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是:老師們更多的是單打一,即往往只考慮自己所代科目應該如何布置,而忽略了其他科目,忽略了學生總體應有的承受能力。就是同一科目或同一備課組、教研組,大多數情況都是誰布置誰的,很少有協商與合作。這樣,不僅個人所代科目的作業常常不自覺地超量、超時,整體上學生完成作業的總量更是長期大面積的嚴重超量、超時,從而造成學生作業負擔過重,以至到了難以完成的地步。真是苦了學生,連累了家長,讓整個社會對老師、對學校、對教育產生了極大不滿。
相同班級、不同科目的老師,在“組內同質”的前提下,不同組別的組長之間要有一個基本的協同。主要解決完成各科目作業所需時間的問題:在大概確定各科目學生作業完成時間的前提下,保證總量不超時。具體溝通時,各組長或負責人跟本組成員,首先要明確本科目學生一課、一日或一周完成作業所需時間。一般而言,每個科目,學生每天完成作業都要有一個科學的、合適的基本時間,如初中數學作業,中等學生完成約為30分鐘。協定好以后,凡是符合基本時間的科目,都不再每天或每周進行重新協調、確認——只有少于或多于一定時間,如10-15分鐘,需要在一定的空間(如微信群等)和時間(如提前一天)向不同組別的組長予以明示,以便其他科目的老師對本科目作業做適量的增減,并提前半天予以公示,以免多科目出現撞車現象。需要說明的是,每一個科目出現作業少于規定時間,可以多次;超時的情況只能偶爾,如一周一次,絕不能常態化。
規模較小的學?!粋€年級只有一個教學班,同一年級老師為一個自然組,可仿照“組間協調”的作法進行操作。
這樣,一般情況,學生作業時間總量不超時,就可以保證大多數學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或空間,也能使大多數學生的睡眠時間得以保證。學生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投入到有效的學習當中去。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