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
■摘 要:在國家大力進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其中重要一部分。小組合作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重點闡述了如何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分析了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進行了一些思考,為今后更好地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職業院校;教學實踐
要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要進行多方面的改革,首先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采用合理的、先進的、科學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教學模式,如項目教學法、行為導向法、情景教學法等。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模式和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成長為綜合型高技能人才。
目前職業院校的學制有“3+3”學制,還有“3+4”學制,這就要求學生要考取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基于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就會有較多的理論課程。如何進行理論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學生建立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內動力是學生能否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學習狀態、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習慣等,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重要作用。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部分學生的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學習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加,產生了放棄學習的心理和行為;部分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制訂好的學習計劃常受客觀因素的限制而放棄,如果學習計劃不能按期實施,學習的連貫性和持續性不能實現,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在理論課程教學中,筆者所在學校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避免教師“一言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被用在了不同年級、不同教學難度和深度的教學內容中,還被用在同年級而不同班級中。在不同情況下應用,其效果也不同。通過分析應用背景,分析實施成效,進行反思,從而得到啟發,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得以不斷改進?,F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作一分析。
(一)班級人數過多引起的問題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每組人數以3~6人為宜。有一個由42名學生組成的班級,根據最多人數設置,這個班級分了7個小組,雖然在小組任務實施環節沒有出現問題,但是在評價環節,由于每個小組在任務完成時,都要進行匯報展示,而且要每個小組都進行評價,這個班級小組比較多,所以小組匯報展示、評價這兩個環節占用的時間很多,基本是要用兩節課才能完成小組展示、匯報和評價環節。因此,在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時,需要考慮班級人數控制在什么范圍才更適合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
(二)學生年級不同引起的問題
筆者所在學校某專業二年級和四年級兩個班級進行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明顯感覺到,二年級學生在參與度、思考問題深度、遵守課堂紀律、合理安排任務等方面都不如四年級學生完成得好。因此,在教學實踐時,需要考慮哪個年級的學生更加適合采用這種教學模式。
(三)小組組建引起的問題
由于在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之初,只考慮了小組內組員能很好地進行交流,讓學生自己選擇小組成員,完成小組組建。結果因考慮簡單、不全面,小組組建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組間成員人數不均衡,有的小組有7~8名學生,有的小組僅有2~3名學生,甚至有的學生不愿意采用這樣的學習方式;二是有的小組學生很活躍,而有的小組學生很沉悶,課堂氣氛不好;三是自愿組成的小組,組內學生的學習層次不均衡,有的組內學生學習進度比較快,而有的組內學習進度比較慢。如果是這樣,就無法體現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優勢。
(四)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出現的問題
筆者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之初,由于沒有實踐經驗,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課堂規則制定不全面,有漏洞,部分學生鉆了空子;二是任務布置下去后,有的小組很快進入狀態而有的小組還沒有進入狀態,學習進度參差不齊,后期教學會亂;三是每組內任務分配不均;四是在最后的評價階段,評價會不客觀,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不盡如人意。值得去反思。
(五)評價標準設置不科學、不合理引起的問題
傳統的評價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方面以教師的主觀評價為唯一評價主體,不能體現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參與度,也缺乏過程性評價。根據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特點,不適合采用傳統的評價方法。
通過科學、合理地制定評價標準,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可以激勵學生提升自我,可以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的表現,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會很高。面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任課教師不得不認真思考,快速解決出現的問題。
(一)對班級人數要求的思考
經過多次的教學實踐后,筆者認為,班級人數過多的班級不適合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原因如下:一是組間任務完成進度不好控制;二是評價時間過長,耽誤課程進度;三是課堂秩序不好控制 。確定適當的人數,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取得最佳效果的因素之一。
(二)對年級要求的思考
從多次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經驗看,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三年級以上的班級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更能體現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優勢和特點,理由如下:一是三年級學生已經適應了學校環境和教師的教學風格;二是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建立起了學習自信;三是絕大多數學生的課堂狀態有改變,學會了專注、聆聽,有的學生還制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學習狀態的改變以及心智的成熟,都是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因素。
(三)對小組組建要求的思考
通過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后,認為每組成員以3~6名學生為宜,而且要求“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就是每個組內的每名學生的學習程度要求參差不齊,優等生在學業方面能給其他學生幫助,在幫助其他學生的同時,自己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知識的掌握程度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一般學生根據學業難度的不同,既可以幫助其他學生,也可以得到其他學生的幫助,既可以鍛煉自己又可以提高學業水平;學業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幫助,也會有很多的收獲?!敖M間同質”就是每個小組間的能力水平、學業水平、素養水平等方面,都應該是差不多的,最好一致。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小組與小組之間能形成公平、合理的競爭,而且能促進小組內部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建立起來的小組,是能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基礎。
(四)對教師要求的思考
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教師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是前提,能夠掌控授課環節和設定每節課的任務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課堂控制能力、合理設置學習任務的能力以及科學、合理地制定評價標準的能力。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既是課堂的組織者、規則的制定者,又是任務的設置者、課堂狀態的把控者,還是任務完成進度的監督者和課程環節的引導者和公平、客觀評價的主導者。
(五)對設置評價標準的思考
根據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特點,評價標準分為師評、自評和互評三個評價。師評側重過程性評價和學習成果評價,所占比例為45%;自評側重小組內部每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對本小組集體的評價,所占比例為25%;互評主要是對每個小組完成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對每組上講臺的匯報人(輪流制)進行評價,對每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所占比例為30%。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雖然不是新的教學模式,但確實可以在理論教學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筆者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經驗有限,會出現分析不到位、考慮不全面等情況,所以希望今后在教學實踐中,多用、多思、多改進,從而幫助更多的學生提升學習質量,提高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電子信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