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絲岸 唐林強
【摘 要】國潮來襲,古風盛行,宋韻自不能落后。“宋代”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宋韻文化”,在于審美主體的人格、風骨、思想、修養、品位和格調等,是兩宋文化的精華和精彩所在,是在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中表現出來的文化價值,代表了當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與此同時,文化外宣在促進跨國、跨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明晰宋韻文化精神特質的基礎上對其對外推廣路徑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宋韻文化;精神特質;對外推廣
【中圖分類號】K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033—03
近年來,國內諸多學者對宋韻文化的精神和美學向度展開研究和分析[1、2],部分學者從地方文化遺產保護、社會史描述和理學尋跡等角度對宋韻文化進行闡釋[3、4],然而對宋韻的具體內涵和精神特質仍缺乏全面的概括。與此同時,現階段的地域文化的國際傳播面臨全新形態,即傳播主客體雙向互動,在國際傳播中更加注重對于傳播內容、渠道、活動、互動、技術等方面的綜合考量。因此,本文旨在從美學角度對宋韻文化的現代精神特質作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形勢下有關宋韻文化對外推廣的實現進路。
一、宋韻文化的內涵
生活與藝術作為宋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出的生活美學和藝術風雅彰顯出獨特的文化氣質。宋韻文化主要是指兩宋文化中所蘊含文明元素、內在精神以及傳延至今的文化價值。細節融匯在社會、科技、藝術、經濟、科技、生活、文學等多個形態之中,展現出社會的繁榮之韻,建筑的獨美之韻,科技的發達之運,生活的平然之韻,思想的智德之韻,等等,形形色色,門類繁多。宋韻的根源厚重,歷史井然,地脈廣大,形式多彩,具象繁雜,如墨畫添彩,以獨有的韻調化然事物于無形。灼灼韶華,風禾盡起,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及歷史意義開創出新的文明成就,盡現一個時代的氣息,引領一個時代的風尚,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它似流星般燦亮,綻出絢麗的光芒,閃耀在古文明的星空之中。
二、宋韻的文化精神特質
(一)韻,存于平淡
理學是宋朝主要的哲學流派,在此思想的影響下,宋人嘗試在飲酒頌歌中慰藉心靈,習慣在書香環境中修身養性,思考人生價值。此種方式普遍存于宋人當中,突顯其當時心理狀態,并漸成一個時代的社會現象,這便是宋韻之中的獨特——凝定“平淡”的、特殊的審美概念[4]。
隨著宋朝文人思想的躍升和修養的深化,人生態度也隨之轉變,宋人的審美趣味也逐步轉向了內在的神韻和格致,并由此衍生出一種新的美學傾向——平淡,這是宋人審美所求的理想境界。
平淡,即不為人的感官所觸動,而來自形式內涵的韻味[5]。平淡所展現處的美,就在一個“韻”字,這是一個讓人回味悠長的美、讓人欲罷不能的美。這種美,可以通過宋瓷宋畫中就可體味。文人對于自我修養的追求,讓他們特別重視平淡——這種樸素的美學,或許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中感悟到到審美對象的本質所在。
宋人對于平淡的審美來自于他們敏銳的生活洞察力,他們在日常的藝術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平淡美學,與當下時代,追求生活藝術化的精英主義者的悠閑審美情懷相契合。用一種“平淡”的審美態度來審視人生,能將枯燥乏味的生活變為有意義的生活,讓人能以一種坦然、淡定的態度真實的面對人生,這對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可鑒之處。
(二)韻,趨于素簡
文人的思想境界體現了文化與藝術的結合,他們追求清雅、自在的審美情趣和內在素養,一直引領宋朝美學的發展走向。“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學思想,開創了一種含蓄、保守的宋元新美學。其有節有度的理念,與現在社會性冷淡、禁欲式的極簡主義有一定的交流空間。汝瓷以“青天為貴,粉青為尚”,時時流露出一種淡雅而含蓄的氣質;“落花無言”到“人淡如菊”的文人畫、茶室內自然的木香氣息、簡單精巧的裝飾擺件,無一不體現了文人雅士清麗脫俗的審美觀念,這些成為了中國傳統美學的文化根源。自此伊始,中國古人不論從繪畫、詩歌、文學等生活范疇,還是衣食住行等生活領域,都在追求一種清然、淡雅的審美風格,簡單、簡約且高雅。
與建立在現代西方工業革命思想基礎上的北歐簡約風格不同,宋代的簡約風格充滿了東方的含蓄與疏離,他們更傾向于強調個人與人性。宋代人的“簡”源于平淡,具有厚重的歷史哲學根基,其“淡”與“遠”“簡”“清”等審美特質也蘊藏關聯,其思想和境界比北歐的風格更有一層超越。這種簡約的美學概念,既符合當代的建筑時尚,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杭州作為南宋的首都,恰好在在宋代文化遺存中,保留了這種原始的審美“遺產”。
(三)韻,發于氣氛
“氣氛”,不是一個人對周圍環境的主觀感覺,也不是事物中的客觀存在,它是一個介于主體和客體、感知者和被感知者之間的中間質。[6、7]韻,正如“氣氛美學”所言,賦有居間性,這種韻的美學圍繞著人們的真實生活,宋人以心靈和感覺為觸角,體驗“意在當下”審美經驗,“關乎(藝術)創作者生命氣質與作品內容之間的投射反應與和諧共振”[8],這便成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特殊覺知體驗。
宋人的美學延續發展,他們的生活藝術也在不斷進化。“韻”的生發,與宋代人的身心情感、社會環境、審美實踐等都絲絲相關。例如,馬遠的《踏歌圖》,大幅留白,用虛幻代替真實,觀者可察覺其流露出一種揮之不去的飄渺之感,這個“韻”就是在現實與虛擬、顯與隱、心與物的交匯之中生發,其居間性存于境之中;同時,由于其“隱跡立形”的特點,便呈現出流動和不確定的因素。這一觀點和波梅的觀點一致,她把這種氛圍看作是主人和客人的共同在場,是主人和客人之間的媒介。“韻”與“氣氛”均可被創造,它們的生發過程都是一種創造美學價值的行為,生成方法相近相似。宋朝山水畫的高遠意境、文人雅集的生活趣味、開封地區的長巷式、街區式的住宅布局,都可作為“韻”的理解,或者看作流動“氣氛”。“韻”的多元內涵,使其外延較“氣氛”更變動不居、生生不已。
三、宋韻文化的對外推廣路徑
(一)以“人”為紐帶,強化對外推廣親和力
首先,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挖掘來促進宋韻文化的對外推廣。將宋代的著名歷史人物作為對外推廣故事的主角,在對此類人物形象進行選取時應遵循代表性、持久性原則。例如,宋朝時期所開展的使節往來、商業貿易、海外移民等活動,與海外多國建立有密切聯系。因此,可以選擇推廣對象所熟悉的歷史人物,或找尋歷史人物與當地的聯系,以此讓受眾更易于接受傳播和推廣的內容。其次,借力僑界資源和網絡名人解讀宋韻文化,通過發揮“放大效應”來促進宋韻文化故事的推廣與傳播。國外不少群眾對于宋代所流傳下來的著名詩篇表現出極大興趣,據此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僑界資源做出整合,組織海外華僑、留學生等群體對宋韻文化做出廣泛推廣與傳播;加強與國外社交媒體網紅人物的聯系,將宋韻文化植入到其短視頻創作中,以提高文化推廣和傳播效果。此外,可以引導和鼓勵民間主體結合自身的對外交流經驗,利用國外受眾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來打造富有宋韻文化特色的推廣內容,并將其寓于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以此實現“在交流中推廣、在推廣中交流”的成效。
(二)以文物為媒介,強化對外推廣共情力
宋韻文化的對外推廣既要講好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還要圍繞文物探尋友好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理念,據此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增強文物的“互動性”。例如,我國浙江省寧波市與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文化交流中,意大利佛羅倫薩市政廳向寧波贈送了大衛雕像復制品,這是截至目前外國贈送給中國體積最大的青銅藝術品。而寧波市則向其回贈了一對南宋文臣、武將石刻復制品。通過這種贈禮活動,可以有效引起兩國民眾在情感上的共鳴,同時提升了寧波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并且實現了宋韻文化的對外推廣。由此可見,在對宋韻文化進行推廣時需精準把握推廣方和推廣對象的情感,選取合適的載體并開展精心的策劃互動來增強推廣實效。
第二,增強文物的“活躍性”。例如,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博物館在南宋官窯區依托“展教一體”的方式開展“宋韻千年——百館聯動展”活動,在此過程中展出63件擁有宋韻特色的文物,同時組織開設彰顯宋韻文化特色的教育體驗活動,如拓印、雕版印刷等,為觀眾創設出良好的沉浸式體驗氛圍,并且還推出宋韻精品研學路線,以此實現對于區域范圍內宋代文物及歷史文化的有效串聯。通過這種方式,受眾可以在更加活躍的氣氛中探尋宋韻文化,這對于宋韻文化的推廣與傳播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第三,將文物元素融入到網絡游戲中。新形勢下可以依托網絡游戲等新媒體產品對宋韻文化進行對外推廣。例如,2021年上線的國產游戲《原神》在推特上取得較高熱度,這款游戲的創作體現出強烈的中華文化精神,受到了不少國外游戲熱愛者的追捧。因此,在推廣和傳播宋韻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加強與游戲開發公司之間的交流協作,在游戲場景中巧妙引入宋韻元素,以此豐富文物的推廣和傳播方式,并拓展國外受眾群體,吸引更多的國外年輕人群關注到宋韻文化。
(三)注重大視角,強化對外推廣影響力
首先,要積極打造宋韻文化的對外推廣“大格局”。通過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根據實際情況將宋韻文化合理融入到對外的經濟、文化、體育等交流活動中,以統籌協調的方式構建和實施聯動機制,增強對外推廣和傳播效果。其次,要切實把握重大國際活動的契機,借助國際交流互動平臺來促進宋韻文化對外推廣。具體而言,要在高度結合宋韻文化精神特質的基礎上打造外宣敘事框架,對推廣和傳播議題做出準確設置,圍繞海外受眾的興趣點制定和實施交流活動方案,的話題和角度策劃網上網下內容傳播及有新意的交流活動,將重大會展、節慶、賽事現場作為文化對外推廣和傳播的重要渠道。例如,2021年浙江省寧波市所承辦的中國—中東歐博覽會,活動期間實現了外事、外資與外宣的有效融合與協同,其中推出的有關宋韻的互動活動也取得了良好的推廣和傳播效果,不僅向全世界展示了“國際范”,同時也彰顯出十足的“寧波味”。此外,依托宋韻文化所蘊含的精神特征以及表現出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通過精心策劃“大作品”來實現“大推廣”的效果。可聯系宋韻文化“韻奠基于平淡”“韻趨向于極簡”等特質,發揮宋代書畫藝術作品在現代文化推廣和交流中的“地道”作用。例如,聯合國內各大博物館精心策略有關宋代書畫藝術大家的大型展覽,以此吸引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四)聚焦小切口,強化對外推廣引導力
在注重大視角的同時,還要聚焦小切口,以此增強宋韻文化對外推廣的引導力。一是要對宋韻文化中的個性化元素進行挖掘。在當前階段的對外文化推廣中如果可以有效凸顯個性,則會極大程度上增強文化的辨識度。因此,結合宋韻文化的精神特質,依托宋代山水畫中的高遠意境和文人雅集的生活情趣,從宋畫、宋服、送茶和宋瓷中找尋個性化元素,以此推動宋韻文化的推廣。二是遵循生活化特征突出人性化導向。宋韻文化中的極簡飽含東方含蓄悠遠的風情,將其所蘊含的遠、簡、清等美學品格和文化特質與現代穿著和建筑等生活化內容相連接,在此基礎上強化人性化表達和生活化敘事,精準把握和突出現代日常生活與宋韻之間的關聯,以此增強文化推廣的吸引力。三是依托分眾化傳播方式促進宋韻文化對外推廣。在文化對外傳播和推廣的過程中要發揮分眾化精準傳播的重要價值和功能,重點關注分層、分類、分群的重要原則,以此達到增強用戶認知與促進用戶行為改變的效果。因此,在宋韻文化對外推廣時不僅要遵循“分層推廣”的基本原則,結合不同國家話語表達方式的差異化特征;同時要把握“分類推廣”的原則,選取和應用多樣化的傳播手段及平臺;還要遵循“分群推廣”原則,促進傳統推廣形式朝著“一群一策”的方向進行轉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宋代不僅僅是一個以藝術聞名的朝代名稱,而逐漸發展成為文化和美學的代表性符號。生活美學作為宋韻文化的精神特質,推動宋韻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視域融合可以實現返本開新的效果。與此同時,宋韻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今世界也有著深遠影響。我們需要將這種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進行傳播和推廣,不僅要以“人”為紐帶,強化對外推廣親和力,以文物為媒介,強化對外推廣共情力,同時要注重大視角,強化對外推廣影響力,聚焦小切口,強化對外推廣引導力,進而增強宋韻文化對外推廣呈現,依托宋韻文化的精神特質更好地顯現“中國氣派”。
參考文獻:
[1]肖明峰.論宋韻文化的精神特質及生成原因[J].社會科學戰線,2022(8).
[2]張節末.論宋韻的美學向度[N].光明日報,2022—06—07.
[3]查建國,陳煉.挖掘浙學文脈的宋韻底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7—04.
[4]何忠禮.南宋的歷史地位與“宋韻”文化[J].社會科學文摘,2022(5).
[5]劉毅青.中國美學當代重構的跨文化路徑[J].文學評論,2019(2).
[6]甘諾特·波梅,楊震.氣氛——作為一種新美學的核心概念[J].藝術設計研究,2014(1).
[7]王卓斐,王奕汀.氣氛美學與文化交互研究[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20(2).
[8]劉毅青.作為氣化美學批評的氣韻及其跨文化意義[J].中國文學批評,2021(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互聯網+”視角下的浙江宋韻文化譯介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3R426008)。
作者簡介:陳絲岸(1992—),女,浙江金華人,教育學碩士,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跨境電商與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