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惡化問題不斷加劇,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已是人類共識,綠色供應鏈逐漸成為全球企業的發展趨勢。作為人口大國,中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備受關注。盡管我國林業供應鏈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缺乏信息透明度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阻礙了綠色供應鏈的構建。由謝海濤和張智光著、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林業綠色供應鏈全產業協作機理研究》一書,著眼于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旨在探討中國林業綠色供應鏈全產業協作機理,對于推動林業產業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建設生態文明和綠色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林業綠色供應鏈全產業協作機理研究》一書共有七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回顧了林業綠色供應鏈協作的發展歷程,并對當前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第三章闡述了建立林業綠色供應鏈協作的目標-組織-過程框架。第四章從理論層面出發,論述了林業綠色供應鏈全產業協作機理,運用計劃行為理論分析了構建理論框架時假設的關鍵因素和關聯關系。第五章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檢驗所構建機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六章提出全產業協作機制的建設方略,從政策、機制和管理層面提出具體的推進措施。第七章總結研究的主要結論和創新之處,為進一步深化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結合該書可知,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廣泛傳播,政府和企業對綠色產品和綠色生產模式的認知逐漸提高,積極參與林業綠色供應鏈協作,采取環保措施加快推進產業的綠色轉型。雖然我國林業綠色供應鏈協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一,我國林業資源豐富,但部分企業缺乏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如林木過量采伐、木材加工過程中的浪費等,因此資源利用率低下。其二,林業生產和木材加工過程涉及大量化學品和能源的使用,造成環境污染,如水體被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其三,林業產業鏈條長,涉及眾多參與者,但信息流通不暢,導致信息透明度較低,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難以形成高效的供應鏈。其四,部分企業或個人為了追求超額利潤,非法采伐林木,破壞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也違背了綠色供應鏈的原則。其五,部分林業企業對于綠色供應鏈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成本過高或無法直接獲得利益,對推進綠色供應鏈協作不積極,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強。
針對以上問題,政府和林業企業可采取六個方面的對策。第一,推進林業科技創新。加強林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提高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動智能化林業生產,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精準采伐和加工,減少資源浪費。第二,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政府主導,建立全國統一的林業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明確每個參與主體的責任分工,并制定統一的環保標準,以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第三,加強信息共享透明度。建立林業產業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各環節數據和信息的高效傳遞和充分共享,從而大幅提升信息透明度;運用大數據技術,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第四,加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加大對非法采伐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監管,建立健全追責機制,形成法律威懾,全面加強林業資源保護。第五,激勵企業參與綠色供應鏈建設。政府通過政策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手段,激勵企業積極參與綠色供應鏈建設。同時,提倡社會責任投資理念,促進企業間溝通合作,以建立良好的競爭格局。第六,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通過宣傳教育,引導消費者認識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性,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增強市場對綠色供應鏈的需求,從而推動企業積極參與供應鏈協作。
綜上所述,我國林業綠色供應鏈協作的問題復雜多樣,包括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缺乏信息透明度、非法采伐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強等,政府、企業、消費者等相關主體需共同努力,通過推動林業科技創新、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加強信息共享透明度、加大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激勵企業參與綠色供應鏈建設、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等重要舉措,推動林業產業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為構建綠色、可持續的林業產業貢獻力量,實現綠色低碳、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景。
(郭佳駿 山西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