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不斷發展、版畫創作環境的改善、數字媒介的普及、印刷技術的提升,推動了版畫制作工藝的開拓和發展,數字媒介豐富了當代版畫藝術的表現手法。當代視覺藝術以圖像為主,數字技術的介入為版畫創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版畫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與以往相比有較大的改革和變化。數字技術與傳統版畫相結合進行藝術創作,既豐富了版畫語言的表現形式,又為傳統版畫開拓了新的生存空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與數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現代數字媒介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也滲透到藝術創作活動中并獲得了一定的成功。當代數字技術的引入與革新,是當代科技與版畫藝術的再一次完美融合,是當代科技在現代社會產生的一種新的藝術形態。它賦予了版畫藝術新的生命力,拓展了版畫的觀念,展現了新時期版畫藝術的無限包容性。
關鍵詞:數字版畫;傳統版畫;深度融合;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J2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6-00-03
在人工智能和技術高度發展的數字時代,藝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引發了人類作為藝術的創作主體是否可以消失,技術如何化解藝術危機,以及后印刷時代語境下如何看待版畫的問題。在數字時代背景下,版畫催生了許多具有啟發性的創作理念。制作不僅僅是一個過程,它也被認為是一種想法和創造的行為。數字技術的賦能,引發了人們對是否需要使用化學、機械等傳統手段進行版畫創作的質疑。本文基于傳統版畫的價值延續來解讀版畫的意義,從技術深度融合的維度來理解數字版畫與傳統版畫的關系和方法,最后從創新的角度來解析藝術的時代性[1]。數字時代下,傳統版畫被重新定義,打破原有邊界,與數字技術鏈接,使科技、藝術和文化創造出更多可能。
一、傳統版畫的價值延續
傳統版畫技術在當代藝術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應用和發展價值。盡管現代科技和印刷技術的進步使得數字藝術等新興藝術形式層出不窮,但傳統版畫技術憑借其獨特的手工制作過程和藝術感染力依然吸引著藝術家和收藏家。首先,許多藝術家繼承和發展傳統版畫技術,將其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語言和風格。他們探索使用不同材料、顏料和印刷工具,賦予作品更加豐富的紋理和質感。同時,藝術家還嘗試將傳統版畫技術與其他藝術媒介相結合,如繪畫、攝影等,創作出更為多樣化和前衛的作品。其次,傳統版畫技術在當代藝術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藝術學院和機構仍然將傳統版畫技術納入課程體系,培養創作者對手工制作過程和創新思維的理解和實踐能力。通過學習傳統版畫技術,創作者可以了解到藝術史和文化傳統,并掌握一種獨特的藝術創作技巧。最后,傳統版畫作品在藝術市場上依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傳統版畫作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些作品的稀缺性和獨特性使其成為珍貴的藝術收藏品。此外,傳統版畫作品在展覽和拍賣會上也經常受到關注和推崇。
綜上所述,中國水印木刻的特點和影響,在當代藝術中的應用,都體現了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之間的關系和互動。傳統版畫技術在現代藝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發展潛力,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多樣化的創作媒介和表現方式,也豐富了觀眾對藝術的審美體驗和理解。因此,傳統版畫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可以產生獨特而豐富的藝術效果,為藝術界帶來新的啟示和發展機遇。
二、數字版畫與傳統版畫間的深度融合
數字版畫是傳統版畫創作理念與數字技術的結合產物。創作者運用數碼技術把版畫造型語匯轉為物質墨點,通過平臺印刷獲得復數性版畫原作藝術,在版畫體系中屬于一類全新版種[2]。數字版畫,其中數字其實就是數字化的一種簡約表述,是指它在前期制作時運用計算機技術生成圖像的過程;版畫則是指它后期的輸出方式[3]。
(一)融合新機遇
在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版畫藝術體系已陷入發展瓶頸,作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性,逐漸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傳統版畫與數字版畫融合,有利于加快版畫藝術體系轉型升級步伐。二者融合的意義體現在擴充版畫語匯、擴展創作藝術空間、拉近鑒賞距離、創新藝術理念四方面。第一,擴充版畫語匯。傳統版畫以凸版、凹版和綜合版作為版畫種類,數字版種類的出現,顯著增加了語匯總量,拓展了用途、應用場景。第二,擴展藝術創作空間。數字版畫為藝術家開辟了全新創作世界,使藝術家可以創造出往期無法想象的新奇景象。藝術家可采取三維立體空間表現手法,突破空間對畫面效果造成的限制,賦予觀賞者全新視覺體驗。第三,拉近鑒賞距離。傳統版畫對觀賞者的鑒賞能力、專業素質有著嚴格要求,部分觀賞者缺乏相關知識,無法領會作品精髓與明確創作意圖。相比之下,數字版畫有著審美標準多變的特征,藝術家使用大眾熟悉的語匯創作版畫作品,無疑拉近了藝術家與觀賞者的鑒賞距離,使版畫作品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第四,創新藝術理念。在藝術理念層面,傳統版畫與數字版畫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數字版畫具備鮮明的獨立特征,為版畫創作提供了全新思路,如在數字版畫作品上可體現出機械秩序美感。
(二)融合新趨勢
眾所周知,傳統版畫的呈現方式是由制版、印刷、裝裱等工序操作完成的,作品多以平面化紙媒為主。數字技術和現代印刷科技的發展使版畫本體屬性和媒介語言發生變化,促使版畫概念拓展日趨多元與綜合。當今版畫概念延展的影像、數字裝置等觀念性作品屢見不鮮,為版畫概念的視覺形態探索帶來了新的可能性[4]。當然,這種現象與身處當代藝術中藝術家注重思想表達,強化觀念意識的獨特性不無關系。符合當代藝術崇尚自由的精神指向。加之藝術家對媒介、語言、材料的先天敏感,從而使版畫工作者在進行數字版畫創作實踐中駕輕就熟。版畫藝術在全球數字化背景下,其內涵和外延得以擁有多維度的展現空間。
(三)融合新方法
在版畫領域,盡管數字媒體的討論備受關注,但數字化作為一種獨特的創作手段,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它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制版和印刷這兩個環節。說到制版過程的數字化,主要有四大類方法,每類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這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無限的可能性。
1.數字化協助制版
在這種方法中,“版”仍然保留了其作為傳統物理材料的身份。然而,通過將數字技術融入圖像采集、草圖復制、形狀塑造等多個環節,顯著提高了制版效率,使藝術創作更輕松、更高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照相制版、背膠轉印、噴墨菲林和激光雕刻等。這些數字化手段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傳統版畫的創作,數字元素已經成為傳統版畫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數字化創作手法
在數字圖像的捕捉和編輯過程中,數字化被視為主要的創作手段。數碼相機在圖像采集方面的成本效益和用戶友好性,使圖像制作逐漸從專業模式轉變為普通大眾模式,使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圖像的創造者和使用者。在版畫的數字化創作中,核心策略是將數字圖像進行再處理,提升為具有版畫美學特征的專業圖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攝影美學。這種方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圖像的破壞”,它通過有意識地“破壞”攝影圖像,從而實現審美效果的轉化,以賦予照片繪畫的語言特征,這主要體現在效果的產生和版畫本身美學的塑造上。另一方面是圖像的拼接,通過蒙太奇的手法,將不同的攝影資源融合到同一個畫面中,以達到使虛構圖像具有藝術價值的目的。這兩種方法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基于已有的攝影圖像進行二次加工的,并遵循“取舍”的美學原則,在“取舍”的過程中展現了藝術家的藝術修養和創作理念。
3.數字版直接繪制
創作者使用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制圖軟件,可以直接以“層”為“版”進行繪制。創作者可以選擇使用電子繪圖板或鼠標直接在2D繪圖軟件中完成作品的繪圖,也可以在3D軟件中構建表單,然后選擇合適的透視圖進行顯示。以這種方式創作的作品在數字繪畫中具有獨特的“手工制作”風格。
4.人工智能生成圖像
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圖像應運而生。通過一個簡單的命令,機器人或計算機可以自動創建令人驚嘆的圖像。然而,這項技術的出現,在藝術界引發了一場倫理辯論,對傳統藝術的邊界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完成上述數字化“制版”后,就是輸出(印刷)的數字化。在版畫藝術中,輸出是一個獨特的步驟,是將計算機存儲的數字圖像轉換為物理圖像的過程。使用打印機、照相機、微噴墨機等輸出設備進行打印是最常見的數字輸出方式之一,不同的設備產出成品效果不一;使用感光和激光雕刻技術重新制作數字作品,不僅增強了作品的材質質感,也提高了其手工制作的可能性,讓創作者在二次制版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從而賦予作品數字化與手工并存的審美屬性。數字作品以電子文件的形式通過投影設備、顯示屏、手機等圖像終端設備直接播放,這將成為未來重要的輸出方式。然而,這種方法受知識產權、觀眾審美接受度以及作品收藏等因素的影響,尚未成為主流。它消解了“原作”版畫的認知概念,要求觀眾、收藏家等有更大的寬容性和開放性。然而,隨著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藝術、生活等領域的不斷深入,純數字版畫的輸出、展示和收藏將是一個逐漸開放和接受的過程。
三、數字版畫與傳統版畫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
(一)版畫風格再生
傳統版畫藝術的呈現效果主要由雕刻工藝決定,雕刻刀的方向、雕刻強度和雕刻刀的材質都會對成品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如果將傳統的版畫技法復刻到繪畫軟件上,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同時保持原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例如,藝術家使用繪畫軟件中的畫筆調整工具,將電子筆在指定方向上變成雕刻刀,電子筆可以在畫面中留下一組同向或規則的刀痕,并可以修改數據以調整缺口的大小和形狀。如果需要保留傳統畫的原有風格,藝術家可以先在繪畫軟件中制作毛刺、假想邊緣等刀痕,記錄為毛筆,以獲得自然的木刻效果。
(二)畫面效果創新
在傳統版畫創作過程中,由于現實因素的制約,藝術家不可能在版畫作品中完成全部想象,從長遠來看,版畫逐漸面臨作品同質化嚴重的現實問題。在此背景下,藝術家需要依靠數字技術對版畫的視覺效果進行創新,在繪畫軟件的邏輯支撐下,利用無限重復的圖像和旋轉的圖像的藝術表現力。例如,為了獲得有別于傳統水印木刻版畫的光影變化效果,在數字版畫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傾向于使用絢麗的色彩,預先調整刀印的大小和形狀,制作出獨特的版畫,從而成為一種專屬的數字版畫語言。
(三)創作題材創新
與傳統版畫相比,數字版畫的核心優勢在于可以靈活運用大眾普遍接受和熟悉的新版畫詞匯。因此,藝術家有必要開始創新作品的主題,清晰地把握數字技術對視覺表達領域的有益影響,創造立體空間主題,重復空間主題,逐步改變空間主題,這些無法實現傳統版畫中受技術因素限制的新題材形式,徹底突破了傳統藝術過程與藝術邊界的銜接,進而達到藝術創作空間拓展的目的。徐冰是中國獨立藝術家、著名版畫家,他的《天書》運用數字技術,試圖將立體實體轉化為二維平面,打破制版和尺寸給版畫帶來的束縛,使作品在嚴肅的形式中展現出沒有實際意義的現實,并引發觀眾的文化和哲學思考。
(四)數字技術創新
數字版畫,顧名思義,是一種將數字技術與設計元素相結合的藝術形式。通過調整這些元素的排列和組合,藝術家能夠創造出萬花筒般的畫面效果。這正是數字技術為版畫帶來的無限可能。為了不斷優化這一藝術體系,我們亟須推動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隨著3D處理技術的出現,藝術家開始使用3dsMax軟件進行藝術創作。立體繪畫是將現實中無法直接表現的空間和時間結合起來,創造出具有三維空間特征的藝術效果。這種創新的手法不僅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版畫模式,也為藝術家提供了從立體、立體角度觀察和創作的機會。數字版畫是一種將數字手段應用于繪畫的新興技術。這無疑增加了藝術創作的復雜性,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數字版畫通過其空間擴展和立體效果,給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藝術感受,仿佛進入了不同的藝術領域。
(五)復制的多義性
無論是傳統版畫還是數字版畫,其創作過程和行為都具有自由、獨立的特點,藝術家依靠自身的獨立思考和真情實感,激發自己的創作熱情,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藝術家需要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挖掘自己的潛能為主攻方向,在技法上不過度考察傳統版畫與數字版畫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數字版畫作品,避免“舍本逐末”。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看,傳統版畫蘊含著藝術家對世界和生活的關懷,既展現了藝術家的人文素養,也喚起了觀者內心的共鳴[5]。在數字版畫融合替代傳統版畫的背景下,藝術家需要以更新技藝、豐富藝術表現手法作為創新方向,盡量保留版畫作品的人文屬性,而不是盲目地利用數字技術去探究畫面的“虛幻”感或將其與所謂的“時尚”聯系起來。
綜上所述,數字化極大地拉近了藝術門類之間的關系,甚至模糊了它們之間的界限,形成了“數字藝術”的新門類。數字技術為版畫藝術體系帶來了全新發展契機,同時也帶來諸多難題。藝術家要認識到數字版畫的價值,樹立融合創新發展意識,結合創作需要,合理選擇數字版畫與傳統版畫的融合方式,積極落實模仿傳統版畫風格、畫面效果創新、創作題材創新等多項策略,使我們重新認識版畫是觀念的藝術和技術的藝術。
參考文獻:
[1]羅必武.制作的意義——數字時代版畫語言的轉變與生成[J].美術,2023(09):52-55.
[2]樊澤宇.關于版畫數字化的趨勢探究[J].藝術品鑒,2023(10):120-124.
[3]王揚.數字技術影響下的當代版畫研究[J].藝術品鑒,2023(06):8-10.
[4]于藝晗.數字版畫的審美特征與藝術價值探析[J].大觀(論壇),2022(08):12-14.
[5]羅娜.數字版畫的藝術語言與創作觀念探微[J].美術,2020(10):142-143.
作者簡介:呂青(1982-),女,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版畫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