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戲劇舞臺上,角色的內心世界往往是觀眾津津樂道的焦點。然而,臺詞雖然是傳達角色思想情感的媒介,卻未必能完全表達出人物的真實內心。在劇本中,隱藏在字里行間,未被直接言說的言外之意,即“潛臺詞”,成為演員塑造深刻人物形象和展現情感關系的關鍵要素。本文將深入探討演員在戲劇表演中如何科學運用這一技巧,從而更加充分地展現角色的復雜性和深度。
一、戲劇表演中的“潛臺詞”分析
(一)“潛臺詞”的概念
在戲劇表演中,“潛臺詞”是指臺詞所包含的或未能完全由臺詞表達出來的言外之意。這一概念由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次提出,他將“潛臺詞”視為演員對角色和劇本的理解,是演員深刻刻畫角色內心世界的關鍵手段。“潛臺詞”不僅存在于臺詞語言之內,更是角色內心感受的精神生活的體現,其含義和意圖在于通過合理的藝術手段,將角色的情感、沖突、愿望等深層次的內在世界展現給觀眾。演員要通過臺詞的語言表達,將角色對其生活條件和事件的態度融入其中,使得觀眾能夠通過細微的語音、語調變化,以及肢體語言和表情的運用,感受到角色內心情感的深度[1]。演員在創造人物形象時,需要深入理解臺詞背后的情感層次,將角色的內心思想、矛盾、渴望等因素透過臺詞傳達出來。通過巧妙地揭示角色的“潛臺詞”,使角色形象更加具體生動,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潛臺詞”的呈現不僅僅依靠臺詞本身,還需要通過演員的肢體動作、眼神交流等綜合表達,以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真實性格。尤其重要的是,演員在運用“潛臺詞”時,不需要過多強調事件,而是通過細致入微的演技,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巧妙地傳遞給觀眾,讓觀眾自然地理解情節發展,這樣能夠創造出自然流暢的舞臺節奏,使劇本中的事件更加真實,讓觀眾與角色的內心產生共鳴。
(二)“潛臺詞”的特點
1.隱蔽性
“潛臺詞”的隱蔽性特點使其成為演員傳達人物內心情感的精妙手法。劇作家將“潛臺詞”的意義巧妙隱藏于字句之間,演員也并非簡單地以字面表達方式呈現,而是通過精湛表演,將臺詞背后所蘊含的情感、矛盾等表現出來。這種隱藏性使“潛臺詞”成為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有效途徑。在劇本創作中,劇作家會以暗示和隱喻的方式將“潛臺詞”編織于臺詞中,從而為角色賦予更加深刻的內在情感。演員需要在分析劇本時深入理解角色的時代背景、性格特征等,從而能夠準確捕捉“潛臺詞”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對人物性格的理解,演員可以合理地詮釋“潛臺詞”,使其在舞臺上以更加自然、流暢的方式呈現出來。此外,不同情境下,“潛臺詞”的表達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演員的巧妙運用可以讓“潛臺詞”在觀眾聽來時隱時現,給劇情增加一層令人驚喜的色彩。
2.發散性
臺詞是戲劇表演的基礎,演員需要通過熟悉臺詞、合理表達來傳遞情感、角色特點等。然而,若僅僅將臺詞機械地背誦,整場演出將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而且劇本創作往往受生活啟發,取材于真實事件,然而在某些情境下,言語難以準確表達情感。此時,劇作家會巧妙設計“潛臺詞”,使得演員能夠在處理語氣、語調等方面充分發揮戲劇性,從而為角色賦予更廣闊的表演空間。“潛臺詞”依托于臺詞而生,實質上是對臺詞內容的一種補充和延伸。雖然一句臺詞可能只包含幾個簡短的字詞,但其背后蘊藏的信息量卻遠遠超越臺詞本身。“潛臺詞”的藝術價值在于其對臺詞的豐富詮釋,通過演員表現將臺詞的深層含義呈現在觀眾面前,成為演員傳遞情感、意圖的重要媒介,代表著人物內心無法直接言說的想法、情感或心理狀態,使得演員能夠更好地傳遞情感,將內心的思考和情感展示于觀眾面前[2]。這種情感在劇情發展的高潮時能夠深刻體現,使觀眾在觀劇過程中獲得新的體驗,情感也能夠與演員的表演緊密融合,從而真正走進劇情之中。
二、“潛臺詞”在演員塑造任務中的重要性
(一)揭示人物內心的精妙表達
劇作家在創作劇本時,往往會深入研究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而為了在戲劇表演中塑造完整、獨立的人物形象,演員需要深刻探索人物內心,尤其要注重對“潛臺詞”的研究。“潛臺詞”作為表現角色內心的關鍵手法,對于呈現人物情感、沖突和性格的豐富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深入剖析劇本,重復閱讀,挖掘“潛臺詞”,明確其在人物刻畫中的意義。并在舞臺上靈活運用語調、速度和音調,以真實展現人物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角色的情感內核演繹得更加自然,貼近角色內心,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比如在曹禺的《雷雨》中,通過豐富的“潛臺詞”,創造了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角色的復雜性和深度。其中,周樸園對魯侍萍的身份反復詢問一事,彰顯了“潛臺詞”的魅力。這種反復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揭示了周樸園的矛盾心理和情感波動,多層次的“潛臺詞”在演員的恰當表現下,使角色形象更加豐富,生動地展示出內心的掙扎和情感變化。由此可見,“潛臺詞”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深入披露人物內心的情感、矛盾和渴望。通過分析劇本、理解人物性格,演員能夠挖掘出“潛臺詞”,將角色的內心世界在舞臺上完整地呈現。這不僅能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角色,還能使觀眾與角色之間建立起情感紐帶,使劇情更加引人入勝。
(二)凸顯人物關系與矛盾的關鍵工具
“潛臺詞”在戲劇表演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能夠表達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還能夠凸顯人物內心的矛盾和情感。通過運用“潛臺詞”,演員能夠將人物關系深刻地揭示出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以《日出》中的情節為例,小東西躲進陳白露的房間后,陳白露對黑三等人的回應:“金八爺?你們也是八爺的朋友?”雖然臺詞表面只是簡單的問候,然而其中的“潛臺詞”卻非常明顯。通過使用“也”字,陳白露言外之意表達了自己與八爺關系的特殊性,同時對黑三等人的身份進行了隱晦的評價。這一“潛臺詞”巧妙地刻畫了人物之間的權力關系和心理矛盾。同樣在劇中,陳白露問潘月亭:“月亭,你管不管?”揭示了兩人關系的微妙性。盡管陳白露是被養的金絲雀,但這句話所蘊含的“潛臺詞”卻表現了潘月亭對陳白露的依賴和倚重。這種“潛臺詞”的運用使人物關系更加錯綜復雜,讓觀眾在微小的臺詞中捕捉到更多細節。可見,演員在分析劇本時,通過深入挖掘“潛臺詞”,能夠準確把握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矛盾,成為演員表現人物情感、心理和關系的重要工具。通過靈活運用語氣、語調等表演技巧,演員可以將“潛臺詞”的深層含義傳達給觀眾,使觀眾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
三、演員在戲劇表演中如何科學運用“潛臺詞”
(一)劇本分析與角色深化
演員在開始表演之前,需要對劇本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以便深刻理解角色的各個方面,從而更好地揭示“潛臺詞”,將其自然融入表演之中。首先,劇本分析包括對角色的背景、性格以及與其他角色的關系進行詳盡探究。了解角色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等,有助于把握他們的內在動機和情感狀態。深入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如內向、外向、自信或羞怯等,能夠幫助演員更好地理解“潛臺詞”中的情感和言外之意。其次,角色的心理狀態在揭示“潛臺詞”時至關重要。演員需要思考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和想法,分析他們的內心矛盾和變化。例如,一個角色在表面上可能說出一種情感,但“潛臺詞”可能透露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情感或矛盾。通過深入思考角色的內心世界,演員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并表達“潛臺詞”,使之更加生動和貼近角色內心。最后,將“潛臺詞”融入表演中需要演員對角色進行深度塑造。演員應該在表演中創造出角色的情感和情感變化,通過表情、肢體語言和語音等方式將“潛臺詞”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對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狀態的深刻理解,能夠更自然地詮釋“潛臺詞”,使之成為表演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刻意強調的因素。
(二)掌握情感變化和心理層次
通過準確把握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變化和內心動態,演員能夠更好地傳達“潛臺詞”,增強角色形象的深度和真實性。以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為例。在與母后的對話中,哈姆雷特的“潛臺詞”透露出對母親與叔父關系的不滿和憤怒。在這一情節中,哈姆雷特的臺詞是:“母啊,再嫁給什么人,也不要嫁給這個人了!”這句話表面上是關切母親的婚姻,但其中的“潛臺詞”卻流露出他對母親的憤怒和不滿,從而揭示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在面對父親的幽靈時,哈姆雷特的情感從震驚到激動再到恐懼,這一連串情感的流露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角色內心的不安和矛盾。他的“潛臺詞”通過臺詞表現出來:“我可不是瘋子,可是那個幽靈……”在這句臺詞中,哈姆雷特的語氣從自信逐漸變得不安,深刻描繪出他情感的起伏。演員要通過深入研究角色的心理層次,理解角色的內心沖突和情感波動。在表演時,可以通過情感的漸變和轉變,將“潛臺詞”自然地融入角色的臺詞和肢體語言之中,正如哈姆雷特在面對父親幽靈時的表演一樣。通過這種表演手法,觀眾能夠更清楚地理解角色的內心動態,與角色產生更深的共鳴。
(三)語調、語氣的巧妙運用
“潛臺詞”往往通過語調、語氣來傳達,因此演員應通過恰當的語音技巧來表現“潛臺詞”。從輕柔到激烈,從快速到緩慢,運用不同的語調和語氣,有助于揭示角色的真實情感,加深觀眾對“潛臺詞”的理解。以經典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一幕為例。在舞會上,朱麗葉對羅密歐說:“如果你是蒙太古,我希望我是夜空中的星星。”雖然這句話表面上是一種浪漫的比喻,但“潛臺詞”卻傳達出朱麗葉對羅密歐的深切愛意。演員可以通過柔和的語調和充滿愛意的語氣來表演這句臺詞,使觀眾更好地理解朱麗葉內心的情感,揭示她對羅密歐的深情厚誼。再比如舞臺劇《狐貍精》中,女主角對男主角說:“你是我的全部,是我一生的唯一。”這句臺詞的表面意思是女主角對男主角的愛意,但通過語調和語氣的變化,演員可以傳達出女主角內心的渴望和執著,從而揭示出“潛臺詞”中的情感層次。
(四)創造性的情感投入
演員需要投入角色之中,與角色情感產生共鳴。通過創造性的情感投入,演員能夠更真實地體驗角色內心的世界,將自己融入其中。這種情感共鳴會讓“潛臺詞”更加自然地從演員表演中流露出來,使觀眾感受到真實的情感沖擊。以舞臺劇《悲慘世界》中主人公讓·瓦爾訥為例。在面對女兒科賽特的死亡時,他的悲痛與無力感幾乎溢于言表。他的一句“潛臺詞”:“我的孩子啊,你離開我了。”演員通過深入情感投入,將自己置身于讓·瓦爾訥的處境中,真切地體會到了失去親人的痛苦。這種創造性的情感投入使“潛臺詞”在他的表演中更加自然而真實,觀眾能夠感受到讓·瓦爾訥內心的情感沖擊。類似的,演員在表演中也可以通過投入角色情感中產生共鳴。比如,在經典劇作《人生如戲》中,角色李華面臨兒子的離世,她的“潛臺詞”可以是:“我的孩子,你走得太早了。”通過創造性的情感投入,演員能夠深刻理解李華作為母親的內心痛苦,從而將“潛臺詞”表達得更加感人,讓觀眾與角色情感共振。
四、結語
在戲劇的世界里,人物形象和情感關系的真實傳達是演員藝術的核心。“潛臺詞”作為一種美學現象,為演員提供了表現角色內心世界的獨特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在戲劇表演中,運用“潛臺詞”需要演員的綜合素質和深厚技巧。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潛臺詞”的運用不僅豐富了舞臺作品,也增強了觀眾與角色之間的情感共鳴,使戲劇藝術更加深入人心。因此,演員應當不斷實踐和探索,在戲劇表演中注重分析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共鳴體驗,將“潛臺詞”真實地傳達給觀眾,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從而在戲劇舞臺上展現出更為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為觀眾呈現出更為精彩的戲劇世界。
作者簡介:紀瑩瑩(1984—),女,江蘇南通人,碩士,三級演員,研究方向為戲劇表演、臺詞。
注釋:
〔1〕員曉明.電影技術與電影表演:一種可能的方向[J].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2023,5(1):42-50.
〔2〕施永嘉.戲劇表演中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及其塑造建議研究[J].今古文創,2021(4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