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玲珊
摘 要: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階段是孩子學習地理的起始階段,對于培養他們的地理意識、空間思維和國情認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家庭教育對初中生地理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并結合一線教學案例提出具體的實施路徑,旨在幫助家長和教師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能在家庭教育中主動結合生活內容開展地理學習,不斷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初中;地理學習;影響;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4-0056-03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僅關注地球的自然環境和地理現象,還涉及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通過地理學習,孩子不僅能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相互關系,培養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還能培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地理學習僅僅依靠學校的課堂教學還遠遠不夠,家庭教育在初中生地理學習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溫暖、安全和親密的環境,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并加深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充分意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和支持孩子的地理學習。
(一)有助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教育可以通過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孩子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一方面,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探討各種有趣的地理話題,例如討論當地的地理特點、探索有關環境保護或人口流動的問題等,引導孩子開始關注并探索地理學科的知識領域。另一方面,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觀看地理相關的影像材料,如紀錄片或教育視頻。這些視覺媒體能將抽象的地理概念變得具體和生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例如一起觀看有關自然奇觀、地球環境問題或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的紀錄片,可以讓孩子通過視覺和聲音感受地理的魅力,進一步激發他們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另外,參與地理活動也是激發孩子興趣的重要途徑。家長可以組織戶外探險或地理實地考察,帶領孩子親身體驗地理現象和特點。例如,通過海灘清理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海洋污染對環境的影響,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興趣。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地理意識,還能增加他們對地理學科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培養他們對地理的熱愛和主動學習的態度[1]。
(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家庭教育可以通過實踐和體驗生活增強孩子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效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綜合能力。一方面,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外出參觀地理景點,如國家公園、博物館或自然保護區等,讓他們親身感受地理現象和地理特點。通過實地考察,孩子可以觀察、分析和理解地理現象,從而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參觀火山口可以幫助孩子直觀地了解火山活動的過程和地球的構造[2]。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地理實驗,如觀察水的流動、研究土壤的特性或模擬氣候變化等,在實踐操作和觀察中,孩子可以親身體驗地理原理和現象,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例如,進行關于水流動的實驗,讓孩子觀察水流的方向和速度,理解河流的形成和演變過程。此外,地圖運用也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和空間思維的重要方法,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和分析地圖,學習如何閱讀和解讀地圖信息,培養他們的地理空間思維和導航能力。例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規劃一次戶外活動的路線,使用地圖和指南針確定方向,培養孩子在空間中定位和導航的能力,讓他們能在地理信息中找到所需的答案。這些能力的提升,將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有助于強化孩子的社會認知
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愛國情感和政治導向,增強他們的社會認知。一方面,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探討國家的地理特點、資源分布、環境保護等話題,培養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通過了解國家的地理特征,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國家的地位和發展,并形成對國家的認同和關注。例如,家長與孩子一起研究國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分布,討論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從而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3]。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認識社會和自然界,了解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全球公民意識。通過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差異,孩子可以逐漸形成多元文化的認知和尊重。在此過程中,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關注全球性的問題,如氣候變化、人口流動、自然災害等,讓他們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全球性影響和解決之道,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此外,還可以通過參觀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或參與社區服務等方式,讓孩子更好地認識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例如,參觀歷史遺址可以讓孩子了解地理與歷史的關聯,從而提高他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讓孩子感受社會的互助和團結精神,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4]。總之,通過家庭教育,孩子能更全面地認識社會和自然界,形成對國家和全球問題的認知和關注。這種社會認知的提升將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以及地理知識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作用,同時他們也能意識到自己作為地球公民的責任,樹立為社會做貢獻的理想。
(四)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將地理學科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實現融會貫通。通過實踐與體驗生活、地理實驗和地圖運用等方式,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所學的地理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實踐與體驗生活是將地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參觀地理景點、參與社區服務活動或戶外探險,讓他們親身體驗地理現象和特點[5]。例如在戶外探險中,孩子可以觀察并分析當地的地形、氣候、植被等地理要素,了解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的實踐經驗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將所學的地理知識與實際問題相聯系。同時,地理實驗是培養孩子實際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簡單的地理實驗,如觀察水的流動、探索土壤特性或模擬氣候變化等。通過實驗,孩子可以親自操作和觀察,理解地理原理和現象,并將實驗結果與實際情況相對照。例如進行一次關于土壤侵蝕的實驗,孩子可以觀察不同土壤類型對水流的影響,了解土壤侵蝕的過程和影響因素。另外,地圖運用是培養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和分析地圖,學習如何閱讀和解讀地圖信息。通過地圖運用,孩子可以了解地理信息的空間關系、圖例符號的含義等,并將地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通過解讀地圖和海洋污染數據,孩子可以分析不同地區的海洋污染情況,并提出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將幫助孩子更好地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轉變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傳達地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技術等多個領域,對于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和社會認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家長需要轉變教育理念,認識到地理學科對孩子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升學,更是為了促進孩子完成社會化成長。為此,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深入交流,向他們傳達地理學科的實際應用和對社會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和熱愛。例如,與孩子討論當地的地理特點、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問題,讓他們認識到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意識到地理學科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氣候”單元為例,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當地的氣候現象,如季節變化、氣溫變化、降水情況等。通過觀察和分析氣候現象,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氣候對人們生活、農業、工業等方面的影響。例如,觀察季節變化讓孩子了解不同季節的氣溫、降水量和光照時長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活動選擇產生的影響,又如觀察降水情況讓孩子理解干旱地區的農業困境以及水資源短缺對工業發展的限制。通過這樣的交流,可以激發孩子對氣候和地理學科的興趣,讓他們意識到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進而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對地理學科的熱愛。
(二)創造學習氛圍,結合教材內容準備豐富的學習資源
應在家庭中創造出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以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的提升,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包括家長對學習的重視和支持、家庭成員之間的積極互動和交流以及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機會。家長與孩子共同探討學習內容、分享學習心得、提供學習資料和活動,并給予鼓勵和認可,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勤奮努力的學習氛圍。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家長首先應當結合教材內容準備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河流”單元,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豐富的學習資源,選擇購買與河流相關的地理圖書、地圖冊和科普讀物,以激發孩子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比如圖書《河流地理》介紹了世界上著名河流的形成、流域特點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同時,家長還可以尋找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科普讀物,如《河流大冒險》等,這些書籍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插圖,向孩子展示了河流的奇妙之處和其背后的地理原理。此外,地圖冊也是很好的學習資源,家長可以準備一份包含世界上重要河流的地圖冊,讓孩子在家中自主探索和標注這些河流的流域范圍和重要支流,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河流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以及河流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當然,互聯網資源也是寶貴的學習工具,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地理學習網站、應用程序或在線課程,以豐富他們的學習資源,培養他們對地理的熱愛和興趣。
(三)重視實踐體驗,運用課堂所學思考身邊的地理現象
實踐體驗是促進孩子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當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引導孩子主動應用課堂知識思考身邊的地理現象,并進行相關的探究和思考。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觀察和分析身邊的地理現象,如城市規劃、交通狀況、自然資源的分布等,幫助他們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解釋和理解。例如通過觀察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孩子可以思考交通規劃和資源分配的影響因素,進而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探討并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運用地理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交通運輸”單元,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和分析身邊的交通現象,如城市交通擁堵、交通工具的選擇和運輸網絡的建設等。通過觀察和思考交通現象,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交通規劃和資源分配的影響因素,如人口密度、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等,一起探討城市交通規劃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如公共交通建設、交通綠化和出行方式的改變等。同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同研究交通運輸對環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并討論可持續交通發展的重要性和相關政策。通過這樣的交流,引發孩子對交通運輸和地理學科的興趣,讓他們意識到地理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進而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對地理學科的熱愛。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初中生地理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強化社會認知、培養綜合能力,可為初中生的地理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路徑和機會?;诖?,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長應當積極轉變教育理念,著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結合生活內容開展實驗體驗,為孩子打開探索地理世界的大門,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1]田存福.家校共育下的初中生地理識圖能力培育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No.156(13):7-9.
[2]王安華.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J].當代家庭教育,2018(09):10.
[3]楊海清.新課程背景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52-53.
[4]馬春梅.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陪伴式教育”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No.361(01):81.
[5]吳世嵩,陳亞顰,蒲珍萍.雙減政策下初中地理教育新視角——家校共育[J].文山學院學報,2023,36(02):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