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見明
戴劍
1965 年出生,湖南岳陽人。1985 年—1988年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湖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湖南致公書畫院副院長、湖南省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岳陽市美術館館長、岳陽市書畫院院長。
戴劍,筆名阿劍,巴陵人氏。湖南好像不興叫“阿”什么的,原是他在廣州美院就讀時,從番地那邊拾個“阿”字來作了筆名。我看他沒有作古正經取個要么光亮要么深奧的筆名去武裝畫的意思,不然沒有這么隨便。他的畫絲毫沒有刻意地制作,放任灑脫的筆墨,浸染著似“阿”的平俗的隨意成分。
阿劍生長于巴陵老街破敗不堪的古老的舊房子里,這里有個天大的好處,舉目便可看到浩瀚的洞庭湖,呼吸的是水氣、魚腥氣,稔熟了船夫漁人的生活方式,這些與生俱來的,伴隨著他的成長,我看中國當代畫家中似他這樣熟悉湖泊的,恐怕為數也不多,況且,那是怎樣的一個湖泊啊——一個屈子的故事,一篇《岳陽樓記》,便足夠阿劍擁抱著他的湖泊而感到無比富足了。
不管阿劍如何構造他的藝術世界,但最本質的東西卻始終不丟,那就是氤氳的水氣、撲鼻的魚腥味和神秘兮兮的巫楚文化的沁透。“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張九齡的詩意,成為阿劍筆墨自覺的驅使。阿劍以其恣暢的水墨浸潤,讓水鄉濕淋淋地生動,使每個毛孔都感到快活。阿劍不厭其煩地描繪著烏篷船、罾網、斗笠、鸕鶿、水鴨、蘆葦、漁人……意在造勢,那勢便是逼發一股魚腥味,儼如是站在湖邊聞到的那種。一個作家也罷,一個歌手也罷,設若你描摹的湖泊,讓閱者聞到了水氣魚腥,你才算真正走進了湖泊。顯然,阿劍如果僅僅是畫了湖,畫像了湖,那是遠遠不夠的。負載著歷史的沉重、流淌著湘楚文化血脈的湖鄉水泊,是廣博的、厚重的、蒼茫的、神奇的、詭秘的……面對如此的湖鄉水泊,阿劍是不敢草率命筆。
透過阿劍的層巒疊嶂的墨色和飽滿充盈的畫面,以及文人畫的情趣,分明隱藏著深邃迷離的東西,那幽深的水廊、波廊和老墻古樹后面以及更遠的地方是什么?那是要使觀者不敢一眼帶過的。阿劍講述的故事是明白的,又是抽象的,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是根深葉茂的湘楚文化中的一族。
阿劍單純、散淡、隨和、不善交際、勤耕苦作。對于畫家,是好性情,可以沉下去做出很講究的東西來。
阿劍如今仍住在舉眼便可見湖泊的地方,那是他的田野。他是農夫,他很滿足也很迷戀這種耕作的樂趣,這很好,是真正文人情懷,湖泊的境界。
戴劍/家園系列之一180cm×45cm 2017年
戴劍/吾伴洞庭系列之一70cm×47cm 2022年
戴劍/吾伴洞庭系列之二70cm×47cm 2022年
戴劍/ 氣象洞庭系列之一 2016年
戴劍/ 氣象洞庭系列之二 2016年
戴劍/ 氣象洞庭系列之三 2016年
戴劍/ 氣象洞庭系列之四 2016年
戴劍/吾伴洞庭180cm×95cm
戴劍/ 家園系列之二 138cm×68cm 2017年
戴劍/ 家園系列之三 138cm×68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