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亦亮
(北京資金集中收付管理中心,北京 100091)
固定資產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基礎,在單位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單位內部管理體系并不完善。未來單位須認識到固定資產對單位的重要性,分析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保障單位固定資產的完整,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固定資產不僅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還是單位資產中占比較大的部分。如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合理,就可能會出現財政資金浪費或固定資產流失等問題。優化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能夠保障固定資產的合規運作,并防范固定資產違規使用或舞弊等問題,從而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效率。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采購固定資產時,沒有分析單位內部固定資產使用的實際需求,采購規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沒有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能通過內部調撥或租賃等方式進行采購,導致單位的固定資產采購制度效率低下或固定資產被閑置。同時很多單位在驗收固定資產時,沒有細致檢查,由單位內部人員隨意驗收高精尖設備。
首先,部分單位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沒有定期分析固定資產是否穩定運作,沒有及時解決存在的隱患。其次,部分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清查時,沒有明確清查的具體要求,清查的程序不夠細致,也沒有督促各層級人員參與到清查的過程中,不利于全面掌握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態。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存在大量閑置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沒有及時分析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當出現固定資產閑置、使用效率低等情況時,沒有采用出租、出售等方式及時處置。當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時,也沒有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不利于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質量。
1.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目標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時,須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分析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并改善管理的不足之處,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并增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以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使各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服務[1]。
2.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原則
首先,明確各部門工作要求。事業單位各部門要了解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并明確固定資產管理要求。
其次,堅持重要性原則。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要針對重要環節進行管理,對采購、使用、處置等重要環節實現重點管理。
再次,堅持牽制原則。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要得到有效監督,單位要明確內部人員相互牽制的要求,明確內部各層級人員的權責,嚴格落實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促使各崗位相互牽制、相互監督。
1.合理開展采購工作
(1)規范固定資產的采購環節。行政事業單位在采購固定資產前,要確保固定資產符合單位的實際需求。單位在采購之前,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分析,判斷是否能通過部門之間調撥等方式來使用,并明確固定資產的用途,高效利用單位的財政資金。對于僅存在臨時需求的固定資產,應考慮租用設備或在單位之間共享;對于打印機等設備,應結合單位內部使用頻率分析是租賃還是購買,從而選擇能節約成本的采購方式。
單位確定采購之后,要嚴格按照招標制度進行采購,并規范招標工作。對于大額固定資產的采購,還應通過集體決策決定是否購買,防范出現尋租行為等問題。紀檢監察室也要嚴格監督固定資產的采購,全面梳理固定資產采購環節中的問題。
單位要保障采購人員具有專業能力,保障固定資產采購工作更加合規。當采購出現問題時,要追究相關人的責任,要鼓勵知情者舉報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可以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
(2)加強對固定資產的驗收。行政事業單位在采購固定資產后,要成立驗收小組進行驗收,詳細分析固定資產情況,結合設備的規格、型號等,確保固定資產符合單位要求。對于貴重、精密的設備,要聘請專家驗收,確保驗收流程更加細致,并認真梳理驗收存在的問題。
2.強化日常管理
(1)重視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首先,固定資產的操作人員要了解固定資產的操作要求,規范自身的操作行為,以防操作工作不熟練導致設備出現問題。單位要全面監督固定資產的操作過程,分析設備的管理是否合規、操作方法是否合理,還要通過開展實操競賽等方式,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要求操作人員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管理水平,并通過優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防范日常管理不當而出現的問題[2]。
其次,優化固定資產的維修流程。單位要建立檔案,對于貴重、精密的設備,要逐日填寫使用情況。當固定資產出現故障時,要分析故障成因,并梳理維修記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要不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反饋給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對于未按照要求開展管理工作的人員進行懲罰,對于有序管理的人員予以獎勵,通過獎懲并重的方式,引導全體成員嚴格按照管理要求使用固定資產。當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調換崗位或離職時,要認真交接工作,并詳細檢查固定資產的功能。
(2)加強對固定資產的清查。首先,單位要針對固定資產加強清查計劃的梳理,落實清查工作,通過分析固定資產管理的情況,確保固定資產得到高效使用。清查固定資產時,要發揮監督的作用[3]。開展固定資產清查工作之前,要組建專門的清查小組,對固定資產清查工作負責。
清查小組由多個部門的成員組成,通過明確各崗位職責的方式,確保固定資產的清查工作得到重視。單位在內部落實各崗位固定資產的管理職責時,要對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例如,A 行政事業單位在清查固定資產時,對各項固定資產清查工作的重要性按照1~5分進行評價,分數越高代表越重要,要求單位的相關人員提高重視度(見表1)。

表1 A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任務表
其次,加強對盤點前的管理。單位各部門作為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在固定資產清查之前,就要進行自查,并由各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管理的固定資產組織自查,列出表單,要求內部成員清點固定資產,核對無誤后,將相關數據提交至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
盤點小組要嚴格按照固定資產清單進行檢查,包括抽查和全面盤點。主要是對單位內部價值較高的固定資產進行不定期檢查,分析相關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態。全面檢查要求每年開展一次,全面檢查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時處理閑置、賬實不符等問題。
3.優化處置報廢環節
單位固定資產處置與報廢環節管理的合理性,對固定資產管理較為重要。處置報廢管理不當,將會出現固定資產流失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成效。因此單位要針對固定資產的處置報廢工作建立嚴格的審批程序,防范處置報廢不及時導致大量固定資產被閑置的情況。
當出現固定資產閑置、使用低效問題時,要明確原因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固定資產處置獲得的收益要全部上繳國庫,不能在單位內部設置小金庫。同時單位的管理層要召開會議分析處置工作,確保單位全體成員重視固定資產處置工作,以解決好固定資產處置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
對于嚴格按照固定資產處置規定開展處置工作的人員予以獎勵,對于未按要求開展處置工作的人員要追究責任。通過獎懲并重的方式,有效增強處置工作的規范性和效率性。同時,要加強對固定資產報廢的審計,分析報廢是否符合要求,防范固定資產丟失。對于違規操作導致固定資產報廢的責任主體要加強問責。
1.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團隊建設
單位要明確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責任人,由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員的專業素養,因此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要由專業的管理人員勝任。單位應在內部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管理機制,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單位在招聘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人員時,要確保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符合要求,并且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與豐富的管理經驗。
2.加強風險控制
為規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對風險的防控,尤其是對存放高價值固定資產的區域要加強安保,安裝高清攝像頭并更換牢固的防盜門,防范相關資產被盜給單位帶來損失。同時,為了避免固定資產管理不當造成的風險,單位財務部、紀檢部等部門人員要組建風險評估小組,梳理固定資產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確保風險在發生之前就得到控制。
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風險評估小組對各類風險進行評估,通過健全風險管理系統,開展風險控制。風險評估小組要收集單位可能存在的風險,對風險嚴重性和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處理。風險評估小組要對單位的風險進行梳理,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以防固定資產使用產生風險給單位帶來不好的影響。單位可以采用問卷調查、專家咨詢、情景分析等方法,結合單位的固定資產實際使用情況及單位的風險承受能力,采用降低、規避、轉移風險等方法控制風險。
3.完善預算控制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控制機制能夠保障單位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固定資產采購工作,防范隨意采購固定資產的問題。固定資產不同于其他的資產,每年采購的固定資產差異較大,因此要嚴格按照零基預算的要求執行預算控制。
首先,在編制固定資產預算時,要合理分析單位長期發展規劃,分析未來一段時間的固定資產使用需求,以保障固定資產能滿足單位的使用要求,并結合單位的實際特點,轉變預算管理體系,防范預算流于形式,確保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要求得到落實。要將預算控制的要求落到實處,防范產生不必要支出。
其次,建立嚴格的預算執行控制機制。任何固定資產的采購必須和預算保持一致,發揮預算的規劃作用,通過動態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判斷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差異,嚴格按照預算的要求開展固定資產采購等工作。
本文研究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探討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日常管理、處置報廢環節的不足,并論述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認為單位在未來要重點針對采購、日常管理、處置報廢三個環節加強管控,以保障單位的固定資產得到有效管理,避免固定資產管理不當給單位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