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體時代,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從傳統的紙質圖書朝著新興的數字化媒體方向轉變,傳統圖書出版行業的原有客戶群體急劇減少,市場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承受的壓力急劇增加。對此,圖書出版編輯人員必須立足當下,認清形勢,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掌握各種新媒體技能,創新圖書出版編輯工作方法,從容應對各種挑戰。文章基于融媒體發展背景,深入剖析圖書出版編輯引入融媒體思路的必要性,探究融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面臨的瓶頸,提出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在融媒體視域下的創新方向,旨在筑牢圖書出版行業的市場地位,強化其核心競爭力,提升圖書出版的消費滿意度,激發圖書出版更大的價值,為廣大讀者提供高品質的視覺閱讀盛宴。
關鍵詞:融媒體;圖書出版;編輯;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2-0210-03
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出瞬時“爆炸”的新特征,廣大讀者借助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可以多渠道獲取所需信息,效率與便捷度迅速提升。在大眾閱讀方式更為多樣化的當下,效率較低、模式陳舊、時空限制性強的傳統圖書出版行業的競爭力銳減,圖書出版編輯的壓力空前。根據圖書市場的實際調查數據,2017—2019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銷售額分別為803.2億元、894億元、1022.7億元,特別是線上電子圖書的市場銷售額持續攀升,市場占比甚至近70%[1]。由此可見,在融媒體時代,應著力推動圖書出版與新媒體之間的深度融合,扎實創新圖書出版編輯工作,確保圖書出版行業與時俱進,實現圖書出版行業行穩致遠。
(一)融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與時俱進的客觀需求
新舊媒體融合力度的持續加大,使融媒體的發展勁頭勢不可當。在此背景下,圖書編輯工作者作為圖書出版的重要參與人員,需要對原有的工作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從而更快速地適應當前的融媒體發展大環境,促進圖書編輯工作思路的拓寬、方法的創新,實現圖書編輯工作的全方位提升。
與此同時,在經濟社會與互聯網信息技術雙發展的影響下,當代大眾的閱讀需求表現出顯著的多元化特性,傳統的紙質版圖書閱讀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在線閱讀模式依托不受時空限制的獨特優勢,迅速成為當代讀者的“新寵”,隨之而來的則是傳統圖書出版行業開始進入市場“冷凍期”,圖書編輯工作面臨重重壓力[2]。對于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而言,當下極為流行的電子圖書閱讀模式對其構成了嚴峻挑戰,能否創新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做到圖書出版編輯的個性化、時代化、大眾化,最大限度迎合現代讀者的多樣化圖書閱讀需求,決定了傳統圖書出版編輯工作是否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因此,以融媒體為基,實施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之舉,也是傳統圖書出版行業“殺出重圍”的必然選擇,更是圖書出版編輯工作轉型的必經之路。
(二)融媒體時代圖書出版質量實現跨越的內在需求
圖書出版編輯作為圖書出版的核心環節,直接影響圖書出版的整體質量。在當前各種新興媒體充斥市場的形勢下,圖書出版編輯要想創作出極具競爭力的圖書作品,必須以融媒體發展為切入點,積極主動適應讀者的閱讀需求,大力拓寬圖書銷售渠道,為圖書出版行業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另外,依賴融媒體平臺上的大規模閱讀群體與閱讀的高瀏覽量,使電子圖書能夠高效匹配目標群體,以產生更強烈的讀者共鳴,提升圖書的傳播力、影響力。因此,秉持對讀者負責以及對圖書出版負責的職業精神,圖書出版編輯必須精心編輯圖書,避免低級錯誤,提高圖書出版質量。在融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必須深入調研圖書市場的實際需求,并將新媒體技術與圖書編輯工作充分結合,為讀者提供質量上乘、內容精彩的圖書作品,強化圖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用更為獨特且新穎的方式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致,才能讓圖書出版擁有更廣闊的市場、更多的讀者、更高的復購率,在圖書出版行業競爭白熱化的融媒體時代奮勇向前。
(三)融媒體時代圖書出版滿足廣大讀者的發展需求
與網絡信息發布不同,圖書出版的工作流程更為嚴謹,所耗費的時間也更長,工作效率相對偏低,相對煩瑣的圖書出版流程往往會錯失最佳的市場窗口期。為確保圖書出版和讀者需求的高契合度,圖書出版編輯必須創新工作模式,而著眼融媒體發展趨勢,重視讀者的個性化與多元化閱讀需求,則是實現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的重中之重。
另外,當下市場上的圖書出版總量每年遞增,但圖書銷售總量卻處于相對停滯的狀態。以2018年圖書市場為例,全國出版的圖書共計約100億冊,出版量約8.3%;圖書零售市場碼洋同比增長約11.3%,較2017年有所下降[3]。在海量圖書中,符合消費者閱讀需求、滿意度較高的圖書發行量并未出現太大變化。盡管新媒體對廣大讀者形成了較強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導致紙質圖書出版量縮減,但這并不是根本原因,圖書出版的內在不足也是造成圖書市場不夠繁榮的關鍵因素,即貼合消費者閱讀興趣的圖書出版物較少,作品內容和讀者閱讀興趣點沒有對接。因此,應以市場為靶心,創新圖書出版編輯,策劃出迎合讀者“口味”的優質作品,保障圖書出版行業披荊斬棘拓出新路徑。
(一)創新意識淡薄,圖書出版編輯的數字化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大部分出版社均已實施轉企改制,但原本的事業單位體制并未徹底改變,管理手段仍相對落后,缺乏融媒意識,不具備數字化發展理念,大數據硬件設施配備不足,對圖書出版編輯人員的技術培訓不到位,利用新媒體整合資源的能力不足,導致圖書出版社在融媒體環境中的發展舉步維艱。同時,出版社的編輯工作者以文科專業居多,對信息設備和相關技術不夠敏感,很難搜索到系統的數據信息,選題判斷的精準性就會打折扣,從而影響圖書出版質量與市場競爭力。
(二)內容較為陳舊,圖書出版編輯的內容質量較淺顯
物質條件的持續改善為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奠定了扎實基礎,愈來愈高的精神追求使人們對閱讀的需求量顯著增加,圖書出版行業的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但在融媒體環境下,大眾可選擇的圖書閱讀方式多樣,尤其是圖書發布與更新效率高、庫存大且十分便捷的新媒體閱讀平臺的普及,使得大眾被各種新媒體的圖書出版方式所吸引,傳統圖書出版唯有加大創新力度,才能在融媒體時代站穩腳跟。內容作為圖書的靈魂與精髓,也是創新傳統圖書出版的最佳突破口。但當前市場上的圖書,相當一部分缺乏可讀性,內容挖掘深度不夠,編輯視角缺乏特色,與當下讀者群體的內心需求無法產生很好的共振,難以匹配市場激烈的競爭。
(三)形式相對單一,圖書出版編輯的形式融合不充分
受以往紙質媒介影響,部分圖書出版形式仍比較單一,用傳統的表格、圖片或文字等形式展現內容的情況仍十分常見,這在各種短視頻、音頻、圖像等新興技術日新月異的環境下不具競爭力,也無法對讀者形成有效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傳統的圖書出版編輯在呈現形式方面,引入的新媒體技術十分有限,融合新舊媒體表現形式的力度不夠,造成上市的圖書形式受歡迎程度不高。
(一)創新理念,樹立融合出版意識,培塑圖書出版編輯的數據化素養
在新媒體的強勢沖擊下,圖書出版編輯必須突破傳統的出版編輯定式思維,創新編輯理念,樹立融合出版意識,切實鍛造自身的數據化圖書出版編輯能力,不斷提升圖書出版在融媒體時代的適應力與生存力[4]。
首先,快速學習與掌握數字化業務,筑牢圖書出版編輯的大數據應用能力。針對融媒體市場的新特征,出版社需要出臺高質量的應對方案,重視對圖書編輯人員的數據化技術培訓工作,確保圖書出版編輯能夠從傳統的單一文字編輯向文字與音視頻、圖片等多元的融合方向轉變,從標題、內容與格式等各方面進行大膽突破,打造融媒體市場青睞的出版物。同時,還要能夠編輯出配合音視頻播放的優秀文案,并選擇合適的出鏡主播,做到影音像的立體化展示,最大限度激發消費者的圖書購買欲。出版社應鼓勵與支持圖書出版編輯向成功轉型的其他出版社和民營公司學習,與優秀同行時常展開深度交流,確保現有的圖書出版編輯向復合型出版人才轉變。
其次,高度重視圖書內容數據,從傳統的內容生產者轉向產品經理。傳統的圖書編輯僅需負責內容的設計制作、編輯加工與選題策劃,但在融媒體視域下,圖書出版編輯需要從以往的內容關注者向產品經理轉型,做到對圖書出版的策劃環節、制作環節、營銷環節與發行環節的全流程把關。因此,圖書出版編輯不單要懂內容,還要懂新媒體、新技術與大數據的應用,做到內容質量與內容數據兼顧。例如,在圖書出版的策劃環節要廣泛搜集與選題有關的新媒體大數據,以此判斷選題立項的可行性。在制作環節要通過搜集同類圖書的市場數據,了解此類圖書的媒體營銷推廣模式與競品銷量,為圖書出版上市做好充足準備。在出版上市環節,圖書出版編輯則要利用各類媒介平臺展開推廣,且要密切關注相關數據動態,迅速定位圖書的用戶群體與媒體,隨后鎖定目標集中進行推廣與營銷,以保證圖書銷量的最大化。
(二)創新思維,牢固堅持“內容為王”,提升圖書出版編輯的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圖書出版編輯要善于使用新技術,力爭為廣大讀者編輯內容質量優良的圖書。例如,圖書出版編輯在編輯晦澀難懂的科普類圖書時,可以將二維碼添加到圖書中,讀者掃描二維碼就能觀看相對應的科普視頻。這種文字+視頻的創新模式可以使科普類圖書的內容呈現更為生動形象,趣味性也會明顯增加,讀者的閱讀體驗更良好,圖書購買欲更強[5]。
另一方面,圖書出版編輯要充分利用融媒體優勢,實現對內容的深度開發。圖書出版編輯要時常關注各媒體平臺上大眾關注的話題或事件人物,探尋讀者的真正需求點,保持與讀者的互動,對價值含量高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例如,圖書發行時可以選擇在數字媒體平臺進行試運營,當關注度累積到一定規模后,再進行紙質版圖書出版,而紙質版圖書還可以再次轉換為視頻、課程、有聲書等形式,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真正實現圖書價值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效益為上原則是根本,在內容創新迎合市場、迎合消費者的同時,圖書出版編輯要堅定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忘初心,以正能量內容吸引讀者、贏取市場份額。
(三)創新方式,革新圖書出版形式,優化圖書出版編輯的圖書表現力
構建圖書出版編輯的媒體融合思路,充分利用Kindle、喜馬拉雅、掌閱等新媒體平臺,加快圖書出版的數字化發展進程,不斷優化圖書出版形式,實現圖書出版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覆蓋更多的讀者群體。
圖書出版編輯可以使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圖書出版形式,擴展編輯的參考范圍。融媒體時代的技術優勢為圖書出版編輯進行形式創新提供了諸多便利,使形式策劃不再拘泥于狹窄的傳統渠道,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為其提供了更為廣泛且全面的參考,如微博平臺上的粉絲量和互動指數,微信公眾號的轉發量與粉絲數,視頻的收藏量、點贊數與播放量等均可以作為圖書出版編輯形式的參考。同時,圖書出版編輯還可與京東、當當、文軒等網絡平臺合作,不斷拓寬圖書銷售渠道,構建全域化的圖書推廣市場。
總之,可供圖書出版編輯參考的渠道越多,來源越廣泛,越有助于圖書出版編輯對具有競爭力的出版形式進行判斷,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市場需求,所要面向的受眾目標對象也會更加清晰,最終圖書就更易獲得市場認可。
綜合利用新舊媒體技術進行分析與研判,有益于提升圖書出版編輯對市場動態的敏感度,進而更好地利用網絡技術對市場走向進行預測,并更有目的性地積累出版形式,創新產品線,讓圖書出版物立于市場前沿。圖書出版編輯還可以創新圖書的后續服務形式,積極借用新媒體平臺優勢,展開圖書評審活動,并邀請讀者主動參與,認真聽取讀者的建議,及時調整圖書呈現形式。另外,圖書出版編輯還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與讀者互動交流,滿足讀者更深層的閱讀需求,增強圖書出版的服務意識與能力,確保圖書出版以更優質的形式展現給大眾[6]。
傳統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在融媒體浪潮的沖擊下,亟須應對各種新挑戰與新壓力,尤其是傳統圖書出版賴以生存的客戶群體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新媒體平臺流入,公眾號、有聲閱讀、微博、短視頻等憑借趣味化、多元化、便捷化的運作優勢,對普通讀者形成了絕對的吸引力,傳統圖書出版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編輯作為圖書出版的重要環節,高質高效的編輯工作有助于提升圖書出版行業的競爭力,這就要求圖書出版編輯人員圍繞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特性,不斷豐富與更新知識儲備,利用一切機會開闊自身的知識視野,持續夯實新媒體應用與營銷素養,同時還要培養敏銳、精準的市場洞察力,力爭促進圖書出版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佳藝.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對策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0):215-217.
[2] 劉亭.全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的自我能力建構[J].商業文化,2021(14):110-111.
[3] 石晶,張茜.探析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的創新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21(3):217-218.
[4] 周亞靈.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20):203-204.
[5] 史軍.新媒體時代圖書出版編輯工作創新路徑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20(19):187-188.
[6] 楊曉瑞.淺談融媒體時代圖書編輯工作創新的必要性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15):120-121.
作者簡介 凌亞南,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