由被認可的高等教育機構授予,且屬于被認可的課程,并根據所在締約方法律頒發,只要該機構和課程包含在公約附件三中。
(三)博士學位自動承認的條件
公約為學士和碩士學位的自動承認僅設定了法律確認的限制條件。根據公約第四條第三款的規定,博士學位只要滿足法律確認限制的要求,即可在締約方自動承認,即申請人的博士學位已由高等教育機構或其他組織根據締約方法律授予,且該機構或組織公約附件四范圍內。
五、保障體系
(一)公約義務的實施保障
公約規定在特殊情況下,締約方有權對資歷采取保障措施,拒絕履行自動承認其他締約方高等教育資歷的公約義務。由于保障措施可以直接逃逸公約的核心義務,因此其適用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即自動承認會給締約方的高等教育體系造成,或潛在造成實質性困難。同時,保障措施的適用是必要的,且不影響《里斯本公約》及附本的相關規定和原則,以及其他可適用安排中的相關規定和締約方法律中的相關規定。
(二)公約義務的溝通保障
為了限制締約方采取保障措施,提升公約實施的透明度,公約規定了溝通保障制度來促進高等教育資歷的自動承認。公約規定,締約方在采取保障措施后,實施保障措施的締約方應當立即與頒發有關資歷的締約方進行聯絡,以此解決高等教育資歷難以承認的問題。同時,為了提升透明度,實施保障措施的締約方還應將采取保障措施的決定和考量因素等情況通知公約的保存機關,并由保存機關通知所有其他締約方。
(三)公約義務的適用保障
為避免濫用公約,增加公約運行的可預測性,甚至出現沖擊締約方高等教育體系,降低締約方高等教育質量的情況發生,公約規定所有締約方應始終保持警惕,特別是以防止在本約生效之前作出的承認決定被推翻。在已知濫用的情況下,有關締約方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將有關案件排除在本約的適用范圍之外。該締約方還應將這些情況通知保存機關,保存機關應通知所有其他全部締約方。
(四)公約的信息交流保障
信息交流保障是公約實施機制的中心環節。在公約的推廣階段,信息交流保障能夠增進公約內容的普及程度,進而實現公約的效用。締約方應向大眾廣泛地提供有關本約及其效力的信息。此外,締約方主管機構網站、學術流動和承認中心網站,以及該中心隸屬的歐洲國家信息中心網絡上都應當刊載公約的相關信息。在公約的實施階段,信息交流也可以作為公約實施的“潤滑劑”。任一締約方的主管機構及其隸屬的歐洲國家信息中心的網絡中心應當就有關締約方的高等教育體系,以及公約在締約方內的適用情況進行交流。
注釋:
①歐洲資歷框架共有八個等級,它根據教育的結果為所有類型的資歷所確定的體系框架,它是不同國家的國家資歷框架的翻譯工具。
參考文獻:
[1]GARBEN S. On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fo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purposes[J]. Tilburg law review, 2011, 16(1): 127.
[2]朱賀玲,文雯. 從“一致”“等值”到“認可”:教育資歷跨境認可的全球實踐和新動向[J]. 復旦教育論壇, 2018,16(3): 89-96.
[3]劉進, 閆曉敏.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十)——以拉脫維亞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 2018, 31(15): 30-33.
Abstract: The adopt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marks a new era in the circul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in the European Education Area from“recognition” to“automatic recognition”. The convention achieves automatic recogni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cognition and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Its core obligation is that signatory states should automatically recognize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awarded by other signatory sta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national legisl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vention. The Convention lays down different conditions for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The safeguard syste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includes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communication safeguard, application safeguard,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safeguard.
Keywords: Treaty on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Automatic recognitio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