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噠”廣泛應用于大眾的日常交際中,本文結合前人研究,考察日常交際用語中“噠”的用法,對“噠”泛化的原因進行解釋,指明“噠”具有顯著的互動性特征,滿足互動需求是“噠”廣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噠”;語氣詞;互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211—03
引言
本文結合BBC語料庫,考察日常交際用語中的“噠”的用法,發現有大量“噠”的用例無法按先前學者所提出的理論進行解釋?;趯Α皣}”的綜合考察與分析,本文對“噠”廣泛使用的原因進行分析,指出“噠”具有顯著的互動性特征。
一、合音說及其局限性
合音說認為“噠”是由“的啊”合音而來。丁恒順(1984)將語氣詞分為四組,認為“的啊”屬于語氣詞連用的一種情況,此外,還有多種語氣詞連用情況,如:“的了”“了的”“的么”“的吧”“的呢”“了么”“了呢”“了吧”等。王鈺(2012)劃分出現代漢語中48個語氣詞,指出“啊”“的”“嗒”均為語氣詞,且“嗒”是“的啊”合音而成的合音語氣詞。張肖藝(2015)指出“么么噠”等結構中的語氣詞“噠”是“的”與“啊”合音而成。
本文認為,“合音說”有其合理性,但無法解釋部分語言現象,若“合音說”成立,那么在許多句子中,“的啊”與“噠”可以互換,而語句所表達意義不會發生變化。然而,經驗證發現,部分句子中的“的啊”與“噠”互換后,所表達的意義會發生很大變化,不符合句子原本的語境。例如:
(1)要是換了別人,他會用很厲害的話對付過去的,然而,現在是剛剛回家的嘉平啊。他只好淡淡地說:“走吧,她也不是非要在今天夜里見你的啊……”(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2)“做什么?你們要做什么?昏了頭啦!做出這種缺德的事,你們這些天殺的啊……”(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
(3)一直到他把十個手指都那么細細地擦完了,他才說:“覺農先生到底是真正懂茶葉的啊。”(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以上三個例子中,若將例(1)中的“的啊”換為“噠”,則失去了語氣上的無可奈何之義,若例(2)中的“的啊”換為“噠”,則無法表達出憤恨痛苦與批判的情感,若例(3)中的“的啊”換為“噠”,則不能體現出說話人發自內心的真誠夸贊。
這些例句表明“合音說”只涉及了單純的語音現象,未涉及使用“噠”的功能與意義?!昂弦粽f”無法解釋“的啊”合用為“噠”后說話人語氣與情感的變化,可見,“合音說”雖有較強解釋力,但也存在局限性,對一些語言現象無法解釋。因此,我們考慮從“噠”的互動功能對“噠”廣泛使用的現象進行解釋。
二、“噠”的互動功能
方梅(2018)等學者指出,互動語言學是基于互動行為的語言研究,強調從社會互動角度了解語言的結構及其運用。語言在本質上是對話性的,對話性是人類思維的本質。自然語言是適應于交際環境的產物,語言本身就是交際架構的一部分,是社會交際、行為組織的重要資源。
本文認為“噠”具備顯著的互動性特征,這是“噠”廣泛用于日常交際重要原因,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和情感,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己的印記,實現交際互動。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使用“噠”能突顯出說話人的主觀性,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能拉近社交距離。
(一)“疊音詞+噠”對互動的影響
“疊音詞+噠”形式的泛化為大眾提供了一種在互動中增強情感的新途徑。這與“疊音”的語用功能相關,“疊音”在語義上強調理性義,在語氣上強化詞的感情色彩,語調上有和諧的韻律美,具有輕松、親切、隨意的表達效果。在網絡語中,疊音詞使用頻率越來越高,說話者能借助這一簡易形式傳達出強烈情感,如“貓貓”“抱抱”等形式都能使對方感知到交際者強烈的友好態度。而在日常交流中,人們較少有機會單獨使用疊音詞來表示感情色彩的強化,若為表示強烈情感而強行套用疊音詞,則會導致語法不通,而“XX噠”形式本身具有能產性與靈活性,容易依據表達需要造出大量新詞并廣泛流傳,給大眾提供了一種日常生活中使用“疊音”來增強感情的新途徑,能夠促進積極友好的互動。
表褒義的疊音形容詞,加“噠”后,能表達友好的互動意愿,對互動過程產生積極作用。例如:
(4)“今天我美嗎?”?“美美噠!”
(5)“師傅棒棒噠?!?/p>
使用“褒義疊音形容詞+噠”的格式,可以使交際對方明顯感受到“美美噠”“棒棒噠”等詞的感嘆與贊揚意味,若單獨使用一個“美”字,帶有更強的客觀性,加上“噠”,便更能突出說話者的主觀性,進一步強化夸贊的情感。
“貶義形容詞重疊+噠”形式對互動的影響更為顯著。此形式弱化了貶義話語對互動的消極影響,原本表貶義的疊音形容詞,在加上“噠”后就增加了褒義色彩,弱化甚至消除原本的貶義色彩,使語氣委婉親切,在表明語義的同時,極大程度上減輕貶斥的態度,使交際者既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又減弱了貶義詞對交際的消極影響,表示出友好的交際意愿。使貶義詞帶有積極友愛的互動意愿,這是“噠”所獨有的功能。
(6)“笨笨噠”/“壞壞噠”/“蠢蠢噠”“傻傻噠”
例(6)中的詞本來表示對聽話者的負面評價,但加上“噠”以后,緩和語氣,增添了可愛的情感,能緩解社交場面中的尷尬情形,表達出對聽話人的喜愛,促進交際雙方形成友好的交際氛圍。交際雙方的會話過程具有極強的主觀性,應從動態的視角理解談話雙方所使用的語言的真實意圖,若表達者只使用貶義詞語表評價,則可能引起對方誤解,而只需加一個“噠”就能充分表達主觀態度。
可見,“噠”對互動有重要影響,一方面,“噠”可以加強褒義語句的對互動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噠”可以變消極話語為積極話語,加“噠”使短語或句子增加輕松隨意的感情色彩,推動會話向積極方向發展?!皣}”只能出現在積極友好語境中,而不能用于表消極的語境中,這一特點體現出“噠”蘊含著說話人表達友好的主觀情感,能推動人際交往。
(二)位于句末的“噠”的互動功能
“噠”的使用具有靈活性與概括性,可以與單音節應答詞結合滿足多種交際需求。如“噠”可以與“是”“對”等單音節應答詞結合,形成“是噠”“對噠”等新形式的應答語,句尾加“噠”,可以使語氣更加委婉,拉近與談話者距離,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傳遞更多信息,塑造親切友好的主觀語境。例如:
(7)“我們學校的夜景還是可以噠?!?/p>
(8)“那我等你消停下哈哈哈,記得把袖扣寄給我!”“好噠!”
(9)“嗯嗯我就是太懶散了感到很焦慮”“不要有太多心理負擔會找到合適噠”
例(7)中,“可以噠”增強了語言所表達的贊揚與自豪語氣,同時增添了活潑可愛的意味,使語言生動靈活,更具個人的話語特色。例(8)中,與“好呀”“好啊”相比較,“好噠”更具有新意,更符合青年群體的語言風格,具有更強的輕松活潑的色彩。例(9)中句末用“噠”能增強語句中的安慰之義,使談話語境更加輕松。
通過分析BCC語料庫中用例發現,隨著曾經的網絡熱詞“XX噠”形式的迅速發展與流行,交際用語中語氣詞“噠”的使用也更為廣泛。當前,因網絡用語的迅速更迭,“XX噠”格式在網絡中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但交際用語中的句末的“噠”仍廣泛使用,在正常溝通時,當交際雙方想要迅速拉近距離時,便可以在句尾加一個“噠”,或將句中的“的”換為“噠”。
三、“噠”在互動過程中泛化的認知機制
“噠”在互動中的廣泛使用可以從認知角度進行解釋。Lakoff和Johnson(1980)把隱喻的實質界定為用一類事物來理解和體驗另一類事物,隱喻的實現機制是映射,一組復雜的隱喻語言與某一個底層隱喻系統相關,隱喻的概念表明不同認知域在概念層面上會存在一定的關聯。產生這種概念關聯的動因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體驗,生活體驗形成了概念層面的關聯,最終反映到語言隱喻中。所以,體驗是概念隱喻的部分動因和理據。
因此,我們可以用隱喻理論來解釋表互動的“噠”泛化的原因,“噠”早期已經在湖南、湖北、四川、陜西等方言區中使用,人們借助已知的“方言”中的“噠”來表達親切喜愛的感情,在網絡上最先形成了“么么噠”的形式,因其生動可愛并能有效拉近社交距離的功能而受到廣泛歡迎,迅速傳播。隨后,人們也借助這一已知的形式構建其他相關的話語形式,如“美美噠”“好噠”。
新的語言現象在傳播過程中,人們總是傾向于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現象,并在各種語言現象之間找出關聯性。新詞“XX噠”形式通過一個概念域或認知域向另一個概念域或認知域的映射來產生新義并實現語義泛化。從表層形式來看,最初廣泛流行的“XX噠”形式是由“X”的重疊式與“噠”構成的一種表達方式,其中,而疊音詞“XX”,概括性與靈活性極強,能充分表達人、事、物的主要特征,并具有趣味性與形象性。“噠”與漢字“的”的讀音與用法有相似之處,且又具有獨特的表“可愛親切”的功能,因此能符合大眾互動時的情感需求,可以被大眾認可并廣泛使用。
在互動過程中,交際者雙方都傾向于用便于對方理解的話語形式來傳遞觀點,當說話人想傳達“親切友愛”之情并迅速拉近社交距離時,便會優先考慮到在認知經驗中已經熟悉的“噠”形式,從而借用認知中已經存在的話語來表達新觀念。因“噠”具有在方言區與網絡上被廣泛接受的認知基礎,所以聽者也可以迅速理解其含義,并進一步推動“噠”的使用。由此可知,“噠”的泛化是在言語互動中說話者與聽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四、“噠”在互動過程中泛化的社會文化動因
“噠”的使用符合漢語文化中表達中委婉含蓄的特點,能適用于多種語境,且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可以表達說話人多樣化的情感態度?!皣}”的功能決定了其使用場景的廣泛性。通過分析語料可以發現,“噠”無法表示強烈的憤怒生氣等負面情緒,也無法表達豪爽或堅強等語氣,“噠”常應用于下級對上級回復、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對話、青年群體內部交流之中,且女性交談中的使用”噠”的頻率多于男性,這些應用場景進一步反應出“噠”在話語中功能的獨特性與應用的廣泛性。
(10)“你多高?。槭裁催@么好看!!”“我不高噠。”
說話人在“我不高”后面加上“噠”,不一定是對“我高”這一客觀事實的否定,因為“噠”帶有極強的主觀性,所以此處可能是為了表達謙虛的態度,對別人的夸獎做出友好回應,而不一定是為了說明自己不高的事實。
(11)“每天都一樣,周末就不上班噠。”
若去掉句末的“噠”,則此例句是對客觀事實的陳述,加一個“噠”即可表達出說話者對于周末不上班這一事件開心愉悅的情緒。
(12)“你在星巴克耐心等著?!薄翱赡懿粫}。”“我還想看認證圖呢?!?/p>
(13)“哈哈哈哈,包包有螃蟹了,不需要我們噠?!?/p>
“噠”放在否定句后能使語氣委婉,改變了生硬的否定語氣,符合漢文化背景下人們交際過程中的委婉性特點。
(14)“一看你昵稱就想跟你道歉”“哈哈哈不用這么客氣噠”
(15)“沒有師姐的校園……”?“你想說會更美好是不是!”“走好!”“這?個詞怎么用噠!不太恰當吧!”
例(14)中,句末用“噠”能突出說話者的友好與寬容。例(15)中,“噠”能表示一種委婉的勸誡、制止,既能明確表達出說話者的對此事不認可的態度,又維持了會話過程和諧愉快的氛圍。
可見,“噠”用法簡單,適應性強,可以類推到大量語法結構之中,能滿足多樣化的社會交際需求。說話者只需在話語末尾加一“噠”便能表達豐富的情感與內涵,這是以簡短的詞匯滿足語言互動需求的一種手段。所以“噠”能受到大眾在心理上的廣泛認可,在互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五、結語
本文結合前人研究,指出了用合音說解釋“噠”的局限之處,從“噠”的互動功能角度分析了“噠”廣泛使用的原因。本文認為,“噠”有顯著的互動性,能推動積極友好的互動,“噠”的使用能以最經濟便捷的方式表達互動中親切友好的交流意愿,并傳達豐富情感,這符合認知機制與漢文化背景。因此,“噠”的互動功能是其能在各種語言形式中廣泛應用且快速傳播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丁恒順.語氣詞的連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3).
[2]方梅.北京話語氣詞變異形式的互動功能——以“呀、哪、啦”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2).
[3]方梅,李先銀,謝心陽.互動語言學與互動視角的漢語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3).
[4]何文絢,李治平.“XX噠”的語用功能及其原因分析[J].現代語文, 2018(2).
[5]姜海燕.“咯”“噠”正流行[J].語文建設,2016(6).
[6]石艷.網絡新詞“XX 噠”的概念隱喻分析[J].現代語文,2015(2).
[7]王東營.網絡詞語“XX噠”的分析研究[J].語文學刊,2015(2).
[8]王玨.現代漢語語氣詞的界定標準[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9]張肖藝.網絡合音語氣詞“噠”與方言“噠”[J].現代語文,2015(7).
[10]Lakoff 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作者簡介:劉研(1998—),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