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鳳茹
為了實現雙向傳輸電信物流數據的傳輸,保證信息平臺穩定性,需要高速GTP傳輸器,提高傳輸的信號速度。高速GTP傳輸器擁有5個數據接口,分別為RS-232接口、RJ-145接口、RS-285接口、AI遠程接口和USB接口。高速GTP傳輸器自帶噪聲抑制功能,即使是距離遠的運輸也能保證傳輸的效率[3]。高速GTP傳輸器的噪音抑制功能主要依賴雙向TVS二極管,這種二極管可以阻斷輸出數據與控制總線的噪音,避免芯片遭到損害,延長工作時間。
平臺針對電信物流的運輸情況,在運輸車輛上配置了以太網傳感器。以太網傳感器擁有獨立的媒介接口,媒介接口的總線串行連接到主芯片上,媒介接口擁有10個引腳,簡化傳感器與主芯片電路,提高整體電路的使用性能。電信物流傳感器專用的監控芯片產生200ms的回復信號,若監測電信物流未發生動作,則自動切斷監控處理芯片運作,若監測到電信物流,則激發強制復位功能,保證對電信物流訂單信息的監測。
訂單管理是整個電信物流配送的核心,客戶可以在配送平臺上根據下單情況隨時查詢自己的歷史訂單,配送訂單管理主要分為添加訂單和訂單查詢兩部分。添加訂單時需要保證用戶信息的類型,非管理員的用戶僅僅訪問電信物流訂單,而管理員可以添加、修改用戶的信息[4]。管理員添加和獲取的信息放置在Userdao底層中,添加訂單時需要進行數據訪問操作,數據訪問需要結合電信物流情況,制定縱向時間軸。這樣當用戶想要添加某次電信物流相關的信息時,可以根據物流預計時間,對應到自己所需的物流信息。訂單查詢設計的操作需要簡捷有效,如下圖所示:

圖1 訂單查詢流程圖
市面上常用的物流運輸系統都針對物流編號進行查詢,但訂單編號復雜,用戶輸入訂單編號難免會有疏漏,影響電信物流配送的效率。因此,從協同環境下發展的多功能電信物流配送平臺可以以收件人手機尾號固定四位數字作為主要的查詢密鑰,用戶輸入聯系方式自動進行快速檢索,操作簡單明了。這樣既能節約寄件發貨時間也能保證收件收貨時間。除了當下的訂單查詢,電信物流的歷史記錄也被自動收錄在平臺中。用戶想要知道在歷史的某一段時間段內自己電信物流情況,例如寄出和收錄的貨物批號和時間等,可以訪問平臺的電子物流歷史信息數據表查看[5]。用戶的歷史訂單列表非本人無法進行修改操作,保證了訂單的安全性。
運輸管理需要確定電信物流配送路徑規劃,對物流中心的選址進行系統的調整。運輸管理主要目的就是合理控制物流配送點與需求點的位置分布,在考慮運輸費用的基礎上,尋求最便捷的運輸路徑和最小的資金支出。針對電信運輸管理上的公式如下:
其中,F表示物流總成本,m 代表配送站的數量,i表示配送站樣本供應點抽取的i數量,n代表需求點的數量。Hik代表供應點到配送點的運輸費用,Xik代表配送點至相應需求點的運輸費用。
公式(1)的約束條件如下:
其中,Mk代表管理的時間成本,Wk代表實際管理費用。q代表各個需求點獲取物資的時間窗。上述公式表達了配送點到需求點運輸與時間成本的關系,需要注意,配送點到供應點的運輸量和運輸成本不能超過供應點到配送點的總容量。
協同環境下引入了大數據技術,促進物流配送的運作流程。電信物流配送管理主要分為兩部分,添加配送編碼和修改配送線路。配送編碼詳細設計如下表1所示:

表1 電信物流配送編碼詳細設計
電信物流在實際的運輸過程中,加入了配送路徑的可視化設計。結合協同環境發展的可視化技術,讓多種功能同步運行,通過引入的無人機設備保證電信物流運輸的暢通。協同環境下的配送管理將路程規劃顯示地圖上,路徑可視化還包含車輛管理。車輛調度管理根據運輸管理和配送管理,節約成本,還能提高電信物流配送的效率。
電信物流配送平臺需要的數據信息,保證錄入和輸出數據的有效管理。實現整體的數據管理需要結合電信物流配送平臺的工作要求,按照電信物流配送業務的整體運作情況,對數據庫進行了設計。數據庫從電信物流配送收錄信息入手,具體包括員工表(Staff)、車輛表(Vehicle)、路線表(Route)、調度表(Dis-PatchList)和客戶訂單表(OrderList)這五張表。
其中員工表的職能是用來記錄員工的主要信息,該表的主鍵為StaffID,代表員工的標識,其具有唯一性且不可篡改。而物流配送車輛表的職能是記錄物流配送車輛的相關信息,包括車輛類型、車輛登記ID以及車輛的裝載量等數據,該數據表的主鍵為車牌信息LicenceID,用來將負責物流配送的服務車輛以及該車輛提供配送服務時的配送路線進行匹配,該數據表的外鍵是對物流配送車輛和負責物流配送的司機進行關聯[6]。客戶訂單表記錄了客戶的位置、需求、服務時間等信息,主鍵為OrderID是客戶訂單的唯一標識;物流配送路線表的主鍵為RouteID,是由路徑優化產生的子線路路徑信息,其外鍵OrderID關聯訂單信息,用來獲取訂單中的位置信息和需求量從而計算一條路線的裝載量和行駛路程[7]。經過路徑優化產生的調度安排信息記錄在物流配送車輛調度表中,主鍵DispID,是一條線路調度安排計劃的唯一標識,調度表中的車輛信息和司機信息由外鍵Licence獲取,客戶角色、位置等信息由外鍵OrderID獲取,線路順序及路徑信息由外鍵RouteID獲取。
為了驗證本文設計的電信物流配送平臺處理訂單信息的時效性,以平臺所耗時間為目標設計實驗。引入10個需求點信息,測試協同環境下的電信物流配送平臺的處理時間。
本文設計的平臺使用JAVA作為開發技術,前端通過SpringMVC技術實現,數據庫依靠Mybatis技術實現,表1為平臺搭建所需的具體環境參數。
準備完畢后進行電信物流配送中心的仿真實驗。設定20個配送需求點,固定使用成本26000元,運輸車輛1000臺,平均行駛速度180km/h,配送點到需求站的投入時間預計1.5h,10個需求點信息如下表3所示:

表3 10個需求點信息
將所有平臺測試需要的數據資料準備就緒后,開始對電信物流配送平臺進行系統性的測試。
為了驗證設計的電信物流配送平臺的可行性,測試出10個需求點處理物流運輸的所耗時間,得出的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環境參數
由表4數據可以看出,隨著需求點數量的增加,所耗時間也逐漸增加。但協同環境下的電信配送平臺并沒有因需求點數量增加而延長平臺處理的時間,所耗時間穩定控制在3s以下,這可以充分證明設計的電信物流配送平臺整體的穩定性和時效性。

表4 測試數據結果
針對電信行業物流配送平臺的設計中,結合了當下協同環境發展的高科技技術,從物流配送業務入手,滿足操作者對電信物流運輸具體的需求。平臺設計實現了訂單的管理、運輸的管理以及配送管理的主要功能。考慮到電信行業物流需求,從不同分工情況設計環節執行的程序,保證電信物流配送平臺運輸的質量和效率。雖然本文針對實際使用情況對電信物流配送平臺進行改造,但在物流庫存、貨物資金流動上未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希望在后續能完善電信物流配送平臺,讓其能更好地滿足物流一體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