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課與興趣愛好(含體育)兩方面達至某種平衡,讓孩子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才是相對理想的狀態。依據成績與特長的組合關系,大體可以把孩子分四類:第一類孩子是成績好,特長也明顯;第二類孩子是成績好,但無甚特長;第三類孩子是成績不好,但特長優勢明顯;第四類孩子是成績不好,也沒有什么特長。
很顯然,第一類孩子各方面發展相對均衡,且表現優異,孩子學起來輕松,家長陪伴起來也愉悅,是所謂的“天選之子”。
第二類孩子是標準的“學霸”,在成績之外的其他方面表現一般,他們存在被班上其他同學孤立的風險,進而對其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兒子曾告訴我,他們班的幾個學霸人緣一般,沒啥朋友,因為他們壓根不玩游戲,不看動畫片,對體育運動也不感興趣,平日里就知道看書、寫作業。
第三類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平平,在興趣或特長方面卻天賦異稟,這讓他們經常可以在課外活動上大放異彩。他們的存在,多少印證了那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
第四類孩子最令人心焦與心疼,他們似乎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對什么都不上心。原因或許是他們還不了解自己,自我認知相對模糊,至少目前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特長,這需要廣大家長及老師對他們保持更大的耐心與信任,他們自身也需調整好心態,不可妄自菲薄,破罐子破摔。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是待開的花蕾,不同孩子的主要區別在于,有的開得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每位家長都要有靜待花開的定力,在孩子成績還不夠優異的時候,也要敢于讓孩子玩,讓孩子發展興趣愛好。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