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琳
(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5005)
精益視角下的成本管理機制最早起源于豐田汽車的生產實踐,豐田汽車應用精益成本管理的方式優化了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當前,精益成本管理已不再局限于對生產的管理,而是將精益理念貫徹到企業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企業的采購、營銷等環節都有精益管理的身影,大大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改善資本投入,從而促使企業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
當前,精益視角下的成本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主要指從豐田汽車的生產實踐中形成的精益思想,再進一步結合精益思想總結出的管理工作方法,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精益視角下的成本管理體系要求以客戶價值創造為首要目的,重視客戶價值,強調降低企業價值鏈成本,在設計、采購、制造、物流等環節應用精益思想實現控制成本的目標。
很多企業都存在員工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的問題,高學歷、高素養人才主要集中在研發設計部門,其他部門缺乏專業人才。例如,財務部門不夠了解精益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無法指導精益成本管理工作的實施;生產部門的中層管理者專業素養不足,知識層次較低,無法指導內部員工開展精益成本管理。若各層級人員專業素養存在缺陷,將導致企業無法有效落實精益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
很多企業內部員工沒有對成本管理工作形成正確認識,也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企業內部沒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各部門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利于增強員工參與各項工作的積極性。
精益視角下的成本管理要求企業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成本,要求企業采用新技術。但是很多企業在技術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無形中提高了各環節的成本。
當前很多企業內部各部門各自為政,缺乏跨功能的管理團隊協調各部門工作,不利于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質量。
精益成本管理要以客戶為基礎,結合客戶的需求制定成本管理機制。但是很多企業沒有細致分析客戶的要求,沒有站在客戶視角判斷,導致企業的產品因不滿足客戶要求而滯銷。
企業需要根據具體的員工情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訓機制,認識到員工的專業素養對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過提高員工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貫徹落實成本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同時,企業需要提高企業內部員工的成本管理能力,制訂成本培訓方案,使企業員工認識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水平。企業管理層需要認識到人才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產品的設計、采購、生產、營銷等環節都離不開優秀人才,優秀人才能幫助企業不斷改進成本管理機制。企業需要提高員工的專業素養,加強對員工的培訓,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主動學習成本管理相關知識[1]。企業也可以聘請外部專家為員工講解成本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從而提高員工的專業素養。
企業要讓全體員工對精益成本管理工作引起重視,促使員工之間形成凝聚力。為了增強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企業要在內部建立良好的管理文化,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成本管理體系,讓員工關注客戶,注重滿足客戶的需求。相關員工還要在企業內部分享優秀的管理經驗,這要求企業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使全體員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相互溝通協作,從而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全體員工主動參與到成本管理中[2]。
同時,企業需要增強全體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讓員工認識到成本管理和自身工作息息相關,只有員工主動參與到成本管理中,才能確保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更加科學。因此企業要在內部營造良好的精益成本管理文化,讓員工立足精益視角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督促員工節約各項支出,并樹立榜樣標桿,對于主動節約成本的人員予以適當獎勵,通過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增強全體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
很多企業精益成本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技術落后,技術投入不足阻礙了精益成本管理成效的提高。企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只有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才能真正節約成本,提高企業精益成本管理成效。因此,企業需要針對研發工作撥付專項資金,購進新型設備,積極應用新技術,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并降低成本。同時企業還可以聘請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人員指導企業內部培訓,使全體員工了解成本管理的相關要求。
精益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多個部門,是一項需要多部門協調完成的工作,因此企業要在內部組建跨功能團隊。跨功能團隊成員來自企業的不同部門,可解決精益成本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在管理工作中,跨功能團隊要起到溝通各部門的作用,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保障企業順利實現成本管理目標。針對部門之間存在的沖突,跨功能團隊要積極協調,團隊成員需要掌握高超的溝通技巧與最新的成本管理知識,從而有效提升成本管理工作效果。
部分企業無法落實精益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主要原因是沒有細致分析客戶需求,導致成本浪費。企業只有真正了解客戶需求,站在客戶的角度設計產品,才能避免企業產品不被客戶歡迎而滯銷[3]。
很多企業為了提高市占率盲目壓低價格,雖然提升了產品銷量,但沒有產生利潤甚至造成虧損,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沒有從源頭控制成本。企業需要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并制定嚴格的成本控制目標,促使企業員工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
首先,在產品設計環節,企業需要提前了解客戶喜好,確保新產品能夠得到客戶的認可。企業可以通過全面的市場調查、與客戶展開積極溝通,分析客戶需求,確保企業設計的產品滿足客戶期待。
其次,企業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若發現有更好的設計方案需要及時開展市場調查,分析調整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再次,企業設計部門需要參與報價工作。很多企業的研發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孤島”的問題,研發部門不注重材料成本控制,也不注重價格制定,導致耗費的成本過高,產品價格無法被客戶接受。研發部門需要參與到客戶的報價環節,結合價格確定產品需要涵蓋的功能,避免產品的相關功能過于復雜而導致定價過高。在報價之前,研發部門需要分析產品生產需要的材料種類、材料類型、工藝難度等,并分析影響價值的各類因素,為研發設計工作提供支持。
最后,企業在研發部門報價的基礎上,需要合理分析企業的目標利潤,結合企業的目標利潤確定目標成本,并將目標成本落實到各部門,確保各部門按目標成本工作要求執行成本控制,并讓全體員工以目標成本為導向開展成本控制。成本企劃作為成本管理的核心,只有讓全體人員充分參與其中,加強各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團隊凝聚力,才能確保成本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
精益成本管理體系要求企業消除無效的成本,避免浪費,不做無價值的工作。企業要在內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監控和評價機制,全面分析企業生產環節的各要素,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
1.加強采購成本控制
在采購階段,采購成本控制要求企業在恰當的時間和地點,用恰當的價格買到合適的材料。材料費用占企業成本比重較高,采購成本控制對整體成本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需要對采購管理加強重視,認識到采購工作的重要性,并與重要的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降低企業的風險水平。
首先,企業選擇供應商時,要盡可能選擇與企業地理位置最近的供應商,如果供應商與企業相距較遠會導致運費增加,從而增加采購成本,并浪費較多的時間。同時,較近的運輸距離能確保材料及時運至企業,企業不需要囤積過多的材料,從而盤活企業的運轉資金。

表1 A 企業甲車間人工成本改善情況表
其次,企業要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要求供應商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按量將采購的材料送至企業,并要求供應商參與到企業的產品設計過程中。例如,企業的研發部門在分析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判斷客戶重視的產品功能,在此基礎上與供應商溝通,要求供應商提供相關的材料,并與相關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開展大量采購,促使企業產品在滿足客戶要求的情況下降低生產成本。
2.生產成本的維持
必須將生產成本控制在目標成本之下。各生產工序之間相互銜接,一旦某道工序出現問題需要及時糾錯,防止所有工序完成之后再返工,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
首先,避免生產環節出現材料浪費的問題。企業在采購時,根據研發部門計算出的材料數量,將各類材料及時供應到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中,員工要避免因麻痹大意導致工序出錯進而浪費材料。
其次,盡可能避免返工的問題。要求全體員工參與到生產管理過程中,有序銜接各道工序,避免不同工序之間相互獨立。生產的半成品需要整齊擺放并妥善傳遞至下一道工序,避免由于工序交接出現問題導致成本增加。
最后,各管理環節之間需要實現順暢銜接。企業需要監督各環節的工作,確保企業各環節工作環環相扣,持續改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水平。
企業需要不斷改善成本管理體系,在實施精益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價值工程,分析成本在各環節是否存在可改善之處,并通過建立完善的成本改善機制,不斷優化成本控制。
1.改善企業的人工成本
在改善人工成本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合理規劃企業的人工成本管理機制,盡可能將人工成本控制在更低的水平。例如,A 企業甲車間需要10名工人,若全部都請熟練工人,每人每天需要支付200元的工資,每天總共支付2000元。如果合理搭配工人,由經驗豐富的工人負責關鍵工序,無經驗的工人負責簡單的工序,無經驗的工人工資為每天100元,那么A 企業
企業還可以通過減少員工數量來降低成本。在不同的生產環節需要安排恰當的進場人數,如果進場人數過多,可能導致工人“磨洋工”進而浪費勞動力,如果進場人數過少可能導致生產進度拖慢,影響經濟效益。因此企業需要合理安排進場人數,以確保生產效率。
2.改善對突發事件的管理
企業在精益視角下開展成本管理工作,若原材料價格發生重大變化,企業需要重新確定售價。企業研發人員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分析改變價格之后可能會引發的不利影響,并且需要思考是否能夠替換其他材料,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不影響客戶的體驗。
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是以客戶價值為中心控制成本,在設計、采購、生產等各環節應用精益思想,以源頭管理為導向,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從而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企業在未來開展精益成本管理工作,也需要針對相關問題作進一步思考,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有效提高各環節的管理水平,確保企業在精益視角下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