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音樂屬于一種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其融入到現代音樂教學中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視唱練耳教學訓練中,將訓練內容與民族音樂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本土音樂文化的魅力,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因此,應正確認識民族音樂在視唱練耳教學訓練中的價值作用,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改變傳統視唱練耳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多元化培養和多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綜合素養,構建新型視唱練耳教學體系,保障音樂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族音樂元素;視唱練耳教學;融入滲透;教學體系
視唱練耳教學是目前我國音樂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技能訓練方式,主要通過視唱練習和聽音訓練等途徑,培養專業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讀譜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從而快速掌握正確的音準與節奏,強化樂譜視唱能力,對其今后音樂知識學習和理解有著積極影響。傳統音樂教學中的視唱練耳訓練方法和模式較為單一,要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元音樂鑒賞能力和對音樂文化的感知力,則可以在相關訓練中適當融入民族音樂元素,不但可以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也可以進一步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
一、民族音樂融入視唱練耳教學訓練的應用價值
(一)提升學生的樂感
音樂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屬于基礎教育內容,也是關系到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提高學生音樂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還應從不同層面來提升學生的樂感。擁有良好樂感的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更加容易,能夠為其今后發展打下基礎。視唱練耳教育中將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滲透其中,可豐富課堂中音樂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學習視唱練耳教學內容。由于我國民族文化具有多樣性特點,不同民族的音樂形式也受之影響,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多元民族音樂文化和元素的合理融入,可以拓展學生的音樂思維,感受音樂的多元特色,并在多種民族音樂元素的熏陶下逐漸提升學生樂感[1]。
(二)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視唱練耳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一種教學模式,因受到西方音樂體系的影響,故將其直接應用到我國音樂專業教學當中,經常會存在與本土教學不適應的情況,若長期運用以西方音樂體系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則會影響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揚。而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視唱練耳教學當中,可以改進和優化這一教學模式,形成適合我國音樂教學的新體系,通過本土文化的合理融入可加深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可以學習更多音樂知識,也能夠深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有利于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民族音樂的發展。
二、視唱練耳教學現狀分析
(一)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模式是否合理對最終的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現代音樂專業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統一教學,傳遞相關音樂知識,讓學生根據自身理解去學習知識技能[2]。雖然這種普及性教學方式的教學效率比較高,但是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大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在學習新知識時還需要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同時,長期運用這種統一教學方式,會使得課堂教學變得程式化,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容易讓學生們感到枯燥與乏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音樂專業教學目標達成,也會影響視唱練耳教學效果。
(二)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視唱練耳是現代音樂教學中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要發揮該方法的真正作用,專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清晰音樂教育理念,明確音樂教學目標。但從目前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的教學側重點存在一定偏差,還是會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過度注重理論知識傳遞與灌輸,讓學生進行重復性練習,忽視了學生基本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沒有構建多元化音樂體系,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這是當前視唱練耳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能力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視,適當引入民族音樂元素,優化視唱練耳教學內容。
(三)視唱練耳教學沒有實現與民族音樂的有機融合
民族音樂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在現代音樂教學中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視唱練耳教學中適當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快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也可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的傳承,這是音樂專業教師應親身實踐的內容[3]。但是部分音樂教師在實際進行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對民族音樂融入的重視度不足,教學中過多使用西方音樂,不注重對我國優秀音樂作品的深入挖掘,導致當前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音樂教學素材類型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音樂發展,因此需要音樂專業教師加強對二者融合的實踐探索。
(四)目前學生普遍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不高
流行音樂的節奏相對歡快,內容結構簡單,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這也是現代音樂專業教學中的普遍現狀。如何在當今時代提高音樂專業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是視唱練耳教學中應加強重視和深入研究的內容,不僅關系到學生音樂素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也與我國民族音樂發展密切相關。
三、視唱練耳教學中有效融入民族音樂元素的策略
(一)制訂科學合理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案
視唱練耳教學發展中應注重對教學方法持續革新,對民族音樂資源整合運用,擺正學生的位置,通過教學方法創新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民族音樂元素充分融入可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視唱感知能力和音樂理解能力,使得相關教學體系更加完善,保障視唱練耳教學效果。實踐教學中,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專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實現多種民族音樂的有效融入,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與感知,提高審美水平和音樂素養[4]。
(二)調整現有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并將民族音樂元素滲透到視唱練耳教學當中,將具有不同文化特點的音樂元素整合在一起,可提高學生音樂感知力,從而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要想增強學生樂感,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還應重視教學結構調整,改變視唱練耳教學內容。先要幫助學生打好音樂基礎,使他們具有扎實的基本功,這是今后學習更多音樂知識的前提。在調整教學結構的過程中,也要聯系學生實際,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制訂針對性強的教學模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開展專門的視唱練耳訓練,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
能力。
(三)注重民族音樂元素全面滲透,培養和提高學生感知力
現代音樂教學中運用的方式方法比較多,民族音樂文化屬于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其中蘊含著民族精神和音樂藝術,與西方音樂相比,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有其獨特的優勢,但還缺乏足夠的音樂表現力,傳唱中的感染力不足。因此在現代音樂教學中,應重視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的有機融合,實現音樂文化的多元發展,切實提高音樂教學水平。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感知力的培養,將民族音樂元素全方位滲透到視唱練耳訓練中。
(四)加強分聲部訓練,使學生對音樂內容深入理解
民族音樂是各地區、各民族勞動人民在長時間實踐摸索形成的、用于表達生活感受和自身情感的音樂文化,可以體現地區的審美觀念。我國的民族種類比較多,各民族音樂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但也存在共同性,要想實現民族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有效融入,還應重視對學生的分聲部訓練,讓學生了解不同聲部特點,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對相關音樂技巧的把控能力。另外,通過分聲部訓練也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可以深入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與特色。實際訓練過程中,學生可利用不同的音樂元素來學習民族音樂知識,如音高、節奏、調式、調性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學習中也能夠強化學生對不同音樂的感知能力。
(五)提高音樂教師教學素養,優化和改進教學方式
視唱練耳教學訓練中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和指導作用,為能夠實現民族音樂元素的有效滲透與融入,應保證教師對民族音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使他們具有較強的民族音樂藝術素養,從而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5]。應根據教學需要重視教師能力素養的培養,提高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認知,明確其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民族音樂內容的有效傳遞。教師教學中也可采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教學方式,邀請優秀的民族音樂演奏家或者民間藝人向學生傳遞優秀民族音樂,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還能進行直觀感受,以促進視唱練耳與民族音樂深入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去不同的地區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體會當地的音樂風采和風土人情,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會民族音樂內涵,提高民族音樂藝術素養,更好地進行視唱練耳訓練,提高視唱能力。
(六)合理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課堂更加生動
音樂教學視唱練耳訓練中,為發揮民族音樂元素在其中的功能作用,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應重視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引進與應用,根據視唱練耳教學訓練要求和特點以及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對音樂知識的感受與理解。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所用的方式方法較為單一,音樂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對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革新與完善,充分發揮先進技術、設備的教學優勢,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音樂知識的展示形式,提高學生對于視唱練耳訓練中民族音樂教學的接受度。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支持下,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得到了滿足,也能夠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加強民族音樂與課程之間的互動聯系
1.制訂“體驗式教學”的教學內容
從目前我國音樂教學形式來看,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問題較為常見,為能夠強化視唱練耳教學訓練效果,音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分層訓練,使不同專業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學習體驗。這種體驗式教學方式的針對性比較強,更加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改善以往單向教學方式運用中的不足。基于這一教學方式,民族音樂元素的合理融入能夠讓學生們運用不同的樂器來展示音樂魅力,有利于多樣音樂元素的充分融合,以豐富音樂課堂中音樂的表現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知識與魅力。
2.總結歸納課程優勢,開發教學新體系
在現代教學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視唱練耳教學形式也更加成熟,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其中,并通過不同的課堂形式展示民族音樂特色,可以豐富視唱練耳教學訓練形式,提高學生對相關音樂知識的視聽與感知能力。將民族音樂元素在音樂實踐教學中體現出來,可以讓學生在演唱演奏過程中擁有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感受多民族音樂的風格與魅力,了解音樂的多樣性。在視唱練耳教學中也可以將優秀的西方音樂與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相結合,進一步豐富音樂的表現形式,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視唱能力。教師教學階段也可以充分聯系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不同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優勢,并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注重新視唱練耳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完善,吸收和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經驗與優勢,對民族音樂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深入研究,使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以此提高民族音樂的融入效果和視唱練耳教學水平。
結束語
視唱練耳教學是現代音樂專業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在文化融合背景下,要想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在音樂教學中也應體現民族文化,實現民族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有效融入,促進二者共同發展。為進一步加強民族音樂與相關教學課程之間的聯系,則應注重民族音樂教育,在提升課堂實效性的同時也可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課程的生動性,吸引學生注意力,這有利于活躍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氛圍,全面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感官,使學生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時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視唱練耳教學質效。
參考文獻
[1]王紅興.淺談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22(16):126-129.
[2]狄松菊.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21(36):114-115.
[3]楊傳中,張海莉.民族音樂元素在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融入實踐與研究[J].北方音樂,2020(12):162-163.
[4]許珺.探析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評鑒,2020(8):108-109.
[5]吳聞敬娛.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的思考與研究[J].戲劇之家,2019(19):187.
作者簡介:高鵬(1978— ),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國戲曲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