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晉城為例,深入探討非遺在景觀設計領域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對晉城地區的非遺項目進行研究,挖掘其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價值,詳細論述了非遺元素在晉城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和傳承,闡述了晉城非遺項目在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希望此次研究對相關領域學術研究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非遺;景觀設計;傳承;發展;晉城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6-00-03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景觀設計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對于景觀設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7年明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列為保護對象。目前受到公眾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界定內容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被各民族人民傳承,且將其視作文化遺產的組成成分的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其相關的場所或者實物。晉城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如何在景觀設計中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實現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非遺項目在景觀設計中的價值
1.文化傳承價值:非遺項目作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人文精神。將非遺元素融入景觀設計,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1]2.藝術審美價值:非遺項目往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如剪紙、刺繡、布貼畫等。將它們應用于景觀設計,能為城市景觀增添藝術氣息,提供別樣的視覺享受。3.生態環保價值:許多非遺項目,如蠶絲織造、草編等,取材于自然,強調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將這些非遺元素融入景觀設計,有助于強化生態環保意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2]。
二、晉城非遺項目在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
晉城市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傳統技藝和藝術形式為景觀設計提供了獨特的元素和靈感。在景觀設計中巧妙地融入晉城非遺項目,不僅可以增加文化底蘊,提升景觀的觀賞價值,還能對非遺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晉城非遺項目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
(一)美術方面的非遺景觀設計
晉城的美術非遺項目包括高平繡活、高平面塑、高平剪紙、陽城琺華、大陽面塑、山西民居磚雕、晉城傳統彩塑、陵川剪紙、陵川布貼畫、泥皮畫、古泫泥塑等,它們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豐富了晉城的文化景觀。首先,這些非遺項目在色彩和圖案設計方面都展現出獨特的美學魅力。例如,高平繡活的色彩豐富、搭配巧妙,其繡品形象生動,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視覺沖擊力;面塑則通過細致入微的造型和精致的著色,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美感。這些傳統工藝品的美學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單一的工藝品上,還可以通過組合和搭配,在大型的藝術作品中得到展現。在景觀設計中,這些美術元素可以被巧妙地運用。例如,可以將高平繡活的圖案和色彩應用于城市雕塑或壁畫中,以增添城市的藝術氛圍。通過這種方式,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互融合,不僅可以美化城市環境,還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的藝術欣賞水平。此外,設立非遺技藝工作坊是一種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方式。通過讓市民和游客親身體驗這些傳統工藝,可以增加他們對這些美術文化的了解和興趣。例如,可以在工作坊中教授面塑的制作過程,讓人們親手制作面塑,感受其中的藝術魅力。這種互動的方式有助于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中[3]。
在公共空間設立非遺技藝工作坊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做法。通過工作坊,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和傳授這些傳統工藝,促進非遺技藝的傳播和傳承。同時,這也有助于提升公共空間的文化氛圍,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音樂方面的非遺景觀設計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晉城的音樂非遺項目如上黨八音會、澤州古書、陵川鋼板書、上黨鼓樂、陵川四弦書、澤州對鼓、十不隔、香峪小鼓會等,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音樂非遺項目,都是晉城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化瑰寶。它們不僅僅是樂曲和旋律,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情感的表達。景觀設計,旨在創造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空間。當我們將這一理念與音樂非遺相結合時,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諸多契合點。通過將音樂元素融入景觀設計中,如將傳統音樂的元素應用于城市雕塑、景觀小品等,可以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傳統音樂的魅力,增加對它們的認知和喜愛。此外,景觀設計還可以為傳統音樂提供展示的舞臺,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其中,從而擴大其影響力。為了實現音樂非遺與景觀設計的有效結合,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每個音樂項目的特點和歷史背景,將其巧妙地融入景觀設計中。例如,在公園的入口處,可以設置一個以上黨八音會為主題的景觀小品,向游客展示這種傳統的音樂形式。在城市的廣場或綠地上,可以通過藝術化的方式呈現陵川鋼板書的表演場景,使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其魅力。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音樂節、音樂會等活動,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其中,讓傳統音樂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4]。
(三)舞蹈方面的非遺景觀設計
晉城的舞蹈非遺項目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些舞蹈形式多樣,既有動態的表演,如高蹺、旱船、花鼓等,也有靜態的表演,如扛樁鬧故事、五鬼盤叉等。這些舞蹈的表演形式和風格充分展示了晉城人民的創造力和藝術才華,同時也傳達了晉城地區的傳統文化和歷史信息。在景觀設計中,可以將這些舞蹈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可以利用動態雕塑展示舞蹈的動態美,或者通過投影表演重現舞蹈的場景。這種設計方法不僅可以增加公共空間的藝術氛圍,還可以讓市民和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晉城舞蹈的文化內涵。此外,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這些舞蹈文化,可以在城市公園、廣場等地方設置專門的舞蹈表演區。通過鼓勵市民和游客參與其中,親身體驗晉城舞蹈的魅力,可以進一步促進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這種做法不僅能夠豐富城市的文化生活,還可以增強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例如,柿莊九蓮燈是一種獨特的舞蹈形式,表演時需要九名演員相互配合,展現出一幅和諧優美的舞蹈畫面。在景觀設計中,可以利用動態雕塑來表現九蓮燈的獨特形態和美感,讓人們感受到柿莊九蓮燈的獨特魅力。在城市公園中設置專門的舞蹈表演區,可以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例如,可以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舞蹈比賽和表演活動,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推動晉城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5]。
(四)戲劇方面的非遺景觀設計
晉城的戲劇非遺項目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這些戲劇非遺項目的特點和價值,通過多種方式讓它們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傳承。首先,可以設置專門的戲劇表演舞臺,讓戲劇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城市中得到更好的展示。這個舞臺可以設計成具有晉城地方特色的形式,如采用當地的建筑風格、裝飾元素等,以突出晉城戲劇的地方特色。同時,這個舞臺也可以成為戲劇演出的專業場所,吸引更多的戲劇團體前來演出,讓更多的人了解晉城的戲劇文化。其次,可以通過建設戲劇文化長廊等形式,讓市民和游客了解晉城戲劇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現狀。這個長廊可以包括圖片、文字、實物等多種形式的展品,介紹晉城戲劇的起源、發展和特點,以及代表性劇目和著名演員等。此外,也可以設置互動體驗區,讓游客親身體驗戲劇表演的樂趣,加深對晉城戲劇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可以與當地戲劇團體合作,定期舉辦戲劇演出活動,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欣賞。這些演出活動可以是傳統劇目、新創劇目、折子戲等多種形式,以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同時,也可以通過舉辦戲劇比賽、戲劇節等形式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戲劇表演中來,促進晉城戲劇的傳承和發展。例如,在晉城的公園中可以設置一個以晉城戲劇為主題的文化長廊。這個長廊可以包括展板、雕塑、實物等多種形式的展品,介紹晉城戲劇的歷史淵源、表演特色和發展現狀。同時,也可以設置一個互動體驗區,讓游客親身體驗戲劇表演的樂趣。此外,還可以與當地的戲劇團體合作,定期在公園中舉辦戲劇演出活動,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欣賞。這些活動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晉城戲劇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促進晉城戲劇的保護和傳承。將晉城的戲劇非遺項目融入城市景觀設計中是一種很好的保護和傳承方式。通過設置戲劇表演舞臺、建設戲劇文化長廊、與當地戲劇團體合作等多種方式,可以讓戲劇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城市中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傳承。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晉城戲劇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現狀,促進晉城戲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6]。
晉城景觀設計中巧妙地融入非遺元素,不僅能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還能成為非遺傳承和保護的有效途徑。同時,將傳統非遺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能夠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作品,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晉城非遺項目在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一)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晉城的非遺項目在景觀設計中存在著明顯的不完整性,缺乏應有的整體性。這些非遺項目在應用中各自為政,沒有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景觀效果,這對于塑造城市特色風貌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要針對地域城市規劃建設、鄉村景觀開發的整體性要求,以實體空間為載體,挖掘一定空間范圍內的自然景觀、民族文化元素。在規劃階段,就需要將非遺元素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確保它們在城市景觀中得到合理的布局和配置。同時,還需要關注非遺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它們在景觀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零散地存在。
首先,需要對晉城的非遺項目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了解它們的特色和價值。在此基礎上,可以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非遺元素,作為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素材。其次,在景觀設計中,需要注重整體性和協調性。這意味著需要將非遺元素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讓它們在景觀中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同時,還需要關注不同非遺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避免它們之間產生沖突或不協調。最后,在實施階段,需要加強監管和評估工作。這包括定期檢查非遺元素在景觀中的表現,以及評估它們對城市風貌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修正。
為了將晉城非遺元素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觀中,需要注重整體性和協調性,同時加強監管和評估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出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讓晉城的非遺項目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二)文化同質化現象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成為一種趨勢。然而,這種趨勢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城市文化的同質化現象。城市景觀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同質化現象尤為突出。如何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礎上,將非遺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景觀,成為包括晉城在內的許多城市所面臨的挑戰。
晉城,作為中國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遺元素是晉城獨有的文化瑰寶,也是其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沖擊下,晉城的城市景觀也出現了同質化現象,傳統的非遺元素在城市景觀中逐漸消失。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晉城需要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礎上,將非遺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景觀。這需要從設計理念、材料選擇、施工工藝等多個方面入手。首先,設計理念上,需要深入研究晉城的非遺文化,理解其內涵和精神,將其融入現代設計中。其次,材料選擇上,可以選擇晉城本地特有的材料,以突出本土特色。最后,施工工藝上,可以采用傳統的工藝方法,以保持非遺元素的原汁原味。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晉城需要積極地應對城市文化的同質化現象,將非遺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景觀。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晉城的文化軟實力,也將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非遺在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具有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性。以晉城為例,深入挖掘和利用當地的非遺資源,不僅能夠提升景觀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還能有效促進非遺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在未來的景觀設計中,應更加注重非遺元素的運用,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使非遺與現代景觀更加完美地融合,共同創造美好的城市未來。
參考文獻:
[1]林婧,鄭勝明,李梓.非遺文化與溫泉民宿深度融合的旅游開發路徑研究——以七家溫泉村為例[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23,28(04):19-22.
[2]張進進.非遺文化元素在城市街道景觀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3(11):83-85.
[3]顏倩,修智英.吉林省滿族剪紙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3(11):77-79.
[4]鄭斌,賴靚楠,鄒欣辰.非遺傳承視域下陶瓷元素在街道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佛山陶瓷,2023,33(11):162-164+167.
[5]王克嶺,譚心,何潔麗.空間視角下傳統村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聯通格局及整合策略——以金沙江流域為例[J/OL].世界地理研究:1-16[2024-02-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626.P.20231019.1748.002.html.
[6]王夢炎,曾曉泉,張澳.非遺文化元素在研學旅游基地標識設計中的應用——以武鳴覃簽屯壯鄉非遺研學旅游基地景觀標識設計為例[C]//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智慧城市人居環境專業委員會.2021-2023智慧城市原創設計展及智慧城市建設產業博覽會(成都站)論文集.廣西藝術學院,2023:6.
課題信息:山西省晉城市山西科技學院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非遺傳承視域下地方應用型高校設計專業‘特色工作室群建設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20231871)。
作者簡介:郝蕓(1986-),女,山西晉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環境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